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油畫本土化的發展情況芻議

2016-12-08 10:52胡景濤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中國油畫分離本土化

胡景濤

摘要:“本土化”始終是中國油畫百年的一個主題。從理論支撐、文化傳播、技術技巧等方面都有很發展時期遇到的問題。就現象所反映的信息來分析,中國油畫的民族性的心結在“似或不似”,我們只有到能接受油畫可以畫不像或者壓根不考慮想不想的時候,油畫的本土化才可以起步。

關鍵詞:中國油畫;本土化; 融合;分離

我們更多或者更愿意傾向中國油畫本土化出現的理論性依托接近傳統繪畫理論,反感或回避外來文化所謂的哲學宗教情結。在筆者看來,這點與國人民族自信心有巨大關系。美術的強弱與國家的強盛有關,但絕不是潮起潮落式的,這一點是與藝術自身的發展規律有關。近百年社會的動蕩,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極大改變使得每一位參與繪畫的中國油畫家都在各種角度思考自身繪畫的問題。像西方學習,學什么,技巧?西方繪畫和東方繪畫最本質的區別應該是寫實和寫意。至于表現什么、如何表現都是形而下的問題。今年來我們所探討和關注的油畫意象化問題很有趣。油畫意象化的問題之所以紛爭不斷表面上看來是油畫的寫實性的界定,實際上是中國繪畫觀念的“傳神寫照”的思想所起作用,對“形”與“神”的認識也爭論和探索了千余年。形的高度是因繁而高或因簡而上的爭論時至今日仍未分高下。筆者看來,無論油畫的寫實技巧達到何種情景都不能忘記繪畫的本質和追求是什么。四個字“以形寫神”自明代萬歷年間,油畫傳入中國到如今繪畫發展成為中國性的本土油畫,這期間的觀念和技法都在不時地發生著這樣那樣的改變。為此,油畫的本土化意義才得以彰顯出來。值得一提的清代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的繪畫藝術,實際上為油畫的本土化作出了明確的一個標志。他筆下的物質均為中國特色的,用油畫所表現出來的物質均是有明顯立體感的。這與我國傳統的繪畫形式產生了一定的分歧。但在當時乾隆皇帝亦能欣然接受,在文化強大的中國對傳統的高度自信使得油畫并沒有取代國畫位置。文化的繁榮昌盛和經濟的繁榮昌盛帶來的東西是不同的,也應該是不同的。二十世紀初,中國繪畫界產生了相對廣泛的留學潮,這期間留洋的徐悲鴻、林風眠二位繪畫先驅為代表的油畫家對中國近百年油畫、國畫都有巨大而又廣泛的影響,他們筆下的寫實自始至終都帶有明顯東方審美標志的,雖然看起來“像”但由于西方油畫有著巨大的差異。國人認知的范圍越來越大,信息的采集量和百年前的畫壇有著天壤之別。為何畫壇沒有大師?中國油畫的列位大家和先賢所探討的這種油畫民族化問題歸根結底是文化傳統的延續。

中國油畫的獨立創作始于何時眾說紛紜,有新中國和85后之說,說后者有可能會引起很多美術史論家相當的不悅,但可以使人接受的一點便是85美術思潮所反映出來的多面性和本土性作為明顯的標志。這時的意象來源于更多的在畫家本人的獨立感和直接的視覺沖擊方面,對以往的說教和悅己娛人進行有意識的回避和排斥,重在抒發畫家內心深處最為真實的想法。從這一點上來看,這一時期的意象主義作品恰恰是最為寫實的。以洪凌繪畫為例,其關注的繪畫對象是無國界的,他筆下的《山水》、《女人體》、《花卉》等一大批繪畫作品脫離的繪畫的功利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教化、助人倫”?;驅φ蔚母桧?、對人物的贊美。這種作品的生命力始終有限,打動我們的繪畫是技巧和美感嗎?不是。更過的是作者感情通過畫布和油彩準確的表達,這種沒有國界和階級的繪畫作品貫穿其中的應該是“愛”。

繪畫所追求的真實是眼中之實或是畫家心中之實,更多人會選擇后者,這說明在這個“尚意”的國度,油畫本土化所反映出意象主義的現象是理所當然的。寫實,寫何之實?何為實,若為物象之貌,所囿實乃對畫家技藝的一種束縛,或者說畫家以照抄物象為恥,也便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探索與研究油畫的寫意性,這種立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物象為基礎的寫意油畫并不能說都在反映油畫的寫意性。如何來界定油畫寫意性的存在與否尚無準確的法則。事實上筆者認為也不需要法則,這種繪畫形式這所以存在廣大的觀眾和持久生命力不以繪畫的工具和畫種的改變所轉移,更多的是來源于審美觀念和傳統文化或者說高度的文化自信。在研究和不斷探索中國畫本土的過程中,似乎大家把過多的精力和問題都過于集中在油畫本土化上的必然因果關系上。這樣的自問自答式的研究成果難以經得住質疑,事實上,將文化和藝術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規劃未嘗不可,然而,文藝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我們參與其中只能引導而不能過于干涉,文藝的規律可以去尋找和歸納總結,但近百年來中國油畫本土化的現象。,尚不能做定論來總結規律,因為這百年的歷史是相對特殊的。文藝的服務對象不斷改變,這期間的寫實與寫意都曾風光一時。至今油畫可以被中國人廣義上理解為寫實的繪畫,這是與近百年來中國油畫本土化的進程息息相關。

當我們明確中國油畫發展的規律尚不是以探索和佐證日后本土化趨向時,我們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土化油畫的特征上來。所謂本土化特征,筆者認為是在畫布上體現出獨特的東方審美意味和中國傳統內涵的繪畫,這一點不為材料和技術所囿。即便是中國傳統繪畫樣式為依托進行復制和模仿,仍不能稱之為本土化油畫,這與繪畫的格調和追求有關系,跟表現什么,怎樣表現相對無關。

中國特有的文化是一個整體,我們在討論中國油畫的本土化問題實則在很多方面都有這樣那樣的例子。組成中國文化的要素有很多,無論藝術、文學、思想、哲學它們相互影響和制約,這有這樣它們才能夠共同經營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油畫本土化的皈依,實則是對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依附,脫離這種思想,在形式感上追求再多也是徒勞。關于繪畫的形式與內容方面的探索已很多,形式與內容的關聯也是眾說紛紜。筆者無意過多涉此話題,只想說明的是,中國油畫出現的本土化可以在畫布上沒有內容,但不可無內涵。這種看似抽象的說法或許被人譏為“悖論”。實則是想表達對油畫本土化所面臨“意象”的親切感。

真正的認識和理解中國油畫的本土化所出現的問題,無論意象或抽象乃至超寫實。我們可以放在宏觀的角度來思考它的變化與發展,正確去處理意象油畫自身發展所帶來的問題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關系邁向新的發展階段,其內涵也不斷更新。首先,傳統文化學探討的多數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和對抗,而在全球化時代,文化學的則更注重各個群體之間的協及其衍生空間的統籌,充分理解油畫民族化和中國民族油畫二者關系的縱向內涵。在新時期,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和文化繁榮大國,我們真的需要建立文化大國的自信和驕傲,這與打壓外來文化是毫不相干的,這種對文化的依附感和認知感是我們應有的和正常的感情宣泄。

我們欣喜地看到從事中國油畫技術和理論的研究人員這幾年也很關注中國油畫的民族特征。中國油畫所反映出的特色是特色、問題是問題,決不可混為一談。我們更多是談特色,牛皮都吹上天了??陀^的說,就油畫造型的技術層面上看,我們剛學了一點皮毛而已。對他們的哲學宗教更是一知半解。我們談到的民族油畫更多的是中國人對油畫工具的一種再創造。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妄自菲薄。邵大箴先生認為,“關注人生、關注現實,參與社會的變革和進步,是中國油畫最突出的品格;在西方造型體系的觀念和方法中,融進中國民族傳統藝術的美學趨向,使中國油畫具有民族氣派,是中國油畫最鮮明的特色?!睆?0世紀中國油畫的行程看,這兩點確實是體現得較鮮明的,而這些無疑應歸屬于油畫之形式風格層面和精神內容層面范圍。

猜你喜歡
中國油畫分離本土化
訴前強制調解的邏輯及其本土化建構
美樂家迎來本土化元年
小議中國油畫的本土化
轉型背景下的民辦高校管理理念創新
融合與分離:作為一種再現的巫術、文字與影像世界的構成
論電視節目的本土化
論中國油畫對中國畫元素的借鑒
困惑·解疑·感悟——評《嘀哩嘀哩》兼及奧爾夫教學法“本土化”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