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記者應如何正確看待和利用新媒體

2016-12-19 06:13張偉華
新媒體研究 2016年21期
關鍵詞:編輯記者利用新媒體

摘 要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成熟,以騰訊和新浪為兩大代表的新媒體平臺(微信、微博等)影響著受眾獲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和習慣。而新媒體憑借其自身的特征,在社會信息傳播、分享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傳媒團隊中重要的創作單元之一,編輯記者需要正確看待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同時,編輯記者需要通過新媒體具備的功用,恰到好處地使用和利用新媒體,為我所用。文章從客觀辯證的維度分析和探討編輯記者與新媒體的命題。

關鍵詞 編輯記者;看待;利用;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1-0049-02

隨著近幾年新媒體的火熱開發和普及,原本從電視、廣播、報紙等信息源獲取外界信息和資訊的受眾逐漸轉移,并更加喜歡在新媒體領域獲取外界信息、分享和自我傳播的過程以及體驗。傳統媒體工作者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從新媒體身上借鑒方法。編輯記者作為信息接收、處理、編輯、發布的活躍單元,也需要從新媒體方面學習到可提高自我的改變契機。

1 新媒體的到來與優勢

“網絡具有‘信息高速公路的美稱,信息在網絡這條‘高速公路上,瞬間就可以穿越千山萬水,到達接受者手里”[1]。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媒體信息發布者通過新媒體將信息、消息、資訊第一時間傳遞給手機終端、電腦終端、網絡終端的受眾和用戶群體。從這一點上來說,新媒體在信息、資訊的傳播速度方面大幅優越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

同時,新媒體的到來,帶給了廣大受眾群體交流信息、分享信息、評論信息的權利和機會。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信息和資訊,受眾可以將自己想說的話,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留言和評論。同時,受眾可以對自己喜歡、贊成的信息和資訊通過“點贊”或“踩”的方式進行自我情感的表達。當然,受眾也可以通過自我的轉發,把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信息內容分享給自己的朋友,進行二次或多次傳播。

與此同時,新媒體基于互聯網技術的使用,區別于傳統報紙、雜志、廣播等對紙張木材、粉末、發射塔的需要,新媒體的成本實為低廉。通過互聯網傳播技術,信息得以傳播、分享,極大地減少了能耗,并促進了環保。

2 編輯記者應如何看待新媒體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新媒體也不例外。這就要求編輯記者在看待新媒體時,具備辯證的觀點。

編輯記者應當有開放的視野和心胸,善于接受新事物,積極的面對新媒體的到來。雖然新媒體的到來快速占據了傳統媒體的原始受眾群體,但新媒體所代表的新型傳播模式以及其高效節能、低成本的特點,遵循了新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社會歷程發展的上升趨勢。編輯記者通過自媒體的借用,可以實現自身勞動力的進一步解放,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得以互聯網為平臺,挖掘信息、整理信息、發布信息。在新媒體平臺運營方面,編輯記者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傳統界限,較傳統傳播媒介而言,用更少的時間做到更大的效率。這也是勞動力解放、提升自我的時代需求。

編輯記者同時應當樹立危機意識來面對新媒體的到來。在新媒體的到來下,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考慮到新媒體的優勢而在新媒體平臺上做本臺、本欄目甚至是本人的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這帶來新媒體領域越來越多的競爭力,以至于某欄目某段時間持續不好便有很大可能性會石沉大海,一蹶不振。這對于切切實實接觸欄目信息整理、發布的編輯記者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和空前的壓力。所以編輯記者要具備市場競爭下的憂患意識,不斷優化傳播方式、精制傳播內容,提升本身欄目、頻道的競爭力,以避免被淘汰。

同樣,對于新媒體本身固有的缺陷,編輯記者也要樹立批判的態度面對新媒體的良莠不齊。出于新媒體言論開放、言論自由的特性,信息的接受者也同樣是信息的發布者。由于年齡、經歷、學歷、知識水平的不同,這使得并不是每個新媒體用戶發布出的信息都是正確和合理的。一些假消息、假新聞伴隨著真消息、真新聞迎面而來。與此同時,一些由意圖不軌的傳播媒介發布的不符合中國國家意識形態的內容和新聞同樣也參加在紛繁復雜的新媒體平臺。這就需要編輯記者擁有辯證的態度和批判的能力,對信息的判定進行去偽存真,避免錯誤信息的影響而產生的偏頗的觀點。

3 編輯記者應如何利用新媒體

新媒體的到來既是挑戰,也是契機。對新媒體的把握不當,可能在轉瞬之間便被淘汰至市場周邊;而對新媒體的恰當使用,也會帶給使用者新的發展契機和機遇。對于編輯記者,同樣也是如此。

3.1 編輯記者應當借用新媒體平臺發掘新聞,發布消息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呈散射狀噴涌而來。每個手機終端、網絡終端的新媒體參與者,都可以發布自己的日常生活、新鮮事件、美食、風景、文章故事等,并投放至新媒體平臺。在這些瑣碎的信息中,也包含著一定的可提煉的新聞事件。而作為以新聞素材為捕捉對象的編輯記者們而言,對新媒體平臺的恰當使用,會對其新聞選擇、新聞對象接觸范圍、新聞職業和事業都產生極大的作用。

以微博為例,“微博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它可以將大量的信息以極短的時間內傳播到大眾眼里,可以高效的擴大信息報道的范圍,因此它也成為了眾多編輯記者獲取和挖掘信息的重要渠道”[2]。有些編輯記者通過微博尋找到的珍貴新聞素材,經過新媒體信息整理和發布后,被多家媒體報道和轉載,不僅成就編輯記者的微博平臺,而且還帶給編輯記者自己充分的證明機會。以《新文化報》記者楊威為例,該記者通過微博的尋找,找到了一名畢業一年用獎學金周游中國132個城市的河南大學生,通過采訪、編輯、整理后,發布新聞。該篇新聞在短時間內被騰訊、新浪、搜狐、新華網等主流媒體所轉載和報道。這不僅帶給了其報社以極大的肯定,同時也給自身帶來極好的證明。。

3.2 編輯記者應當利用新媒體第一時間發布新聞消息,進行辟謠

由于新媒體監管不嚴、平臺寬廣、包容開放,與真實信息相對應的假新聞、假消息也同時存在??昭▉盹L的假新聞不僅給新聞主題者帶來了負擔和麻煩,還給當地經濟、當地社會印象、當地人形象帶來了深遠持久的負面影響。對于新媒體上浮現出的假新聞、假消息,編輯記者作為正義的捍衛者和良心的存在者,如果發現假新聞、假消息,必須給予第一時間的辟謠和更正,以避免更大的錯誤輿論的再次傳播。

以2015年4月出現的“少林寺僧人勸捐100元”假新聞為例,該新聞報道說清明時節信眾祈福消災,某原本想捐20元善款,被僧人看到后告誡捐100元。這條消息在新媒體平臺一度被廣大網友轉載、點贊和評論,帶給了更多受眾錯誤的信息和對少林寺偏頗的言論。該假新聞不僅帶給了少林寺極大的負面影響,把少林寺推到風口浪尖,而且還擴大影響到網民對河南人、河南旅游業的偏頗認知和錯誤評價。我省映象網、大河報等主流新媒體編輯記者擔當媒體責任,在第一時間編輯稿件進行辟謠,減小了錯誤信息帶給網民對少林寺、河南旅游、河南的負面影響。

3.3 編輯記者應巧妙使用新媒體制造輿論,發布活動

新媒體所具備的互動性帶給編輯記者新的方式來進行傳播。區分于傳統媒介互動性弱的特點,新媒體在活動策劃、話題炒作、制造輿論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編輯記者要恰到好處地使用這些特性來進行更好的宣傳欄目、宣傳自我。

以中秋節活動為例,編輯記者可以提前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有關中秋節的話題,引導受眾關注中秋節。同時,在新媒體平臺還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性較強的活動,利用現在越發普遍的點贊、評論等方式,對人氣較高的受眾進行一定的獎勵或提供便捷的服務。通過這種新型的傳播方法,不僅可以刷新活躍度,通過粉絲、受眾的二次或多次轉發吸引新的受眾群體的關注,而且還通過互動的游戲、活動帶動編輯記者和受眾之間的交流,拉近了媒體發布平臺和受眾之間的距離。

3.4 編輯記者應巧妙使用新媒體與受眾互動,培養忠實粉絲

傳統媒介的編輯記者過于保守,由于沒有或甚少與受眾交流,最終在新媒體信息開放選擇的境遇下,粉絲和關注群體被互動性強的新媒體吸引走。正是介于受眾存在對新媒體影響甚大的現實,編輯記者應當多與受眾互動,培養忠實粉絲。

以微博為例,受眾、粉絲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評論或私信給編輯記者自己的意見、求助、訴求等。倘若一個自媒體平臺運營者置受眾粉絲的評論、私信不管,其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大、隔閡也越大。受眾、粉絲原本是因為依賴或者是有求助、有訴求于新媒體編輯記者,而編輯記者的冷漠、不回復、不回答也會使得受眾喪失對其的信任、信賴和依賴。而這很有可能會帶給新媒體編輯記者退訂、取消關注等一系列負面效果。

4 結束語

在新媒體盛行的今天,“記者可以借助的工具越來越多,傳統理念必將和新的理念產生沖突,作為編輯記者,要借助新媒體,實現創新”[3]。編輯記者要存在市場競爭的憂患思維,正視新媒體帶來的巨大便利,為我所用,通過新媒體廣大的信息平臺發掘珍貴的新聞、消息,在發現謠言的第一時間進行合理辟謠,巧妙使用新媒體進行活動發布、輿論制造,并且與受眾交流,培養忠實受眾粉絲。

參考文獻

[1]藺利萍.新媒體發展對記者職業素養的新要求[J].新媒體研究,2015(4):111-112.

[2]王寶昌.淺談編輯記者如何正確使用微博[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9):279.

[3]李麗.編輯記者應如何正確看待和利用新媒體[J].西部廣播電視,2015(15):165.

作者簡介:張偉華,編輯,研究方向為節目采編和新媒體研究。

猜你喜歡
編輯記者利用新媒體
畫與理
報紙編輯記者在多媒體時代行業的素質要求
如何加強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養
淺談如何加強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質的培養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廢物巧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