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臨時展覽的困境與出路

2016-12-13 00:01安羽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團隊建設策劃

安羽

摘 ? 要:臨時展覽已經成為博物館生命力和活力的具體表現,各博物館之間也掀起了展覽交流的熱潮。文章以博物館臨時展覽的發展現狀為開端,指出博物館臨時展覽所面臨的困境,探討和分析了展館展廳條件、展覽團隊建設、藏品研究等在臨時展覽的出路上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關鍵詞:臨時展覽;藏品研究;團隊建設;策劃

中圖分類號:G26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240-01

一、現狀與困境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事業的不斷建設和發展,展覽逐漸成為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有效橋梁,成為博物館發揮其社會功能的重要途徑。尤其是臨時展覽,已經成為博物館生命力和活力的具體表現,各博物館之間也掀起了展覽交流的熱潮。這對于各博物館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既可以通過臨時展覽相互交流各方面的工作經驗,又可以將各自博物館的文化向更多的(異地)公眾推廣熟知,增加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更能促進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筆者認為,臨時展覽的蓬勃發展也潛藏著一些若隱若現的困境,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

(一)質量與數量的不利角逐

筆者認為,博物館臨時展覽的困境之一就是展覽質量與展覽數量的不利角逐。我們都知道,在一級博物館的評估標準中,臨時展覽舉辦的數量是有規定的(此處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數據為例):每年博物館需要完成22個展覽(10個原創代表性展覽,8個引進展覽,4個輸出展覽),這是博物館評估一級博物館的指標。但是在這個指標的指導下,臨時展覽的數量和質量就必然會出現一定的矛盾。這樣的矛盾就會出現質量優先還是數量優先的兩極分化,質量和數量的完美收官也成了博物館追求的重要目標。

一個展覽從策劃到布展實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至少需要2-3個月的時間,如果每年要求舉辦4個臨時展覽已經是飽和度比較高的了。當然,團隊的組成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假如展覽團隊可以同時承擔2-3個展覽項目,臨時展覽的數量和質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呈現正比例,但展覽團隊人員無法同時承擔多個項目的情況下,4個臨時展覽就是每年指標的臨界點。以上臨時展覽是指原創(代表性)展覽,也就是說展覽團隊除了每年的原創(代表性)展覽任務以外,還需要完成引進展覽與輸出展覽,以這樣來計算的話,要想避免或縮小臨時展覽質量和數量的不利角逐,展覽團隊的建設也是很重要的。否則,在現有標準不變的情況下,數量和質量的矛盾將越來越激化。

(二)展覽策劃≥藏品研究的先導性

藏品在博物館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博物館所有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博物館能夠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與基本保證,也是博物館存在的基礎。藏品研究在博物館業務領域更是具有先導性作用,尤其對于陳列展覽而言。筆者認為,博物館臨時展覽的困境之二就是激進思維的萌生:展覽策劃≥藏品研究的先導性地位,換句話說就是展覽策劃沒有藏品研究成果作為有力支撐,變得空洞無創意。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為例,眾所周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以下簡稱草堂)是杜詩書畫和杜集版本的重要收藏中心,其館藏不僅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且獨具特色。與此同時,草堂在杜甫研究方面也是卓有建樹,是杜甫研究學刊的主辦單位。雖然草堂在杜甫研究方面一直很有建樹,但對館藏的研究卻比較缺乏。這就對每次策劃展覽帶來較大的障礙,造成策劃人員面對豐富的藏品卻沒有辦法下手的尷尬局面,策劃的新意上便有所欠缺。隨著2015年一普工作的完成,博物館藏品信息趨于完善,藏品研究要發揮先導性的作用,讓展覽策劃得到有力的支撐。

二、出路

(一)展館展廳條件是前提和基礎

博物館臨時展覽所展出的展品大多是館藏文物(有時是高仿復制品),對展館展廳要求嚴格,需配備專業的展覽照明系統、恒溫恒濕控制系統、氣體滅火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盡可能減少對藏品的傷害。而電腦網絡系統、多媒體放映系統、音響廣播系統等也需要配備,這對于新媒體的應用及后期的展示效果提供基礎的條件。只有具備上述基礎的設施設備,博物館才能有更多地可能性將館藏拿出來進行展示,讓文物與觀眾見面。當然并不等于說展廳條件好了,文物就不會受到傷害,我們只能說把展廳條件配備好,可以對文物的二次傷害降到最低。與此同時,這也是博物館與博物館進行交流合作的首要考慮因素,如果有精美的展覽想要引進或者輸出,但是展館展廳的條件不具備,只會讓合作望而止步。所以,展館展廳的條件是臨時展覽順利進行的基礎,也是合作與交流的前提和基礎。

(二)博物館展覽團隊的建立是是關鍵

筆者在上文提到,博物館展覽的呈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內容策劃——大綱編寫——腳本編寫——形式設計——布展——撤展,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細致的斟酌和準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團隊的協作。博物館本來囊括的就是多樣化學科知識,它包括考古、文物、美術、設計、心理學等領域,這就要求博物館策劃人員的學科具有多樣性,展覽團隊的建立便成為臨時展覽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當然,這與我國博物館專業人員培養也有關系:博物館學專業的開設規模與博物館的建設規模不成比例成為我國博物館學專業人才匱乏的一個重要原因。①進一步說,博物館團隊的建立也面臨專業人才匱乏的窘境。展覽團隊的建立有利于展覽項目的管理與合理分配,團隊成員有各自的側重點與擅長之處,這將會在興趣與效率之間達成一定程度的平衡,促進展覽質量的提高。同時,展覽團隊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將展覽環節落實到每個人身上,把握展覽各個環節的細節,使展覽趨向精致化與專業化,從而在數量和質量之間達到平衡。

(三)開展館藏研究、學術研究是重點

展覽日益成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有效橋梁,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公眾通過展覽可以獲得在別處不能得到的體驗和感知,能了解博物館蘊藏的文化內涵。而筆者認為實現展覽的有效性,重點是要博物館具有扎實的藏品研究及學術研究成果作支撐。從博物館自身的社會功能性而言,如果做展覽的目的僅僅是將館藏批量地懸掛在展墻或展柜中讓公眾目睹一眼,沒有涉及博物館與公眾在鑒賞、分析解讀的雙向溝通問題,那么博物館舉辦展覽也就沒有它實際的意義,展覽也就成為不了博物館發揮社會功能的途徑之一。從博物館展覽人員的策劃角度而言,藏品研究及學術研究成果更是重中之重。展覽的成功舉辦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策劃是它的先行步驟,而策劃的前提是對藏品資料的解讀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如果沒有對藏品的研究成果作支撐,就會讓策劃人員舉步維艱。當然有人會說,博物館策劃人員就必須具備書法繪畫等藝術門類的相關知識,怎么會舉步維艱?每個博物館能以獨立的個體存在,除了地域因素造成,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擁有不同的藏品,具備不一樣的特質。這樣看來,書法和繪畫等藝術門類的基礎知識是不夠的,需要有對館藏藏品的專門研究成果,才能為策劃人員提供可參詳的依據,使其呈現更準確、更精致的策劃構想??傊?,展覽策劃不是一拍腦門就出來的想法,也不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想象,藏品研究及學術成果是開展展覽的重點和堅強后盾。

三、結語

其實,博物館的發展在某一個階段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困境。本文只是筆者就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做簡單的論述,提出自己認為可以指引臨時展覽發展的出路。不管是展廳硬件設施的完備、展覽團隊的建立、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是學術研究的深入,作為在博物館工作人員都應在自我的專業領域自我反省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提升發展空間,才能將臨時展覽做的更精致更具吸引力,從而提升博物館自身的知名度,推廣博物館的文化內涵。

注釋:

①趙星宇,我國博物館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問題[J].中國博物館,2016(02):113.

猜你喜歡
團隊建設策劃
古蜀三星堆的來龍去脈
“溫暖寒冬”公益活動行(三)
淺議高等學?;鶎涌蒲泄芾黻犖樗刭|建設
適應“三三制”培養模式的化工基礎實驗教學改革
企業新聞采編人員素質和團隊建設
學校教師管理工作探析
團隊建設視角下的高校學生干部培訓
中職校優秀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史上最強虐心考眼力
《海洋島嶼與國防》欄目獲省優秀選題策劃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