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現狀及改進策略思考

2016-12-12 10:20趙亮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工作現狀改進策略

趙亮

摘 ? 要:隨著農村地區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物質生活的快速提高使得群眾對文化需求加大,文化建設逐漸成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從新形勢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具體困境出發,詳細分析了制約文化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并在此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進農村文化工作的具體可實施策略,具有重要的參考性作用。

關鍵詞: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現狀;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3-0255-01

目前正處于我國社會經濟與文化建設的高峰期,新形勢下農村文化建設作為關系到廣大群眾精神生活質量的重要民生工程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谖覈毺氐纳鐣l展道路,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問題一直都是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工作重點。從當前社會建設現狀出發,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是在物質生活極大提高的前提下維護農村建設穩定性的重要舉措。下面本文從新形勢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所面臨的困境出發,提出切實有效的實際建設措施。

一、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面臨的困境

(一)農村群眾文化基礎設施落后

農村地區基礎文化設施資源匱乏是當前文化建設工作面臨的首要難題。我國農村人口龐大且各不同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導致各區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差別巨大,雖然我國東部發展地區城鄉差距逐漸減小且基礎設施建設也很完善,但是仍存在大規模發展落后的農村地區極其缺乏文化設施。落后陳舊的文化設施極大地阻礙了廣大群眾的業余文化學習開展,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

(二)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經費短缺

經費短缺是對規模龐大的農村地區深化群眾文化建設起主要制約作用的因素,雖然從2005年左右中央就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指導農村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旨在擴大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但基于前期發展過于落后的現狀,逐漸擴大的國家財政投入并不能快速改善農村文化現狀,因此在經濟建設較為落后的地區其文化建設需求被長期忽視,鄉鎮文化場館過于陳舊,缺乏文化經費也導致各種文化活動無法展開。

(三)農村群眾文化場所利用率低

我國新農村建設在文化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各地區的文化場館或場所都已大規模覆蓋,比如老年人活動中心、鄉鎮圖書館等。但從大量的實地調查報告來看,農村群眾文化場所利用率低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有些場所人流量較低,甚至有些文化場所長期處于關閉狀態。從專業的設施管理角度來看,廣大農村文化設施大部分處于無序無管理狀態。首先文化場所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開展管理工作,另外管理機制也過于形式化而被忽略,甚至于有些場所長期處于混亂狀態而衛生狀況較差、設備老舊驗證。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導致廣大群眾對文化場所產生嚴重的抵觸心理,進而造成農村文化建設發展困境。

(四)送文化下鄉活動的供求錯位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物質文化需求的變化指導著農村建設工作的變化與完善。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飛速提升,文化建設逐漸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重要需求。長期以來大規模的農村文化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但是從當前農村文化市場現狀分析可知,農村地區文化市場發展緩慢,這一問題突出體現出農村文化建設中供求錯位問題。即政府為農村文化市場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整體過于單一、質量較低,這與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性文化需求相互矛盾。造成文化供求困境的原因是城鄉差距的存在導致收入較低的農村消費者無法承受起高昂的文化產品服務消費,而且農村文化市場過于脫離群眾的生產生活,進而導致文化建設的供求錯位問題。

二、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改進措施

(一)加強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文化設施是開展文化建設的首要物質前提,因此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改進需要從加大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入手。以圖書館、博物館等公益場所為代表的公益文化設施在城市中普及,為彌補城鄉差距帶來的基礎設施不均衡問題,需要首先加大建設以鄉鎮圖書館為代表的農村文化設施。以江蘇省農村文化建設為例,文化場館建設已達到一定規模,且出現了以如皋、宜興等代表性文化建設地區,在基礎文化設施基礎上大力弘揚本地區的農村人文文化特色。但由于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缺少完善的監督體系,導致部分地區存在形式化問題即為應付檢查而導致農村文化場館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二)發揮經濟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促進作用

社會建設規律表明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的相互關聯性左右,經濟建設在農村文化建設中起到關鍵的促進作用。經濟建設保障了教育培養的普及,這從根本上改進了廣大農村地區的文化素質水平,對農村文化建設起到深遠影響。文化生活對于農民群眾而言一般具有可替代性,因此對個體而言要增強廣大群眾對文化教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需要首先保障其經濟收入。從農民經濟來源分析,經濟的促進作用體現在對農業生產與家庭副業的發展。從農村文化建設整體出發,經濟建設為文化活動提供了關鍵性的物質資金保障。大力開發農村文化產業對經濟建設的輔助性作用,可以在深化農村經濟開發的同時繼承并發展特色當地文化,最終以產業結構的優化實現文化建設的深入展開。

(三)調動農村居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一直以來相比于城市地區,落后的農村地區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較低。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廣大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存在更高需求,因此政府應積極引導并利用農村地區文化需求來大力開展鄉村群眾文化活動。首先要調動農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需要專業的組織與管理人才,基于我國群眾文化的典型區域性特征可以從當地發動積極分子起帶頭作用,同時當地政府要發揮高效的組織協調能力,為農村地區引入新鮮多樣的文化活動形式、塑造良好輕松的文化活動氛圍。另一方面,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專業的組織管理者的參與,因此專業的文化管理工作者是農村文化活動開展與文化設施建設的重要人才保障。而由于長期以來農村文化工作未被充分重視,導致當前在職文化管理者職業素養較低且對所在崗位缺乏足夠的責任心,因此為文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是當前工作重點之一。

(四)創新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

從實際調查結果來看,目前農村地區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較為單一且形式過于簡單,常見開展的有歌唱、棋類比賽等中老年活動。由此可見,創新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增加群眾的參與度與積極性、擴大覆蓋年齡段是重要的文化建設改進舉措。首先基于文化的區域性與繼承性特點,文化活動創新應以地域特色為發展基礎。對民間工藝采取及時有效的保護措施,還應積極開展傳統文化繼承工作以擴大地域傳統文化發展。地方政府應對地方文化進行品牌建設,以達到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二者的共贏。另一方面,農村文化活動創新應以積極向上為思想宗旨。不斷引導群眾接受文明先進的文化熏陶、剔除愚昧落后的低俗文化,不斷提升農村文化建設的廣度與深度,建設健康向上的農村文化環境。

三、結語

我國農村地區文化建設的落后性是客觀存在的,其根本原因是物質資源設施的匱乏與主觀文化建設的消極性。本文詳細分析了當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困境的產生,落后的文化基礎設施、經費短缺、文化場所利用不足以及文化市場供求錯位是制約文化建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應在加大文化設施建設投入的基礎上充分調動群眾對文化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創新文化活動內容,最終實現農村文化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孝芳.淺談新時期農村群眾文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2(06).

[2]滕澤玉.淺談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2(23).

猜你喜歡
工作現狀改進策略
火災事故原因調查工作的現狀及改進措施
中學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與思考
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從中小企業秘書工作現狀探究高職秘書專業培養趨勢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
新能源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改進策略
初中英語“寫作入門”摭談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