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傳承發展的中國當代工筆創新研究

2016-12-08 10:56曹瀟月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中國畫創新研究

曹瀟月

摘要:伴隨著繪畫藝術的時代進步,藝術家的創作理念也在現實發展與歷史傳統的時空沖撞中不斷演繹升華,有關中國人物工筆畫“魂”歸何處、何以當代的呼喊,猶如茫茫天際中劃破的一聲聲久欠甘露春雷,洞徹心扉之余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與憧憬。借鑒眾多的“專家說”與“理論焦點”,筆者認為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有力推促,中國特色的人物工筆畫方能自此踏上一條時代創新之路?!昂我援敶f”在于以開放的心態致力博古納新,在于以創新的姿態汲取古今中外源遠流長的藝術精髓, 以求得藝術創作更廣域的發展空間。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時代中國人物工筆不僅應當基于傳承發展走出中國繪畫風格與特色的民族之魂,還應當汲取巖彩畫、版畫及裝飾畫等的優秀因子,以無與倫比的風范邁步新世紀魅力精彩的世界藝術之林。因此,觀念的推陳出新與技法不拘一格的追求是我們必須致力研究的問題焦點。

關鍵詞:中國畫;當代人物工筆畫;創新;研究

人物工筆作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奇葩”,以其獨特、相得益彰的繪畫理念與繪畫技巧綻放藝術的光彩,奪人心扉、聞名于世。它自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遠古走來,至“漢墓帛畫”已成就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后經歷代畫工與畫家的杰出傳承演繹,鼎盛于唐末、五代,成為絢麗多彩中國繪畫歷史長河中一個不老“神話”。而宋元以后因繪畫材料變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人物工筆漸顯頹勢,但伴隨社會的進步,也潛移默化做出變革與發展,雖然也舉步維艱于歷史的掙扎之中。歷史走到今天,現代中國畫的“閃亮登場”,向我們娓娓道來又一個新時代藝術“神話”的發展真諦。這種讓人耳目一新的發展新格局,是跨步新世紀后中國繪畫廣為開源、積極汲取西方藝術的觀念與形式的必然結果。賞心悅目之中不免豁然開朗,由此引發我們中國當代工筆“何以當代”的進一步思考。

一、歷數工筆觀念變數下的藝術演變思考

(一)當代工筆多元思路的創新啟動

傳統中國畫的語言程式在于人類認識自然到模仿自然,借助藝術家形象之手完成從真實性的自然模仿,升華到藝術的程式化魅力表現,這種藝術魅力所在是基于畫家內心世界對大自然的情感擁抱,是通過心靈歸納與總結描繪而出的特殊形象,進而演繹出中國繪畫特有語言符號的含義與魅力??v觀當代中國畫發展而言,其發展態勢呈多元思路探索:一是“傳統范式求變”,部分畫家注重于傳統沿承,可以追求古代抽象、符號化文人畫境界的高逸飄渺,力圖從中國畫的傳統范式中創出時代新路;二是“人文情懷造化”,有的藝術家重在師法造化,以寫生與創作的藝術追求致力于生活感悟,注重人文情懷中的人性回歸?;谧匀幻赖镊攘?,力圖詮釋出文化美與藝術美的境界升華;三是“西方肌理融合”,也有部分畫家熱衷于西方藝術現代理念的學習接納,以抽象語言與特殊肌理寫物言志,投身于現代水墨的傾向探索,力求在現代意識構成下觸及世間百態、萬物生靈天人合一的變數。以上種種足以說明,國內當代人物工筆已呈“百家爭鳴”的多元發展趨向,精彩紛呈的繪畫創作愈來愈貼近自然、反映生活。這種萬象更新、百花齊放的景象成就出生活創造藝術、藝術服務于生活的生動寫照,更是藝術高于生活創作原則的極致詮釋。

(二)中國工筆色彩觀念的傳承銳變

縱觀中國工筆色彩觀演變,可概括為“四代”:鼎盛于唐末五代的“隨類賦彩”。時間跨度涉獵宋元之前數千年文明史,中國畫重在色彩渲染,從碩果僅存民間繪畫、卷軸畫等皆透視出“隨類賦彩”的藝術特點;傳承于宋元代的“水墨寫意”。筆墨文人對中國畫的介入,其色彩發生了質的改變,主要以卷軸畫為形式形成重“色”走向“水墨”的演繹。雖然明清之前,重色畫仍維持著均分天下的態勢,但與水墨畫齊頭并進的發展相較,“隨類賦彩”只能在文人的寫意中逐漸被淡漠與弱化;起步于清末民初的“海上畫派”。此間出于對西方的商品化需求,“海上畫派”布色多為濃艷,以逢迎西方審美意識的雅俗共賞,與追求筆墨趣味的文人畫形成鮮明對比;創新于當代的“濃彩風情”。步入20世紀尤其進入當代,隨著眾多藝術工作者的深情投入,傳統工筆畫再度崛起,以重彩與巖彩的設色特點逐步納入時代演繹節奏,使得中國畫愈來愈受到畫家的推崇與讀者的關注。

二、拓展工筆當代演繹中的多重技法研究

(一)是“沒骨法”突破傳統束縛的嘗試

所謂“沒骨法”即掙脫傳統模式下勾勒線條的束縛,將線條的作用弱化為零。不受墨線勾勒的左右,以色彩直接描繪直達胸臆,宣泄展示大自然斑斕多姿中的物是人非。此種畫技據傳為知名畫家張僧繇窮盡半生心血所創。而當代的一些激進派畫家則在“沒骨法”傳統演繹上再做創新,以“沒骨法”先行“躍然”于生紙之上,直接的先期表現之后,再將生紙做熟,進一步把源于心底、綿薄而出“渲染”臆想于熟紙之上,使這種直達胸臆人文情感最終“躍然紙上”,畫面寫意性更強,更能觸及世人的感悟與共鳴。

(二)是“多顏料”啟動創新運用的涉獵

傳統人物工筆畫中,細數歷代畫家他們最多采用的是礦、植物質類顏料表現色彩下的畫面效果。相形之下,囊括水彩與丙烯的現代材料與顏色則豐富多彩得多,更有眾多畫家致力于水粉與云母粉的色彩研究,彈精竭慮做著金粉與銀粉甚至金箔與銀箔在同一工筆化的色彩比對研究,熱衷于豐富效果的畫面思考。憑借綜合材料性的技法運用,為中國傳統人物工筆添就一抹時代的“春綠”,為豐富性的當代工筆打好基礎,成為促進與發展當代藝術創作的不解動力與源泉。由于現代顏料的介入更能迎合人們審美的情趣變遷,使人們更能快節奏的接受視覺的時代沖擊,為當代中國人物工筆藝術捕捉更多出乎意料的藝術收獲?!岸囝伭稀奔群w傳統的運筆模式,也讓時代作品得以透視古典繪畫語言的韻律美。同時,借鑒西方意境的礦物顏料,洋為中用的色彩搭配使得畫面肌理更豐富、透徹,為傳統技法增添多樣化與裝飾化的時代特點。肌理的特殊技法在潛移默化中走入國人生活,尤其新顏料與新材料廣域性的多彩應用,為中國傳統工筆增添無止境的發展活力與市場空間。

(三)是“發展論”演繹技法特效的創新

發展論的觀點作為一條不變的法則,在歷史長河與萬物生長中詮釋發展與演繹的力量。同樣,中國工筆從溝、染傳承到特技的發展運用,也是需要一段發展的心路歷程的。傳統人物工筆畫遵循傳承的是祖先的先勾后染,畫法規范必須按部就班、一步步來。不思進取便是歷史的倒退??上驳氖钱敶姸嗟乃囆g家對傳統與發展有過積極的求所與追求,工筆人物的很多畫家大都有獨具特色布色技巧,均由獨立自主的自我創作摸索而來,甚至這些鮮活、迥異不同的布色特技成就了每個人的獨特繪畫語言。如“貼金、銀箔法”,就是將金箔、銀箔鑲嵌于表現位置,在工筆的重彩中不失時機的若隱若現,愈使畫面盈滿富貴榮華,充滿金碧輝煌的氣息;“揉紙法”即勾勒線條之后,背景處先施重墨,而后將宣紙揉作一團,再展開后重新噴灑顏料,便可冰掛一樣的紋路肌理,達到工筆繪制難以達到的神奇效果;“除膠法”作為色澤無交易脫落特性的再利用,主要方法是用水漂去顏料膠液,涂抹于所畫某一部位,等到徹底干后撣掉未粘連部分,所顯現的紋理在斑駁劇變中似乎道出一種世間的無奈與蒼涼,受到完美的藝術效果。

三、結語

藝術創作理應是身帶時代烙印與銳意進取的精神升華,不能不承認我們重任在肩的磨練還很艱巨,應對時代變數的能力還遠遠不夠。因此,觀念的推陳出新與技法不拘一格的追求應是我們致力研究的永久不變話題。

參考文獻:

[1]馬曉娟.工筆人物畫技法[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2]張繪繪.張繪工筆人物創作解析[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05.

[3]余松,鮑鶯.工筆人物·重彩法[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中國畫創新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中國畫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中國畫之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遠方》中國畫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