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配套技術

2016-12-20 08:10馬廣成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0期
關鍵詞:全程機械化高產小麥

馬廣成

摘要 介紹了小麥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配套技術,包括玉米秸稈還田、機械化深松旋耕、寬幅種肥同播、田間管理、聯合收獲、籽粒干燥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小麥節本增效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小麥;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029-01

小麥高產栽培及全程機械化配套技術就是實現小麥農藝和農機技術相配套,挖掘小麥增產因素,運用先進農業機械,達到科學用水、用種、用藥、用肥,提高生產效率,最大化實現節本增效。具體技術模式:前茬玉米聯合收獲秸稈還田→機械深松旋耕滅茬→小麥分層施肥寬幅精播→田間管理→小麥聯合收獲→籽粒干燥。

1 秸稈還田,培肥地力

前茬玉米進入適宜收獲期,應選用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在收回玉米棒的同時,將玉米秸稈粉碎均勻覆蓋地表,割茬高度≤100 mm,秸稈還田粉碎長度≤50 mm,秸稈粉碎合格率≥90%,秸稈拋撒不均勻率≤20%。秸稈粉碎后應做到拋撒均勻,無堆積和條狀堆積。當前,秸稈還田已成為培肥地力的主要方式。

2 機械深松,旋耕滅茬

土壤深松是用深松機械,在不翻土、不打亂原有土層結構的情況下,對土壤進行深松,增加土壤深度。深松可打破犁底層,增加蓄水保墑能力,利于作物根系深扎。深松作業深度應因地制宜,以打破犁底層為原則,一般為25~40 cm,可逐年適當加深,尤其黏土地,一般2~3年深松1次。土壤深松后,一般再旋耕1~2遍,使玉米秸稈和泥土充分混合,達到地表平坦,表土細碎[1]。

3 寬幅種肥同播

播種機選用小麥寬幅寬苗帶施肥精量播種機,一次進地完成起壟、寬苗帶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多項工序,一般增產20%。其核心是擴大行距,擴大播幅,健壯個體,提高產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是選用優良品種。應選擇本地高產穩產,抗倒抗病抗逆性好的品種,如濟麥22、濟麥20、良星99、魯原502。二是種子處理。小麥種子應選擇達到國家標準(純度99%,凈度99%,芽率90%,水分13%),同時要選用多效合一的包衣種子,以預防小麥病害和蟲害。三是適期足墑適量播種。當地最佳播期一般在10月5—15日。小麥要適墑播種,玉米秸稈還田的地塊,要在播種前或播種后澆水折實。播種量應根據品種特性,播期和土壤肥力確定,一般高產麥田播種量90~120 kg/hm2,基本苗控制在180萬~225萬株/hm2,中產麥田播量一般120~165 kg/hm2,基本苗控制在225萬~300萬株/hm2,旱田或播種期較晚播量為180~225 kg/hm2,基本苗控制在300萬~375萬株/hm2。四是提高播種質量。改傳統小行距(15~20 cm)密集條播為等行距(22~26 cm)寬幅播種,改傳統密集條播籽粒擁擠一條線為寬幅(8~10 cm),種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種子分布均勻,無缺苗斷壟,無疙瘩苗。播種深度為3~5 cm,要求播量精確,下種均勻,覆土嚴密,播后鎮壓。種肥要根據配方施肥的要求,選用氮磷鉀有效含量45%以上的粒狀復合肥,一般施600~750 kg/hm2,粒肥應施在種子正下方或側下方3~5 cm處,肥帶寬度應在3 cm左右。

4 田間管理

4.1 查苗補苗

出苗后應及時查苗,發現漏播及時浸種催芽補種。

4.2 水分管理

當月平均氣溫穩定在5~6 ℃時澆越冬水,特別是秸稈還田的麥田一定要澆越冬水,確保小麥安全越冬,要及時劃鋤,破除板結。春季澆水時間應視苗情和墑情而定,為了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小麥產量,推廣氮肥后移。一般在起身拔節期追施尿素225~375 kg/hm2。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低壓噴灌、微噴等節水措施[3]。

4.3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植保機械應選用背負式動力噴霧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或植保飛行器。防治銹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濕性粉劑450 g/hm2噴霧。防治赤霉病、葉枯病和穎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125~1 500 g/hm2噴霧。防治紋枯病可用5%井岡霉素2 250~3 000 mL/hm2對水1 125~1 500 kg/hm2噴麥莖基部,間隔10~15 d再噴1次。防治麥蚜蟲可用2.5%敵殺死乳油150~225 mL/hm2或10%吡蟲啉1 500~2 000倍液葉面噴灑。防治粘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 mL/hm2噴霧。適時進行“一噴三防”,一般在小麥挑旗孕穗期至灌漿初期,選晴天16:00后,用40%多菌靈乳劑750~1 200 mL/hm2, 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 mL/hm2,磷酸氮鉀2.25 kg/hm2,對水750 kg/hm2配成混合液進行根外追肥,可同時防病、防蟲、防干熱風,間隔7~10 d再噴1次[4]。

秋季小麥3葉后,大部分雜草出土,是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闊葉雜草為主的麥苗可采用5.8%麥喜乳油150 mL/hm2,對禾本科雜草重的可用3%世瑪乳油375~450 mL/hm2,莖葉噴霧防治。春季3月上中旬小麥返青后,及時開展化學除草。防治野燕麥、節節草、看麥娘、黑麥草等禾本科雜草,用6.9%驃馬乳油600~900 mL/hm2加水450 kg/hm2進行葉面噴霧。防治播娘蒿、薺菜、豬秧秧等闊葉類雜草,用75%苯磺隆干懸乳劑15~27 g/hm2,或20%使它隆乳油750~900 mL/hm2加水450~60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堿茅草、硬草,用2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3~6 kg/hm2,對水300 kg/hm2噴霧。

5 聯合收獲

隨著聯合收獲裝備成熟,應選擇大喂入量、高清潔率、秸稈粉碎效果好的橫縱軸流結合的聯合收割機,一次完成收割、脫粒、清選、裝袋等作業。作業要求:小麥秸稈切碎長度≤10 cm,脫凈率≥98%,漏割率≤1%,拋撒不均勻率≤20%,切碎長度合格率≥95%[5]。

6 籽粒干燥

廣大農戶一般在熟熱末期收獲,收獲后應及時晾曬干燥?,F在許多種地大戶和農場主選擇小麥完熟期收獲,含水量降到<14%時直接收獲入庫,省去晾曬環節,前提是必須??刺鞖忸A報,有足夠多的聯合收獲機,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隨著小麥烘干機械的推廣,許多農戶選擇小麥烘干機械,有效防止小麥霉爛損失。烘干時,應控制烘干溫度,種用小麥烘干溫度不高于43 ℃,食用工業小麥不超過50 ℃。

7 參考文獻

[1] 姜心祿,池忠志,李旭毅,等.四川丘陵山地小麥機械化生產農藝栽培技術[J].耕作與栽培,2013(3):41-42.

[2] 王紅霞,施萬喜.冬小麥機械化保護地耕作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3(11):10.

[3] 王彩靈,王宇.高寒地區旱作小麥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4(8):18.

[4] 張麥秀.麥積區小麥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4(5):68-69.

[5] 湯錦如.農業推廣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全程機械化高產小麥
解讀山東小麥栽培技術要點及發展前景
小麥,你好
我國育成高產高抗水稻新品系
防止小麥倒伏和增加穗數及穗重的措施
玉米壟側免耕播種全程機械化技術
玉米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研究
咸寧市水稻一種兩收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規程
雜交中稻一種兩收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高產優質高效益簡化栽培新技術
我的英國朋友小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