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2016-12-09 11:13高正禮
桂海論叢 2016年4期
關鍵詞:中國化世紀馬克思主義

高正禮

摘要:“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是實現馬克思主義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選擇。中國道路實踐經驗之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之強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機制之高效等為其提供了可能性。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精髓、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社會主義本真等指向性原則。

關鍵詞: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要性;可能性;指向性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绷暯娇倳涍@一講話不僅提出了“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命題,而且還對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使命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指向性等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充分展現了黨的理論創新的自覺,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蘊。

一、“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必要性

為什么要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客觀需要。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切時代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笔兰o上半葉的中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古今中外沒有成功的模式和經驗可供搬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也找不到現成的答案。這同樣是一項艱巨的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面臨各種艱難險阻和嚴峻挑戰。偉大的事業需要科學的理論作指導,21世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呼喚著發展21世紀中國自己的馬克思主義。

第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自誕生始就明確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確定為指導思想。但是,找到馬克思主義這一嶄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所面臨的問題就能夠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因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我們黨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起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9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已經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新成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在這兩大理論成果的指導下,把一個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逐步改造、建設成為一個基本實現小康、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的社會主義強國。21世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如鄧小平所強調指出:“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痹谶@一意義上,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

第三,實現馬克思主義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實現自身和全人類解放的思想武器。盡管當今世界已經發生并將繼續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但是中外馬克思主義者一致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它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指明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面對困擾當今國際社會的各種復雜問題,馬克思主義是引領人類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未來的指路明燈?!瘪R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根源于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能夠與各民族、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得到創新和發展。同時,馬克思主義也只有同各民族、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為其自身的發展開辟新道路,達到新境界。人類歷史上眾多學派、宗教等之所以曇花一現,自生自滅,沒有得到傳承和弘揚,除了其自身局限性的根本原因之外,還在于自我封閉、玄而又玄,沒有隨著實踐的發展而創新。因此,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運用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第四,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現實任務。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但是,“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恐怖主義等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嚴重威脅,一些西方勢力妄圖分化、西化我國的圖謀從來沒有中斷,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日趨激烈并成為主戰場。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文化需求、價值取向等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信仰訴求呈現出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尤其是近年來,由于受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論、實用主義等社會思潮的影響,加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盛行,我國意識形態領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弱化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現象,甚至少數黨員干部信仰缺失,“以批評和嘲諷馬克思主義為‘時尚、為噱頭”,“精神空虛,認為共產主義是虛無縹緲的幻想……熱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氣功大師”。因此,只有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并以此引領當代中國多元化的社會思潮,才能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

二、“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可能性

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不僅具有指導實踐、發展理論等必要性,而且還具有主客觀的現實可能性。

第一,中國道路實踐經驗之豐富。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目的和檢驗標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運用和發展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經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化”雙向互動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化、民族化、時代化、大眾化,也是中國經驗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馬克思主義化。前者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并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賦予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中國特色,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深入淺出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后者則是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豐富實踐經驗經過總結和概括,上升為理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總結,這一思想之所以能夠萌芽、形成、成熟和繼續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們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改造及建設,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和廣闊的檢驗舞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為代表的幾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開創、堅持、發展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又不斷總結其實踐經驗的理論成果。

21世紀,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壯舉堪稱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史上最宏偉、最壯觀的事業,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和加強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等方面所經歷的挑戰、取得的成績、積累的經驗等,必將成為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豐富思想資源。這既是早期社會主義思想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等沒有經歷的,也是形形色色反社會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政治家和思想家無法擁有的。

第二、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之強大。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后,以先進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為代表的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開始誕生。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該隊伍不斷擴大。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高等院校和各級黨校、軍校、社會科學院、黨政部門等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隊伍得到迅猛發展。據統計,僅2004年下半年至2012年夏,中央有關部門聯合培訓的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達5千多人,各地培訓7萬多人;2007年至2012年,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培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3千多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簡稱“馬工程”)10多年的實施,推動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骨干隊伍,該隊伍的壯大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儲備了充足的宣傳、教育、研究等人才資源。

第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機制之高效。目前,我國實際上已經初步構建起結構合理、運行高效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機制。主要體現在:(1)“馬工程”的引領。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馬工程”調動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骨干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研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科教材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等工作,不愧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強基固本的戰略工程。(2)科研項目的牽引。我國已經形成從國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各省市區社科規劃、各司局廳到高校、黨校、軍校、社科院等單位多層次、多類別的科研項目資助體系,成為引領和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要抓手,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起到牽引作用。例如,習近平2012年底提出“中國夢”理念后,2013年、2014年的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都設立了“中國夢”研究的選題;習近平2014年底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后,2015年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設立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研究的選題。其他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立項也是如此。(3)主流媒體的引導。每當一個新命題、新理念、新舉措等提出后,《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新華網、人民網、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都會就此訪談一些專家、登載一些研究文稿,引導學者深入開展專題研究,各級各類學會、研討會等也都會圍繞該命題、理念和舉措組織專題研討,從而推進理論創新。

此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前期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日臻完備等也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奠定了豐厚的理論基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偉大壯舉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創造了難逢的歷史契機。

三、“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向性

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除了堅持黨的十八大報告所強調的人民主體地位、社會公平正義、黨的領導等八個基本要求,還應緊扣“馬克思主義”“中國”“21世紀”“發展”等關鍵詞,嚴格遵循以下基本指向: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精髓。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繼續運用和發展,從屬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各國革命、建設實踐的嬗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當時的一些具體論述可能不再適用于指導各國實踐運動。但是,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等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尤其要遵循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精髓、與時俱進的品格,反對第二國際修正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某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等打著發展、修正馬克思主義的旗號,行篡改馬克思主義之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

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創新。這里的“中國”既是區域的界定,也是基本國情、民族特色、歷史傳統和文化特質的界定。如前所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既要體現中國的理論和實踐特色,也要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特征”,展現“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立足于當代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唱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體現中國作風和中國特色。

第三,堅持時代氣息。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不僅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且還要同時代特征相結合,展現出時代氣息。這里的“21世紀”既是時間的界定,也是時代主題、時代潮流、歷史發展趨勢的界定。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黨成立90多年來,“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時代特征看,馬克思主義誕生于歐洲資本主義早期,資本主義尚處于上升、發展期,共產主義事業最直接的任務是啟發工人覺悟,組織工人階級政黨,發動工人運動。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形成于革命和戰爭的帝國主義時代,創造性地解決了經濟文化落后國家無產階級革命道路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于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年代。21世紀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世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必將對國際經濟政治秩序、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等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反映、適應和引領這些時代特征。

第四,堅持社會主義本真。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豐富和發展,不僅從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而且從屬于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嚴格地說從屬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盡管中外思想家、政治家等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認識不盡一致,但也有一些基本共識,如社會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是揚棄資本主義的產物,社會主義社會是克服了資本主義社會弊端的美好社會,等等??茖W社會主義揭示了人民當家作主、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共產黨領導、生產資料公有制、按勞分配、共同富裕等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這些社會主義的真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p>

第五,堅持發展觀點。發展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如上述及,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原因之一在于它是開放的理論體系,能夠與各民族、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得到創新和發展。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顧名思義,就是要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否則,必將陷入教條主義、保守主義的泥潭。習近平也指出:“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一定要有發展的觀點”;“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p>

綜上所述,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要求,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積累的豐富經驗、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豐碩成果、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機制等為其創造和奠定了基本條件。推進該事業必須緊扣和遵循馬克思主義、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等關鍵要素和基本原則。

猜你喜歡
中國化世紀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世紀贊歌
20世紀50年代的春節都忙啥
1999,世紀大閱兵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