?

《陽光下的葡萄干》中莉娜人物角色分析

2016-12-05 10:27王建慧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投資上學

摘 要:《陽光下的葡萄干》是美國桂冠黑人女作家洛琳.漢斯伯里的現實主義代表作,該作品主要講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住在芝加哥南部黑人區的楊格爾一家得到了父親的人壽保險的一筆錢,圍繞怎么使用這筆錢,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故事。劇中四個人物性格各異,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人物個性。本文作者對戲劇中的四個人都有一定的描述,但主要分析的是作為一家之主的母親——莉娜的角色,通過對話,環境描寫等,全面地對人物進行了分析討論。

關鍵詞:陽光下的葡萄干 搬家 上學 投資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18-02

1 作者簡介

《陽光下的葡萄干》是美國黑人女作家,劇作家洛琳·漢斯伯里(1930,5,30–1965,1,12))的現實主義代表作,洛琳也是美國第一個作品被搬上百老匯舞臺的黑人劇作家。她的作品,陽光下的葡萄干一問世便好評如潮,連演四分之一個世紀,已然躋身美國戲劇經典之列。洛琳的父親是一個成功的房地產投資人,1938年,他在芝加哥的南邊買了房子,此項舉措引起了他們白人鄰居的不滿,最終以鬧上高級法院而收場。也許是童年的經歷給她的創作提供了素材,1950年她移居到紐約,開始追求她專業作家的夢想,在黑人的住宅區里她積極投身于各項反歧視的活動。在29歲時她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陽光下的葡萄干》,也因為此作品她獲得了美國劇評界最佳戲劇獎,在接下來的兩年里該劇被翻譯成35種語言,也被搬上了世界各大舞臺。洛琳1965年因胰腺癌而英年早逝,但是她的作品卻一直在影響著全人類,該作品還于2008年被搬上電影銀幕。

2 作品介紹

《陽光下的葡萄干》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劇作,反映的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黑人工人階層生活中的挫折。一個非裔美籍家庭從他們父親的人壽保險中獲得了一萬美金。一家之主母親——莉娜決定用這筆錢買房子從此搬離貧民區,在這里,他們要和鄰居共用洗手間,她的孫子也沒有自己的房間。然而聰明外向,有個性有主見的女兒想用這筆錢去實現念醫學院的夢想,充滿埋怨憤世嫉俗卻一心想發財的兒子也乞求得到這筆錢,好讓他和“朋友”一起開創事業因此讓全家過上好生活。莉娜感到不妥但他還是把錢分成了幾份,一份交了房子的定金,另外的都給了兒子,其中一部分要他支付妹妹的學費,另外的供他保管,不難想象,兒子沃特的投資注定是以朋友的鞋款逃跑,自己的全盤皆輸告終。妹妹憤怒地用各種難聽的話譏諷他,然而作為母親的莉娜此刻仍保持冷靜保持對兒子的寬容,母親的教育使兒子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曾經犯下的錯誤,所以當白人區的社區代表拿著協議要他們簽署放棄已買住房從中能獲取補償金時,兒子作為一家之主充滿自尊和自信地告訴了這個代表,他們不會接受補償款,他們一定會搬進新買的住房。劇情到此結束,也許后面他們還會遇到問題和麻煩但是想到改變了的沃特,他們一家一定會努力應對所以困難,解決問題。

3 莉娜人物角色分析

莉娜是個意蘊豐富的母親意象, 她打破了傳統黑人女性的特征, 擁有獨立女性意識,能夠獨立處理家庭事務,用自己良好的素質教養寬容隱忍和愛來影響和教育兒女,無論身處何種逆境總能保持清醒和鎮定。很多讀者能喜歡上這樣一部戲劇和劇中的莉娜的角色也是不無關系的。她含辛茹苦養兒育女,操持家務任勞任怨, 雖然貧窮但總是最大限度地愛護孩子家人,外出時總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凈整齊,不卑不亢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盡最大可能地去為家人實現家園夢想,在家庭受到挫折時她是力量的源泉、不倒的支柱;她同時又是一個“黑人母系氏族家長”的形象,是家中的堅強壁壘,也是家里無人敢挑戰的權威。做出買房的決定時,她利落果斷,在女兒比莉莎對上帝不敬時,在兒子沃爾特對他妻子露絲脾氣暴躁時,莉娜更是及時展現了她的威嚴,管教子女,讓家庭重歸有序;她還是個“傳承者”,把家庭的尊嚴,把愛和信心傳遞給她的子女,更重要的是,在家庭面臨危機時,她能保持鎮靜,安撫家人,而且把“家長”的位置傳給了沃爾特,并教會了他如何成為真正的一家之主。莉娜精心呵護的盆栽植物,貌似孱弱卻堅韌不拔,它的活力對莉娜來說就是希望?;ㄒ彩抢蚰绕犯竦南笳?,安靜卻堅強,不管未來怎樣,一家人終于要搬進屬于自己的房子,這是家園的希望。

劇中的另外兩個女性——比莉莎和露絲也有著各自獨特的具有代表性的個性。比莉莎是對傳統和偏見的“挑戰者”, 她積極接受高等教育,喜歡獨立思考,不愿當一個順從的女兒或者某人“不需要思想”的女朋友,她敢于挑戰一家之主莉娜,敢在莉娜面前說出對上帝的懷疑——雖說隨后被莉娜給鎮壓,也能夠在富裕卻俗氣的喬治面前說不?;蛟S她張揚的個性部分地導致了她和莉娜之間的代溝或者隔閡,但這也恰恰是一個家庭朝氣和希望的象征。露絲則是“賢妻良母”的形象,克勤克儉,謙恭忍讓,為了給家里減少負擔,甚至動了瞞著丈夫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的心思,生活上她照顧一家老小,尤其是丈夫沃爾特,但卻未能真正被他理解,就好比她未能真正理解丈夫的想法一樣,每次沃爾特談起自己的理想和煩惱時,她卻只能回以生活上的關愛,而且對沃爾特來說是一種機械的、例行公事般的關愛:“把雞蛋吃了吧”“想喝點熱牛奶嗎”“要不來點咖啡吧”?……面對沮喪的沃爾特,她只能回答“除了吃的,我還能給你什么呢”?

不可否認,莉娜也有她的脆弱,在她內心深處卻充滿了不解和恐懼,女兒畢麗莎是個新時代的黑人女性,她更不愿被主流文化所同化,努力尋求并認同著自己的非洲身份。當畢麗莎的興趣從一個跳到另一個,并告訴母親這是她自我表達的方式時,莉娜很是不解;畢麗莎挑戰并否認上帝的權威甚至存在,人為人類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與上帝無關。她討厭人們總把自己的努力歸功于上帝時,莉娜驚呆了。處于憤怒和恐懼,她打了自己的女兒。當女兒的身邊出現了有錢的年輕人喬治時,全家人都很滿意。但畢麗莎卻以喬治很淺薄為由拒絕了他。母親又一次迷茫了,她不能理解女兒的想法和做法。兒子沃爾特有家,有房,有工作,應該非常滿足于現狀??墒莾鹤拥挠粲艄褮g以及抱怨再次深深觸動了莉娜。莉娜無法理解兒子的不滿足和不快樂;她無法理解兒子對錢的崇拜和執著;更無法理解兒子想要做生意,發財要出人土地的想法。而兒媳露絲則更甚。當得知自己再次懷孕時,她想到的是把孩子打掉。莉娜困惑了,她想起自己曾經失去的孩子,想到因為失去孩子而郁郁而終的丈夫。

洛琳用她自身的經歷和細致的描述使莉娜這樣一個矛盾對

立的人物鮮活了起來,使整個作品能圍繞著她變得有血有肉,使之能經久不衰。

參考文獻:

[1] 菲力斯·外恩.一個人的城堡:克拉倫斯達羅捍衛的美國夢[M].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4.

[2] 秦蘇玨.走向夢想:從《陽光下的葡萄干》中男子氣概的重生看美國黑人的雙重意識[J].四川戲劇,2008年第2期.

[3] 張沖.面對黑色美國夢的思考與抉擇:評彼得遜的《跨出一大步》和漢絲貝里的《陽光下的干葡萄》[J].國外文學,1995年第1期.pp41-45.

作者簡介:王建慧(1982-),湖北十堰人,漢口學院外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師,現為國家漢辦公派教師在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工作。

猜你喜歡
投資上學
上學啦
包含對賭協議的投資合同初始成本會計處理芻議
關于我國PPP模式應用的問題探討
淺談對銀行投資價值的研究
今天上學怎么樣?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