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東盟紡織品出口競爭力比較分析

2016-12-13 03:20張慧穎
對外經貿 2016年8期
關鍵詞:出口競爭力東盟中國

摘 要:紡織業作為中國與東盟重要的出口行業,對促進雙方經濟增長以及就業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紡織品出口規模遠超東盟,雙方主要出口市場有較大的重疊。RCA指數和TC指數分析表明,我國的紡織品行業競爭力非常強,與東盟國家相比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東盟國家紡織紗線出口具有比較優勢,我國紡織品面料和織物產品出口具有比較優勢,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提出以下對策建議:提高我國原材料生產開發力度,規范市場交易行為,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強中國與東盟各國分工合作。

關鍵詞:中國;東盟;紡織品行業;出口競爭力;產業合作

中圖分類號:F75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8-0004-04

[作者簡介]張慧穎(1979-),女,漢族,天津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實務。

一、中國與東盟紡織品出口比較分析

(一)出口規模

隨著我國紡織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紡織品出口額逐年攀升。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紡織品出口額有所下降,但從2010年開始恢復性增長,且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出口額從2000年的不足200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近千億美元,2015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產品出口2839億美元,較2000年增長超過13倍。

東盟國家紡織業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紡織業成為東盟多國的傳統支柱產業,目前已形成了較為齊全的產業門類,產品包括絲綢、黃麻、毛紡等。東盟紡織品出口額相對平穩,總體保持在200億美元左右。中國紡織品出口額始終高于東盟,我國對外貿易對紡織品的出口依賴程度要高于東盟。

(二)主要出口市場

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市場,如美國、日本、香港、德國和英國。東盟紡織品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美國、中國、阿聯酋、英國和德國。中國與東盟紡織品主要出口市場有較大的重疊,包括美國和歐盟國家等,雙方在紡織品國際市場中競爭關系十分明顯。

二、中國與東盟紡織品出口競爭力分析

(一)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一般用顯示性比較優勢(RCA)指數來反映一個國家(地區)某一產業的貿易比較優勢,它是指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與世界該類商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比重的比值,剔除世界和國家貿易總量波動的影響,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了一國或地區某產業的比較優勢。RCA指數公式為:RCAij=(Xij/Xi)/(Wj/W)。當RCA≥25,表明該國某產業競爭力極強;如果125≤RCA﹤25,表明該國某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如果08≤RCA﹤125,則表明該國某產業具有一般的國際競爭力,如果RCA﹤08,則表明該國某產業競爭力弱。根據SITC國際貿易標準對紡織品進行分類,本文分別計算中國與東盟各國紡織品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如表2和表3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中國的RCA指數大于25,說明我國的紡織品行業競爭力非常強,與東盟國家相比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原因在于紡織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國擁有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成熟的市場以及生產技術;東盟國家中印尼的RCA指數一直大于125,說明其紡織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泰國和越南的RCA指數都在1左右,并且越南自2009年以來指數增長趨近25,說明在東盟國家中,越南是中國紡織品出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其余國家比較優勢由強到弱排名依次為馬來西亞、柬埔寨和新加坡。從RCA指數來看,在東盟國家中,印尼、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未來可能成為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

從表3可以看出,紡織品紗線是東盟國家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越南和印尼也一直保持較強的競爭力,雖然中國排名緊隨其后,但通過RCA指數來看,中國紡織紗線產品競爭力仍與越南和印尼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紡織品面料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織物是我國主要的出口紡織品,在棉機織物產品競爭中,泰國緊隨我國之后,排在東盟國家第一位,但RCA指數低于我國,印尼棉機織物也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二)貿易競爭力指數分析

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 Competitiveness,TC)是測度國際競爭力的常用指標之一,是一國或地區某行業的進出口差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TC指數=(出口額-進口額)/(出口額+進口額),取值范圍為-1到1,比值越大代表優勢越明顯。根據SITC國際貿易標準對紡織品進行分類,分別計算中國與東盟各國紡織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見表4和5)。

從表4可以看出,我國的TC指數值一直大于零,從2000年的011增長到2012年的066,說明中國在紡織品行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馬來西亞和泰國的TC指數都維持在01左右,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印尼在2008年之前紡織品行業的競爭力一度超過中國,但2008后這種比較優勢逐漸下降,只具有一般競爭力;其余東盟國家的比較優勢強弱排名依次為新加坡、菲律賓、越南和柬埔寨。從TC指數來看,在東盟國家中,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

從表5可以看出,東盟國家的紡織紗線類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印尼在此類產品中出口競爭力一直領先,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競爭優勢稍遜于印尼,均高于我國;在紡織面料方面,中國整體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雖然在2010年,我國棉機織物和人造織物競爭優勢并不明顯,但2011年優勢大幅提升。此外,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針織或鉤編織以及其他機織物產品TC指數小于零,出現貿易逆差、國內生產供不應求的現象。

三、對策建議

(一)提高國產原材料生產開發力度,規范市場交易行為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國,對紡織品原材料需求巨大,但國內原材料供不應求,部分國產原材料質量不高,如高檔纖維、毛類原料等主要依靠進口。首先,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民或企業種植、生產紡織原料,積極引進新的生產技術,提高原材料產量。其次,規范紡織品原材料交易行為,將原材料按照質量等級分類包裝,減少不必要的流通環節,開拓多渠道加快原材料流通,降低運輸成本,使原材料交易向著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方向發展。第三,與具有適合種植原材料條件以及具備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合作,在海外建立紡織服裝生產基地,不僅能有效填補國內原材料供給缺口,而且能夠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二)提高產品附加值

努力提高產品檔次,增加對高檔面料的研發設計。打造品牌效應,加大對服裝設計方面的投入,培育自己的服裝品牌,使紡織品服裝制造企業升級轉變為紡織品服裝創意企業;通過先進并有效率的營銷手段,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培養出對企業品牌忠誠度高的消費者群。

(三)加強中國與東盟各國分工合作

中國與東盟雖然在紡織品的生產和加工方面均是以勞動密集型的低技術產業為主,并且都是中低檔紡織服裝的重要生產基地,但是雙方在產業內不同的紡織品優勢還存在很大差別,根據 “協議分工原理”,雙方應加大產業內部分工合作,發揮自身優勢,促進紡織品貿易協同發展。抓住中國東盟貿易自由區內多種原材料進出口關稅為零的重要契機,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尤其是利潤率相對較低的面料類和紗線類的紡織服裝企業可以結合自身較為成熟的技術和東盟的成產成本較低的條件,在東盟進行投資生產,還可以緩解我國競爭力不強的紗線類產品與東盟的競爭局面。

[參考文獻]

[1]文元CAFTA下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效應的實證研究[J]國際商貿,2013(7)

[2]吳崇伯東盟國家紡織服裝業的最新發展與加強中國對東盟紡織業投資的對策研究[J]創新,2013(4)

[3]俞春來,李秉強中國紡織品出口相對困境及應對措施[J]價格月刊,2014(2)

[4]程梅娟中國與東盟出口結構相似度與雙邊貿易研究[D]湖南大學,2011

(責任編輯:張彤彤)

猜你喜歡
出口競爭力東盟中國
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前景展望
中國—東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綜述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新常態下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競爭力的研究
印尼與中國能源進出口貿易市場研究
中國服務貿易細分行業出口競爭力研究文獻綜述
中國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