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古鑒湖

2016-12-17 19:13劉孟達
青年文學家 2016年17期
關鍵詞:鑒湖太守紹興

劉孟達

蠡城有山,又有湖。山是稽山,湖是鑒湖。坐在湖畔看稽山,重巒疊嶂,蔥郁青翠,在云天間起伏,山雖不高,卻使這江南名城的地平線變得跟湖岸一樣柔曼曲折。站在稽山看鑒湖,湖岸逶迤,波光粼粼,澄澈如鏡,湖水倒映著藍天白云。湖上橋堤隨設,漁舟時現,青山隱隱,綠水迢迢。入夜,霓虹閃爍,燈火繞堤,更是如夢如詩。在那里,熱鬧與沉靜交織,歷史與現代相匯。

鑒湖是一闕悲歌。它承載著太多的風雨和苦楚,經過了多少歲月的踩踏,才有那眼下的千頃碧波。史載,東漢會稽郡太守馬臻(88—141),陜西興平人,是一位地道的“南下干部”。澤被后世的煌煌政績,如夢魘般的悲劇命運,讓這位“鑒湖之父”在紹興乃至中國水利史上,名垂青史。想當年,筑堤潴水勢必會淹沒會稽山南麓的一些良田和民宅。地方豪強便以此為借口,橫加阻撓。馬太守力排眾議,義無反顧。140年,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馬太守振臂一呼,毅然發動當地老百姓攔堤挖湖。歷盡千難萬險,次年冬,約二百零六平方公里(相當于現在三十多個杭州西湖那么大)的鑒湖終于建成,可灌溉農田近萬頃。正當越地百姓沉浸在喜悅中時,罪惡的黑手卻在悄悄地向馬太守伸來。安置者的騷動(難舍故土情結),拆遷者的憤懣(靠救濟糧湖口),加上鑒湖剛建成,效益也不盡如人意。正因為修筑鑒湖,除了損失大片田疇沃土、家園房屋以外,還淹沒了當地人的祖墳。于是,官宦豪強們準備密謀告馬太守的“黑狀”,他們羅織了很多罪名:擅自動用國庫銀糧、毀壞田廬墓冢、溺死百姓等??墒?,官宦豪強人數太少,又不敢簽上真名實姓。怎么辦?有個姓賀的“狗頭軍師”竟然想出了一個令人發指的歪點子:搬來家譜,填上千余名死人的名字?;杪樀某⒔拥角в嗳撕灻臓罴?,不問青紅皂白,立即下詔將馬太守撤職查辦。不久,當政者不容馬臻申辯,就下令將他在京師洛陽處以極刑。越中百姓憤憤不平,感念馬臻的惠澤,冒著生命危險把他的遺骸運回。萬人哭祭,立祠祭祀,禮葬于郡城偏門外鑒湖之畔。我想,這位澤被后世的馬太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因“拆遷”問題而被冤殺的官員第一人。

鑒湖是一壇美酒?!叭嗽阽R中,舟行畫里”的鑒湖,成就了紹興“魚米之鄉”美譽;“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鑒湖也圓了紹興“中國酒文化名城”之夢。在紹興人的眼里,如果說晶瑩剔透的糯米是“酒之骨”,那么,得天獨厚的鑒湖水,就是“酒之血”?!按阂估镉致劸葡阌朴?,月光下又見烏篷起櫓”,一曲由余秋雨、徐沛東、毛阿敏聯合打造的《找回鑒湖》,唱出了鑒湖水的獨特使命。據科學考證,鑒湖水質清澈,柔軟,是釀制著名的紹興酒的獨特“原料”。她富含從會稽山帶來的各種微量元素,尤其是Mo(鉬)、Sr(鍶)等,可作酶的組成元素在酒的生化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使紹興酒色如琥珀,透明澄澈,馥郁醇香,馳名中外。難怪鄉里坊間的老紹興將鑒湖水稱之為“天成人功”的“福水”。紹興酒在文獻里早有記載。越王勾踐在攻打吳國出征前,用美酒犒賞將士,留下了投醪河“一壺解遣三軍醉”的千古美談。南朝梁元帝蕭繹的《金樓子》載:“籮中有銀甕一枚,貯山陰甜酒?!彼螌O因在《越問》賦中說:“淘鏡流之香潔兮,貯秘色之新甕?!边@里的“鏡流”即紹興酒,“秘色新甕”即上虞的越窯秘色青瓷。明清時期,是紹興酒發展的高峰,不但花色品種繁多,而且質量上乘,真正確立了“中國黃酒之冠”的地位。當時紹興生產的酒就直呼紹興,到了不用加“酒”字的地步,特別是清代置于紹興城內的沈永和釀坊,以獨創的“善釀酒”享譽海內外,康熙年間“越酒行天下”之說即是當時盛況的最好寫照。新中國誕生以來,紹興酒屢獲全國博覽會金獎,并成為國宴名酒。酒以城而名,城以酒而揚。經過越地百姓幾千年的養育和呵護,紹興酒不僅已經成為紹興的金名片,而且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禮儀、一種藝術、一種精神。依稀記得當我還在念大二時,曾經寫過兩首詩,發表在???,其一:“烏篷代步過百橋,風起鱗波接海潮。一點鑒湖明凈水,三街游客醉花雕”。其二:“午酌阮社太平橋,運河蕩漾烏篷搖。黃酒一壺朦迷眼,異國紅裙分外嬈。江南水鄉千般趣,何必侈求功名高”。

鑒湖是一部唐詩?;脚c鑒湖,山水相依,碧波蕩漾著一片墨綠的光影,仿佛凝聚著江南的靈秀和才情。這片水土曾經招徠了一大批頂級的文人騷客,于是乎,蕭鼓喧鬧,棹歌四起。歷代詩人弦誦吟詠,綿延不絕,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詠湖詩篇。據史料記載,光是唐朝就有三百二十一位詩人,從鑒湖出發,沿浙東運河到曹娥江,然后往南折入剡溪,經天姥山,溯源至石梁而登天臺山。這些才情橫溢的詩人,除了浙東籍詩人賀知章、駱賓王、羅虬、嚴維、靈澈等以外,還有不遠萬里慕名而來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維、劉長卿、元稹、杜牧、貫休等詩壇巨擎。他們或逆水而上,或順流而下,攜酒揚帆,擊節高歌,對沿途風光吟詠不絕,留下了二千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王羲之的“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宋之問的“但愛春光遲,不覺舟行疾”,李白的“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鑒湖五月涼”,白居易的“一泓鏡水誰能羨,自有胸中萬頃湖”,元稹的“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賀知章的“稽山罷霧郁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孟浩然的“試覽鏡湖物,中游到底清”,陸游的“鏡湖俯仰兩青天,萬頃玻璃一葉船”,徐渭的“堤長水闊家何處?十里荷花分外香”,以及張喬的“東越相逢幾醉眠,滿樓明月鏡湖邊”,張籍的“春云剡溪口,殘月鏡湖西”,張思聰的“八百湖光此地收,長橋水接鑒橋流”……是景,是情,更是美的靈動。這條由唐朝詩人踩踏出來的游歷古道,被后人稱之為“浙東唐詩之路”。

有人說“一部全唐詩,半部在鑒湖”。如此看來,這話一點也不假。

猜你喜歡
鑒湖太守紹興
“官念”
紹興
在紹興,與你不期而遇
讓子彈飛
紹興大闖關
人文紹興
女俠與鑒湖
謁秋瑾墓
“太守”是怎樣的官職
從“鑒湖詩”品鑒湖四時之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