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漿細胞性乳腺炎臨床研究進展

2016-12-16 05:20王華倪青貴州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貴州貴陽550002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16年1期
關鍵詞:乳暈漿細胞乳腺炎

王華,倪青貴州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貴州貴陽550002

?

漿細胞性乳腺炎臨床研究進展

王華,倪青
貴州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貴州貴陽550002

摘要:漿細胞性乳腺炎屬于非哺乳期乳腺炎,常好發于成年的青年女性患者,診斷主要靠臨床表現及病理,治療尚無統一指南,可分為保守及手術,但病程較長且復發率較高,甚至以切除患側乳房為代價,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健康傷害。目前漿細胞性乳腺炎發病機制不明,研究該病可能的發病機制具有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

關鍵詞:漿細胞性乳腺炎;綜述文獻手術

漿細胞性乳腺炎(PCM)是一種以乳暈區集合管明顯擴張、管周大量炎性細胞浸潤為基礎病變的非細菌性炎癥,以乳頭凹陷、乳暈區腫塊、非哺乳期乳腺膿腫為主要臨床表現。PCM病理表現以漿細胞浸潤為主,但也有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表達,尤其在乳腺導管周圍[1]。近年來,PCM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有研究者發現,PCM發病的平均年齡趨于年輕化[3]。McHoney等[4]報道顯示,PCM最小發病年齡僅為2個月。在臨床上PCM雖沒有乳腺癌的危險性高,但因其病程長,反復發作,不規范化治療常難以治愈,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需切除患側乳腺為代價,在臨床上應引起我們重視該類疾病。本文擬通過對PCM病因及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以及基礎研究等方面進行綜述。

1 漿細胞性乳腺炎病機不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顧斐等[5]在PCM組織中培養出厭氧菌,推斷厭氧菌在乳腺導管內生長引起的化膿性改變。肖薔等[6]報道臨床發現抗精神病藥物通過引起泌乳素升高也能誘發該病。沈加君[7]等認為女性隨年齡增大,雌性激素分泌減少,乳腺導管退變,管壁松弛,收縮力減退,存留在乳管內的分泌物積聚,引起管周炎癥反應。宋文華等[8]報道認為乳頭凹陷為主因,乳管梗阻后擴張,乳管的內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壞,管腔內存留的脂質物逸出,引發管周組織抗原反應,漿細胞等浸潤,所以認為漿乳是自身免疫反應疾病。周毅等[9]認為乳管分泌功能異常,乳管壺腹部有大量脂質分泌物積聚,引發炎癥浸潤及纖維組織增生,導致以漿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表達。劉云峰等[10]認為先天性乳頭凹陷畸形或發育不良、外傷或乳暈區手術、口服避孕藥、既往乳腺炎病史等是PCM發病的高危因素。耿翠芝等[11]認為激素的異常表達及乳管堵塞不暢是誘發PCM的病理基礎。Bani-Hanike等[12]總結認為漿乳發病可能機制有:(1)服用避孕藥引發的化療反應所致;(2)多因素引起自身免疫反應所致;(3)潛在未知的感染所致,為目前技術無法檢驗到;(4)乳腺小葉的分泌物外溢引發免疫反應。PCM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有炎癥與免疫兩大學說,均需進一步實驗研究證實。

2 漿細胞性乳腺炎臨床分期及表現

PCM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多發生在非哺乳期婦女。主要表現為乳暈深部腫塊或乳頭溢液,常伴有乳頭內陷。急性期有如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病變局部有紅、腫、觸痛,多位于乳暈附近,全身反應輕,血象不高,病程約2周。該期常采用穿刺抽膿聯合抗炎治療,不主張切開,炎癥控制后糾正乳頭內陷等基礎疾病。病程發展到亞急性期后,炎性癥狀消失,乳腺出現腫塊,形成膿腫,此期若不及時治療,破潰形成瘺管或竇道,病程約3周。慢性期主要表現為病情反復,破潰經久不愈,竇道形成,膿腫反復發作,乳房觸及界限不清腫塊或乳瘺形成。

3 漿細胞性乳腺炎輔助檢查

PCM乳腺B超:包塊為近圓形不均質低回聲區,位于乳腺位置較表淺,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淺部病變范圍大,而深部病變范圍小,呈“倒金字塔”形[13]改變,內部可出現液性區表現。PCM乳腺鉬靶:乳暈下方腺體密度不均勻增高,其內有條狀或蜂窩狀、囊狀透亮影,腫塊可見假毛刺狀。PCM乳腺MRI:平掃時T1W1病灶呈低或等信號,甚至不顯示,T2W1顯示病灶呈現高、等混著信號。增強后周邊環形化,中央低信號無強化,病變區周圍腺體強化。MRI動態增強曲線,主要有信號-時間曲線呈N型單相型或O型雙相型,前者在觀察時間內信號強度持續增強,后者早期信號逐漸增強,之后突然中斷形成晚期的平臺表現。

4 漿細胞性乳腺炎診斷與鑒別

不同時期的臨床表現再結合影像學及活檢病理結果,PCM多能確診,其病理主要表現為鏡下見乳腺管腔內大量脂質淤積,管壁纖維性增厚,可見以漿細胞為主的大量細胞浸潤[14]。PCM在臨床上常需與肉芽腫性乳腺炎、乳暈下膿腫及炎性乳腺癌等疾病相鑒別。(1)肉芽腫性乳腺炎常發生于年輕的已婚經產非哺乳期婦女,表現為遠離乳暈周圍突發的紅、腫、痛為主要癥狀,局部炎性表現明顯,但全身癥狀表現輕,體溫正常,能抽吸到少量膿液,后期可形成潰瘍、竇道。病理表現為乳腺小葉內多發微小膿腫形成。治療上首先采用口服甲潑尼龍片控制炎癥后,手術切除病灶及皮損區域,術中注意切除乳頭后方病灶,避免復發;(2)乳暈下膿腫又稱乳管瘺,是一種慢性低度感染,與哺乳期無關,好發于絕經前的中年婦女。表現為乳暈及其附近皮下反復發作性膿腫,伴有輸乳管瘺及磷化。病程漫長,但對全身影響小??股刂委煙o效,切開引流效果差,復發率高,將病灶連同受累的導管一并切除方能治愈;(3)炎性乳癌具有高度侵襲性的特殊類型乳腺癌,病程進展快。乳腺表面呈彌漫性紅腫,特征性橘皮樣改變,皮膚增厚,受累皮膚占乳房皮膚1/3以上。觸及質地硬,缺乏獨立乳房腫塊,穿刺乳腺組織或受累皮膚組織活檢,病理組織能發現癌細胞而不是炎細胞浸潤,結合典型臨床表現及組織穿刺活檢多能確診。

5 漿細胞性乳腺炎治療

5.1PCM西醫保守治療

馬祥君等[15]對急性期PCM患者,予口服甲硝唑和地塞米松的聯合治療,療效顯著。其理論依據是:甲硝唑則具有抗厭氧菌作用,而地塞米松可通過抑制細胞免疫反應作用,減輕急性期細胞炎性滲出反應而發揮治療作用。汪紅才等[16]基于厭氧菌感染學說及自身免疫疾病學說,利用三苯氧胺治療漿細胞乳腺炎,三苯氧胺能使乳腺處于“休眠”狀態,同樣產生療效。蘇莉[3]等根據PMC發病的“自身免疫學說”,以及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和免疫抑制等多種作用,采用局部封閉治療PCM效果較好。楊劍敏等[17]應用三聯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療部分反復出現膿腫、竇道的PCM患者,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以上保守治療方法因缺乏多中心大樣本聯合研究,未能形成統一治療指南,故目前PCM經初期的保守治療后再選擇配合手術治療方能最終根治。

5.2目前PCM手術方式(1)乳管切除術;(2)乳腺區段切除術;(3)病灶切除聯合乳頭整形術;(4)患側乳房單純切除術;(5)對年輕患者,可考慮采用病變乳房皮下腺體全切除+/-假體植入Ⅱ期/Ⅰ期乳房再造;(6)乳腺病灶擴大切除術+Ⅰ期乳腺腺體移位乳房整形術+/-內陷乳頭矯形術。根據患者PCM病灶的不同,采用相應的手術方式,以期達到病灶的根治性切除及盡可能的術后美容效果。PCM患者常伴有先天性乳頭內陷等畸形,所以要兼顧手術徹底性和保持乳房外形。因此在以上多種治療PCM術式中,乳腺整形外科技術在臨床上的運用較為新穎且實用,是目前首選的手術方式之一。乳腺整形外科技術能解決PCM外科治療中可能存在的問題[18]。第1,整形技術可以使手術后大創面得以順利修復;第2,整形技術可以使手術后獲得較好的美容效果。但術前手術醫師需與整形外科醫師充分溝通,制定嚴密的手術方案,既能使PCM達到根治,又能保留乳腺形態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保持女性形態美,有利患者家庭和諧。

6 漿細胞性乳腺炎基礎研究

6.1PCM病菌學研究

大量回顧性性分析研究提示,PCM病灶細菌培養往往陰性結果,故認為是一種自限性免疫性疾病,但目前無免疫方面確切的客觀證據,綜合分析結果往往只是一種推斷。近年來陸續有學者報道,PCM組織或膿液培養結果陽性。于海靜等[19]對4例竇道性PCM患者的組織進行分枝桿菌PCR,其中1例培養結果陽性,經鑒定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Massiliense分枝桿菌感染。許濤等[20]報道,應用組織切片改良抗酸染色及牛型結核菌卡介苗抗體免疫組化染色對PCM石蠟組織檢測,IK抗酸染色結果提示結核菌L型感染率為60.7%,牛型免疫組化陽性率達73.2%,故推測,PCM的發病原因可能與結核菌L型感染有關。此外,英國Betal等[21]最新報道,發現乳腺慢性膿腫中有分枝桿菌存在。結合中華醫學會結核分會對肺外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即對于軟組織感染形成長期不愈合竇道的病灶,在臨床上可診斷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Rahal等[22]對100例PCM患者的乳頭溢液進行培養,結果發現培養的陽性率為85%。有學者認為PCM由細菌引發已較肯定[23],但為什么普通細菌培養經常為陰性?是細菌感染導致了PCM,還是PCM繼發了細菌感染。還是特殊類型的細菌引起該病,而此菌種培養困難,條件要求高,往往培養結果陰性。病菌有可能導致PCM發生的原因之一,目前尚缺少大宗病例研究,有待進一步研究。

6.2PCM免疫學研究

有關PCM與免疫之間的關系陸續見有報道,郭雙平等[24]通過免疫組化檢測到乳腺小葉內及周邊,乳腺導管周邊及間質等均有CD20、CD45RO陽性的淋巴細胞浸潤,也認為PCM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蘇莉等[25]實驗證實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在PCM的發生、發展中起著同樣重要作用,認為PCM是一個復雜的免疫反應過程,建議治療過程中使用免疫抑制劑可糾正PCM免疫紊亂狀態。付嘉等[26]也證實在PCM患者血清中CD4+ CD25 CD127-Treg數量及功能有所下降,提示PCM的發生與免疫相關。崔振等[27]在建成PCM家兔模型血清中探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異常表達,且在不同時期含量有顯著差異。張少波等[28]發現PCM患者血清中的Th17細胞數量有所增多且功能增強。免疫越來越多的被證實在PCM發生過程中產生作用。

7 展望

目前國內外對PCM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學、診斷及治療等方面,多以回顧性分析為主,基礎研究相對較少。PCM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主要推斷有炎癥和免疫等學說,隨著微生物及免疫檢測技術的進步,對PCM基礎深入研究,探索其可能發病機制,為臨床優化選擇治療提供基礎實驗依據,將產生重要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Ming J, Meng G, Yuan Q, et al. Fan L, Jiang J.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modality of plasma cell mastitis: analysis of 91 cases[J].Am Surg, 2013, 79(1): 54-60.

[2]高雅軍,馬祥君,汪潔,等.漿細胞性乳腺炎的研究進展[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 2012, 8(6): 679-82.

[3]蘇莉,余建軍,劉長虎.局部封閉治療腫塊期漿細胞性乳腺炎30例效果觀察[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09, 31(3): 356-8.

[4]Mchoney M, Munro F, Mackinlay G. Mammary duct ectasia in children: Report of a short seri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Early Hum Dev, 2011, 87(8): 527-30.

[5]顧斐,鄒強.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診治:附80例臨床分析[J].外科理論與實踐, 2006, 11(2): 156-8.

[6]肖薔,張超杰.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現代研究進展[J].醫學與哲學, 2013, 34(6): 7-13.

[7]沈加君. 54例漿細胞性乳腺炎的治療[J].臨床醫學, 2006, 26(10): 36-7.

[8]宋文華,劉弋,馬紅麗.乳腺導管擴張癥的診治(附32例報告)[J].臨床外科雜志, 2005, 13(9): 557-8.

[9]周毅,胡綱,劉錦平.漿細胞性乳腺炎手術84例報告[J].華西醫學, 2007, 22(3): 500-1.

[10]劉云峰,王宏,段永亮.漿細胞性乳腺炎高危因素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3, 27(12): 1247-8.

[11]耿翠芝,吳祥德.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診斷與治療[J].臨床外科雜志, 2007, 15(6): 376-7.

[12]Bani-Hani K, Yaghan RJ, Matalka II, et al.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mastitis:time to avoid unnecessary mastectomies[J]. Breast J, 2004, 10(4): 318-22.

[13]郭榮榮,薛改琴,楊立,等. 47例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超聲特點及臨床表現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5, 36(4): 483-5.

[14]外科學病理.第九版.北京大學出版社[M]. 2006: 1689-90.

[15]馬祥君,汪潔,高雅軍,等.應用地塞米松和甲硝唑治療急性期漿細胞性乳腺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 2008, 2(1): 110-1.

[16]汪紅才.三苯氧胺在漿細胞性乳腺炎治療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 2012, 33(1): 127.

[17]楊劍敏,王頎,張安秦,等.導管周圍乳腺炎與肉芽腫性乳腺炎的臨床鑒別與處理[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 2011, 5(3): 306-12.

[18]黃漢源.漿細胞性乳腺炎外科治療進展:整形外科技術的應用[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 2013, 7(3): 52-4.

[19]于海靜,王頎,楊劍敏,等.抗分枝桿菌藥物治療竇道型導管周圍乳腺炎[J].中華外科雜志, 2012, 50(11): 971-4.

[20]許濤,錢琛.漿細胞性乳腺炎與結核菌L型感染誤診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1, 1(1): 31-2.

[21]Betal D, Macneill FA. Chronic breast abscess due to Mycobacterium fortuitum: acase report[J]. J Med Case Rep, 2011, 11(5): 188.

[22]Rahal RM, Júnior RF, Reis C, et al. Prevalence of bacteria in the nipple discharge of patients with duct ectasia[J]. Int J Clin Pract, 2005, 59(9): 1045-50.

[23]王頎.應重視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診治和研究[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 2013, 7(3): 1-3.

[24]郭雙平,楊守京,王映梅,等.淋巴細胞性乳腺炎七例[J].中華病理學雜志, 2001, 30(5): 390-1.

[25]蘇莉.漿細胞性乳腺炎CD3、CD20、CD68表達及其免疫機制研究[D].寧夏醫科大學, 2009.

[26]付嘉,熊斌,司傳平,等.漿細胞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 CD127-調節性T細胞變化[J].中國免疫學雜志, 2013, 29(8): 821-4.

[27]崔振,余建軍,張大慶,等.漿細胞性乳腺炎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華全科醫學, 2013, 11(12): 1831-2,封3.

[28]張少波,鄭曉宏,鐘鐵剛,等.漿細胞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的變化[J].臨床軍醫雜志, 2015, 43(1): 14-6.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in plasma cell mastitis

WANG Hua, NI Qing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Guizhou Provinical People's Hospital, Guiyang 550002, China

Abstract:Plasma cell mastitis (PCM) was nonlactating mastitis, it common occurring in young adult of females, diagnosis mainly depends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y, there were no uniform guide to treatment, and divided into conservative and operation, but the course was longer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higher, even at the expense of removal the breast, bring seriou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patients. At present, it was unknown the pathogenesis of PCM, and impotant clinical practice meaning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PCM.

Key words:plasma cell mastitis; review

通信作者:倪青,主任醫師,E-mail: fzh@flyboat365.com

作者簡介:王華,主治醫師,E-mail: gzsywanghua@163.com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技廳聯合基金項目(黔科合LS字[2012]010號)

收稿日期:2015-11-31

猜你喜歡
乳暈漿細胞乳腺炎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療腫塊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臨床療效
骨髓涂片聯合活組織檢查漿細胞數量對漿細胞骨髓瘤的診斷價值
甲狀腺髓外漿細胞瘤超聲表現1例
早期護理干預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應用分析
多發性骨髓瘤合并顱內漿細胞瘤的臨床及影像學特點分析
漿細胞白血病并發乳腺漿細胞瘤一例
乳暈上長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療 好方法全在這里了
乳暈又大又黑能改善嗎?
乳暈變黑是病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