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烏賊人工養殖技術

2016-12-16 10:23張晨光王興強曹梅陳百堯
河北漁業 2016年11期
關鍵詞:池塘養殖越冬生物學

張晨光+王興強+曹梅+陳百堯

摘要:金烏賊是我國黃渤海海域經濟價值較大的頭足類品種,年捕獲量在烏賊科中排名第二,曾與大黃魚、小黃魚和帶魚一起并稱我國傳統四大漁業。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因過度捕撈、環境污染和產卵場被破壞等原因,其資源量銳減,目前在很多海域已經消失,因而開展金烏賊人工增養殖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對金烏賊的分類地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漁業概況、苗種繁育、池塘養殖和越冬等進行綜述,以期為金烏賊的人工養殖和增殖放流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金烏賊;生物學;苗種繁育;池塘養殖;越冬

1生物學特性

1.1分類地位

金烏賊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目、烏賊科、烏賊屬,系廣溫性洄游狹鹽性種類。

1.2形態特征

金烏賊屬中型烏賊,胴部卵圓形,一般長20 cm,長為寬的2倍。背腹略扁,側緣繞以不愈合的狹鰭。頭呈圓球狀,兩側有發達的眼,頂端中央有口,口的周圍及頭的前方生有5對腕,4對較短,長度相等,每個腕上長有4個吸盤;1對觸腕稍超過胴長,其吸盤僅在頂端,小而密;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成交接腕。石灰質內殼發達,長橢圓形,長度約為寬度的2倍,中央有1條縱溝,后端骨針粗壯。體內有墨囊,內貯有黑色液體。體黃褐色,胴體上有棕紫色和白色相間的細斑,雄體背面有波狀條紋,在陽光下呈金黃色[1]。

1.3生活習性

金烏賊主要棲息于10~100 m的沙質海底,有時也穴居,趨光性強,常隨暖水團和溫躍層位置變動而移動,有明顯的晝夜移動,白天下沉,夜間上浮,漁獲水溫17~20 ℃。越冬場位于黃海中南部70~90 m水深區域,春季向西向北沿岸淺水區作生殖洄游,進入渤海灣和鴨綠江口附近水域。1齡可達性成熟,雌雄異體,一生繁殖一次,生殖期5-7月,生殖適溫范圍13~16 ℃,適鹽范圍28‰~31‰。生殖集群時的雌雄比因時間、空間不同而有所變化,繁殖行為復雜,有求偶、追偶、爭偶、交配、產卵和扎卵等,體內受精,喜在水深5~10 m的鹽度較高、水清流緩、底質較硬和藻密礁多的島嶼附近產卵,產卵時有噴沙和穴居習性,生殖后親體相繼死亡。每個雌烏賊每天的平均產卵數從幾枚到幾十枚,繁殖季節產卵總數1 500~2 500枚,一個雄體所帶精莢數250~750個。金烏賊為兇猛的肉食性軟體動物,能主動捕食各種魚類和甲殼類;仔稚烏以端足類和小型甲殼類為食,幼烏喜歡攝食鳀魚、黃鯽魚和梅童魚魚苗,成烏則以蟹、蝦蛄、鷹爪蝦和毛蝦等為主要捕食對象,而本身為抹香鯨和海鳥的重要餌料。當餌料缺乏時,有同類相殘的現象發生。在人工養殖過程中,幼烏以糠蝦為食,成體則以凡納濱對蝦、脊尾白蝦和一些蟹類為食[2]。

1.4漁業概況

我國沿海均有分布,黃渤海數量較多,主要漁場有日本的雄野灘、瀨戶內海,我國黃海中部和北部的嵐山頭、青島和韓國的濟州島等。作為近海捕撈的主要對象,漁民常用底拖網捕撈沿岸的金烏賊,使生殖期游向近岸的懷卵親體受到很大損害,資源量日漸衰退;進入20世紀90年代,其資源量銳減,幾近枯竭。21世紀以來,我國的金烏賊漁場縮減至嵐山海域一帶;由于烏賊卵、幼體和親體銳減,補充量嚴重不足,金烏賊轉變為瀕危物種,年漁獲產量由500~1 000 t降至不足100 t[3]。

2苗種繁育

2.1育苗池

育苗池建于室內,要求通風良好,可新建也可用普通蝦蟹類育苗池改造。面積10~30 m2為宜,方形,四角為圓弧形,池底呈鍋底形狀,中央留有排污口,池深1.5~2 m。池內水溫保持在20~27 ℃,溶解氧>5 mg/L,pH值7.6~8.5,總氨氮<1 mg/L。在育苗池頂部搭設黑色遮陽網,降低光線照射強度。金烏賊對水質和水流要求很高,烏賊育苗池需要兩個小水泵進行內循環。將水泵放入筐中,用網包裹住,放入池中。這樣小烏賊不會被泵吸入導致死亡。水管的另一端用布袋包裹住,懸于育苗池上方,形成人造水流。網和布袋需要經常清洗。

2.2蓄水池

無論新舊養殖池,均按1∶1配備海水蓄水池,以備換水和穩定鹽度的需要。已加滿水的蓄水池要用黑色遮陽布蓋住,使水中藻類沉淀,水質清澈;如遇雨天,需要提前蓄水。養殖用水水源無染源,符合國家海水養殖水質質量標準,有條件可直接從大海中抽取。

2.3親本選擇與暫養

在烏賊繁殖盛期(每年4-6月),可從淺海捕撈的野生烏賊或者上一年人工養殖的商品烏賊中選擇一定量性成熟的金烏賊做親體。親體一定要胴體完整,游動有力,色澤正常,放養密度3~4只/m2,雌雄比例1∶1,由其自行交配。選購鮮活的小魚、小蟹或小蝦飼喂烏賊親體,投喂量為體重的3%~5 %,一般一只親體一天可以攝食兩只凡納濱對蝦成體。觀察烏賊的攝食活動及產卵狀況,及時清除池內污物及糞便,發現病死烏賊及時撈出。同時,親體池周圍的環境要安靜,避免突然的強光和噪聲刺激導致烏賊受驚嚇噴墨;如果出現噴墨,要及時換水[4]。

2.4受精卵的收集

一旦發現親體交配產卵,要做到適時收卵,產卵量較少時每2 d收集1次,產卵盛期1 d 收集1次。摘取受精卵時動作要輕柔,避免卵膜破損。采卵后附著器要用低濃度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 min,并用清水沖凈后,方可重新放入池中使用。掉落池底的卵撿起放入塑料筐中,筐上綁上泡沫,使其漂于水面,待烏賊幼體孵出,自行離開。受精卵經過10~20 d即可發育成小烏賊,此時需加大換水量,一般每天換水2~3次,若采用常流水效果更好。

2.5餌料投喂

小烏賊孵出后1~2 d即可攝食, 理想的開口餌料為鹵蟲無節幼體和糠蝦。培育10 d后,餌料可改喂蝦苗、橈足類及大鹵蟲[5]。金烏賊為肉食性,野生狀況下,金烏賊一生都以活體動物為食,從不攝食死體。但人工養殖考慮到成本問題和天氣條件,不能一直投喂活餌,因此幼苗的餌料馴化對日后的生產養殖尤為關鍵。胴長1.5 cm的烏賊幼體能夠攝食軟顆粒配合飼料,馴化時間一般10~15 d。馴化時每天投喂4~6次,每次從投喂開始至烏賊不再攝食為止。開始馴化時可以使用新鮮的魚蝦,胴長1~2 cm的烏賊,餌料宜切成長棒狀,長0.7~0.8 cm,直徑約0.3 cm;胴長2~3 cm的烏賊餌料長度宜0.8~1 cm,直徑約0.5 cm。軟顆粒飼料可用普通絞肉機生產,通過不同規格的絞肉機篩板來調節飼料的直徑和長度。

3池塘養殖

3.1養殖池塘

池塘以0.67~1.33 hm2為宜,養殖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池塘設有進水、排水閘門。養殖前對池塘進行改造,水深維持在1.5~2.5 m,池底往閘門口一定坡度傾斜,有助于養殖排泄物和殘餌排出。在閘門口用弧形網圍起,防止敵害生物進入或者烏賊逃逸。池塘進水前,應使池底接受1-2個月的曝曬,殺滅有害微生物。用1 125 kg/hm2生石灰進行全面消毒,清除野雜魚等敵害生物。

3.2苗種來源

苗種平均胴長2 cm,已經過馴化,可以攝食人工餌料,投放密度15 000~30 000只/hm2。苗種運輸前,停喂1 d。在育苗池內烏賊苗不可用普通網捕捉,一旦抄網網住烏賊幼苗,幼苗就會迅速噴墨,極易對烏賊幼苗造成損傷或者導致體質的下降??梢宰鲆恍┖唵蔚墓ぞ?,比如將淘米籃剪去一半,用淘米籃在水中兜住烏賊,將其緩緩倒入水盆中,放入充氧袋,一次以40~50只為宜。低溫運輸,水溫維持在13~18℃,同時避免強光照射和過度顛簸震蕩。隨后送往池邊,時間越短,對苗種造成的刺激就越少,運輸成活率就越高。投放之前,讓充氧袋在池塘水面上漂浮10 min,減少環境突變對烏賊幼苗的刺激,提高成活率。也可使用增氧水桶運輸,采用直徑1 m、高1.2 m的塑料桶裝水運輸。運輸時密度為1 000只/桶,投放時間一般是清晨或者傍晚,投放地點選在池塘的背風面。

3.3餌料投喂

放苗前7~15 d,通過潑灑發酵的有機肥(750 kg/hm2)或無機肥尿素(30 kg/hm2)和過磷酸鈣(7.5 kg/hm2),來培養水中浮游生物餌料,使烏賊幼苗在初期有充足的餌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放苗前幾周向池塘中投入一批脊尾白蝦親體,隨著溫度的上升,脊尾白蝦抱卵散仔來作為仔稚烏的餌料。烏賊養殖期間主要投喂活的糠蝦、脊尾白蝦、凡納濱對蝦和野雜魚苗,日投喂2~3次,過量投喂。若池塘內的餌料不夠烏賊的需求,可在附近的池塘邊安裝水泵,配上200目的篩網。傍晚,開啟燈光和水泵,利用餌料的趨光性捕捉。隨著溫度降低,活體餌料不足,此時輔以冰鮮的魚蝦,日投喂3~4次,做到少量多次。金烏賊對食物的選擇幾率是蝦類>蟹類>魚類,并且攝食蝦類的幾率最大。金烏賊偏愛蝦類是因為金烏賊的洄游線路與中國對蝦洄游線路接近。所以,盡量給金烏賊投喂冰鮮的對蝦,提高其生長速度。

3.4養殖管理

早晚巡塘,凌晨發現烏賊浮頭時立刻打開增氧機增氧。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每天記錄烏賊的攝食狀況,發現烏賊攝食量下降或病死烏賊時應及時投藥。定期將投餌盤沉入水底,投放少許餌料,當烏賊進入攝食時提盤至水面觀察、測量烏賊的生長狀況。此外,塘中烏賊會有損耗,烏賊死后其背部白色的內骨會浮上水面,將他們收集起來并記錄大小,做好統計,即可了解池塘內烏賊損耗的大概數目。每天記錄水溫、鹽度、溶解氧、pH值及透明度的變化,保證烏賊生長的適宜水環境。放養初期日換水量20%左右,隨著水溫的升高及投餌量的增多,中期日換水量30%~40%,后期可達50%~60%。池水透明度控制在40~60 cm,水色以黃綠、淡黃或淺綠為主。及時掌握天氣預報信息,在降雨前一定要做好準備。降雨后應及時排淡,為防突降暴雨,可提前在池壩安全部位鋪設臨時排淡管。有條件的地方可打地下深水井,在汛期能有效地調控池水鹽度,而高溫期可起到降溫、增氧作用,有助于金烏賊度夏。

3.5烏賊的捕撈

到了11月份,氣溫逐漸降到15 ℃左右。這時,金烏賊需要從池塘里捕撈上來放入室內暫養池越冬。由于金烏賊遇到險情喜歡噴墨的特性,只有用地籠才能將金烏賊從池塘內不受損傷的捕撈上來。并且在捕撈金烏賊之前必須將魚塘內的凡納濱對蝦和一些蟹類捕撈上來,否則地籠會將蝦蟹和金烏賊一起捕撈上來,起網過程中凡納濱對蝦的刺會將金烏賊刺傷,螃蟹會將金烏賊鉗傷,使金烏賊感染,導致金烏賊的運輸損耗率上升和后期的成活率降低。

4越冬

4.1越冬池

越冬池為6 m×6 m×1.5 m的水泥池,用泵進水,池底有1~2個排水口,排水口需大些,且排水口外放置金屬網,以防換水時烏賊溜走。池底左右分別布置5個充氣石。池底每平方米放置一個40 cm×35 cm×25 cm的方框型隱蔽物,供烏賊躲藏。烏賊由于碰撞池壁導致受傷感染死亡的極多,可在池四周掛設軟質網片防碰,防止烏賊胴部后端受傷。此外,在水溫方面,考慮到加熱成本,最好采用熱交換器。建造鍋爐,池底鋪設金屬水管,用管內循環的熱水給池水加熱。門窗用薄膜封好,這樣保溫效果更佳。

4.2日常管理

自然海水經過沉淀,水質清澈。鹽度28‰~30‰,pH 7.8~8.2,溶解氧>6 mg/L。氨氮<02 mg/L,溫度控制范圍在18~25 ℃,光照強度<500 lx。日常換水率為50%~100%。有資料表明,在水溫低于13 ℃時,金烏賊活動很少,幾乎不游動攝食;水溫在13~15 ℃時,偶有游動,零星攝食,游動強度和攝食強度隨水溫的升高增大不顯著;水溫在15 ℃以上時,金烏賊的游動明顯,開始活躍。水溫在15~19 ℃時,游動頻繁,攝食量加大,游泳強度和攝食強度隨水溫的升高明顯增大。水溫大于19 ℃時,攝食強度接近頂峰,游動活動活躍,爭偶打斗、交配產卵活動頻繁,逐漸進入產卵繁殖期。根據以上數據表明,越冬期間,將水溫控制在18 ℃較為合理。首先,烏賊可以照常進食,加快生長。其次,烏賊不會有多余的精力進行性發育、產卵繁殖,這樣使烏賊的個頭更大,獲取更大的收益。

4.3餌料投喂

金烏賊越冬期間以投喂冰鮮魚蝦為主,輔助投喂鮮活的脊尾白蝦,脊腹褐蝦和小型蟹類或者育苗場淘汰的魚苗,可提高食物的多樣性,擴大食物營養級,對后期促進金烏賊親體交配、產卵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中秋節前后,從室外養殖土池中收集黃眼蟹、脊尾白蝦等暫養在室內水泥池中,作為金烏賊的過冬餌料。投喂冰凍餌料時要少投多次,攝食2 h后及時清理殘餌。

4.4疾病防治

由于金烏賊活動迅猛,室內水泥池越冬時經常擦到池壁受傷,雖然有軟質網片覆蓋,但難免有烏賊受傷,每周用土霉素2 mg/L或氟苯尼考1 mg/L進行預防。

4.5日常巡視

加強日常巡視,觀察金烏賊的生長和攝食情況,發現病死個體或攝食異常時,應及時換水或者投藥,發現死亡或者漂浮時間較長失去活力的烏賊應及時撈出。越冬期內保持金烏賊生活環境的相對穩定,防止水溫過高或者過低,清池和倒池時動作溫和,以防刺激烏賊受驚導致噴墨。

5展望

目前,學者們對金烏賊的生物學特性、苗種繁育、池塘養殖和越冬進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工廠化養殖、海水圍塘養殖和網箱養殖等養殖模式,但是由于對金烏賊生態學及養殖的研究還比較膚淺,并且這些養殖方式并不成熟,取得的經濟效益沒有達到理想水平。但是金烏賊食物利用率高,生長快速,養殖過程中病害少,是一個優良的養殖品種。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金烏賊大多為冷凍品,價格較低,數量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而且金烏賊活體市場嚴重缺貨,價格是冷凍品的5~6倍,需加強金烏賊活體運輸和暫養技術研究,提高運輸密度和成活率。同時,需探討金烏賊生長的最適條件以及配合飼料的開發,探索綜合養殖模式,實施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雷舒涵.金烏賊胚胎與幼體發育生物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博士論文,2013

[2] 郝振林.金烏賊的行為習性及標志技術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07

[3] 韋柳枝,高天翔,韓志強,等.日照近海金烏賊生物學的初步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5,35(6): 923-928

[4] 劉長琳,莊志猛,陳四清,等.金烏賊親體馴養與繁殖特性研究[J].漁業現代化,2009,36(2): 34-37,42

猜你喜歡
池塘養殖越冬生物學
蘿卜蘿卜快顯形
水蛭越冬技術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千奇百怪的石頭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洞庭湖監測到18.3萬余只越冬水鳥創下同步調查11年來新高
東北寒冷地區斑點鱒鮭池塘成魚養殖試驗
安岳縣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探討
高中生物學中“一半”的涵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