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大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就業方向調查與分析

2016-12-15 08:43張繼娜周秦漢王東輝曹慶華
武術研究 2016年7期
關鍵詞:就業現狀影響因素

張繼娜+周秦漢+王東輝+曹慶華

摘 要:文章以揚州大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以下簡稱民傳專業)學生就業的現狀為出發點進行分析與研究。以現實需要為出發點,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對其就業狀況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對民傳專業2008級至2014級同學的就業意向和就業流向進行研究,發現當前民傳專業學生就業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能順利找到最佳立足點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揚州大學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 就業現狀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7—0021—05

1 前言

就業問題關系著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關系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近年來,社會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日趨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我國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而作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傳專業,更要面對社會需求有限,就業途徑單一等問題的考驗,就業形勢更是不容樂觀。為保持學科的發展和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通過對民傳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和就業流向進行調查,發現當前民傳專業學生就業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使學生樹立新的擇業觀,增強擇業意識和競爭意識,樹立就業信心,順利完成就業,使畢業生就業走向規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軌道提供幫助。

2 調查對象與方法

2.1 調查對象

本文的調查對象為民傳專業2008、2009、2010級已畢業學生和2011級應屆畢業生及2012、2013、2014級在校學生。

2.2 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揚州大學圖書館知網、民傳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相關的著作和論文,初步了解了民傳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本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2.2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論文的研究需要,嚴格按照體育科研的方法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民傳專業應屆畢業生29人及在校學生70人,共發放問卷99份,有效回收91份,回收有效率92%。

2.2.3訪談法

對已畢業的2008級、2009級、2010級學生共112人進行電話訪談,有效訪談95人,訪談有效率85%。針對現在是否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從事率多少,就業途徑有哪些,并給出民傳專業的發展建議與意見。

2.2.4數理統計法

用百分比法將調查統計所得數據進行類比和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民傳專業所調查的學生基本情況及分析

3.1.1性別情況及分析

在所調查的民傳專業2008級至2014級的學生中,男性153人,占總人數的82%,女性33人,占18%。由此可以看出,民傳專業的學生大多數為男性,而女性較少,可見對民傳專業有濃厚興趣的女性較少,性別發展不均衡,應在發展的同時,提高女性此類項目的發展及推廣。

3.1.2學生專項情況及分析

民傳專業2008年至2014年共招收211人,在有效調查的186人中,套路專項118人,占總人數的63%,散打專項68人,占總人數的37%。由此可見,學生對傳統武術套路的興趣更加濃厚,同時也反映出武術套路在實際應用中也更加廣泛,但在對武術套路興趣更濃厚的同時,也應不斷宣揚和加強散打的重要性和發展,將兩者的優點合理的結合在一起,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弘揚我國優秀傳統的重要歷史文化。

3.1.3練習時間結構及分析

在調查的民傳專業2008級至2014級學生中,練習時間約10年人數所占百分比情況分別為:80%、50%、43%、48%、17%、18%、32%,由此可以得出:民傳專業從2008年至2014年,學生的練習時間在10年左右所占比例整體呈下降趨勢。由此可以得出:(1)從小開始學習武術項目的孩子越來越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父母不愿讓孩子吃苦而從小練起;(2)招收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的運動水平呈下降趨勢;(3)國家政策還不夠深入,武術文化未引起較大的重視。

3.1.4生源地的結構及分析

在生源地的結構統計中可以看出,江蘇本省的同學占總人數的51%,山東省占25%,安徽省占9%。浙江省占4%,河南省占3%,上海、河北分別占2%,其它省的同學占4%,其中包括東北地區,四川省,新疆省等。由此可見,所報民傳專業的學生大部分是本省和相鄰的省會,距離越遠報考的學生相對越少。與此同時,民傳專業的發展仍需提高活力,提高競爭力,吸引更多的外地生源來報考學習。

3.2 就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影響

3.2.1 2008至2009級學生工作與專業相關情況及分析

在2008級至2010級所調查的學生中從事與專業相關的有54人,占總人數的57%,與專業無關的有41人,占43%。由此可見,民傳專業的就業率與本專業相符的期望值并不是太高,一方面說明民傳專業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社會對此專業的開發不夠,導致需求量較小,另一方面說明民傳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缺少競爭力。因此,在學校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同時,學生本身應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多方面鍛煉、提高自己,增強自身的社會競爭力,在畢業求職的過程中也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正視自身能力,才能順利競爭到自己青睞的工作崗位。

3.2.2相關單位所占情況分析與影響

在2008級至2010級所調查的與專業相關的學生共54人,其中畢業后從事老師和教練職業的各有16人,占60%,當兵的有8人,占15%,繼續深造讀研的有6人,占10%,從事表演和影視方面的有5人,占9%,選擇出國發展的有2人,占4%,其它從事與專業相關的有1人,占總人數的2%。由此可見畢業后從事教師和教練職業的學生較多。

由以上統計得出,教師資格證書的獲得對學生就業影響是較大的,所以,民傳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應加強理論學習,增強自我監督與自學能力,利用其它課余時間多學習體育教學專業的技能與知識,考取教師資格證書,學校也應做出相應的輔助教學,給民傳專業的學生開設必修的教師資格證書培訓課程。

畢業后從事武術教練或是健身房教練的學生同樣占30%,這些學生專業技能較好,從事與接觸的專業實踐也較多,才有這個能力和機會從事此專業。而現如今可以發現民傳專業的學生在健身房更勝一籌,他們有一技之長,能滿足健身房其他教練不能滿足顧客學習的需要。與此同時,民傳專業的學生應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多實踐,才能增強與其它體育專業學生共同競爭健身房職位的競爭力。

畢業后當兵比例占15%,位居第二,這說明民傳學生憑借自身特點當兵更具有競爭力。于此同時,國家政策鼓勵學生當兵,例如:在本科期間的學費可以報銷;可以考軍校;可享受低分政策;在部隊期間有津貼,結束后有退伍費;在部隊中還有很多培訓。這是民傳專業學生畢業后未找到好的工作又能有不錯選擇的去處。

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讀研的學生占10%,位居第三,這其中是學習優秀,專業技能扎實,有想繼續努力在此專業中獲得更好發展的學生;但也有不少學生因為沒有好的工作而繼續選擇讀研深造。

畢業后從事表演與影視行業的占9%,他們大部分是專業技能十分扎實,從事武術專業10年以上,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與表演能力,在校期間經常參與表演,增加了許多經驗與人脈,每月收入比較可觀,但生活奔波勞累,壓力較大。

畢業后出國發展的占總人數的9%,這類學生英語水平與專業技能較好,家庭經濟較殷實,有想在國外發展的想法,大部分是由老師或家人介紹。此途徑更加良好的增加了民傳專業學生的就業率,拓寬了就業市場與推進了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F如今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更多的外國人想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文化,尤其是對中國的武術充滿了好奇與敬畏,例如我國的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吳京等人以武術走向世界,成為我國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武術文化傳承的代表。

3.2.3從事與專業無關工作所占情況分析與影響

2008級至2010級從事與專業無關的主要工作所占百分比中,畢業后從事個體行業的最多,占18%,主要是開超市和服裝店;其次做生意的占15%,主要是木材和鋼材方面;創業和在家幫忙的各占10%,創業主要是餐飲方面;隨后是服務業,占6%;讀研的占5%,參加考試的有5%,主要是公務員考試;事業有成當老板的占4%;從事其它職業的占27%,其中包括管理類,主要是酒店管理和行政管理,還包括賣車、銀行工作、網絡工作、交通類、金融類、文職類、房產置業、行政機關單位等??傮w分析可得知民傳專業的學生就業較困難,不得不選擇與專業無關的工作,而大部分當中主要是個體、做生意或自己創業,由于競爭激烈有些學生在創業失敗一段時間后又選擇去工作,個別畢業生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由于對工作不滿意或個人原因,辭去工作在家幫忙或從事其它服務業,或繼續考試。極少的同學事業有成當上了老板。這還說明民傳專業的學生能吃苦,敢于拼搏,適應能力強。同時可以看出當前的畢業生在畢業時對就業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在困難中尋找出路,主動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并進行鍛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放低自己的身段,踏踏實實的先步入工作崗位。另外也不難發現社會對民傳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較小,開發不夠。

3.2.4就業途徑結構分析

在調查中分析得出民傳專業的學生在就業發展方向的把握比較精準,大部分同學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自我推薦和主動參加校內外招聘會來積極參與就業。也有部分同學通過自己父母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使自己在找到滿意工作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更加順利。也有在校期間擔任學生干部,專業技能優秀,得到老師推薦完成就業。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網上求職也慢慢成為就業渠道之一,但同時要加強用人單位的審核,避免不合格的用人單位。同時高校也應加大力度結合自身開設的專業培養學生,多吸引需要相關專業畢業生的用人單位,使學生更便利地求職,更好地使學生在畢業后的工作與自身的專業對口,也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優勢??傮w來說,學生的本身綜合素質及家庭條件和社會關系的好壞是影響他們就業的最主要因素,有社會背景的學生,在就業找工作時相對輕松,學生綜合能力強的受到老師們的認可,推薦到一些單位,工作相對穩定。

3.2.5在校學生待遇期望與畢業生的工資待遇比較結構統計

統計得出在校學生工資期望值在4000元以上的同學占據了大部分,而在畢業學生的待遇中2500-3000元之間的待遇所占比例最大。由此分析,在校學生對工資待遇的期望與目前現實狀況有很大差距,對就業待遇太過樂觀,期望值較高。所以,學校相關部門對在校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就業指導,讓在校學生了解現實社會的就業狀況,使學生對就業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避免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

3.3 學生就業的相關因素調查與分析

影響民傳就業的因素很多,主要分為五類:社會因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其它因素。在這五個因素的調查中顯示,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社會因素,再次是個人因素,其次是學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最后是其它因素,其之間本身也相互產生著矛盾,同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息息相關。

3.3.1社會因素分析

3.3.1.1國家就業政策

國家的就業政策是國家強制性的指令性制度,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就業率。從1978年恢復高考到1980年中期,國家就業政策實行的是“統包統分”,由國家包下來分配工作,負責到底。[1]從1989年起國家提出新的就業方針,用人單位實行擇優錄取的“雙向選擇”制度。這一改革將競爭機制引入高?!,F如今的畢業生在短時間內還難以適應,民傳專業的學生由于專業覆蓋面窄,社會需求少,就業更是如此。

3.3.1.2武術在中小學的普及狀況

1978年和1992年頒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體育教材》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均把武術列為體育教學內容。2001年9月1開始實施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把武術列為體育課必修內容。2005年4月2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聯合出臺《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要求從新學期開始,體育課適當增加武術內容。[2]這一系列的政治和措施,對武術教學在中小學的開展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和推動作用。但武術課并不是升學考試的必考內容,所以不受學校、老師、家長及學生的重視,實際上武術課幾乎是名存實亡。另,由于武術課的開設課時少,所需武術教師人員相對減少,導致許多學校不需要民族傳統體育的畢業生,這個原因是民傳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下降的主要原因。[3]

3.3.1.3高校擴招

從1999年起,我國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逐年增加。教育部的相關數據顯示:2003年畢業人數達212萬人,比2002年的145萬人增加了30%。[4]2006年年底,勞動人事部門負責人確認,當年有413萬大學畢業生中有120萬左右沒有當期就業。2008年高校畢業生達到559萬,今后三年內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5]中國畢業生網發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使用了“就業寒流”來形容大學生就業形勢。[6]與畢業生人數的快速增長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近兩年相應的崗位需求卻沒有明顯增加,特別是對于民傳專業而言,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3.3.2學校因素分析

學校民傳專業學生的培養基地,就業受學校各方面因素的制約,通過對影響民傳專業學生就業的學校因素統計表得出:師資隊伍、課程設置、學校就業指導和學校知名度是影響學生就業的主要學校因素,其次是學校硬件設施和其它因素。(見表2)

3.3.2.1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結構包括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層次、專業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他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的管理者,師資隊伍的層次影響到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綜合能力及文化素質等,大學畢業生的求職競爭說到底是知識和能力的競爭。表2的調查表明學生對教師有很大依賴性,認為師資隊伍是學校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優秀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學生就業率的主要學校因素之一。

3.3.2.2課程設置

民傳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教育課程單調與缺失,跟不上現代化教育的步伐。應開設體育教學專業的課程,另增加考取教師資格證的科目。教學內容陳舊,脫離體育教育實際的現象表現突出。文化課要求不高,應增加文化課成績所占比重,增加理論知識的掌握。另外,應好好學習英語,這是增加民傳專業就業的好辦法。

3.3.2.3學校就業指導

由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屬于服務部門,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不能滿足畢業生對就業前的準備工作,可以看出高校就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等各項工作系統整合不夠。主要是學校就業指導系統性不夠,就業指導形式內容和對象有局限性。學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相關部門在完成對畢業生能力資格認證方面的服務工作之后,還未形成齊抓共管全員促進就業系統性工作局面。學校對學生就業工作重要性宣傳不夠,責任落實不到位,相關就業工作政策還不夠完善。

3.3.2.4學校知名度

在現有的教育制度下,學校的知名度是影響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身處不同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環境也是不同的。首先,它影響著畢業生的就業范圍和機會。在我國目前的畢業生就業體制下,不同名氣的學校,其學生就業范圍是不同的,因而機會也就不均等。[7]其次,學校知名度嚴重限制了畢業生就業的職業層次,不如有些招聘單位明確規定必須是“211工程”或“985工程”的重點高校畢業的學生。所以說學校的知名度也是影響民傳專業學生就業的因素之一。

3.3.3個人因素分析

在影響民傳專業學生就業的個人因素統計表中,發現學生的個人能力、自身對就業的期望值、自身的就業心理是影響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父母社會地位、家庭經濟條件和其它因素。

3.3.3.1個人能力

現在的體育教師要求一專多能,在調查中發現綜合技術較差是民傳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在校沒有學過籃球、田徑、體操等。這樣大多數學生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而無法達成就業協議。這就大大的縮小了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范圍。因此,提高民傳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術及培養其綜合素質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

3.3.3.2自身的就業心理

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是高校心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價值取向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如果缺少優秀的心理輔導,大學生很可能在就業心理上存在“誤區”。如有些學生優柔寡斷,有浮躁感,有的人云亦云,還有的消極等待,往往事與愿違。另一部分學生由于個人綜合能力不高,自信心不足,在應聘過程中多次碰壁,造成心理障礙。因此,對民傳專業畢業生來說,掌握擇業技巧和鍛煉良好的擇業心理素質對畢業生的就業有著重要作用。

3.3.3.3家庭因素分析

家庭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民傳專業學生的調查中,對“就業過程中誰的意見對您的影響最大”這一問題,有一半大學生選擇“家長的意見影響最大”,認為家長的影響是很重要的。[8]家庭社會關系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重要渠道,通過家庭社會關系提供給學生的就業信息有極強的針對性,能直接提供給學生家長及學生本人最全面的行業及職位信息,并能對學生進行專門引見、推薦,成功率很高。[9]

4 結論

(1)目前民傳專業本科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并受到自身的專業限制,對口就業單位面較狹窄。(2)民傳專業的學生,大部分能認識到就業形式較為嚴峻,但一些同學對就業的前景太過樂觀,并未認識到競爭的激烈性。(3)民傳專業的學生認為教師資格證書對就業有影響的占76%,這說明教師資格證對學生的擇業越來越重要,教師資格證的有無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就業率。(4)影響民傳專業畢業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有:社會因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及其它因素。(5)針對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需要通過學生、學校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提高民傳專業學生的就業率。

5 建議

(1)因研究時間和對畢業生調查的實際難度的影響,對民傳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就業的現狀及問題的研究仍有不足,仍需在日后進行跟蹤調查研究,為民傳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2)轉變就業觀念,擺正就業心態,應當適度降低就業期待。(3)高校應加強就業教育指導,提高學生創業意識,針對民傳專業的特點,挖掘此專業所匹配的相關工作。(4)改善民傳專業的培養體系,優化相關課程設置,培養符合社會現實需要的現代復合型人才。(5)完善就業信息體系,拓寬就業渠道,加強校園就業平臺的建設,建立QQ、微信公共交流平臺等,增加招聘會信息,提高就業率。(6)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切實落實關于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積極進行調研并及時解決問題,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就業市場的監控,給求職的畢業生一個公平、公正的求職環境,使畢業生切實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和就業政策。

參考文獻:

[1]振 斌,田振軍,楊小帆.以“三個面向”為指導,建立體育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J].體育學刊,2002(2).

[2]黃桑波,等.市場經濟下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的模式選擇[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06(2).

[3]李先國.我國體育院系的專業設置與畢業生就業狀況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1).

[4]白文飛,徐 玲.體育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3).

[5]吳曉涓.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及對策研究 [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5).

[6]戴 俊.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3).

[7]尹志瓊,吳 勇.談高校擴招后四川省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J].西昌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4).

[8]薛 紅.高校體育專業就業現狀引發的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2).

[9]王 英.拓寬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渠道[J].教育研究理論界,2003(1).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Direction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Wushu Majors of Yangzhou University

Zhang Jina Zhou Qinhan Wang Donghui Cao Qinghua(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Wushu major (here in 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fess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in Yangzhou Univers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With practical need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stud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major studen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graduated students from the Grade 2008 to the Gradew2014 students about their employment intention and the employment directions, and finds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rie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graduates to find the best foothold in employment successfully.

Keywords: Yangzhou University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Wushu major employment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猜你喜歡
就業現狀影響因素
河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分析
高職食品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