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聲樂教學中民族唱法的借鑒和發展

2016-12-05 05:34何杏軍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吐字西洋美聲唱法

何杏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65-01

民族唱法作為一門聲樂學派,已被越來越多的聽眾接受,也被越來越多的音樂界權威所關注。民族唱法通過吸收和借鑒民族民間的和西洋唱法的精華,發展得更加完美、更加科學。

1 民族唱法在教學中的借鑒

1.1 要正確地掌握民族唱法的發聲特點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許多老一輩的民族聲樂家在不同程度上都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教學依據,他們氣貫丹田的呼吸法,自然和諧的共鳴等優秀傳統,都是應該很好地加以繼承與發揚的。在傳承方面至少應注意三點:一是從技能技法方面效仿、接受;二是從音樂理論方面合理借鑒;三是全面認識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無論從藝術表現形式,還是地域特色,都是各有風格,各有所長,如果機械地模仿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1.2 要正確地借鑒西洋唱法的優點

民族唱法,不但吸取借鑒了傳統文化,同時還吸取了“洋唱法”——美聲唱法中的訓練方法。今天的中國聲樂工作者,不論在嗓音音質和表現力方面都有引人注目的發展。美聲唱法對民族唱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技術技巧,諸如美聲唱法中氣息、微顫、共鳴的處理等;②發聲訓練,不僅僅局限于吊嗓、念白等;③借鑒西洋唱法共鳴腔體的理論。我們既要借鑒、學習西洋唱法共鳴腔體運用的基本原理,又要堅持和掌握民族唱法的特殊性。我們的民族語言、審美愛好所決定的聲音形象是清脆、甜美,若完全照搬西洋唱法共鳴腔體的運用,喉嚨開得過大就會喪失這些特性,這個分寸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2 民族唱法借鑒西洋唱法應把握的原則

2.1 民族唱法需要正確認識自己

作為從事民族唱法的聲樂工作者,不論教師還是學生均應該首先自己認識自己,不僅是感性的認識,而更重要的是要從理性上認識。從歌唱生理解剖學的角度,對呼吸、發音、共鳴、吐字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科學的分析研究,才能找出民族唱法與西洋唱法的共性和特性,才能在繼承的基礎上提高、借鑒和發展?;仡櫼魳钒l展歷程,許多民族唱法的歌唱演員走了許多彎路,吃了不少苦頭,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不認識自己,唱得好與否分不出個所以然來。民族唱法豐富多彩,單從女聲的發音角度來說,就分幾大類。但是運用比較多、被認為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假聲真唱,即以假聲為基礎,假聲真著唱。我們從事教學的方法也應該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學生的演唱特點不同,條件不同,存在的問題不同,因而必須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教學要以簡明、通俗、易懂的語言啟發學生,使其盡快理解,達到快速見效的目的。

2.2 民族唱法的學生要有自己的風格

在指導學生學習掌握民族唱法時,首先要教育學生夯實“弦外之功”,廣泛閱讀相關書籍,深入感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文化習俗;其次,要深刻認識不同地域的民歌所特有的風格、技巧、特色。但是有了方法、有了風格不等于就能唱好了。以教學實踐來看,二者結合得恰到好處,還要有一個精心體會,細致琢磨的過程。老師就應該既教方法,也教風格,使兩個基本功有機地融為一體。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歌唱水平,既能掌握科學的歌唱方法,又能掌握鮮明的民族風格。

3 民族唱法的繼承與發展

在教學中應該解決好學生有關的思想問題和認識問題,現在有部分學生認為民族唱法簡單,可學的東西不多;有的認為唱民歌根本不用學用什么氣、發聲、技巧,怎么喊都行;還有的學生認為只有美聲唱法才是真功夫、真藝術等。學生有這些思想誤區并不是空穴來風,作為音樂教師應分析原因,在實踐中不斷加以矯正。

3.1 要確立民族唱法的聲音概念

首先給學生逐漸樹立一個正確的民族民間唱法的聲音概念,從有關的歌唱技巧方面分析,使學生盡快地認識、掌握民族唱法;處理好聲音亮與暗的關系,亮和暗是相對而言的,是歌曲內容和風格的需要而變化運用的,民族唱法也要求明暗對比,剛柔相濟的音色的變化,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中、西唱法中,要求的明暗程度是有區別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因此聲音的色彩也就不同。就發音機能上來看,前者喉嚨開得不大,而后者喉嚨開得較大,也就是一個泛音較小,一個泛音較多。

3.2 要確立民族唱法的語言與吐字概念

民族唱法更為注重語言風格和吐字技巧。單就用語言風格來說,既強調地域性,更強調規范性,切忌不倫不類。從吐字技巧方面來說,歷來強調字正腔圓,對于中學生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歷不夠豐富,往往重視音響效果忽視這一技能的專業訓練。有的學生雖然重視,但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為了達到吐字清晰的目的,矯枉過正把字“咬”得過死,顯得過于生硬。為此,音樂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讀讀歌詞,讀讀詩歌;其次,引導學生多聽,聽聽民族經典歌曲,聽聽主持人錄音,學習發音吐字技巧。

3.3 要確立民族唱法的教學特色

民族唱法有它獨特的特點,也有和其它唱法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教學當中要因人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照搬硬套。主要有三點:首先是正確的發聲練習;其次是歌唱語言;再次是行腔。民族唱法如何借鑒西洋傳統唱法的訓練方式來建立我們民族唱法的理論,是從事民族唱法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探索的一個問題,在訓練學生中,主要應該采取民族、西洋相結合的方法,既有自己的演唱風格,又有一定的適應能力,這樣學生不僅能唱民歌,也能唱傳統曲目和創作歌曲。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固步自封,不僅耽誤了自己,更主要的是毀了學生的前程。因此,作為音樂教師,一定要多聽,多看,多比較,多研究。

在教學中,正是采用了上述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的方法,才使我們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學生,這為我們的聲樂教學提供了新的經驗,這些經驗無疑是“土洋結合”的成果,是中華民族聲樂藝術開出的絢麗之花。

猜你喜歡
吐字西洋美聲唱法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帶過短
頻譜分析在美聲唱法教學中的應用
清宮里的西洋鐘表師
紫禁城內的西洋科學家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帶過短
用心吐字,為愛發聲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處理才好”
研究美聲唱法發展史對美聲學習的啟示
當代美聲唱法教學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對鄭和下西洋的再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