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除術后眼壓變化的規律性臨床研究

2016-12-07 22:12樊冬生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8期
關鍵詞:變化規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壓

樊冬生

【摘要】 目的 臨床研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玻璃體切除術后眼壓變化的規律性。方法 8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行玻璃體切除術治療, 總結其術前、術后眼壓變化規律。結果 8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手術前眼壓為(15.20±2.88)mm Hg(1 mm Hg=0.133 kPa), 術后即刻眼壓(18.25±2.10)mm Hg、術后7 d(19.05±2.28)mm Hg、晶狀體膨脹最大時(18.25±3.11)mm Hg、隨訪6個月(14.50±2.40)mm Hg, 術后各時段與術前眼壓數值相比較, 除隨訪6個月外,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除術后眼壓呈逐漸上升態勢, 在術后7 d達到峰值, 隨后逐步恢復或接近正常數值。

【關鍵詞】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除術;眼壓;變化規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027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retinitis, DR)是目前臨床中具有明顯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 為糖尿病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 依據是否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可以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1]。針對該病的治療, 手術以其療效確切、術后康復效果好而被患者及臨床所廣為青睞。然而,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玻璃體切除術后眼壓往往伴有劇烈波動, 成為患者術后擔心的重要內容。鑒于此, 本次研究圍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除術后眼壓變化的規律性展開深入研究與分析, 以為臨床提供幫助,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行玻璃體切除術治療的8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 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34~68歲, 平均年齡(51.52±7.48)歲;病程6~18個月, 平均病程(10.5±3.5)個月;臨床表現:視網膜或視盤新生血管、視網膜前出血及牽拉性視網膜脫離、視力障礙。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②無玻璃體切除術禁忌者;③無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肝腎功能損傷或衰竭者;②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③嚴重精神障礙, 無法配合臨床工作開展者。

1. 2 方法 患者采取玻璃體切除術治療, 在可能的情況下完全切除玻璃體并將周圍和基底部玻璃體清除, 采用波切刀最大程度上將視網膜表面新生血管膜以及纖維增殖膜切除干凈, 隨后剝除黃斑前膜。在解除網膜牽拉并將殘血吸出后仔細尋找視網膜裂孔, 將裂孔周圍牽拉的視網膜切除, 采用氣或液交換、內放液亦或是重水對視網膜進行復位工作, 光凝封閉后方的裂孔部位, 周圍裂孔可采取冷凝封閉[2]。參數如下:時間0.25~0.40 ms、能量120~350 MW, 具體的能量以視網膜3級光斑作為中心點, 激光點數105~1530點[3]。如果光凝量不足亦或是光凝反應不理想的部位, 可于術后試試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 依據該檢查結果進行激光光凝補充[4]。手術完畢后給予常規抗感染藥物預見性應用, 可采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糖皮質激素滴眼液持續滴入。術后給予所有患者為期6個月隨訪工作, 以收集患者眼壓變化信息。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7 d、晶狀體膨脹最大時、隨訪6個月的眼壓數值, 并與術前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8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術后各時段眼壓數值與術前相比較, 除隨訪6個月外,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導致患者失明的病癥類型之一, 患者往往處于終末階段, 并且視神經嚴重萎縮, 對于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既往保守治療方案在該病癥治療工作中已經無法取得理想效果, 并且在長期治療下病變部位將會發生不可逆性損傷, 甚至是致盲。為了保留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力, 阻斷病情進一步惡化, 玻璃體切除術成為臨床及患者的最佳選擇。彭超等[5]在其臨床研究中證實, 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治療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效果確切, 55例患者65眼中術后視力手動者2眼, 數指~0.05者18眼, >0.05~0.1者28眼, >0.1~0.3者12眼, >0.3者5眼, 42例患者視力明顯提高, 因此, 建議在今后臨床治療工作中應著力推廣玻璃體視網膜手術以為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臨床醫療服務。研究成果可見, 玻璃體切除術確實是目前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既鮮有學者將關注目光投向玻璃體切除術后眼壓變化的規律性研究工作中, 使得臨床研究存在著較大的空白。

本次研究中通過回顧性分析8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臨床資料發現, 所有患者術前眼壓為(15.20±2.88)mm Hg, 在經過玻璃體切除術治療后術后即刻眼壓(18.25±2.10)mm Hg、術后7 d(19.05±2.28)mm Hg、晶狀體膨脹最大時(18.25±3.11)mm Hg、隨訪6個月(14.50±2.40)mm Hg, 術后各時段眼壓數值與術前相比較, 除隨訪6個月外,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通過仔細分析收集到的數值資料信息后發現,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手術完畢后眼壓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 術后7 d眼壓水平最高, 隨后逐漸下降, 在隨訪末期時所有患者眼壓數值基本恢復或接近正常水平。因此, 本次研究結合上述研究結果建議臨床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玻璃體切除術后應重點關注其眼壓變化情況并給予行之有效的藥物治療, 在保障手術治療效果的同時, 縮短整個康復時間, 使得視神經受到的壓迫降至最低。

綜上所述,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除術后眼壓呈逐漸上升態勢, 在術后7 d達到峰值, 隨后逐步恢復或接近正常數值。

參考文獻

[1] 李雪, 張曉光, 李林, 等. 曲伏前列腺素預防DR玻璃體切除術后24h高眼壓的臨床意義. 國際眼科雜志, 2013, 13(8):1642-1644.

[2] 李恒, 劉志剛, 米雪. 玻璃體切除聯合曲安奈德玻璃體注射治療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國際眼科雜志, 2015, 15(10):1769-1771.

[3] 胡新苗. 視網膜光凝聯合玻璃體切除術治療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15, 10(6):74-77.

[4] 陳小瑾, 王敏, 王潤生. 環狀聚二甲基硅氧烷填充糖尿病視網膜: 6個月視神經變化隨訪.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 35(47):7671-7675.

[5] 彭超, 王立, 陳惠莉, 等. 玻璃體切除治療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國際眼科雜志, 2013, 13(10):2122-2123.

[收稿日期:2016-05-03]

猜你喜歡
變化規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壓
眼壓自測法——指測法
眼壓正常為何還得青光眼?
不同抗青光眼眼藥對開角型青光眼 h眼壓的影響觀察
廣靈縣平川區土壤養分變化及施肥建議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行玻璃體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體會
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能力變化規律
糖尿病視網膜增殖膜應用抗VEGF因子后組織病理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