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象訓練的概念、理論及應用研究進展

2016-12-15 22:54劉志鋒
武術研究 2016年9期
關鍵詞:應用現狀表象

劉志鋒

摘 要:研究目的:對表象訓練的概念、理論、應用進行研究,分析并討論表象訓練的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表象訓練今后研究應改進的地方和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采用文獻綜述法對國內近些年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分析。研究結論:(1)通過近百年的不斷探索,幾種關鍵的表象訓練理論奠定了運動心理學家和研究者的研究基礎,但是始終沒有一個總夠嚴謹科學的理論,所以理論研究還是重中之重。(2)國內關于表象訓練的實驗研究的樣本大多局限于在校學生,應提高樣本的代表性與普遍性,還應考慮實驗對象的個體差異。(3)國內關于表象訓練的不僅要在體育運動領域進行,還應推廣到其他領域,有利于表象訓作為一種科學訓練方法進行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表象訓練 表象 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9—0154—03

1 表象訓練的概念

表象是人腦對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反映,而想象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表象與想象兩個概念不能混淆[1]。從表象產生的主要感覺通道來劃分,表象可分為視覺表象、聽覺表象、運動表象等。根據表象創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為記憶表象和想象表象。

表象訓練是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境,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2]。在我國,表象訓練又被稱為念動訓練、想象訓練或表象演練等[3],后來逐漸統一為表象訓練。表象訓練就是以表象為內容和表象訓練不僅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心理訓練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運動實踐中,而且在其它一些心理訓練和心理干預的方法中也常以表象訓練為主要內容。因此,在國外運動心理學中,表象訓練基本上已成了心理訓練的代名詞,心理訓練與表象訓練常被交替使用[4]。在國內運動心理學界大多認為表象訓練是心理訓練的一種,而不將二者等同。

2 表象訓練的理論

表象訓練理論的一個主要內容是嘗試對表象訓練的作用機理進行解釋。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尚未形成一個足夠嚴謹的表象訓練理論。國內外學者提出的理論主要包括心理神經肌肉理論、符號學習理論、注意喚醒定向假說、生物信息理論、心理技能訓練理論、三重編碼理論。

2.1 心理神經肌肉理論

該理論認為,由于在大腦運動中樞和骨骼肌之間存在著雙向神經聯系,人們可以主動想象做某一運動動作,從而引起有關的運動中樞興奮,興奮經傳出神經至有關肌肉,往往會引起難以察覺的運動動作。該理論從神經心理和肌肉反饋兩方面來解釋表象訓練有助于改善運動技能,提高運動績效。它的有關肌電活動的觀點得到了一些實驗支持,特別是該理論指出自覺的反饋調節中包含有大量的動覺成分,對于指導動覺表象訓練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該理論在心理訓練研究領域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盡管心理神經肌肉理論具有某種理論上的精致性,而且這一理論也易得到我們生活經驗的佐證,但是這個理論仍需更多的實驗支持。

2.2 符號學習理論

符號學習理論由Sackett在1934年提出來。這一理論假設,表象可以充當編碼系統的功能來幫助人們理解或獲得運動模式。動作實際上是一系列圖式的結合,表象并非是直覺的簡單派生,而是認知編碼的過程,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成功完成動作的精神藍圖而予以強化,使動作更加熟悉,更容易實現自動化。符號學習理論強調心理訓練效果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符號學習理論認為表象訓練的效果在于其認知學習。根據這一解釋,可以推斷表象訓練對于認知成份高的運動符號學習理論認為表象訓練的效果在于其認知學習。根據這一解釋,可以推斷表象訓練對于認知成份高的運動技能的效果好于認知成份低的運動技能,而且表象訓練在運動學習的不同階段其效果也不一樣。表象訓練對完成那些認知成份較多的任務的效果總是好于那些純運動性的任務[4]。

心理神經肌肉理論與符號學習理論分別從生理的層面和認知加工的層面解釋了動作表象,也分別受到了不同層面的局限,都不能很好地說明運動心理學家經常應用表象訓練進行心理干預的作用[5]。

2.3 注意喚醒定向假說

注意喚醒定向假說包括兩個內容:第一,認為運動員進行表象訓練時可以將生理水平喚醒到適宜水平;第二,實際訓練前進行短暫的表象練習能夠將注意指向與活動有關的事物上,排除可能干擾運動操作水平發揮的不利因素[6]。該理論預測表象能夠通過幫助運動員設置理想的喚醒水平并且將注意集中于任務而增強運動績效,側重于表述運動操作前表象練習的生理和認知效應,解釋熟練的運動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但這個假說從未作為一個正式理論被充分發展和完善,也缺少實驗研究的支持[7]。

2.4 生物信息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映像是一種貯存于人腦中的按功能組織的有限命題集。人們對一種映像的陳述包括刺激命題和反應命題兩類。刺激命題是對表象情景內容的描述,反應命題是對這種情景反應情況的描述。同時,映像也包括指導如何進行反應的運動程序。外顯的行為與生動的表象是相互聯系的,一方的變化就會引起另一方的變化。外顯行為中的生理變化與表象訓練時的生理變化的一致性是表象訓練起作用的原因所在。Lang在其臨床研究中發現,表象訓練時的生理反應越強烈,相應的行為變化就越大。同時,研究也發現如果表象訓練中既包括反應命題的因素又包括刺激命題的因素比僅有刺激命題的表象訓練所激發的生理反應更多[8]。

生物信息理論內容晦澀不易理解,但是它是真正對表象認知性與動機性功能都能提供解釋的理論,而且內部表象和外部表象的研究也從理論層面上對其提供了支持,前景普遍被看好。

2.5 心理技能訓練理論

心理技能理論認為,表象訓練是通過發展或強化心理技能而影響到行為表現的。這些心理技能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技能、降低焦慮技能和增強自信心技能等。表象是發展這些心理技能的重要手段。

表象訓練的心理技能理論將表象訓練對動作或運動表現的作用歸結為心理技能的改變,這克服了有些表象訓練理論要么只能說明表象訓練對技能學習的作用機制,要么只能說明表象訓練對技能表現的作用機制的缺撼[5]。這一理論的缺點是并未詳細解釋表象訓練如何提高運動員的心理技能。

2.6 三重編碼理論

三重編碼理論由Ahsen提出。他認為表象包括3個重要部分:映像、身體的反應和映像的含義。映像包括所有感覺的特征,可以理解為中樞喚醒的感覺。因為映像具有外部世界的表征,使我們與其進行交互作用時,感覺好像是在與外部世界進行作用。身體反應則是因表象訓練產生的生理反應。因為個體在表象時都將個體的經驗納入其中,而個體的經驗各有不同,所以不同的映像對不同個體的意義不一樣,一個個體的表象訓練指導語也就很難使其他個體產生同樣的表象經驗。這一理論提醒我們,表象訓練時要注意表象訓練腳本對運動員的作用,同樣的表象訓練腳本可能會對不同個體產生不同的作用。

表象訓練理論雖然較多,有些理論也得到了部分實驗的支持,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還沒有哪一種理論能完滿地解釋表象訓練的機制,并為研究者普遍接受。

3 表象訓練的應用現狀

帕維爾(Paivio)提出了表象效果的分析模型,又叫動機-認知理論,重點對表象訓練的作用進行了綜合的研究。他認為表象訓練對運動行為的影響是通過表象訓練的認知功能與動機功能兩方面實現的, 而兩種功能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一般和具體兩方面, 從而構成一個2×2的二維交叉模型[9]。帕維爾將表象訓練的功能劃分為認知與動機兩方面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并被人們用來解釋表象訓練對行為表現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大量的研究結果也證明,表象訓練具有認知與動機兩方面的功能。而且研究發現,在競賽情境下運動員應用表象訓練主要是起著一種動機的功能。高水平運動員更多地應用表象訓練的動機功能,而低水平運動員或初學者更多獲益于表象訓練的認知功能[10]。

Martin等人(1999)提出了表象訓練的一種應用模式[10],認為表象訓練的結果是由運動情境、表象類型和表象能力所共同決定的。根據此模式,研究者又提出了不同運動情境與不同表象類型結合所應預測到的結果,研究者認為,一些表象訓練研究的效果之所以不佳是因為沒有注意到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例如,想要提高競賽中的策略表現但卻采用了特殊的動機表象。所以,一旦我們要進行表象訓練,首先要根據想要達成的結果采用合適的運動情境與表象類型。此外,如何提高練習者的表象機能水平(如表象的清晰準確性、鮮明生動性以及對表象的操作控制能力等)則是表象訓練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盡管表象訓練的理論研究還不夠成熟,但是,表象訓練的應用研究卻有較大的進展。隨著表象訓練的方法和程序日趨完善,進行表象訓練的實驗研究也越來越多,近年來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綜述已有的表象訓練的文獻可知,表象訓練所涉及的運動項目包括射擊、射箭、籃球、足球、撐桿跳高、拳擊、舉重、體育舞蹈、游泳、網球、鉛球、跳遠、鐵餅、體操、太極拳等。

4 分析討論

關于表象訓練的理論問題的探索和研究還將繼續,除了之前提到的幾種理論,有一種新的觀點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這種觀點被稱為功能等同,這種理論認為,表象對運動的真實感知和控制共享相同的神經網絡,并且表象也能激活記憶和情緒的神經通路。通過對腦活動的測量可以發現這些過程和真實運動過程確實存在一定的吻合,伴隨著電子斷層掃描技術和功能核磁等神經成像技術的發展,該理論會成為未來表象訓練理論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國內,表象訓練的研究大多取樣于在校學生,很少以競技體育和其它各種具體職業領域內的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導致結論外部效度存著一定的問題。表象訓練不僅可以提高體育教學效果,而且還是一種應用價值極大的訓練手段。所以,國內研究的實驗對象就不能局限于在校學生,應該提高樣本的代表性與普遍性,同時在研究中還應考慮實驗對象的個體差異,比如性別、年齡、認知風格、智力水平等因素。

現在對表象訓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體育運動領域,很少涉及其它領域,如職業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等領域等,領域過窄必然減少參照對比的機會,這種狀況不利于全面衡量表象訓練對于技能的形成、提高的效果。所以,國內表象訓練研究應擴大研究領域,不僅要在體育運動領域展開表象訓練研究,還要在其他領域展開表象訓練研究。研究范圍的擴大不但有利于深化我們對表象訓練的認識,而且也有利于表象訓練作為一種科學訓練方法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與推廣。

5 結論

(1)通過近百年的不斷探索,幾種關鍵的表象訓練理論奠定了運動心理學家和研究者的研究基礎,但是始終沒有一個總夠嚴謹科學的理論,所以理論研究還是重中之重。(2)國內關于表象訓練的實驗研究的樣本大多局限于在校學生,應提高樣本的代表性與普遍性,還應考慮實驗對象的個體差異。(3)國內關于表象訓練的不僅要在體育運動領域進行,還應推廣到其他領域,有利于表象訓作為一種科學訓練方法進行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2]馬啟偉,等.體育運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寧耀光.想象概念的訓練[J].廣東高校體育,1984(專集):3.

[4]Landers D.M.. Mental practice/imagery and performance: Research findings guiding application. Keynote address presented at a meeting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Asia-South Pacific Association of Sport Psychology(1999).

[5]漆昌柱,徐培.表象訓練的概念、理論及主要研究領域:現狀與分析[J].體育科學,2001(03):76-80.

[6]Schmidt,R.A.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A behavioral emphasis[M].Champaign,I L:Human Kinetics,1982.

[7]Martin. K.A.,Moritz.S.E. & Hall. C.R. Imagery use in sport: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pplied model[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99,13:245-268.

[8]Lang P.J.,et al. Emotional Imagery: Conceptual Structure and Pattern of Somato-Visceral Response.Psychophysiolog y[J].1980:179-191.

[9]Hall C.R. et al.Imagery Use by Athletes: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Imagery Questionnai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8(29):73-89.

[10]Martin K.A. Imagery use in Sport: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pplied Model[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99(13):245-268.

The Study Progress of Imagery Training Concept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iu Zhife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imagery training concepts, theories, application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status of the imagery training and research problems, propose future research to improve imagery training places and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Method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consolidation analysis. Conclusions: (1) after continual exploration in the past century, several key research training theorie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imaginary training by sports psychologists and researchers, but no general and scientific enough theory appear, so theoretical study still has priority; (2) Sampl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imaginary training on domestic mostly limited to students, we should improve sample representativeness and universality, should consid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ubjects; (3) Domestic imaginary training can not only be used in sports field, but also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areas, in favor of imaginary training as a scientific method to promote and apply.

Keywords:imagery training; imagery; application status;

猜你喜歡
應用現狀表象
溫和的狼
繪畫往事:表象的折射
國有企業中管理會計的應用及對策
教你識破非法集資及傳銷的“十三種表象”
談表象積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量子力學中的表象變換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