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必“無語凝噎”,讓情意“滿血”

2016-12-09 12:40李鳳成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22期
關鍵詞:抒情散文墨香書頁

李鳳成

抒情散文是以“情”做支撐的散文分支。2014年江蘇省先于其他考區在《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的作文部分明確提出“能寫記敘類、議論類和抒情類文章”的新要求,給予了“抒情散文”正式名分,可謂“順時而化”,而這種革新對全國的作文命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從全國各中高考考區多年的寫作實踐來看,每年都有一批優秀的抒情文讓閱卷者大方地給出高分。筆者翻閱了2016年度多本中高考優秀作文編選圖書,發現抒情散文在各種優秀作文中占比百分之十左右。這樣的文體占比一方面說明抒情散文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青睞;另一方面也說明這種文體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還是不能完全駕馭的。

在我們同學筆下,抒情散文的寫作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抒情不自然”。所謂“不自然”就是指:全文情意不暢,多種情思一盤散沙;情感過分含蓄,變成了“冰山體”;情感虛偽,要么是“摻水的淚”,要么是“假意的笑”;少年作老態,頹廢偏執,老氣橫秋。

那么如何在有了好素材之后,調和好抒情、記敘、議論、描寫這四味作料,烹制出“賣相極佳”的抒情散文來呢?筆者以為可以借助“橫”“縱”這兩位“大廚”?!皺M”作“經”,“縱”作“緯”來結構全文?!皺M”的技巧包括:“選”與“染”;“縱”的技巧包括:“連”“散”和“收”。下面我們具體來談。

一、疏影橫斜水清淺——選好“動情點”

情貴乎真。所謂“動情點”,是指一篇文章中讓讀者感動的真摯情意。優秀的抒情散文的共性就是擅長選擇“動情點”。通常,以下幾處是作者不遺余力加工的地方,作者常常在這些地方綜合使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來打造情意的“沸點”:

第一,在自我感動處。一篇抒情散文想要打動他人,首先就得感動自己。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你自己都感動不了,怎么指望感動他人呢?在寫作史上,有個著名的事例就是法國作家小仲馬創作小說《茶花女》,在寫到茶花女瑪格麗特眼含熱淚、懷著未實現的愿望辭別人世的時候,自己也禁不住號啕大哭??梢哉f沒有小仲馬的真情投入,就不會有《茶花女》這部傳世名作。

第二,在“大愛”處。所謂“大愛”,首先是指愛人民、愛社會、愛國家的崇高的愛,那些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做出犧牲的人們,哪一個不是感天動地?其次是指那種為了讓他人生活得更好而自己做出巨大犧牲的愛。

“大愛”就會令讀者有“大感動”。

【片段示例】

我曾在一本又一本的書中,從一頁又一頁泛黃的紙上,看到一個滿目瘡痍的民族飽經憂患,歷經風雨,從屈辱與苦難中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那泛黃的書頁,奏響時代的強音,如黃鐘大呂,響徹寰宇,讓我內心空靈,充滿智慧,敢于直面歷史,正視興衰。(2016年天津高考滿分作文《輕翻紙上歲月,跨越青春流年》)

【運用點撥】在該文段里,考生以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在字里行間呈現自己讀書時的情感波動,全文的主旨在這里升華到國家與民族層面,喊出了最強音。

第三,在“大喜大悲”處。明代戲劇家李開先在《寶劍記》中寫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币胱约旱氖闱樾陨⑽挠小皼_擊力”,就可以寫“大喜大悲”,當然此種傾向不是抒情散文的常態。中高考中一些“至情”之文就是抒發“大喜”與“大悲”的。

【片段示例】

我哭得撕心裂肺,跪倒在靈柩旁,呆呆地盯著地面,看著溢出眼眶滴在地上暈出的梅花黯然神傷,淚水盈滿我的雙眼。奶奶走過來,按了按我的肩,示意我隨她去里屋。隨后遞給我一個小包,那是一個用層層手帕包著的物件,我認得,那是太奶奶經常別在衣襟上的手帕,是無瑕的白。

我忍著淚,用幾近顫抖的手層層揭開,最里層赫然躺著一只玉鐲。無瑕,細膩,似是有靈氣一般閃著雅致的光?!斑@是你太奶奶傳給你的,你是咱們家的長曾孫,你太奶奶疼女孩,說玉鐲能保佑你永不再受苦……”是的,太奶奶喜歡男孩,我從不曾和太奶奶親近過,可太奶奶,“臨終前,她還在喊你的乳名……”

高山流水曲,此意付瀟湘,竹搖弦外淚,孤枕夜來香。若有魂靈,別無他求,太奶奶,我只求能把我的牽掛種在您的身旁,伴您長久入眠?。?016年安徽阜陽中考優秀作文《你是我最牽掛的人》)

【運用點撥】語段抒發了太奶奶逝世后,自己的悲傷悼念之情,在記敘、描寫、抒情兼用下,可謂字字含情,句句真切,無法不令讀者動容。

二、借一雙俊眼傳出來——會“染一染”

有了“動情點”,你可以直接攝于筆底,但最好將“動情點”再“染一染”,因為“好菜不怕油多”。所謂“染”,原本是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藝概》中評論宋代詞人柳永作詞技巧之語,是指詞人在點明某種情感之后,運用景物來渲染烘托所點明的情感。如《雨霖鈴》中詞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就是在點明了“傷離別”的情感后,用秋天的蕭瑟肅殺來渲染,使得傷感更加濃重。具體到抒情散文的寫作中,“染”是指直抒胸臆后的景物渲染。景物的色彩冷暖是與作者的情感傾向一致的。在作者的“有我之境”里,一花一葉,都在搖曳生情。

根據作者表達情感的傾向,“染”具體有兩種做法:一是用明媚多彩的景物烘托正向情感;一是用清冷黯淡的景物烘托負向情感。

【片段示例1】

我想告別灰暗,綻放絢麗的模樣……

當朝霞還未鋪滿朦朧天際,我們收拾好行囊,踏歌啟程,去追求夢中那高山流水般的美景;當繁星綴滿深藍的天幕,我們疲憊歸來,兩頰仍掛著陽光般的微笑。(2016年山東高考滿分作文《背起行囊,行走遠方》)

【運用點撥】該文段中,作者在明確表明自己的決心——告別灰暗后,用了“朝霞”“高山流水”“繁星”這些美景來渲染自己決心的“豪壯”,“染”得有味。

【片段示例2】

高處不勝寒。

匆匆去了,萬事皆休。她的美麗已隨大唐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草青青,還有墓碑尚未風干的眼淚。冷冷的唐月,凄凄的唐風……(2016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閉口若懸河》)

【運用點撥】該文在諸多考生的作文中讓人眼前一亮。最終該文以情感激越、風格厚重、結構嚴密而獲得滿分。在示例文段中,作者在前段點出了“寒”字,這個“寒”實是一代女皇的“心寒”。接著作者選擇了色彩黯淡的景物渲染“心寒”,如荒冢、野草、冷月、凄風,十分有感染力。

三、接葉連枝千萬綠——會“連”

如果說以上“選”“染”是著眼于打造情意滿滿的段落的“橫”的技巧而有可能使文氣不暢的話,那么“連”就是使得文章流暢的“縱”的技巧了,它做好“照應關聯”,使得情感的出現不突兀。

“連”有兩種做法:一是遞進接力,文章由小情到大情,如老舍的名篇《想北平》,就是先寫自己對北平的愛,接著將對北平的愛遞進為對母親之愛,最后將對北平的愛遞進為對祖國的愛與憂患之情,情感逐漸強烈;一是并列疊加,文中的多種情感并列出現,文中的情合起來才完整,如烏拉圭著名女詩人胡安娜·伊瓦沃羅的散文名篇《清涼的水罐》,文中有象征簡單的清涼水罐,象征自由生活的蝴蝶,象征童年生活的葡萄架,象征對生命光亮渴望的向日葵。它們一起抒發了這樣的情感:不要在復雜的現實中徘徊太久,簡單樸實才快樂??!

【片段示例1(遞進接力)】

昨日之時,你教我草長鶯飛,細雨朦朧。

今日之時,我教你細數花名,測天看云。

……

很感謝你,帶我去看荷賞雨,讓我親近自然,獲得感性認識;現在,我帶你去看荷花成片,給你數數荷花的藥效,讓我們理性認識自然,不必遺憾。

我們,去看花海成片,細數花名。(2015年廣東

高考滿分作文《帶你去看花?!罚?/p>

【運用點撥】文段中的“昨日”指小時候外婆照顧作者的時候;“今日”指作者長大后照顧外婆,這種“烏鴉反哺”的“遞進接力”,容易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片段示例2(并列疊加)】

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兒,自信滿滿的范兒,驕傲勇敢的范兒,大膽真誠的范兒。沒有人能夠瞧不起你,如果你有不平凡的青春。因為你不僅理解青春的奮斗,也可以在奮斗中完成青春的使命。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兒。(2015年天津高考滿分作文《青春范兒》)

【運用點撥】該文中三種青春范兒不可替代,作者“并列疊加”式地一一寫來,文末再次并列疊加,突出文章的中心。

四、雨散云收月正明——會“散”會“收”

“散”與“收”屬于結構上“縱”的技巧?!吧ⅰ本唧w指作者在組材入文時,材料可以自任意時空而來;“收”指作者以“情感線索”來統領文中素材。

“散”的具體做法是“倒溯法”,即作者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自己的經歷見聞中尋找任意相關的情感附麗物。這種方法是受到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的啟發。這位英國詩人有兩句被世人熟知的經典詩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边@兩句詩給我們揭示了這樣的道理: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豐富的、神秘的。既然如此,我們不妨聚焦自身,演繹“自我”的“精彩”!在具體使用“倒溯法”的過程中,寫作者要像寫生般記錄內心的風景,為“縱”的使用打好基礎。

“收”的具體做法可以是“草蛇灰線法”,即作者在看似毫無聯系的材料之間,反復使用同一詞語,多次交代某一特定事物,暗伏一條或幾條“情感線索”,貫穿于情節之中,它們能夠使文章嚴密?!笆铡边€可以是“點亮法”,即作者在材料后明確地表明情感?!吧ⅰ迸c“收”這一相反的思維過程,是自己跟自己“較勁”,而這一過程是一種能激發自身潛力與創造力的“妙法”?!渡涞裼⑿蹅鳌分欣项B童的絕招“左右互搏”不就是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較勁而創造出來的嗎?

【片段示例】

花開花落,云卷云舒。肥皂水里吹出一串串絢爛的泡沫,在陽光里變幻著五彩的顏色。呵一口氣,輕輕托住這晶瑩的泡沫。是否,小美人魚在里面眨著眼睛招手,留下一個甜美的笑靨?手拍水濺出水花朵朵,是否,在蔚藍如矢車菊花瓣一樣的海底,清澈如氣泡的人魚公主也這樣無憂無慮地度過童年?帶著彩色插圖的墨香輕輕將泡沫縈繞,從遠方悠悠而來。只是當人魚看到了王子,只是當瞬間凝成了永恒,波濤開始洶涌。泡沫越吹越多,清風徐徐,在氤氳著墨香的童年時光里,向著陽光飛去……

呷一口清茶,在雨后晴空下靜靜凝思,陽光此時也正好,鍍上了一層明暗適度的金光。樹葉刷刷搖曳,漾起一頃碧波。墨香裊裊一路走來,在書卷里耕耘春秋,在時光里淺吟低唱,潤墨描景,執筆寫心。(2016年山東高考滿分作文《墨香幽幽,氤氳韶華》)

【運用點撥】兩個文段,前用“散”,后用“收”。用“散”的段落寫作者深深陷入一場夢幻,思緒在時空里漫散。他穿越時空回到童年。在作者美好的想象里,他的童年時光不那么真切而顯得如夢如幻,美麗動人。

用“收”的段落,將作者的思緒又拉回現實,作者結束了時空神游,以“墨香裊裊一路走來,在書卷里耕耘春秋”的句子收攏前文“散”的部分,從而使全篇文章顯得嚴絲合縫、情意流暢!

總而言之,抒情散文是一塊尚未有很多人登上的“新大陸”,選擇她,是不是大有可為呢?當我們情動于中、思接千載,我們卻“無語凝噎”,終究是件憾事。學會用“橫”打造情真意切的文段,用“縱”使文段擰成一股繩。如此,我們就能激活抒情散文的“奇經八脈”,讓情意“滿血”!

【佳作賞析】

輕翻紙上歲月,跨越青春流年

□一考生

折紙一翻,時代翩躚而過,科技如駿馬奔馳而來,于書山稗海中沉潛含玩,打開閱讀的七彩大門。然而我并不傾慕各種琳瑯滿目的開拓,始終堅持著從紙質閱讀中磨墨溫書,邂逅真情與感動。

輕翻紙上歲月,愛上那淺淺的鉛字。

最愛月華如水,云淡風輕時,伸手撫上那靈動的文字,看它們好似竹書上爭鳴的百家,好似龜背上鐫刻的花紋,好似瓶底漢隸仿前朝的飄逸,一個個方塊字卻深藏歷史的流芳和賢者的智慧。我曾在《培根隨筆》中發現一句話:“厄運并非沒有許多安慰和希望,幸運并非沒有許多恐懼與煩惱?!边@兩排鉛字就這樣牢牢系在我靈魂的垂絲、生命的頁簽上。于是當我學場失意時,并未一蹶不振,反而涅槃浴火,期待重生;而當我好運不斷時也并未得意忘形,反而未雨綢繆,不遺余力。那淺淺的鉛字,凝聚時光的智慧,讓我銳意進取,牢記心間。

輕翻紙上歲月,愛上那淡淡的墨香。

最愛翻開書扉頁的一剎那,墨香就會流溢開來。那窖藏的厚重與清新,似乎把時光釀得回味悠長,帶來了年代特有的芬芳。我曾品味《千年一嘆》,當讀到余秋雨先生從希臘到尼泊爾的貼地穿行時,空氣中彌散的墨香,似乎把我帶到那年那日,他行走的痕跡和虔誠的朝拜,輕易擊潰我心靈的防線;他品論人生和朝見的歷史,逐漸填補了我的膚淺空白。這份淡淡的墨香,沉淀歲月氣息,讓我身臨其境,近在咫尺。與古人并肩,與歲月齊步。

輕翻紙上歲月,愛上那泛黃的書頁。

最愛四下寂靜,悄然無聲,聽書頁被翻動時留下碰撞歷史、叩問靈魂的巨響。我曾在《駱駝祥子》中看到一個鮮活的生命從善良真誠走向行尸走肉,唯有在泛黃的書頁中留下揮之不去的落寞的影子。我曾在《阿Q正傳》中看到一個麻木的靈魂從愚昧無知走向生命的終點,唯有在泛黃的書頁中留下難以磨滅的民族的恥辱。我曾在一本又一本的書中,從一頁又一頁泛黃的紙上,看到一個滿目瘡痍的民族飽經憂患,歷經風雨,從屈辱與苦難中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那泛黃的書頁,奏響時代的強音,如黃鐘大呂,響徹寰宇,讓我內心空靈,充滿智慧,敢于直面歷史,正視興衰。

時光燃香,白駒過隙,現代化的閱讀方式琳瑯滿目,目不暇接。我唯愛紙上閱讀,愛它那淺淺漢字、淡淡墨香和泛黃書頁,采擷它的與眾不同。這份傳統我會繼承下去,直至漫長。

輕翻紙上歲月,跨越青春流年。唯愿:一書,一人,一青春,常在。

點評:1.散收并用,結構圓融。文章在首段表明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自己仍熱愛紙上閱讀之后,主體部分采用了“并列疊加”的結構模式,即:愛“鉛字”;愛“墨香”;愛“泛黃的書頁”。在收束的尾段又將前面各段并列的內容總結為“我唯愛紙上閱讀,愛它那淺淺漢字、淡淡墨香和泛黃書頁,采擷它的與眾不同。這份傳統我會繼承下去,直至漫長”。散收并用,結構完整。

2.素材豐富,散得精彩。文章調用素材精準熟練:從《千年一嘆》的“厚重”“虔誠”,到《駱駝祥子》的“落寞”,再到《阿Q正傳》的“民族恥辱”,都與書有關,可見作者深厚的積累。

猜你喜歡
抒情散文墨香書頁
孕出墨香樂育人
知是荷香慢墨香 從「青藤白陽」到海上畫派
你聽,從書頁吹來了春天的風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墨香
淺析蘇教版初中《語文》抒情散文類文章的語文味
兩行文字書心跡 數載春秋伴墨香
中外抒情散文的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