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料加工業集聚與玉米產業帶的空間布局協調分析

2016-12-15 13:41韓紹鳳鐘世虎李姿
江淮論壇 2016年6期
關鍵詞:空間布局

韓紹鳳+鐘世虎+李姿

摘要:本文以新興古典經濟學為基礎,在玉米產地和飼料需求市場既定的情況下,構建超邊際分析模型,分析飼料加工業在一般均衡狀態下的區位選擇,發現飼料加工業布局的最優選址由交易成本、需求市場規模和勞動力成本共同決定。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擴展模型實證分析了飼料加工業集聚選址的影響因素,得出勞動力成本、運輸效率、市場需求和原材料產量是影響飼料加工業集聚布局的顯著因素。研究結果為改善中西部飼料加工區域經濟環境,促進中西部地區農產品加工業集聚形成提供了依據,這對我國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飼料加工業集聚;空間布局;協調分析;交易效率

中圖分類號:F30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6)06-0041-005

《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批著名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優化農產品加工業的區域布局,形成規?;?、標準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1]因此,進一步優化農產品加工業集聚的區域布局是當前的政策走向和未來發展的趨勢?;诒容^優勢理論,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農產品產業帶分布和加工業集聚的建設問題。[2][3][4]唐華俊、羅其友(2004)構建了農產品產業帶六要素分析模型,分析了資源、市場、區位、技術、環境和政策對農產品產業帶的作用機制,并指出這六個要素通過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作用于產業帶的形成演變過程。[5]鄧宗兵(2013)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和各個行業產值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農產品加工業集聚在小幅上升之后又出現減緩趨勢,東部地區依舊是集聚中心,這不符合我國的政策導向,需要進一步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向中西部轉移集聚。[6]張慶(2008)指出,土地租金、運輸成本和市場條件是影響農業區位分布和農產品加工業布局的主要因素。[7]許崴、魏攀(2011)和鮑琳(2016)等認為影響農產品區位選擇因素可分為經濟和非經濟因素,生產要素、經濟規模和產業結構等是制約區位選擇的經濟因素,政策、地方行為、環境政策和金融制度是非經濟因素。[8][9]

已有研究有利于分析我國的飼料加工業集聚與玉米產業帶的空間布局形成問題,但缺乏針對這兩者的具體分析?;诖?,本文構建超邊際分析模型,從理論上對飼料加工業集聚與玉米產業帶的空間布局進行協調分析,并使用面板數據模型對其進行檢驗。

一、飼料加工業集聚與玉米產業帶的

空間布局現狀分析

(一)玉米產業帶與飼料加工業關聯度分析

玉米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玉米年產量約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是僅次于稻谷產量的第二優勢農產品。由于產業結構的調整,糧油加工業的低迷使得我國飼料加工業的產值在2013和2014年有所下滑,2013年相對2012年下滑2個百分點,2014年相對2013年又下滑4個百分點。這就使我國出現了一對矛盾,玉米產量高居世界第二,而飼料加工業產值卻與西方發達國家相距甚大。就飼料加工業集聚與玉米產業帶的關聯度而言,其緊密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1.飼料加工業既是玉米的下游產業又是畜牧飼養的上游行業,是農業發展過程中承上啟下的行業,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玉米的供給直接決定飼料加工業的發展,而飼料加工業的發展水平又決定了畜牧業的發展水平。所以本節對玉米主產區和飼料加工業的布局進行研究,旨在通過分析飼料加工業集聚與玉米產業帶的空間布局現狀,指出玉米產業帶與飼料加工業集聚出現空間分離的現狀,為進一步討論飼料加工業最優空間布局的影響因素打下基礎。

(二)玉米產業帶的空間分布現狀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玉米產量最大的七個省份是黑龍江、吉林、山東、內蒙古、河南、河北和遼寧,它們占了全國將近70%的玉米產量。其中,東三省是我國主要的玉米產業帶,其次是內蒙古、河南、河北和山東地區,其他地區產量較少。

(三)飼料加工業集聚的空間布局現狀

統計數據表明,廣東作為我國第一飼料大省一直處于領先位置,2014年產量為2423萬噸,從2003年至今每年的飼料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2%。歷年來,我國飼料工業總產值排名靠前的九個省份分別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遼寧省、河北省、江蘇省、浙江省、湖南省和四川省。

(四)玉米產業帶與飼料加工業集聚的空間分離

在空間地域上,遼寧、山東、河南和河北既是玉米的主要原產地,又是飼料加工業集聚區;四川、湖南不是玉米的主要原產地,卻是飼料加工業集聚地;廣東、江蘇和浙江不是玉米產地,卻是飼料加工業集聚地。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玉米原產地和飼料加工業集聚既有重疊又有分離。從整體來看,飼料加工業布局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而不是地域遼闊的內陸,這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原材料產地,飼料加工需要大量運輸玉米到東部沿海和南方,大大提高了飼料加工業的成本。從直觀上看,這種布局不盡合理,但又是客觀存在的現實,那么,決定這種空間布局的經濟機理和影響因素是什么?

二、超邊際分析模型

(一)基本假設

農產品加工業集聚的區位選擇實際上是兩難沖突折衷問題:加工業處于原產地附近,會減少原材料交易成本,但會增加最終產品交易成本;而加工業靠近最終產品消費地,會減少最終產品交易成本,但會增加原材料交易成本。[10][11]在已知玉米原產地和飼料需求市場的情況下,怎樣選址飼料加工業?這種選址大致分為三種情況:加工業靠近玉米原產地、加工業靠近飼料需求地、在玉米原產地與飼料需求地之間選址。

現在有三個區域,用A、B、C三個字母分別表示不同的區域。假定A地生產玉米,B地生產加工飼料,C地飼養生豬;A地使用勞動力要素,B地使用勞動力要素和A地生產的玉米,C地使用勞動力要素和B地生產的飼料;A地生產玉米,且向B區域買進豬肉;B區域以A區域生產的玉米為原料生產飼料供給C區域,并向C區域買進豬肉;C區域的生產者生產豬肉滿足三區域的消費,并向B區域買進飼料;每個區域的居民都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只有一種最終產品——豬肉。

(二)模型構建

假設全國總人口為M,三個區域A、B、C的人口數量依次為M1、M2、M3,決策者集是個連續統,并且存在專業化經濟。自給的玉米、豬肉、飼料的數量分別用y、z、w表示,玉米的售賣和購買量分別用ys和yd表示,豬肉的售賣和購買量分別用zs和zd表示,飼料的售賣和購買量分別用ws和wd表示。y、z、w的交易效率系數分別為k1、k2、k3(都大于0小于1)?;灸P蜆嫿ㄈ缦拢?/p>

其中,(1)是效用函數,(2)、(3)、(4)分別是產品y、z和w的生產函數,(5)是勞動稟賦約束,(6)是預算約束。為使問題簡化,假定:1.指數a、b、c均大于1,即在每種商品和服務的生產上都存在專業化經濟。2.豬肉對飼料的產出彈性是β,飼料對玉米的產出彈性是γ,則乘積βc、γa分別是隨w和y數量增加的迂回經濟程度,為了計算的方便,并且區分農業和現代化工業迂回度的不同,設β=1,γ=2。本文借鑒韓紹鳳、劉靜(2015)的模型中關于交易系數的假設[11],那么,玉米、飼料的交易效率系數與距離相關,A、B兩區域的距離用SAB表示,B、C兩區域的距離用SBC表示,玉米的交易效率系數為:

其中,玉米從A區域到B區域的交易效率損失為t,飼料從B區域到C區域的交易效率損失為h。為使問題簡化,假設豬肉的交易效率與距離無關,仍用k2表示。

(三)消費者-生產者的超邊際分析決策

利用U對g求導可知:

(1)當t<時,有>0,那么g取最大值1,即飼料加工業集聚布局在飼料需求地;

(2)當t>時,<0,那么g取最小值0,飼料加工業集聚布局在玉米原產地。

進一步討論可知:①當g值為0時有SAB /S=0,即A、B兩地重合,玉米原產地和飼料加工業集聚位于同一個地方,也表明相對于飼料需求地而言,加工地到玉米原產地的運輸距離長短對交易效率影響更大;②當g值為1時有SAB /S=1,即A、B兩地相隔最遠,飼料需求地和飼料加工地位于同一位置,這意味著相對于玉米原產地而言,加工地到飼料需求地的運輸距離長短對交易效率影響更大;③當0

三、我國飼料加工業集聚分布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模型構建

本文選取飼料加工業總產值靠前的九個省份廣東省、山東省、遼寧省、四川省、江蘇省、河南省、湖南省、河北省和浙江省的2005—2014年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數據均來源于《中國飼料加工業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基礎上,借鑒辛翔飛(2006)、吳玉鳴(2010)等人的模型擴展形式,構建函數形式如下:

其中,Yi為各地區飼料加工業總產值,Ai為各地區農業科學技術水平,Li為勞動力成本,Si是各個區域原材料供給數量,Ti為各省份運輸效率,Di是各區域的飼料需求數量,[e][εi]是表示其他因素對其的影響,并且這些因素沒有包含在假設中。

(二)變量選取

本文選取各個地區飼料加工業總產值、農產品加工業工人平均工資、各省份內運輸長度、各省份地理面積、各個地區玉米年產量、各個省份牲畜出欄頭數等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其中,被解釋變量Y為各地區飼料加工業總產值,表示各個地區飼料加工業的集聚發展程度。解釋變量包括:1.勞動力成本(L),用各省份農產品加工業工人平均工資來進行計量。2.各地區原料供給數量(S),以各地區玉米產量表示。3.各省份對于飼料的需求數量(D),用飼養牲畜的出欄頭數來衡量。4.運輸效率(T),以營運總長度除以省份地理面積來計量,交通密度越大表示交通越便利,運輸成本也越低。營運總長度則由各個省份內河航道里程、鐵路營運里程、公路里程三部分加總除以各個對應省份的區域面積得出。

(三)ADF檢驗與協整分析

面板數據的不平穩性會導致偽回歸或者虛假回歸,為保證回歸的有效性,本文分別利用LLC、IPS、Fisher-ADF和Fisher-PP方法對各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單位根檢驗結果,LnT、LnD和LnS的水平值都拒絕原假設,而LnY和LnL的水平值不能拒絕原假設,因此不能判定各變量水平值是平穩的。然而,各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都通過了LLC、IPS、Fisher-ADF、Fisher-PP檢驗,因此可以判定各變量是一階單整序列。接下來做協整檢驗,PADF=0.0144<0.05,檢驗結果表明LnT、LnD、LnS、LnY和LnL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四)回歸結果分析

由協方差分析可知,本文適用混合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由Hausman檢驗結果可知,應該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模型的P值(Prob>F)=0.0000,說明模型整體顯著,可決系數R2為0.6301,修正后的可決系數為0.6148,說明模型的解釋力較強,模型擬合程度較好。并且,所有的解釋變量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都很顯著。勞動力成本降低1%可以使得飼料加工業總產值增加約0.36%,運輸效率增加1%可以使得飼料加工業總產值增加約0.15%,市場需求增加1%使得飼料加工業總產值增加約0.38%,原材料產量增加1%可以使飼料加工業總產值增加約0.2%。

四、結論及政策啟示

(一)從飼料加工業和玉米產業帶的空間分布來看,兩者存在較大程度的分離。這種分離是由交易效率(包括運輸效率)、市場需求規模區域差異、原材料產量、生產成本等因素共同決定的。飼料加工業布局與交易效率(包括運輸效率)、區域市場需求規模、區域玉米產量成正比,與勞動力成本成反比。

(二)東北部是我國重要的玉米產業帶和示范基地,在東北經濟增長下行和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負荷過高的現實背景下,為充分利用東北原材料的自然稟賦優勢,應推動東部沿海飼料加工業向東北部轉移,既可以緩解東部沿海土地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壓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農業現代化穩定東北經濟增長的作用。

(三)河南、四川、湖南等省份是我國人口大省,對肉制品的市場需求規模較大,但飼料加工業規模與沿海省份(如廣東、山東)比較還相對較小。從飼料加工業地區集中度來看,飼料加工業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離原材料產地或市場需求地的情況。因此,在產業轉移中也應推動東部沿海飼料加工業向中西部轉移。

(四)加強東北和中西部高速交通、高速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和電子商務,從硬件上進一步提高東北和中西部運輸效率;深化體制改革,加強誠信體系建設,規范市場秩序,建立飼料產品質量追索體系,提高管理效率,從軟件上進一步提高東北和中西部交易效率。只有交易效率提高了,才能充分發揮東北和中西部地區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推動東北部和中西部飼料加工業的集聚發展。

參考文獻:

[1]農業部發展計劃司.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匯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楊小凱,張永生.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225-234.

[3]Dixit AK,Stiglitz JE .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n Product Diversity[J]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 533-559.

[4]Krugman P.First Nature, Second Nature 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J] .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91, 33(3740): 129-144.

[5]唐華俊, 羅其友. 農產品產業帶形成機制與建設戰略[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4, 25(1): 1-6.

[6]鄧宗兵,封永剛,張俊亮,王炬. 中國糧食生產空間布局變遷的特征分析[J]. 經濟地理, 2013,33(5):117-123.

[7]張慶, 張倩, 杜肯堂. 論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J]. 農村經濟, 2008,(6): 37-41.

[8]許崴,魏攀. 珠三角制造業產業轉移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0(8):56-59.

[9]鮑琳,張貴煒,郭彩云.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背景下政府職能的缺陷及改進路徑[J].企業經濟,2016,(5):168-171.

[10]YANG Xiaokai. Economics : New Classical versus Neoclassical Frameworks[M] .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3.

[11]韓紹鳳,劉靜,向國成.紡織服裝工業與棉花產業帶的空間布局及協調[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0(2):116-123.

[12]曹華林,安東,朱子書. 企業生命周期視角下技術創新能力與經營業績的實證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75-81.

(責任編輯 明 篤)

猜你喜歡
空間布局
前置化空間布局,龍湖驅動TOD的未來模式
川蜀園林空間布局特征研究——以望江樓公園為例
郊野公園空間布局規劃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區郊野公園空間布局規劃研究為例
淺析美術館建筑的選址與空間布局
黃山市屯溪區城市道路系統的空間布局
民營國際教育產業園區空間布局模式研究
姑臧城空間布局與五涼河西政治
空間布局圖
基于市場導向下的城市產業空間布局研究
基于改進引力模型的公租房空間布局適宜性評價——以重慶主城9區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