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色多瑙河

2016-12-20 01:19劉虹
吐魯番 2016年4期
關鍵詞:連隊音樂

劉虹

藍色多瑙河

劉虹

遠在新疆的同學打來電話,叫我回家。他們說,你回來看看吧。

我很想很想回去,甚至想回去生活一兩年。我說,你們要安排我住在五連,住在我曾經的家。

他們說,兩三年前,五連的房子基本都拆了,人都住到團部。只剩一小部分老房子。剩下的話,他們沒有說。

但我猜到,猜到余音里的脈絡,從根部指向邊緣。那是一片飄零的葉子,遠離故鄉,難以回家。

你要快快回來啊,不然剩下的部分,也沒有了。

也沒有了?不,在我心里,那是一座繁華的城,永遠聳立。

我心里的五連,是沸騰的,至少,我矮小的家,是沸騰的。那是一艘載著夢想的船,在每個黎明到來的時刻,披著滿天星光,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在一曲歡快的樂曲里起航。

我清楚的記得,家里那只墨藍色皮箱。每個早晨,我從夢里醒來,扶著床頭,踮著腳尖,爬到椅子上,雙膝跪著,然后趴在桌子上,按下皮箱的按鈕,小心翼翼打開箱子,把箱蓋支起來,把唱針放在黑色的膠片上。音樂,就那樣從箱子里流瀉出來,在小屋里打個旋兒,像一只長翅膀的鳥兒,拖著長長的尾羽,一溜煙飛出窗外,沖向云霄。我從椅子上跳下來,揮舞著小手,跑出家門,跑到院子里,跑到原野上。天那么高,風那么輕,草葉那么細軟,花朵那么耀眼。朝霞染紅的世界,心被歡快的音符漲滿,我的腳步輕盈,在草地里不停奔跑。

我對音樂,最初的強烈感受,來自這首曲子,多年后,當我能認全膠片上的字,才知它叫《藍色多瑙河》。淺顯的地理知識,無法解答那是一條什么樣的河,只在歡快的音符里,無數次想象它旖旎的風光,岸邊鮮花吐露芬芳,鳥兒盡情歌唱。

邊陲上的連隊,承載著保家衛國的重任,要和天斗,和地斗,和人斗。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且不說能欣賞到這樣的音樂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光那份閑情逸致,需要怎樣的優雅,那是骨子里的小資情調,那是一種浪漫的情懷。

那時,五湖四海的人,帶來不同文化,可大多時候,都是鄉土文化。只有那個叫璐璐的女孩,扎著羊角辮,穿著花裙,蹦蹦跳跳走在陽光下,渾身上下,都洋溢著和鄉土格格不入的氣息。她的父親,一個英俊的上海男人,跟在她身后,父女倆從連隊,一排排被白石灰刷過的,矮小雪白的房屋前穿過,像一首長著翅膀的樂曲,輕盈地飛過一個又一個小院。

璐璐父親每次來我家,都帶著璐璐。大人們屋里說話,孩子們院里玩耍,璐璐的裙裾在樹蔭下飛揚。她每一縷發絲,都卷曲著上海的痕跡,每一個發音,都吐納著上海的韻味。

上海,在那時,不僅是時尚的代名詞,更是令人向往的繁花地,以至引起很多神往?!吧虾x喿舆蛇山?,金表戴在蹄殼上。來到新疆沒人要,掉到河里沒人撈?!钡捻樋诹?,表達了多少羨慕嫉妒恨的心理??蛇@話,對璐璐,孩子們一次也沒說過。

璐璐母親,是連隊理發師,和現在的美發店一樣,美發師總是奇裝異服,發型怪異。那時,雖沒有奇裝異服,但璐璐母親同樣引領時尚,當然那時沒有時尚這個詞。她一頭《大眾電影》里的卷發,讓連隊的女人紛紛效仿。她不光時尚自己,還時尚自己女兒,璐璐斑斕的花裙,就在樹蔭下,有了魔法,迷惑了很多女孩兒。

當某天,璐璐母親從上海給我帶來一條裙子,便誘導我幼年的心,第一次對衣著美,有了強烈熱愛。那條有著三角形碎花的淡藍色花裙,像雪峰上拽下的云朵,浮載著我童年的夢,很多年以后,想來都是柔美溫馨的。

我的父親,年輕時定是有品位,有理想的人。想來,和璐璐父親交往中,一定有收獲的喜悅。那些維也納的高雅音樂,在那個吃重于一切的年代,在偏遠苦寒的邊塞,只有上海人,才會有心情不遠千里,翻越千山萬水,擠過臭烘烘的火車,坐過顫悠悠的汽車,不辭辛苦帶到連隊。

父親年輕的樣子,我已模糊,但對那臺電唱機的喜愛,依然記得。我不知他費了多大力氣,從哪搞來那臺讓人眼紅的稀罕物。這個物件,成為我童年時期,最美妙的回憶。

每個人年輕時,都有那么多燥熱而奇怪的想法,對生活,對未來充滿熱愛。父親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對音樂狂熱的癡迷,桌里塞滿一抽屜唱片。這些唱片風格跨度較大,從國內到國外,從江南小調到新疆民歌,從電影插曲到流行的紅歌,從蘇聯歌曲到世界名曲,還有豫劇,越劇,呂劇,京劇,黃梅戲等等經典唱段,可謂品目繁多。

這些唱片,在閉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重貧乏的時代,大多時候是用來交流的。如一條專供水源的馬車,在連隊極少擁有電唱機的幾個家庭,輪流被享用,被贊美和品評。尤其以《藍色多瑙河》為代表的維也納圓舞曲,戴著高雅的金冠,穿著金質的外衣,閃著光輝,像五月暖暖的春風,使枯燥艱辛的兵團生活有了甜美的味道。明快的節奏,如一杯杯甘冽的白蘭地,浸潤人的心靈。

父親,是名副其實的音樂發燒友,對音樂的狂愛,不僅停留在對唱片的欣賞,更愿意實際操作。那么偏遠的地方,卻弄來一支竹笛,一把二胡。當他開著拉煤車,穿過戈壁,穿過草原,穿過雪野,穿過四季,年復一年奔馳在藍天白云下,心里一定滿載著一首又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氐郊?,休息空當,他會拿起二胡,坐在床邊,卷一只莫合煙,在煙霧繚繞里,一曲一曲拉他喜愛的曲子?;蛘呖吭谀菑埛庞须姵獧C的桌前,舉一支竹笛,傾訴對生活的熱愛。

父親,一定無數次欣賞過草原落日,大漠孤煙。無數次瞭望雪野莽莽,萬馬奔騰。當他獨自奔馳在無邊曠野,一定無數次聆聽過牧羊人單調的情歌,高遠的雄鷹寂寞的悲鳴。父親心里,裝著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在音樂里,隨一個個音符,被不斷加工,組合,塑造。

那是父親一生中最艱苦的時光。連隊一百多戶人家生活用煤,冬季取暖用煤,靠兩輛老牌進口的大型拖拉機采購。父親是其中一輛車的司機,他開的是德產28。一年三百六十天,他都得不停地奔馳,每天都在路上,在渺無人煙的荒野穿行。從昭蘇煤礦到七十五團,六十多公里路,在交通極其不便,路況極差的年代,來回需兩天。冬季取暖高峰期,拉煤的車很多,父親要在煤礦排隊,一等一兩天,再逢大雪,來回需四五天。

這還是好的,最糟糕的是車壞在半路,父親只能自己修車。父親修車的技術是一流的,他不光要會開車,還要在空余時間,專研修車。如果在夏天,車不幸陷進沼澤出不來,父親就只能等待過路車幫忙。好在那條線路的司機大多熟識,有時等一兩個小時,有時等五六個小時,總能等到熟人,幫忙把車拖出來。這些司機在常年奔波中結下了特殊友誼,彼此理解,相互照應。他們像一塊塊形狀不同的石頭,堅硬而樸實,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野外,組合在一起,鋪設出一條生命之路。

我無法得知,在那個吃住都不方便的年代,父親在外是如何解決吃住問題的。只記得冬天,他回來時渾身上下總是黑的,像從礦井里才出來。手和腳凍得又紅又腫。

這使他性格暴躁,回到家,常為一點小事,罵我和弟弟,罵母親,有時甚至大打出手。我和弟弟都怕他,見他回來,就躲得遠遠的,盡量不惹他,不和他說話。

可父親是個熱愛音樂的人。愛音樂,定愛生活,音樂滋養性情,也滋養生活。生活不因物質而富有,而因生活本身的狀態而富有。所以,那時也是父親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他兒女雙全,妻子賢惠。雖工作艱苦,但日子平淡且多彩,內心安穩且充實。

愛音樂的父親,還喜歡閱讀。整個團部都沒有書店,唯一能滿足父親閱讀欲望的途徑就是從郵局訂閱。他訂閱了《小說月報》《山花》《收獲》《故事會》等刊物。那些刊物在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冬日讓他精神飽滿。他的身體如五月的松林,林間的積雪在枯葉上一片片消融,化成無數細軟的水珠,滋養每一寸凍僵的泥土,讓它豐潤充盈,煥發勃勃生機,并富裕成千萬條涓然的溪流,在茂密而幽深的林子血脈一樣涌動。

音樂和文學,使一貫脾氣暴躁的父親,有了些許恬淡與溫柔。使他在大雪封山的歲月里與眾不同,散發著光輝。他眼睛熠熠,充滿機智,思維敏捷,語言幽默,為人厚道,廣交朋友。

父親不光給連隊帶來煤炭,逢年過節還捎來鮮艷的年畫,一塊塊給孩子們縫衣服的花布。所以連隊很多人,都喜歡到家里來玩,這些人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兄弟,有的是朋友。常常半夜,依然燈火通明,歌曲響亮,熱鬧與喧嘩擠滿小屋。大家最愛聽的就是《藍色多瑙河》,或許這是洋玩意,或許明快的節奏讓人興奮,曲子總在唱針走完時,又被重頭放起。父親不喝酒,煙癮卻很大,屋里彌漫著濃濃煙霧。桌上擺著莫合煙,茶缸里泡著紅磚茶。有時還有奶疙瘩,馕餅和奶皮子之類,這是他的哈薩克朋友帶來的禮物。人們在煙霧和音樂交合的氛圍里,在或新或舊的話題中,一遍遍咀嚼生活的味道。

如果父親活到現在,他依然熱情愛國,也必定和街頭很多青年一樣,喜歡趕時髦,癡迷于某種流行風,甚至會跳街舞。那個年代,他和他的朋友們,是一批先進的年輕人,在艱苦的邊疆建設中,在保家衛國時,不忘生活樂趣,一夜夜聚會,一夜夜暢聊,追逐喜歡的事物。

這些朋友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璐璐父親。父親一定視璐璐父親為莫逆之交。我無法準確得知,父親和他的談話,有多少是觸及靈魂的交談,依稀記得幾年后,璐璐一家成為最早一批返回內地的人群,許多年后,父親每提到璐璐父親,都無限感嘆地說,老王那個人啊,真好!還會具體提到某件往事。然后,父親眼里,滑過一絲失落的神情,瞬間黯然了時光。

于我而言,璐璐有如一個春天的過往。我幼小的心里,有一片綠茸茸的草地,一個女孩提著花裙,頂著一臉陽光走過。那是我對這個世界的美好事物,最初的認知。

多年來,五連是我心頭最美的福窩,也是最痛的傷疤,不想思念,卻一次次回憶。我們如曾經海誓山盟的戀人,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從同一個點開始,背道而馳,我遠離了它,無法回歸,它似乎也一步步遠離我,拒絕回頭。往事是老藝人手中的糖塊,在歲月煎熬里,一點點融化,被扯開,拉薄,最后成絲,一縷縷描述著遠去的故事。一星愁苦,一星酸甜,終究被風雨沖刷,變得稀薄。

故事里,最美的鏡頭,是一個個冬夜,溫暖的火爐旁,橙黃的燈光下,父親溫柔地坐在床頭,給不識字的母親閱讀書中的文字。

我床頭的電唱機,那曲《藍色多瑙河》停下歡快的腳步,像沉睡的夢,退隱在夜深處。室內寧靜,靜得能聽到爐火燃燒的聲音,靜得只有父親游走在字里行間的讀書聲。窗外,雪落無聲,每一片雪花,都美麗地綻放。它們從遙遠的天際呼朋引伴,飄搖而來,一層又一層,鋪滿長著白楊樹的小院。

那一個個音符,如跳躍的畫筆,把調出的色塊堆積,排列,成為一幀發黃的照片,又日復一日被時光蒙上厚厚的灰。夜深人靜,我一次次擦拭它,讓遠去的畫面浮現眼前,讓它們重復,交疊,讓它們跳躍,回放。

曾經,無數個漫長冬夜,我裹著軟和的被子,聆聽父親給母親閱讀。父親的聲音,從來沒有像閱讀時那般柔軟。在他的閱讀中,我知道了路遙,了解了《人生》。

我對音樂的興趣,對生命的熱愛,是幼時,從《藍色多瑙河》開始的。我的寫作,對人生的思考,是三十多歲后,在遠離五連的異鄉開始的??稍谌昵?,父親無意間在我生命里撒下熱愛文學的種子。只是那時,我們都不曾知道。

現在,我無法接受五連落寞的樣子。同學說,人都從連隊搬到團部,甚至去了伊犁??磥?,隨中國經濟發展,城鄉結構變化,那么偏遠的地方,也難逃世事影響,人的觀念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五連拆了,在地球上消失了,永遠沒有了,成為人們口中偶爾提及的名詞,以符號形式,存留在記憶中。曾經低矮的房屋,沒有了人影,爐火和燈光。棋盤樣的小路,沒有了腳步,歌聲和人語。橙黃的月光下,沒有了呼吸,酣夢和囈語。白楊林子里,沒有了羊兒,少年和笛音。茫茫雪野上,沒有了駿馬,奔騰和長嘯。若干年后,它終將被荒草掩埋,被人遺忘,連個名詞,符號,都不復存在。

我不能想象五連落寞的樣子。它曾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夢想,是一段無法抹去的歲月。

父親的一生,只有在五連那段日子里,是最燦爛的??墒俏椰F在,再也找不到它,再也回不去。

五連,五連,那是我溫暖的父親??!

猜你喜歡
連隊音樂
一切為了職工群眾
——記二團十七連黨支部書記李長功
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兵團連隊振興
兵團總工會出臺連隊職代會制度規范化建設意見
提升二師連隊民主管理水平問題探析
奇妙的“自然音樂”
連隊文化創新對連隊管理創新的影響探索
音樂從哪里來?
音樂
關于發展連隊經濟的思考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