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

2016-12-05 03:59張莉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創新創業校企合作

摘 要: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它是學校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人才,在培養的過程中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實現教育改革從“需求側的拉動”到“供給側的推動”的根本轉變。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校企合作 創業文化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46-01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而創新創業教育又是經濟發展之源,是民族富裕之源, 是培育新興產業之路,是緩解就業困境的可能途徑,因此,我們需要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包括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知識和創業心理品質等,承擔著企業家、職業經理人、職業化員工等高素質人才。供給側改革實質上就是一種創新,它最鮮明的特點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創造新的技術、新的市場、創造了新供給,釋放了新需求。而校企合作方式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一種重要方式,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那么,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應該怎么改變,筆者就從校企合作的角度進行闡述。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它是學校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人才,在培養的過程中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總之,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高質量,注重實踐在校學習與企業鍛煉,注重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實現教育改革從“需求側的拉動”到“供給側的推動”的根本轉變。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還處于民間的合作狀態,盡管國家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來支持校企合作,但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頭上,或是停留在交情上,在合作中學校一方往往主動、而企業一方則會顯得較為被動,雙方缺乏合作辦學的內在動力。另外,教學計劃的制定權還是完全掌握在學校及主管單位,很多院校并沒有認真吸納企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提出的建議,更沒有對陳舊的專業教材進行修改,所以,教學實際與崗位需求仍是存在書本脫離實際的現實,職業技能的鑒定標準也滯后在企業的發展,因此,政府必須在需求動向上和職業崗位的確定上要有前瞻性,并早于市場需拿出相應的職業鑒定標準。如此的校企合作狀態必然會影響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精準性,同時在專業知識滯后的情況下,也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思想、創業激情的人才。所以,我們要進行供給性改革,對于校企合作,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應該達到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共同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業素質、創新精神的人才。接下來,筆者談幾點看法:

1 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

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密不可分,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職業院校加強校企合作,通過頂崗實習能夠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企業環境熏陶、難得的實踐鍛煉機會,生產實踐過程也就成為教學過程和管理過程,從而加深對專業理論的理解,增強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熱情和創新精神。其實,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是不矛盾的,兩者不應分開,都是從培養什么學生、怎樣培養學生的根子上解決兩個問題,對人才培養進行頂層設計、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除了專業課程外,也可設置研討課(創新教育),創業課程、行業課程(創業教育)。試想,如果一個創業的人沒有相應的深厚扎實的專業知識作為背景,他的創業之路只能是舉步維艱。

2 知識傳授與創新精神

知識傳授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將照本宣科變能力拓展。創新創業教育首先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教育,其本質是一種素質教育。目前,不少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技能、知識畫了等號,定位過于狹隘,導致學生對于創業教育認可度偏低,創業教育內容涉及廣泛,實踐性和技術性很強。教師或企業家將知識傳統地教授給學生的同時,是否會將一些實際難以解決的問題拋給學生呢?學生在學習了基本知識后,遇到老師的難題,會被激起一種挑戰的欲望,學生天馬行空的思想往往在正確的引導下,會變成創新的“金點子”。我們要不斷鼓勵學生,勇于想象,敢于實踐,樂于創新。

3 企業文化與人文教育

企業文化是創新創業的通識教育。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通過學生頂崗實習,請企業經營者來校講座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結構就是企業文化的構成、形式、層次、內容、類型等的比例關系和位置關系,它包括企業哲學、價值觀念、企業精神、企業道德、團體意識、企業制度、企業形象。通過了解,學生就知道企業文化中包括企業成長管理、企業融資、經營授權和分銷、兼并收購、風險投資、相關法律。且創業不單單是拉幾個人,籌點資金,就可以了,而是要有創業的理念、思路、目標、核心價值觀。創業不僅僅是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更多的是要具備寬廣的視野、戰略的眼光、較高的情商,以及創校報的思維方式、創業精神與能力。

創業教育是一個全球性的教育學概念。我們如何順應全球性發展,就應該變革,實現教育改革從“需求側的拉動”到“供給側的推動”的根本轉變,而“高精尖創新驅動和鼓勵學生創業創新”將逐步豐富和替代傳統僵化、過時、單一的專業課程體系是其中的關鍵。我們要學習斯坦福大學的“系統思考”模式,開展開放互動式的大學創業教育,包括多個學科專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建立產學研機制等的多方互動,形成開放的網絡式的創新創業教育層次結構。我們要借鑒哈佛大學“注重經驗“模式,創業精神隱含的是創新行為,強調塑造和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技能、訓練學生在苛刻的資源限制與不確定環境下追求創業機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童衛豐.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路徑[J].江蘇高教,2013.3.

[2] 鄭麗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及運行機制構建[J].當代職業教育,2014.7.

[3] 陳潔瑾.校企合作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J].中國高??萍?,2015.3.

作者簡介:張莉,女,漢族,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高級講師。

猜你喜歡
供給側改革創新創業校企合作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