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米栽培技術

2016-12-16 23:42曾昭春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10期
關鍵詞:紅米技術栽培

摘要:紅米富含諸多的營養元素,其中以鐵質最為豐富,不僅可以補充消耗的體力,還有補血及預防貧血的功效。近年來紅米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多,種植面積隨之加大。紅米是德化縣具有地方特色的稻米品種。本文主要介紹了紅米的栽培技術,以供種植者參考。

關鍵詞:紅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4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6.20.010

1種植紅米的發展前景

紅米種植起源于中國,已有大約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紅米外皮呈紫紅色,內心紅色,米質較好,營養價值較高,富含鋅、銅、鐵、硒、鉬、鈣錳等的微量元素,微有酸味,味淡,在我國南方種植比較普遍,是南方常見的一種糧食作物。其不僅純天然、安全性高,也是有益于人體健康的食品添加劑。紅米不但在我國頗受消費者歡迎,在亞洲其他國家也深受人們喜歡,所以市場發展前景較樂觀。

2德化縣提高紅米產量的措施

紅米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蘗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將受到嚴重影響。

2.1提純復壯

紅米是德化縣特有的特色品牌,是經過人工的長期選擇和自然選擇而形成的,本身具有特定的遺傳性和具有較一致的植物學特征以及經濟性狀。德化縣的自然氣候條件和耕作方式十分適合紅米的種植,但受農民群眾文化素質不高的影響,科學種植水平不高,選種只是選用上年選出的種子,大多不進行定點定株選種繁殖,因此紅米的混雜退化現象比較嚴重,如稻穗變小棵,每穗結實率大幅下降,空秕率增加,千粒重減輕等問題,造成紅米的單產量越來越低,種植紅米的農戶也越來越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必須要對紅米種子進行提純復壯,并且要進一步加強紅米的栽培管理技術,從而提高單產量,增加農戶的經濟收益。

2.2提高栽培技術水平

苗床選擇:通常要選擇土質比較肥沃、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稻田或菜地作為苗床。

苗床整理:苗床一般寬約1.2米,但需要根據種植時間與播種量而定。如拱膜最好采用無紡布,苗床長度一般在15米(無紡布長16米)。苗床每平方米要施腐熟的豬牛糞5公斤、過磷酸鈣0.2公斤、鉀肥50克或復合肥0.25公斤。每畝大田按50~60平方米準備苗床。

種子處理:在浸種前種子要先進行曬種和選種,除去空秕的雜粒,用清水進行浸種12~24小時,并且洗凈后涼干,再用旱育保姆拌種。

播種與苗床管理:苗床每平方米要播干谷50克,栽1畝的大田需要紅米種2.5~3公斤,即需苗床50~60平方米。

水管理:苗床在播種前一定要澆透水,然后再用細土蓋上種子,蓋好后再鋪拱膜保溫,大約密閉5~7天左右,要保持膜內溫度不超過35℃,天氣如果不變不覆膜,秧苗不卷筒,床土發白就需要進行澆水,澆水時間應當在下午4點后進行。秧齡在30~35天時移栽,不建議栽大苗,移栽前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噴施秧苗,預防葉瘟病的發生。

2.3大田的栽培管理

紅米移栽后要及時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紅米早發。采用深水活棵、淺水分蘗的灌溉方式,確保秧苗早活棵、早發分蘗。同時要清理、配套田間溝,做到灌排適宜,促進紅米移栽后的生長。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確保優質高產的一項主要措施,紅米稈比較高,不能過密的栽植,但栽培過稀會影響產量,所以必須調節栽插方式,即改為寬窄行或寬行窄株栽插,確保其優質高產。

肥管理:應采取攻頭、保尾、控中間的“促控”相結合的原則。即基肥一定要施足,蘗肥看苗而施,適量施用硅肥,達到抗倒伏的作用。一般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復合肥25~30公斤作為底肥。

分蘗肥:在紅米返青活棵后,及時追施促蘗肥,一般每畝施尿素5~7.5公斤。在第一次追肥后7~10天,視大田分蘗的發生量及秧苗葉色的深淺變化,適量補施平衡肥或壯蘗肥,每畝施尿素3~4公斤。對基本莖蘗苗不足的以及機插、直播的田塊,適當多次增施分蘗肥。

硅肥施用:紅米施用硅肥能增強紅米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改善株型,提高光能利用率,減少葉面蒸騰失水,提高水分利用率。紅米缺硅容易導致莖稈細長軟弱,易倒伏和感染病害,前期缺硅會使紅米成穗數減少,后期缺硅則小穗數減少,紅米的優質高產將受到影響。施硅肥一般可增產10%以上,并能提高稻米品質,特別是在新改水田、冷浸田以及酸性土壤上,紅米施用硅肥的效果更為明顯。

3加強病害防治

3.1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變現為苗期有時幼芽變色,葉片打綹,最后枯死,蔓延趨勢很快。立枯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加強苗床管理,控制幼苗徒長,培育壯秧,增強植株抗病力,創造促進水稻根系發育的良好條件。藥物防治:畝用50%敵克松75克加77%可殺得75克對水45~50公斤噴霧。

3.2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是由于幼苗徒長而根系發育不好,或是因葉片蒸騰作用加快而根吸收水分不夠及吸收不暢造成葉片失水打綹,而呈現出青枯狀?;蚴怯酌缭馐軓姷蜏?,其原生質遭受破壞,透性加大持水力降低,在冷后回暖時因溫差過大,葉片蒸騰作用加強,土溫又較低吸水力差導致生理失水形成青枯。主要防范措施是根據天氣煉苗,提高秧苗素質。

參考文獻

[1] 阮仁超,左汝勵,石幫志,金幫文,陳惠查,金桃葉,張時龍,余本勛.高產耐寒紅米雜交中稻新組合金優紅[J].雜交水稻,2004,(01).

[2] 張志勤.浙南山區常規稻紅米無公害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0,(08).

作者簡介:曾昭春,大專學歷,德化縣南埕鎮農業服務中心,中級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種植。

猜你喜歡
紅米技術栽培
盤州市紅米種植的氣候適應性探究
油麥菜栽培要點
紅米Redmi Note 7
自然栽培的味道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