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陵山區民族村寨民生體育發展制約因素分析

2016-12-16 13:53朱曉紅李燕
武術研究 2016年11期
關鍵詞:制約

朱曉紅+李燕

摘 要:文章通過文獻資料調研、實地考察、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武陵山區民族村寨民眾體育參與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并從經濟發展;體育健身參與意識;體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體育公共服務產業;弱勢群體體育參與這幾方面進行制約因素分析,目的在于完善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全民健身計劃的更好實施,提高民族地區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為少數民族地區體育建設的發展,提供制定相關政策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武陵山區 民族村寨 民生體育 制約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11—0093—03

武陵山境內溝壑縱橫,山多地少,山體形態呈現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村寨,屬亞熱帶山區氣候,常年霧氣繚繞,濕度大。這里的民族依山就勢,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觸地面少的房子,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生活狀態。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的發展,民族聚居區呈現出城鎮化建設,村寨民眾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體育鍛煉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懊裆w育”是關心群眾的生計,關照群眾生活的體育,滿足少數民族地區人們群眾身體健康全面發展的民生體育,也是我國體育事業當前應迫切關注的重要問題。

武陵山民族村寨由于地理環境結構布局不平整,展現出各區域之間社會、生活、文化之間的不同步性。在體育鍛煉方面呈現出,運動場地、健身器材、體育認知、體育服務意識等方面的不平衡性。有些鄉民族村寨平多山少,便于體育器材的購置安裝,民眾參與體育鍛煉方便;不少村寨地處山坡凹地,經濟文化水平發展較慢,人民鍛煉意識淺??;有些村寨民眾稀散居住山坡地段,過著日出而坐,日落而息的生活。地理環境的不同結構和特征導致民眾體育鍛煉的差異性。

1 制約武陵山區民族村寨體育發展因素

1.1 武陵山民族村寨經濟發展落后且不平衡

武陵山民族地區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由于該地區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條件差、貧困程度深、貧困涉及面大、少數民族人口多,該地區仍然存在著在發展中落后、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目前,在武陵山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原因在于:第一,區域經濟協作難,交通運勢不便利,地理條件阻礙了區域之間或和外界社會的發展;第二,城鄉經濟發展不同步,與全國經濟的發展水平比較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三,教育職業人才的培養不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第四,武陵山區的發展缺乏統籌發展規劃;第五,武陵山區域優惠政策少,部分優惠政策很難落實,對口扶持項目比較少。這一些列的問題直接影響著武陵山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區域之間和城鄉之間存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民生體育的在于民生體育是是關心群眾的生計,關照群眾生活,為群眾健康提供一系列服務的體育。當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數標準就會較低,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能力就會下降,民生體育要得到良好的發展必須借助于豐厚的經濟基礎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經濟和文化的不平衡,直接導致人們體育參與鍛煉的差異性、不同步性。武陵山區村寨民生體育的城鄉差異過大,主要原因就在經濟和文化的不同步性。另外,區域之間也存經濟文化發展的層次之分,在體育器材設施、學校體育的發展、群眾體育、戶外體育、娛樂體育、休閑體育等各種體育方面存在不同步性。因此,區域經濟發展落后直接影響著武陵山區村寨民生體育參與的情況。

1.2 武陵山村寨民眾體育健身參與意識有待提高

武陵山區屬少數民族聚居區,這里有四十多個少數民族生活居住在這一片區域,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各民族文化不斷發展壯大,文化之間呈現出共異,社會的發展也存在高低之分。健身意識的形成與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宗教信仰、文化認同有很大的關聯。在地理環境與自然條件的影響下,人們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存在不同,住在有河流、湖泊等地區的人們,認為平時打魚、游泳、勞作就是在健身;住在山坡、平頂上的群眾,覺得砍柴、打獵就是在健身;住在城市的人民打羽毛球、籃球、跳操這樣才算是健身。由于文化背景和社會生活的不同特性,各民族不同區域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存在觀念和意識上面的區別。

武陵山區是一個后來發展的區域社會,在這里人們對于體育參與的意識存在不同步性,由于學歷、職業、身份的不一樣,對于體育健身的意識和認知也有層次高低之分。對于武陵山居民針對體育與健康的關系、全民健身活動、體育健身功能等的認識進行問卷調查,從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學校老師、學生、公務員、企業職工、事業職工等人群經常鍛煉和時而鍛煉的人群對于體育與健康的認知認識水平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認知;農民、下崗工人等不參與體育健身活動鍛煉的弱勢群體對體育的認識水平較低。

1.3 武陵山區城鄉體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均等

城鄉體育鍛煉人口的不均等化,導致體育公共基礎設施的差異。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展非常迅速,但城鄉差距依然很大,特別是武陵山少數民族聚居區,在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下,城鄉居民的經濟水平以及文化認識上比較落后。政府應該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管理體制,從武陵山區民生體育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體制的策劃重組。從調查發現,城鄉民眾體育鍛煉差異主要體現在:中青年外出打工,老年人和兒童留守在村落務工和看家帶孩子。因此,國家政府在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根據實際體育公共基礎設施的需求,對于鄉鎮公共體育設施供給相對較少,在體育服務體系方面基本處于零的狀態。但也有農村體育設施較為完全的村落,這些都是全國示范村和先進村,這些地方在經濟、文化、旅游業方面比較突出,民眾對于體育健身的認識較高,國家給予重點扶持,這些都只局限于基礎設施的配套齊全,在服務體系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

在城市中,不少農村中青年進城打工,城鎮體育人口的無限加大,城市居民對于體育配套服務體系的需求量不斷加強,從思想認識和實際運用中,城鎮居民明顯高于農村人口對于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需求,在建設中就存在城鄉體育格局的差異化加大。城市居民體育鍛煉項目眾多,場館選擇也較為豐富;農村居民體育鍛煉主要以跑步、騎自行車、大球類運動為主,場館較少。在城市化體育服務業的建設中,從需求量和經濟效益的角度來思考,武陵山區在城市擁有體育場館、社區體育器材、健身力量房、社區體育指導員等一系列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群眾體育參與人群較多;而在村寨,除了學校體育場館建設,公共體育器材幾乎看不見,民眾除了農作,其余時間均在打牌和看電視娛樂。

1.4 武陵山區體育公共服務產業供給不足

為響應《體育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實施,武陵山少數民族聚居區,開始發展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在各區域修建健身路徑工程,建立休閑娛樂健身點,配套相應的器材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但由于政府資金供給不足,區域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在實踐運行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不少健身器材和路徑工程的配送不全面,國家政府每年發放少數民族地區各鄉鎮的器材設施達不到民眾的需求,但器材配送還沒有完全統一,最先發放的器材設施又已經老化,沒有后期維修配套服務體系;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方面,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理論、技術、環境等體系的支持,沒有運行應有程序和系統化的發展路徑;公共服務體系的實踐研究與創新體系落后,民眾對體系的發展認識模糊,在思想認識上沒有形成對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運行機制的正確概念;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沒有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視野和范圍,無政策、資金自主支配的能力;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缺乏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企業、個人、體育社團之間沒有統籌管理。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目前武陵山區,公共體育設施沒有真正得到國家的重點扶持,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上財政投入不足,導致各區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不完善。

1.5 弱勢群體體育參與困難

當前弱勢群體的存在,是當代社會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他們主要存在于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低保人員、離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縮水,心理的失落感,還包括身體體質不好的一部分需求鍛煉的人群。弱勢群體是一個心理和生理脆弱的群體,他們的需求主要表現在生活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弱勢群體主要是指是社會中一些生活困難、能力不足或被邊緣化、受到社會排斥散落的人的概稱。在武陵山區,有很大一層群體,農民工、下崗職工、孤寡老人、體弱居民,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他們在經濟、身體、生活、環境等各方面都處于弱勢狀態。為了預防和減少生病,弱勢群體的首選是體育健身,但由于經濟水平和心理狀態的影響和制約,在健身項目的選擇上以簡單、容易實施為特點,如:跑步、散步、廣播操、太極、氣功等項目。

對湘西自治州7縣一市弱勢群體參加體育鍛煉場館選擇調查顯示,弱勢群體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場地主要分布在家庭庭院(23.5%)、公共體育場館(18.6)、公園(16.3%)、社區空地(12.7%),其次是學校場館,單位體育場。從目前武陵山區體育鍛煉情況分析公益性開放體育健身體育場館非常少,只能保證基本的散步、太極等項目的場地設施。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對外開放的項目和場地非常少,不少單位的運動場館只供本單位職工和家屬使用,社會體育場館的使用也是有償性開放。對于經濟收入底、身體能力差,在場館的選擇上比較局限。弱勢群體是社會組成的重要部分,關注弱勢群體,就必須關注他們的健康水平。因此,武陵山區各級政府,必須在政策和經濟上大力支持弱勢群體體育健身,保障弱勢群體參與體育鍛煉。

2 結論

民生問題是任何國家人民大眾普遍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而滿足人們群眾身體健康全面發展的民生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當前應迫切關注的重要問題。武陵山民族村寨生產力、思想觀念較落后,地理條件限制,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不匹配等各方面歷史和自然條件原因,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經濟、民眾體育健身參與意識、體育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相對落后。對武陵山村寨民眾體育發展進行研究,目的在于使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全民健身計劃的更好實施,提高民族地區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為少數民族地區體育建設的發展,提供相關政策制定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孫志鵬.我國民生體育發展探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27-29 .

[2]沈克印,周學榮,等.民生體育建設的理論訴求與路徑選擇[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2).84-88.

[3]孔 祥.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供給主體及實現路徑[J].體育與科學,2011.(7). 66-70.

[4]李 麗,張 林.民生財政視域下的民生體育發展研究[J].體育學刊,2013.(5):3-12.

[5]劉少英.武陵山區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開發的問題與對策.[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1).

[6]汪全先,梁干強等.民生體育建設的宏觀思考. [J].體育學刊,2010-12.15-18.

[7]呂旭濤.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研究綜述. [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60-63.

[8]謝亞平.基礎設施對武陵山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杜會科學版),2005(05):83-85.

Analysis of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of Ethnic Villages Sports Development in Wuling Mountain Areas

Zhu Xiaohong1 Li Yan2(1.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China; 2. Guangdong Ling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does the survey of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in the ethnic villages of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and analyzes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fro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ports fitness participation, the basic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sports public service industry and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sports participation aspect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er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in Chinese national minority areas,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ways of life in national region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lated policy making for ethnic minority areas sports development.

Keywords:Wuling mountain area ethnic villages sports restriction faoctors

猜你喜歡
制約
密度制約且具有時滯捕食-被捕食模型的Hopf分支
臨安市五措并舉破解土地要素制約
我國會計電算化實施的制約因素分析
舊件回收困難制約再制造行業發展
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緊迫性與制約因素的認識
村民自治的制約因素分析
“剪刀差”制約了農藥制劑出口
健康卡推進受多方制約
基于ISM的我國政府綠色采購制約因素研究
淺談音樂風格對英漢歌曲翻譯的制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