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新聞的品格特征

2016-12-12 09:57杜仕勇李霞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關鍵詞:媒介技術數據新聞場域

杜仕勇++李霞

摘 要: 2013年我國進入大數據元年以來,大數據已成為新聞傳播領域的焦點議題,亦成為新聞媒體行業的理論背景及實踐手段。從海量、龐雜的數據信息中挖掘出有價值和意義的事實進行新聞生產與傳播,已成為新聞傳播的革新方向,這勢必引發傳受雙方在思想觀念、信息使用能力等方面進行自我完善和革新。需要指出的是對數據新聞的本質屬性、內在邏輯特征進行研究與把握,對厘清數據新聞工作理念,指導數據新聞受、傳實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數據新聞 品格特征 大數據 媒介技術 場域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019-01

一、數據新聞是數據驅動下媒介技術的產物

數據新聞是“基于大數據搜集、整理、分析,通過挖掘和展示數據背后的關聯性,利用豐富的具有交互性的可視化手段傳播,創作出新聞報道的新方式?!盵1]數據處理需要特定的技術,可視化手段目前是一種新的媒介技術,麥克盧漢在《媒介即訊息》中的根本關注點亦是技術,尤其關注媒介技術發展對人類文化的影響和重構,以技術為核心的媒介環境如何改變了人類的思考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大數據環境決定了媒體機構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和運營模式,大數據處理和可視化技術的成熟促使數據新聞日臻發展,并帶給受眾耳目一新的傳播景象。

二、強化新聞的宏觀敘事能力以揭示規律及趨勢

傳統新聞所報道的新聞事件往往是對細節的捕捉、對事件進行微觀地表達,即使會對重大的社會現象和事件進行宏觀描述,但文字的說服力度遠遠不及動態數據呈現,缺少一種“以數為據”的感受,無法吸引受眾長時間理性介入某一新聞事件。而數據新聞則是對“全體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在大數據時代,事件信息和與之相關的信息數據變得豐富多樣,并且也是動態變化的,事事皆有大數據,因此對數據尤其是對全體數據的加工處理變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數據分析不再是依賴隨機樣本而是對全體數據的加工處理,是要發掘數據中隱含的趨勢和意義,并總結出普遍性規律來構建新聞價值。數據新聞重在新聞的宏觀敘事,對所報道的事物和現象進行宏觀描述,數據分析不追求微觀精確,重視宏觀趨勢洞察與把握,這也正好彌補了傳統新聞的不足。

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數據新聞對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數據分析,對我們深刻領會國際國內情況、把握政治經濟規律、實現科學發展,最后做出科學決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傳統的抽樣調查十分重視樣本設計的科學性、分析的有效性、數據的準確性,這對局部的“小量數據”進行小眾微觀考量、追尋數據的準確性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大數據時代,面對龐雜巨量的數據,精確固然重要,但已變得困難,而我們的目的和任務亦發生了變化,我們更需要在宏觀層面擁有更好的洞察力,發現新聞事件當中的相關性及其發展趨勢。

三、數據新聞具有“增值效應”,表現更具活力

數據新聞是對所涉及的事物或現象進行宏觀的考量,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整體性把握,所以其所呈現的已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這對受眾來說是具有極高附加值的知識。數據新聞實現了“數據—信息—知識”的進階,數據的動態化和可視化提高了數據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數據所反映的事實就更加接近事物的本源,使擬態環境與客觀現實盡可能地接近,使媒體反映現實功能得到最大化體現;當數據信息轉變為知識以后,通過媒體的二次傳播和多次售賣,實現增值效應。因此,數據新聞使傳統新聞的內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拓展,并且也促使新聞事實的選擇、衡量、再現等標準更加清晰可視。

數據新聞賦予了傳統新聞新鮮活力,并開拓了新聞工作者的視野和思維方式。尤其是對全體數據進行相關分析的特性,能夠以獨特的視角發現價值,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數據新聞大都采用融合報道方式,圍繞新聞議題將各類媒介形態進行融合,對一個復雜的新聞事件進行深入的相關分析,采用文字報道、動態交互、采訪視頻、動態圖表等豐富多元的呈現給受眾,這種數據化的事實表述方式加強了論證過程的說服力和表達藝術。同時,隨著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新聞也能夠將微觀的新聞敘事方式發揮得淋漓盡致,如央視對一些細節性新聞的報道,借數據新聞范式將國民性經濟指數與百姓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真正的實現了宏觀報道與微觀描述的有機結合,更能收到良好傳播效果,使得新聞價值得以彰顯。

四、數據新聞是基于相關性對事物做出的預測性表達

數據新聞的優勢之一就是在大數據視域下依托數據的挖掘、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不一味追尋因果,而是要找到影響因素、確定相關關系。在相關關系分析算法基礎上對新聞事件背后隱藏的規律進行總結,對事物的發展趨勢進行本質把握,能更準確地預測事物未來的發展方向。實際上,預測性新聞是人們較為期待的,預測性新聞指的是“對將會發生而未發生的事件所作的前瞻性報道,它著重對新聞事實的發展變化趨勢或前景進行科學預測?!盵2]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由于缺乏科學的、可量化的預測方法和技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預測性報道客觀與準確?,F今大量的經濟政策分析、股票市場分析等就是基于大數據技術,針對尚未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事實”進行預測報道,這類報道的重要價值在于通過預警的方式提供信息以供決策參考。

誠然,挖掘因果關系是人類長久以來的思維習慣,同時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征。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綜合造成的。在大數據時代,絕對的、單一的因果關系建立與找尋已變得不可行和沒有必要了,而尋找事物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把握宏觀趨勢卻變得意義重大和必要了。在新的時空條件下,思維習慣中的預設立場或假設發生了改變或暫時不存在了,需要有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來分析解決問題,那就是用數據分析說明,看數據能告訴我們什么,我們需要分析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對新聞事件的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五、數據新聞可加強與受眾的關聯與互動

數據新聞能夠借助可視化的數據、動態圖表引導讀者思考,理解新聞事件與個人之間的關聯。如在報道公共事務時,通過對比、景象的數字化展示等形式進行“數說”,幫助讀者理解相關政策的實施與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關聯。數據新聞還憑借自身可視化、要點突出等特性形成與受眾的良好傳播交流,或在二次傳播“再創作”過程中與個人的關聯得到強化。例如,《衛報》的數據博客就為愛好者提供了可視化的知識,也允許受眾在線自主獲取和檢測相關數據,受眾也可以線下自主進行數據新聞再創作進而拓寬信息感知的邊界。另外,為獲取受眾信賴,數據新聞制作者根據用戶大數據資料對其進行相關信息的推送,為私人用戶精準訂制其所需信息。

六、數據新聞受內在“場域”牽制

數據新聞本身是“新聞場域”的一部分,依然要受到決定“場域”的政治和經濟資本所左右,政府和相關行業管理機構鑒于政治和經濟效益不愿積極配合公開數據,因而數據新聞的制作受到嚴重阻礙。我國目前處于缺乏數據文化的環境中,政府與社會對數據開放的認可度偏低,所以無法普及到新聞報道所涉及的所有領域。另外,隨著對數據價值認識的不斷提升,各行各業對數據的保護也在加強,這自然限制了新聞報道的數據需要,“數據新聞報道就不具備如傳統新聞報道在頻次和內容上的可持續更新能力” [3]。還有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數據新聞對數據處理的科學性、專業性要求較高,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與素質有特殊要求,也包括對受眾的數據新聞的解讀能力有所期待。

結語

數據新聞是一把雙刃劍。倘若缺乏正確的是非判斷和價值觀,傳播者和受眾對大數據的過分迷信和依賴,將會導致“技術決定論”,而對技術的崇拜往往會忽略新聞本身的內容力量;數據新聞容易形成程序化和模式化的格局,這在一定時期也是被批判的對象;若所利用的數據缺乏明顯的公共利益指向,會存在巨大的隱私侵權風險,即數據的開放意味著個人隱私隨時可能被泄露。但數據新聞具有傳統新聞所不具備的特性,其對事件內在本質的認知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助推新聞傳播事業改革和提升,創新新聞生產與傳播方式。數據新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革新觀念,媒體應該創建自己的數據平臺和渠道進行信息資源優化,利用數據開發報道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數據新聞。同時,亦希望政府部門、行業管理機構、企業、社會化平臺、社會組織、調查公司、數據信息公司等在法律框架內及時公開數據信息。

參考文獻

[1]孫翔飛.新聞傳播學熱點專題80講[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191

[2]譚秀湖.大數據時代預測性新聞傳播淺析[J].編輯學刊,2014(6):41-44

[3]宋素紅.數據新聞:對傳統新聞的完勝[J].中國記者,2014(8):84-85

[4]郎勁松,楊海.數據新聞: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現代傳播,2014(3):38-42

[5][美]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媒介技術數據新聞場域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展望泛媒體時代下媒介技術的進化趨勢
技術決定論:淺談對媒介環境學的認識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媒介融合時代數據新聞可視化教學探索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