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

2016-12-05 06:38羅杰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認識科學課教學

羅杰

摘 要:本文中,筆者依據“科學課程標準”,認識到了《科學》課教學,必須更新觀念,勇于創新,同時還提出了“活動”是《科學》課的重中之重,在教學中必須突出活動的地位,并例舉、闡述了自己的做法,即:突出一個“活”——掌握教材、教法的方法要靈活;彰顯一個“動”——養成動手、動腦、動眼、動筆習慣;達到一個“優”,促成知識、方法、能力的最優化。

關鍵詞:科學課 教學 認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46-01

《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索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標志著,小學科學課程在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方面都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科學》教材強調了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與過去的《自然》學科的教師教學生學,從而獲得間接知識截然不同。新課程要求學生通過活動,探索獲取直接的知識,同時在活動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與鍛煉,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法上深刻領會《標準》精神,更新觀念,勇于創新,在小學生這塊渴望開發的“處女地”上踏出一條新路來。

“活動”是《科學》課的重中之重,在教學中必須突出活動的地位。對此,我是這樣理解并付諸實施的:

1 突出一個“活”——掌握教材、教法的方法要靈活

在變化中求發展,對教材中安排的不同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掌握課節的安排,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總保持在興奮之中,對自己的活動感興趣,對得出的結論引以自豪。

1.1 內容活

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是有序的,但必須與本地自然條件相結合才能付諸實施。

1.2 方法活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亦是如此。對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因時、因地、因人治宜,方可收到滿意效果。

1.3 課時活

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在課節的安排上需適時調整。有的內容可能用一課時就能完成,但像遇到《研究大樹》,就必須帶領學生到野外、田園中去實地探究,一節課是不夠用的。所以教學中要經常與其他任課教師協調,變化課節的安排,死板地按“日課表”的安排去“按部就班”地上課是難以適應《科學》課的特點的。

1.4 氣氛活

教學中必須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紤]到小學生心理、生理的發展變化規律,緊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教學環節的設計力求豐富多彩,要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亢奮,努力克服厭倦心理的產生,使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

“活”是上好科學課的必須要素。只有活,才能克服呆板,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自覺、主動地投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只有“活”,才能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不斷地獲取新知,培養能力;只有“活”,才能使新課程煥發出青春活力,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鍛煉意志、品格。

2 彰顯一個“動”——養成動手、動腦、動眼、動筆習慣

在真實的場景中教學,積極地把學生學習科學的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科學學習活動,并盡可能地運用自己的感官與認識對象相互作用。

2.1 動手

新課程標準著重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以直觀感受探究大自然中所蘊含著的科學奧秘,從而獲取有益的知識,鍛煉能力。

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配合學校實驗室器材的利用,使學生活動有聲有色。比如,教學《青蛙的養殖》,從青蛙卵到蝌蚪到青蛙的變化過程,使學生饒有興趣地領略了動物生命活動的重要性,加深了愛護小動物、植物以及保護、優化環境的深刻認識。

2.2 動腦

活動的目的,最終要達到對科學知識、科學規律的認識與運用。因此,在動手操作的探究活動過程中,必須緊密結合理性認識的過程。例如,在《研究大樹》的教學活動中,觀察前,教師必須提醒學生注意到“如果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比如樹高、樹粗、樹皮的樣子、樹葉的樣子、樹生長在什么地方、周圍的環境怎樣、樹上有什么小動物、還有什么……)“用什么方法觀察?”(看、聽、摸、聞……)“需要哪些工具?”(繩子、放大鏡、蠟筆、紙……)“觀察后還需要哪些工作?”(文字記錄、圖畫記錄、實物標本、拓印樹皮圖案……)等等。即:做到有的放矢,在活動的感性認識過程中,既要做好思想上的充分準備,又要在活動后學會歸納總結,從而達到理性的升華。

2.3 動眼

觀察活動需動眼,但必須分清“看”與“觀察”的不同,“看”只是對事物有個粗淺的認識,而“觀察”需有目的地去看,做到眼中有物,即通過看,對事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從而獲得一定程度的科學知識,并逐步培養認真細致地觀察理念與科學頭腦,避免走形式、跑龍套。

2.4 動筆

在整個觀察活動、探究活動過程中,要強調動筆寫,活動前要寫出計劃,如觀察內容,觀察方法,所需工具等;活動中要及時記錄自己所得到的感受,如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聞到的、想到的等;活動后要做出歸納總結,把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所得,記錄到科學文件夾中,并希望從中體會出更深層次的東西。

3 達到一個“優”,促成知識、方法、能力的最優化

誠然,使用新課程,探索新方法,并不意味著忽視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生探究活動,正是要使學生能更多、更好地獲取科學知識,并從中尋找更為科學的途徑,逐漸優化學習方式,培養學習能力。因此,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避免只求熱鬧,而過后腦子中一片空白,那樣就失去了新課程、新方法的意義,有違教改的初衷了。

猜你喜歡
認識科學課教學
上一堂動森科學課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
試論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剖析與回歸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信訪工作
科學課教學反思
科學課不利因素的實驗改進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