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立足“協同”抓安全

2016-12-16 23:24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10期
關鍵詞:楊梅浙江協同

編者按: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從基層抓起,縣域是重中之重。2014年,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部署全國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農業部印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方案,出臺考核標準和管理辦法,認定了107個縣市作為創建試點單位。兩年來,試點縣市主動作為,積極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下一步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但質量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浙江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協同。

作為全國唯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浙江將“協同”的理念貫穿于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在組織機構、生產技術、市場監管等各個方面實施協同,收到比較明顯的效果。

浙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五年來一直穩居98%以上,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不久前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上,浙江完成了292噸的生鮮農產品供應,無論“面上”還是“點上”,沒有出現任何瑕疵。

在組織機構、方法手段上協同長期以來,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人們習慣的是“運動式”:一段時間內,全民動員、全力以赴、轟轟烈烈,雖有收效,但難以持續。

2015年底,獲批“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既體現了農業部對浙江的信任,同時也給浙江以莫大的壓力。浙江認為,應以此為契機,以協同的理念做好制度設計。以前,大家普遍認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業部門的事情,但事實上事關多個部門,必須在組織領導機構上進行協同,才能有所建樹。

據悉,浙江組建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創建辦”是由省農業廳廳長掛帥主任,省食安辦、公安廳、食藥局、林業廳、海洋與漁業局等相關單位的分管領導任創建辦副主任,各部門責任明確,統一協調指導創建工作。

2016年初,浙江省政府辦公廳以“一號文件”印發了《關于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的實施意見》,并于7月份由省政府出面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和推進創建工作。作為第一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創建單位,有26個縣通過認定。

在創建任務中,浙江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尤其加強縣鄉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以及農產品質檢機構風險評估能力建設,健全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同時浙江還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實施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3年行動計劃、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等,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水平。

在方法和手段上,浙江也十分注重協同,一邊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另一邊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比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平安浙江”、食品安全、標準強省等地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由地方政府負總責;開展追溯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全面推行“紅黑名單”,一旦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一切產業扶持政策便與生產經營主體絕緣。

“一品一策”,全程協同

楊梅是浙江主要的特色農產品之一,全省總面積約134萬畝。由于裸果食用、集中上市、不易保鮮等特點,楊梅安全一直頗受公眾關注,當然也屬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點。

作為特殊商品,像楊梅的安全用藥,關鍵還是要提供一套易學易做的模式,讓梅農有章可依、有據可循。對此,浙江提出“一品一策”的思路,從全產業鏈角度,對各個環節的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管控。涵蓋從農資監管、標準執行、質量安全追溯、農產品安全檢測、包裝標識、產地準出到市場準入和流通等全部環節。

例如,在用藥上,浙江省農業廳專門聯合省農科院、產業協會、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為楊梅進行用藥篩選、檢測和評估,在全國率先制定了《楊梅主要病蟲防治用藥建議》。為了便于農民掌握,省里農技推廣部門還聯合楊梅產業協會,層層開展技術培訓,并編寫“正負清單”和標準化生產模式圖,確保入社、入戶率達到100%。

據介紹,首期,浙江已經為草莓、楊梅、蜂產品、鐵皮石斛四大特色產業“量身定制”了全產業鏈安全風險管控策略,并在全省15個主產縣市區,開展了全產業鏈安全風險管控示范區的建設。記者了解到,這種根據不同產業特點制定的全程管控制度,今后將覆蓋到浙江所有的農業特色產業。

“一品一策”,實質上就是用協同理念全程管控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方面,通過行政、科研、技術推廣的集成攻關,在宏觀上統籌建立“個性化”方案,實現精準管控;另一方面,從細處著手,抓住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風險隱患點,實現各個擊破。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浙江就圍繞糧油、蔬菜、水果、畜禽等主要農產品,以國家標準為引領,地方標準為主導,行業標準為補充,建立了從農產品生產環境、生產過程,到質量監測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面覆蓋的標準體系。每個主導產業,都有一個產業標準、一張模式圖、一套講解光盤、一本操作手冊、一個示范園。

在監管上協同

與全國各地相比,浙江的農業產業門類更多,因此質量安全監管難度更大。如果單靠政府力量,縱有三頭六臂,也是防不勝防。浙江認為,只有在政府、企業、社會三者之間形成協同,把“管理”變成“治理”,才能實現監管的廣覆蓋、全覆蓋。

在協同整合社會資源時,作為市場大省的浙江,始終不忘市場的主導和引領。

例如追溯,全國各地都在推進。但浙江不僅速度快,自2014年開始建設,僅僅兩年多時間,“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就開始在全省推廣應用,截至今年6月,41個縣已整建制完成追溯體系建設,兩萬多家規模主體納入主體信息庫管理,5800多家規模主體實現主體追溯或過程追溯;而且,這一追溯平臺直接面向市場,消費者可通過登陸平臺,或者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農產品的生產主體、生產過程、檢測結果等詳細情況便一覽無余,除了買得明白、吃得放心,更重要的是,消費者還可以通過平臺表達自己對產品的態度。這就通過市場的力量遏制了質量安全事故。

浙江關注到,近年來,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誤解、謠傳,很多緣于信息不透明和消費者缺乏相應知識。為此,浙江省農業廳連續多年開展農產品科普宣傳直通車活動,廣泛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還邀請市民進基地體驗,讓公眾直接參與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中來。

知識的普及,不僅有利于提振消費信心,維護農業產業穩定,更樹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公眾的參與度。目前,浙江還計劃進一步加大力度,推行有獎舉報和重獎制度,來嚴懲使用禁用農獸藥行為。

猜你喜歡
楊梅浙江協同
清歡楊梅酸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掃一掃閱覽浙江“助企八條”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臘月楊梅紅
楊梅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雙下沉、兩提升”之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浙江醫改三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