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余映潮語文教材的研讀

2016-12-05 04:38王瑞賴學軍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余映潮語文教材

王瑞 賴學軍

摘 要:語文教材是連接語文教師和學生的媒介,科學研讀教材是語文老師必備的基本功。余映潮認為研讀課文應沿著兩個方向延伸:課文內部延伸和課文外部延伸。研讀教材應采用:細讀、精讀、深讀、活讀、美讀的方式。余映潮課文研讀的創新方法,主要有分解集合、課文集美、變形閱讀、價值分析、資料助讀、課文短論諸方法。

關鍵詞:余映潮 語文教材 研讀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68-03

語文課程實施圍繞的中心是集聚語言精品的教材,從文本本身之美到學生認識其美的關鍵一環是教師的點撥和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對文本有充分的解讀和把握,多方面、多角度研讀課文,成為知識的源頭活水。

然而語文教學實踐中不乏照搬教案、膚淺解讀文本等現象,導致語文教學無法高質量進行。孫紹振曾批評為“缺乏微觀基礎的空話、套話、大話、胡話乃至黑話,本是由來已久的頑癥,卻在基礎教育改革中,借強調師生平等對話之機,找到了合法避難所,于是,滿堂灌變成滿堂問。所問膚淺,所答弱智,滔滔者天下皆是。表面熱鬧,實質空洞。處理課文方法作秀,多媒體豪華包裝,目迷五色。文本內涵分析卻時如蜻蜓點水,時如木偶探海?!盵1]余映潮對教材研讀方法的認識和創新,為高質量解讀課文提供借鑒,指明方向。

1 余映潮語文教材研讀的延伸

余映潮認為,課文研讀要講究一個“內”字,又要勾聯一個“外”字。內外兼通,才能練就研讀課文的真功夫。

1.1 課文內部的延伸

內部,余映潮認為應著力于課文內容進行研讀。研讀《我的叔叔于勒》,可用課文內容印證“文學知識”: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節、細節;背景、場景;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情描寫、心理描寫;虛實、抑揚……多層次、多角度指導學生的閱讀。[2]課文內部的延伸,是基于課本內容對寫作藝術的探索。寫作手法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將其中的寫作知識和技巧理清楚,課堂教學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根據寫作手法多層次多角度閱讀課文,加深課文的理解。

1.2 課文外部的延伸

外部,余映潮認為課文可以牽連出很多課文之外的知識。研讀《行路難》,必須弄清楚什么是樂府詩、樂府古題、典故、映襯、警句、煉字、煉句、詩眼……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3]課文外部的延伸,指以文本為基點,引出與文本內容相關的知識,打通教材文本與經典、生活、其他學科、個體內心情感之間的通道,使學生慢慢發現語言的深邃、品味其中的奧妙。知識海洋無邊,教師作為領航者,必須給予學生方向引領和指導。

2 余映潮語文教材研讀的方式

余映潮《致語文教師》說:“課文研讀,就是品析、欣賞課文;課文研讀是語文教師最基礎、最常用、最必需的學習技法;課文研讀,伴隨語文教師一生。課文研讀的領悟程度,影響著教學設計的質量。確有心得的課文閱讀才能成就好課?!闭Z文教師之于教材的研讀方式,有“五讀”:

2.1 細讀的方式

細讀文本,是細致了解教材結構及其各系統,立足文本的充分閱讀,語言表達與情感表現融會貫通的解讀,因此要對文本所蘊含的各種聯系及其所表現的氣質進行充分挖掘、理解和融合。

教師習慣于備課初始就依賴教輔用書而不通過研讀來確定教學方案。固然教輔資料能夠提供比較全面統一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但千篇一律的教輔資料并不適合每個老師的每堂課,不同學生、不同課堂在不斷曲折變化中發展,需要教師細讀課文,設計出屬于自己的教案。教輔資料應為完善自我的補充,而非完全依賴,唯有躬身細讀,才能達“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之境界。

讀的不同方式,產生不同效果。默讀便于集中思考、理解內容,深切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朗讀利于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文章內涵的心領神會。細讀,最忌諱走馬觀花、囫圇吞棗,細讀文本要保持積極、從容、淡定的心態,慢慢讀,細細品,琢磨文章味道,揣摩文章特征,形成清晰的文章結構,以便課堂教學行云流水、融會貫通。

2.2 精讀的方式

文本精讀,指文本的剖析,鑒賞。揣摩作者遣詞用句的良苦用心,品味美言佳句的表達力度與美妙情感,解決“如何好”、“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問題?!拔恼轮蟹矂偱c柔,實于虛,正與側,疏與密,多與少,深與淺,分與合,美與丑等有韻味的地方,無一不在精讀的事業之內?!盵4]

“詞語替換”,不同語言帶來的情感差異、變化盡顯語言的微妙和神奇。聶華苓《親愛的爸爸媽媽》:“人已滿山滿谷。人潮仍沿著山路瀉下。白色石雕邊濃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開去——孩子們不斷涌來。他們正站在47年前300個孩子發出最后一聲呼喚的地方:‘親愛的爸爸媽媽!”句中“人潮”換成“人群”或“人?!?,“瀉下”換成“排列”或“延伸”,跟原句比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比較閱讀”,以甄別語詞使用的準確性。教師將文本與其他版本教材或作者原文進行比較,或將不同作家同一題材作品比較?!霸趦煞N(或兩種以上)言語形式的揣摩、掂量比較中,學生對言語的‘差別性感受,即感受兩種(或兩種以上)刺激物(指言語形式)之間最小差別量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5],老師也不例外?!蹲8!贰跋榱稚┧坪鹾芫执?,立刻斂了笑容,旋轉眼光,自去看雪花?!薄熬执佟痹谠闹惺恰安话病?,“不安”固然能表現祥林嫂在柳媽面前的窘迫,但沒有“局促”體現祥林嫂內心緊張、憂慮和自卑來的豐富。教師具備精讀教材的能力才能帶領、指導學生細致、深入、清晰地理解教材,感受語言創造性特點。

2.3 深讀的方式

孫紹振認為“把文本潛在的人文精神分析出來,是語文教師的艱巨任務”,“越是偉大作家,越是深刻傾向,往往越是隱蔽,有時潛藏在似乎平淡、并不見得精彩的字句中?!盵6]深讀,宏觀看,需要將一篇課文在學段、教材、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其原因清晰掌握,依據其原因及課程標準所提供的目標范圍確定教學目標,制訂教學方案,選取教學方法。微觀看,深讀一篇課文時,要尋找大量相關資料,深入探究文章主旨,圍繞主旨建構文章語言表達藝術的網絡,從而構建情感體驗,鑒賞文本獨特之處。

深讀課文,有互文閱讀、聯讀、對比閱讀、資料助讀等?!多l愁》,只有16行,沒有文字障礙,但如果深入作者的經歷和內心,其傳達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思鄉之情,還有作者對母親、祖國文化、兩岸關系的深深眷戀和牽掛。生活在和平年代和祖國母親懷抱的年輕師生若對余光中的認知停留表面,就體驗不到多重感情相互交織的沉重。作者自述:“隨著日子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日重,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在臺北廈門街舊居一揮而就,用20分鐘便寫出《鄉愁》?!睗饬业母星椴拍茏屪髡?0分鐘內完成一首簡單卻又厚重的詩作,要體會詩包涵的豐富情感,必須有大量課外資料來支撐情感傳達。在所有資料或感悟中,只需抓住一點呈獻給學生并深入探究,解讀感悟,增進課文理解的質感。

2.4 活讀的方式

活讀文本,一指多種靈活的方式讀文本,一是將文本讀活。前者運用頻率較大,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真正融入課文情景,深刻體驗文章背景下人物的情感,鍛煉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后者主要針對教師備課,即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闡釋、解讀。未來教育中,能力和方法比知識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因此教師的教學不能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和解釋,重在方法學習、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學習遷移能力培養。教師充分準備解讀文本的角度和方法并在課堂清晰有效使用,會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钭x文本之前,先要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然后通過對文本的分析能夠從某一點出發,結合其他相關內容歸納出一般方法,從而提高師生閱讀文本的能力,使教與學都受益。

教師解讀《荷塘月色》的主題,都歸納為:表達朱自清為代表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蔣介石“四·一二”大屠殺之后的政治苦悶。孫紹振卻認為:“作者明明說了:有兩個自我,一個是‘平常的自己,一個是‘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而文章寫的恰恰是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薄拔恼麻_頭就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如果寫四·一二大屠殺以后的政治苦悶,從四月到寫作時間,該有三個月,就會說‘這幾個月心里頗不寧靜。政治形勢,對所有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是同樣的,朱自清的特點在哪里?”[7]孫紹振對《荷塘月色》主題的看法跳出傳統的“政治苦悶論”,從朱自清個人生活切入,尋找其特點,以此解讀表達朱自清特點的《荷塘月色》。

教師只有掌握足夠的資源,才擁有將教材讀活的實力和可能,在充分了解不同的觀點后再回歸文本,就會站在更高、更寬的視野看待一篇文章。

2.5 美讀的方式

語文教材是文質兼美的語言精品,無論是文學作品的內容美還是作者遣詞造句的形式美,都使得語文教材豐滿而精妙。不同文體有不同的“美”:詩詞的節奏美,散文的意境美、劇本的語體美……

葉圣陶《中學國文學習法》認為“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苯處熝凶x文本,要打通自己與語言文字背后的作者心靈之間的通道,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有感情朗讀而得文之型、察文之意,因為通過“以聲造型”能“以聲傳情”;有感情朗讀課文,腦海會呈現鮮明的形象,以造身臨其境之感?!恫匪阕印ぴ伱贰?,毛澤東和陸游都寫過,內容不盡相同但都以“卜算子”為詞牌,所包含的同一詞牌的節奏美不言而喻,研讀教材要讀出其節奏美。但兩首詞又表現不同的意境和精神,陸詩表現孤獨、悲壯的意境美,毛詩表現的是灑脫、不屈的精神美。

一篇課文有不同的美,不同的課文也會側重不同的美質,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研讀教材,充分認識課文不同質的美,尋找恰當的方法和路徑,引導學生去發現美、領悟美從而創造美。

3 余映潮語文教材研讀的方法

余映潮說:“日常教學中,并不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去實踐每一種課文研讀方法,但從教學業務素質角度講,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有創新自己課文研讀方法的義務?!盵8]創新課文研讀的方法,使教師激發研讀思維,熟練研讀技巧,提高研讀課文的水平。

3.1 分解集合法

余映潮強調“對課文進行‘分解,然后用同類相聚的方式進行組合,從而發現精致的、有效的教學內容?!毖凶x《蘇州園林》,以“說明的技巧與藝術”為分類標準,專門提取課文表現有關說明技巧的部分集合在一起。排比式: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贊美式:蘇州園的門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門窗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此外,還有議論式、舉例式、比喻式等的集合。

通過分解集合的方式將蘇州園林呈獻給學生,使其知道一個地方可以從哪些角度、運用哪些方式進行描述,這對于閱讀和寫作大有益處,更有利于學生對某種方法形成清晰表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理解。如此品嘗之后,學生會站在一個高度欣賞蘇州園林到底美在何處。

3.2 課文集美法

課文集美,主要用“選句”方法,著眼于“聚集”課文最精美的內容,形成新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生課堂積累以及課中活動開展。研讀《靜默草原》:“草原上,都是一樣的風景:遼遠而蒼茫?!薄疤?,如穹廬一樣籠罩大地。土地寬厚仁慈,起伏無際。草就是海水,極單純,在連綿不斷中顯示壯闊?!薄安菰豢煽?,只可感受?!钡炔菰賹懙拿姥?,也有““和海一樣,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草就是海水,極單純,在連綿不斷中顯示壯闊?!薄安菰瓫]有邊際,它的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钡让鑼懖菰|闊的佳句。

余映潮集合課文描寫的美言佳句,不僅能讓學生迅速感受到草原的氣勢美和靜默背后的力量,還能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啟示,平日閱讀遇到美言佳句摘錄下來,是積累寫作素材、培養語感的好辦法。此外,還能使學生發現事物美的特征、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使其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進而培育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3.3 變形閱讀法

巧妙利用課文結構形態的變化透徹分析其層次、內容、技法的奧妙,同時能形成有趣的課堂訓練活動。研讀《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余映潮將其排列成下列幾種形式:

形式一: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形式二: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通過不同結構形式呈現出的同一篇文本會讓讀者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心理體驗。這樣的結構形式變化不僅能夠便于朗讀、增加文章審美的角度,還能有效地把握文章的表達規律、提升文本審美能力和文學修養,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探究式學習的發展。

3.4 價值分析法

“專門分析、提煉課文的教育教學價值,便于教師擷取、組合精致的教學內容?!毖凶x《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赫爾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雕像者的店里。指著宙斯的雕像,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焙諣柲褂中枺骸昂绽牡裣裰刀嗌馘X?”雕像者說:“要貴一點?!焙諣柲箍匆娮约旱牡裣?,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會更加受人尊重,便問:“這個值多少錢?”雕像者答:“假如你買那兩個,這個算添頭?!惫适碌慕逃虒W價值:①課文層次劃分;

②重擬課文標題;③概說故事內容;④概括文章主旨;⑤成語評價人物形象;⑥赫爾墨斯心理分析;⑦故事的潛臺詞;⑧續寫故事情節。

理清楚課文所包含的教育教學價值,課堂教學方向更清晰準確,使課堂更有層次、更豐富,更清楚學生要學什么、關注什么,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3.5 資料助讀法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以更高視角把握課文,以便備課取舍。研讀《邊城》,專家學者都有不同的解讀,就其“意象”,張永《論沈從文情愛小說的民間意象》認為:《邊城》‘死亡意象則是作家成熟的理想思考。小說成功之處在于把作為性愛意象的“水”藝術化為道德沉淪的洪水意象。眾多的“死亡”便是“洪水”泛濫的結果。天佑在與翠翠的情愛隔阻中遭遇“洪水”死亡的悲劇表現出不同價值觀念的矛盾沖突。作家對外來文化巨大沖擊力和破壞性有著相當清醒的認識。人性異化的死亡悲劇必然引發“多米諾骨牌”效益:老船夫的死亡、渡船的消失、白塔的坍塌。眾多“死亡”意象的重疊意味著湘西文化的神性失落。而施軍《美麗總令人憂愁》認為:《邊城》是以白塔隱喻老船夫的精神境界。老船夫道德本真,行為古樸,擺渡送人,撒播寬厚待人的美德種子。翠翠在白塔下的菜園里玩耍,在塔的陰涼里睡覺,在白塔下生長,也是有象征意義,意即沉浸在老船夫的呵護之下,感染于老船夫的道德情操,深受古樸風習與善良人性的浸染。白塔與茶峒風水有關系,老船夫就是邊城道德風水的符號,他標志著邊城最美好的人生形式。老船夫生前活在白塔下,死后埋在白塔旁,白塔成了他的最終歸宿。

材料的助讀,認識到老船夫、渡船、洪水,尤其白塔等意象的象征意義,不同的學者不同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加深文中意象的了解,打破意象的認識局限,從而提高文本解讀的能力。

3.6 課文短論法

“將教師研讀教材的綜合體會或點滴收獲訴諸文字,于是在艱苦的沉思中有著精彩的沉淀?!苯處熝凶x教材,無論借助資料研讀還是對課文價值分析,只要用心走過的過程都會留下心靈的印跡,產生眾多對文本內容研讀過程的心得和感悟,這就是課文短論。余映潮研讀《背影》三“囑”,有著平中見奇之妙:“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他囑我路上小心”、“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第一句的“囑咐”有“叮囑”“吩咐”之意。前加“再三”“甚是仔細”修飾,表現父親對茶房叮囑遍數之多、內容之詳、言辭之切。第二句的“囑”含有“親切叮囑”之意。父親改“不送”為“送”,有直接說話的機會。父親愛子的心、愛子神情,躍然紙上。第三句的“囑托”有“囑咐”“拜托”之意。盡管父親已囑“我”,還嫌不夠,還要托人,父親愛子之情,又寫深了一步。

教師的課文短論,對課文內容全面、深刻、精彩的解讀和感受,重新整理的思緒見諸于文字,是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發展最有效的方式,長期的積累對于提升教師解讀課文的層次有極大幫助。課文短論是教師點滴付出的記錄,是智慧成果的刻畫,是知識探索的最大尊重。這些文字最終內化為教師的文學素養,沉淀為閃光的智慧。

參考文獻:

[1] 孫紹振.名作細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

[2] 余映潮.致語文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61-62.

[3] 余映潮.致語文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62.

[4] 張月萍.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13.

[5] 王尚文.語文教學對話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13-120.

[6] 孫紹振.名作細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30.

[7] 孫紹振.名作細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3.

[8] 余映潮.致語文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63.

[9] 余映潮.致語文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61-70.

猜你喜歡
余映潮語文教材
一堂樸實、厚實的語文課——余映潮《“飛天”凌空》課例評析
Some methods on cultivat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余映潮誦讀教學藝術研究
余映潮課堂教學藝術探幽
余映潮“一課多案”教案設計分析
論語文教材中古典詩文吟誦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共有課文的詞語編排情況考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