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分析

2016-12-05 04:38楊雅萍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中學生新媒體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中學生使用網絡頻率越來越高。但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特別是由網絡引發的心理疾病更是多不勝數,對中學生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本文探討新媒體時代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以讓中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媒體 中學生 心理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81-02

1 新媒體時代

1.1 定義

新媒體,也就是通過人們所理解的傳統媒體,例如報刊、廣播、電視等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新的媒體形態。當今社會對于新媒體的界定,可謂是眾說紛紜。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當今社會但凡跟計算機有關的,都可以說是新媒體,因為新媒體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變化、延伸的概念。還有專家認為只要媒體的構成有別于傳統媒體,那么都可以稱之為新媒體。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新媒體:出現在20世紀后期的信息傳播領域中,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為代表的有別于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形式。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信息化社會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要方向,世界各個國家都把發展信息技術作為當前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在新媒體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愈來愈多地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1.2 特點

1.2.1 易操作

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如電視、報紙、廣播等,它的建立和運作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維持,普通平民幾乎不可能實現自身的媒體化。新媒體則只需用戶通過網絡連接,就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地在網絡上發表信息,操作簡單而且不需要任何成本的投入,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時效性,也使新媒體迅速發展起來。

1.2.2 傳播快

在新媒體的傳播中,人們不再局限于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不用像傳統媒體那樣經過層層篩選再傳達給受眾,信息傳播的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如王菲2013年9月13日19:27在其微博上發表與前夫李亞鵬離婚的博文,僅數小時,就有近300,000條回復,轉發量達到近600,000,這樣的信息流動速度較以往的傳統媒體都是不可比擬的。

1.2.3 可信度低

在新媒體中,公民的話語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網絡的隱匿性也讓網民們在參與新媒體的過程中可以更加隨心所欲的發表言論,在對信息的處理和轉載過程中沒有深入的考究信息的真實性就輕易發布,甚至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和點擊率編造虛假信息,也有可能被操作和利用,導致出現了所謂的“水軍”、“五毛黨”,極大的降低了新媒體的可信度。

1.3 優勢

1.3.1 形式多樣

新媒體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可以把文字、音頻、畫面融為一體,使所看的內容變成生動的畫面??紤]到內容量大這個因素,其人性化地幫助受眾者提供“檢索”方式,可以隨時查找相關內容和之前瀏覽過的內容,并且可以隨時存儲。

1.3.2 信息發布及時

新聞的時效性是作為新聞最重要的一點,而新媒體將這一特性做到了極致。

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能夠在任何時刻在任何地方及時收到最新消息,并且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候選擇自己喜歡看的新聞。

2 新媒體對中學生心理的影響

眼下新媒體時代下的社交媒體已經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講,更加充滿了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隨著手機媒體的日益成熟,手機無疑已經成為中學生排在第一位的上網工具。而手機媒體中出現的一些社交平臺,例如微博、微信等,對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發展也帶來影響。這種影響有積極的,必然也有消極的。

2.1 積極影響

2.1.1 知識面得到擴大

傳統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大多為了學習,都是學校、家兩點一線的生活軌跡。而在新媒體世界中,他們發現了許多能讓他們感到新奇的東西:網絡游戲、電子雜志、網絡聊天、手機電視等。因此,海量的信息令他們感到特別欣喜。網絡使他們踏進了這大千世界,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通過網絡,學生的見識增長了,思路打開了,創造力提高了,求知欲更加濃厚了,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溝通能力也有增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合理利用互聯網,能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發展。

2.1.2 人際交往范圍得到擴大

中學生正是處在心理發育最重要的時段,而人際交往良好是青少年心理能得到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扒嗌倌暝谛睦戆l展方面最重要的是對友伴親密程度的增強,友伴交往的選擇性和穩定性也同時有了飛躍性的增長。[1]如今的中學生學習壓力大,屬于自己的時間少,絕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家學習就是在學校聽課,根本沒有時間出去結交新朋友。而網絡的便利性和開放性,為青少年人際交往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交往圈子的擴大、交往對象的增多,青少年能夠體驗更多更豐富的情感。

2.1.3 思維方式得到活躍

網絡這個充滿無窮知識的知識庫,給青少年提供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的機會。思維方式的活躍,改變了許多學生曾經固有的狹隘思維方式,激發了其想象力。還有許多對于網絡充滿興趣的學生通過網絡開創了自己的事業。

2.2 消極影響

2.2.1 造成道德失范,引發犯罪

新媒體下的網絡之所以能吸引各種不同的人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網上活動最大的原因來自于網絡是一個“虛擬世界”。我們在這個虛擬世界出現的自己,完全是現實生活中最理想化的自己,沒人會知道你的真實身份,這虛擬性相當于給你提供了一個安全保障,這是網絡的一大優點。然而,一些不道德和不正當的行為同時通過這件虛擬外衣的掩蓋,開始侵蝕網絡,使得很多網絡虛假信息及不道德的行為在網上被蔓延開來。再加之我國在網絡道德監管力度還不夠大,制度也不夠完善,因此,青少年在網絡中很容易吸收到這些不好的思想,對青少年還未成型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非常直接的沖擊力。例如網絡中的各種虛假信息導致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由于辨別是非能力低,容易被騙、厭世。此外,中學生本來就處于叛逆、動蕩的青春期,自我約束能力不足,道德意識淡薄,容易因為好奇而做出一些違反社會道德法律的事情,甚至誤入歧途。

2.2.2 影響身心健康發育

學生時代是青少年身體發育的高峰期。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性機能開始逐漸成熟。這一變化促進了青少年性意識的覺醒,他們開始會逐漸對兩性之間的差別和關系感興趣,同時心理上也開始有了一系列的變化。比如,對自己身體特征發生變化感到害羞,開始關注異性等等。雖然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的變化,但由于中國人對性的保守和傳統性,這一敏感話題在現實社會中很少會公開談及,因此青少年接觸的信息很少。而新媒體時代下網絡環境的自由性和信息交流的開放性使得一些黃色信息,污穢圖片,甚至少兒不宜的成人視頻在網上流傳出來。這些信息對于處于青春期性萌動的青少年來講,腐蝕性巨大,極易造成青少年模仿、學習,不少人因此身心走向崩潰邊緣,甚至導致性犯罪。

2.2.3 手機上網成癮

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指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青少年手機網民規模已經達到2.21億,青少年網民中手機上網比例為86.3%,高出整體網民手機上網比例5.3個百分點。[2]可以說,手機這一新媒體時代下的主要媒介之一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新器官。特別對于喜歡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來講,手機已經成為他們彰顯魅力、品味、個性的文化載體。手機媒體中的各種功能能夠滿足青少年對生活的各種需求。而隨著手機功能的愈來愈強大,青少年對它的依賴已經無可替代。過度使用手機,也會對青少年成長帶來消極影響。首先,沉溺于手機導致青少年學習成績的下降;其次,增加了和老師、家長之間的沖突;第三,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總之,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應在青少年和新媒體兩者之間,掌握好主動權,維護網絡文明有序,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引導中學生好好使用網絡,減少其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負面影響。

3 學校如何利用新媒體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在對待新媒體時,要認識到這一代中學生是伴隨著網絡長大的,對于學生使用互聯網、手機如果嚴厲禁止和懲罰只會讓他們的叛逆心更重,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所以學校更多應該學會“疏”而不是“堵”,要結合新媒體的優點將它有利地運用起來。學校對中學生身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對中學生進行網絡素養教育,發揮學校的引導和教育作用來幫助中學生正確面對新媒體,提高中學生對網絡信息鑒別能力。

3.1 提高教師的網絡素養

中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是他們成長的另一個家。因此,學校生活對于中學生心理、生理的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學校對于學生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是教師,教師能力和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在信息化社會的大背景下,教育環境也在發生改變。教育部2002年發布《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堅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注重應用,立足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的新型中小學師資,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盵3]可見,新時代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要求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只有教師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才能在社會急劇變化。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

3.2 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中學生沉迷于網絡的一方面是因為可以在網絡中結交朋友,進行豐富的娛樂活動來釋放壓力。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學生幾乎每天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很少有自己的空閑時間,而在學校每天的任務就是學習。單一枯燥的校園生活,讓處于青春期躁動的中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感、抵觸感,缺乏釋放情緒的渠道。因此,學校應針對這些問題,充分發揮學校的功能,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體驗不同的感受。例如,學??梢蚤_展各種球類比賽、文娛活動、知識競賽、社團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參與關愛社會活動等。這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樂趣,放松壓力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一舉多得。

3.3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證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前提條件。中學階段的學生處在一個相當敏感和危險的時期,一方面,面臨升學的巨大壓力,學習繁重,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感?,F在的中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溫室中成長,抗挫能力和防備心理較弱,易受到網絡負面消息的影響。另一方面,中學生正處在生理發育的高峰期,對性的好奇和對異性的向往使得他們不自覺地對這方面的知識和內容感興趣。網絡中的一些色情信息,易誤導學生,造成心理疾病。因此,加強中學生心理教育,是學校作為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

學校是中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學校所有教職員工都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心理、生理、思想等各方面的培養。并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工具,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信息,最大限度地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

現階段中學生由網絡引起的心理問題愈演愈烈,而家庭、學校、社會對新媒體時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度不夠。因此,為了避免中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我們應積極采取措施,給中學生提供一個健康、積極的“新媒體環境”。

參考文獻:

[1] 余霞,楊少波.網絡傳播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05).

[2] 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Z].2014.

[3]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Z].2002.

作者簡介:楊雅萍(1989-),女,漢,四川成都市人,法學碩士,單位: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中學生新媒體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我來“曬曬”《中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