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叛逆少年的精神領地

2016-12-09 12:56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22期
關鍵詞:塞林格守望者霍爾

作文君: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曾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5位的著名作家麥家說過,真正教他寫作的第一位作家是塞林格,塞林格的代表作《麥田里的守望者》更是他寫小說的啟蒙讀物。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更是說過,13歲時我第一次讀到《麥田里的守望者》,自那以后,我一直都對人說,那是我最愛的書。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時代》周刊推薦的百部文學經典之一。20世紀50年代,《麥田里的守望者》一經問世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一時間,模仿主人公霍爾頓的言行舉止成為一種時尚,風衣和反戴的紅色鴨舌帽成為美國的流行街景。小說出版后至今影響不衰,全球發行量超過六千萬冊,中文版銷量逾120萬冊。被無數中學和高等院校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其主題也深受社會學者重視。本期,作文君就為大家推薦這部影響了著名作家、世界首富的經典讀物——《麥田里的守望者》。

生活在理想中的作家——塞林格

杰羅姆·大衛·塞林格,美國作家。他在15歲時就被父親送到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軍事學校。1936年塞林格從軍事學校畢業。1942年塞林格從軍,1944年他前往歐洲戰場從事反間諜工作。戰爭令塞林格恐懼,他之后寫了多本以戰爭為題材的書。1945年,他因精神問題住進醫院,離開戰場,回到紐約開始專心創作。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塞林格一舉成名。

成名后,塞林格在鄉間買了一塊地,隱居在一座山頂小屋。四周都是樹木,豎著高大的鐵絲網,網上裝著警報器,他似乎在踐行霍爾頓的夢想,“用自己掙的錢蓋個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進行該死的愚蠢交談”。他的余生成了傳說。

塞林格從未放棄寫作,據說他生前完成的作品數量非??捎^,只是不肯公開。至今,除《麥田里的守望者》以外,他只出版過一個短篇集《九故事》和兩個中篇集《弗蘭妮與祖伊》《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

戴著鴨舌帽的叛逆少年——霍爾頓

《麥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菲爾德,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魻栴D出生于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學校里的老師和自己的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為的是出人頭地,以便將來買輛凱迪拉克。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到他第四次被開除時,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市待了一天兩夜,在這一天兩夜里,他放任無度,盡情地享受著一個成人所能享受的一切。與此同時,他的內心又十分苦悶,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這種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譯者孫仲旭:夢想開始的地方

可以說,譯《麥田里的守望者》,讓我走上了文學翻譯之路。在開始翻譯《麥田里的守望者》之前,我雖然已經畢業好幾年,當時卻正處于一個未來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伴隨著我的是不盡的困惑,但是無心插柳翻譯《麥田里的守望者》,卻無意給自己的人生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從2000年到現在,我一直沒有停止過翻譯,至今已經譯出兩百多萬字,《麥田里的守望者》是我出的第10本譯作。眾所周知,現在的文學翻譯處于低谷,人才流失也很嚴重,從事文學翻譯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可是那種實現自我的感覺讓我無法放下手中的譯筆。既然選定了這條道路,相信自己還會堅持下去,繼續為讀者介紹好的作品。

名家贊譽

《麥田里的守望者》于我來說是一本非常特別的書。讀《麥田里的守望者》是一種純粹的享受。作者的責任是要款待讀者,作家塞林格不負眾望,從小說一開始就讓你無比輕松?!榈稀ぐ瑐?/p>

這部小說的魅力莫過于主人公從未長大這一點。不明白的就是不明白,才是最有風格的小說?!迳洗簶?/p>

那段時間,塞林格是我最癡迷的作家。我把能覓到的他的所有作品都讀了。我無法解釋我對他的這一份鐘愛,也許是那種青春啟迪和自由舒暢的語感深深地感染了我。它直接滲入我的心靈和精神……我因此把《麥田里的守望者》作為一種文學精品的模式?!K童

塞林格的壽命不止91歲,只要《麥田里的守望者》還有讀者看,塞林格就一直活著。塞林格將和他的作品一起永生?!崪Y潔

名著選段一

想象中的麥田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干的就是這個。

我一直在腦子里想象很多小孩在麥田地什么的玩游戲。有幾千個幾萬個小孩,沒別的——沒別的大人,我是說,除我之外。我就站在這破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他們不看方向的話,我就得從哪出來把他們抓住。我就整天干這種事。我就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吧。我知道這很瘋,但這是唯一一件我想做的事了。我知道這很瘋。

讓我真正喜歡的書是這種,當你讀完,你希望作者是你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如果你想,你可以隨時給他打電話。

當你無精打采的時候,人們總是會說到興頭上。我覺得我要做的是,我要假裝是聾啞人。這樣的話我就不用跟別人進行什么破對話了。如果別人想告訴我點事,他們就得寫在一張紙上給我……我要賺錢建一個自己的小木屋,余生就在那度過……我要定個規矩,誰都不能在這做什么虛偽的事,誰要做誰就滾。我經常要對別人說“很高興見到你”,盡管我見到他們根本不高興。

一個不成熟的男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名著解讀】“一個不成熟的男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多么現實又無奈的一句話。顯然,這不是作者想要的,作者只想守護著圍在麥田中玩耍的、天真的孩童們。因為這里沒有爭吵、沒有束縛,只有最純真、最真實的人性,盡管這種環境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實現,但對真實自由的向往是永無止境的。

名著選段二

離別的無奈

我下車進了潘恩車站,頭一件事就是進電話間打電話。我很想跟什么人通通話。我把我的手提箱放在電話間門口,以便照看,可我進了里邊,一時又想不起跟誰通話。我哥哥DB在好萊塢。我的小妹妹菲芘在九點左右就上床了——所以我不能打電話給她。我要是把她叫醒,她倒是不在乎,可問題在于接電話的不會是她,而是我的父母。所以這電話絕不能打。接著我想到給琴·迦拉格的母親打個電話,打聽一下琴的假期什么時候開始,可我又不怎么想打。再說時間也太晚了。我于是想到打電話給那位常常跟我在一起的女朋友薩麗·海斯,因為我知道她已放圣誕假了——她寫了封又長又假的信給我,請我在圣誕前夕到她家去幫她修剪圣誕樹——可我又怕她母親來接電話。她母親認識我母親,我可以想象到她一接到電話,也就不怕摔斷他媽的腿,馬上急煎煎打電話去通知我母親,說我已經到紐約了。再說,我也不怎么想跟老海斯太太通話。她有一次告訴薩麗說我太野。她說我太野,沒有生活的目標。我于是又想起打電話給那個我在胡敦中學時的同學卡爾·路斯,可我不怎么喜歡他,所以我在電話間里待了約莫二十分鐘,卻沒打電話就走了出來,拿起我的手提箱,走向停出租汽車的地道,叫了輛汽車。

我當時心不在焉,竟出于老習慣,把我家里的地址告訴了司機——我是說我壓根兒忘了我要到旅館里去住兩三天,到假期開始后才回家。

直到汽車在公園里走了一半,我才想起這件事來,于是我就說:“嗨,你一有機會,馬上拐回去成不成?我把地址說錯啦。我想回市中心去?!?/p>

司機是個機靈鬼?!斑@兒可沒法拐,麥克。是條單行線。我得一直開到九十號路?!?/p>

我不想跟他爭論?!昂冒??!蔽艺f。接著剎那間我想起了一件事?!班?,聽著,”我說,“你知道中央公園南頭淺水湖附近的那些鴨子嗎?那個小湖?我問你,在湖水凍嚴實以后,你可知道這些鴨子都上哪兒去了?你知道不知道,我問你?”我知道多半是白問,只有百萬分之一可能性。

他回過頭來瞅著我,好像我是瘋子似的?!澳氵@是要干嗎,老弟?”他說,“拿我開玩笑嗎?”

“不——我只是很感興趣,問問罷了?!?/p>

【名著解讀】霍爾頓想要給家里打電話,因擔心家人掛念最終選擇了放棄。準備離開時,又將自己家的地址告訴了司機。親人的愛,往往是潛移默化的,是深藏我們心間的。好好愛我們的父母親人吧,不管我們多么叛逆,他們的愛就在那里,永遠等你。

賞 析

麥田里沒有守望者

□趙 松

這是一本關于逃離的書。就小說本身的主題而言,也可以稱之為逃離失敗之書。少年霍爾頓·考爾菲爾德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后,試圖逃離自己身處的背景環境,但他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最終也沒能成功逃離那個有限的小世界,反而被當作精神上出了問題的人,送進了療養院之類的地方,接受心理專家的治療。對于主人公霍爾頓而言,最后的結局無疑是個階段性的小小的悲劇,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是那樣地無力、脆弱、敏感,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懷疑和不信任,他既不能變成一個符合社會標準的那種正常健康的孩子,也不能成為自甘墮落的那種扭曲病態的孩子,他所謂的“麥田”,不過就是介于二者之間的那塊似是而非的虛幻空地,根本就不曾存在過,退一步講,就算這塊“麥田”是存在的,那么顯然,其中也還是沒有他所想象的“守望者”的位置,就算有的話他也可能早就掉到懸崖下面了。簡單地講,他的那些朦朧的想法,在現實里根本就找不到落腳點。但對于塞林格來說,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是為他自己的逃離做出巨大貢獻的成功之書。正是通過這本書的巨大成功,塞林格一下子就跳出了那些約定俗成的生存模式,甚至可以說幾乎是跳出了作家生存最常見的那套體系,過上了那種相對隔絕的屬于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個人生活。

霍爾頓早早就想逃離身處的現實世界,但是實際上又無處可去。他畢竟只是個未成年人,他沒有足夠的錢,他也沒有基本的自立能力,甚至連自我保護的能力都沒有,以至于只能幻想著去西部隱居的可能,并在小說要結束的時候有些滑稽、夸張而又傷感地企圖嘗試一下,在失敗之前,在妹妹菲比的配合下,差不多把自己逃離完全戲劇化了,有可能還滿足了自己的潛在的戲劇化情結。假如我們只是從成人的角度來看待這部小說,實際上是很容易覺得有些小題大做的,真的發生了什么大不了的事嗎?我們會這樣輕易地反問,同時也輕易地加以否定。而我們只有把自己置于與霍爾頓同樣年齡段的人的時候,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他的內心狀態。為了擺脫自己的困境,霍爾頓竭力模仿著成年人的舉止,故意顯得大大咧咧對什么都無所謂的樣子,刻意地說著粗話,做出粗俗的舉動,無心學習,努力想在家庭與學校之外,找到另外的生活,但又幾乎不可能。他的孤獨感是遠遠超出其年齡段的。他無力對抗自己的環境里的任何一種令他覺得不滿和壓抑的力量。所以他只有逃離,幾乎是漫無目的地逃離,逃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逃離現在,逃離這里。他渴望著將自己的環境抹掉,或者至少也是將自己從環境中抹掉,哪怕把自己變成一個無形無影無聲無息的人也在所不惜。但是這也是無法實現的。他稍一掙扎,就不能不以準病人的身份面對心理專家的調教治療了,然后還要重新回到學校里去。這或許就是怯懦、脆弱一代的特征吧。也正是由于怯懦與脆弱的本性,霍爾頓這樣的人即使成為成年人也不大可能做出什么過格的事,要么是留下適應并與環境適當地合作,要么就在這個環境的禁錮中暗自頹廢下去,要么是離開這里獨自隱居,此外幾乎沒有其他的道路可走。

猜你喜歡
塞林格守望者霍爾
洞見塞林格——塞林格誕辰100周年
守望者
不拒絕善于用心的人
漢白路的守望者
小說《塞林格的信》出版
離子推力器和霍爾推力器的異同
不赴“總統宴”的塞林格
道格拉斯·斯高特·霍爾(1940-2013)
基于素質培養的霍爾效應實驗
守望者:動態漫畫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