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用植物當歸早期抽薹研究進展

2016-12-20 08:27王義存李國業潘水站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0期
關鍵詞:當歸藥用植物研究進展

王義存++李國業++潘水站

摘要 早期抽薹已經成為嚴重制約當歸藥材生產的關鍵問題之一。早期抽薹不僅降低藥材產量,對藥材品質也有嚴重影響。綜述了當歸早期抽薹的概念、發生機制、對藥材的影響及防治措施等。導致當歸早期抽薹的主要機制包括遺傳因子、生境因子、營養物質、栽植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生產中優選良種、溫室育苗、控制苗齡、低溫貯藏、合理密植等農藝措施均可有效控制當歸早期抽薹。研究當歸早期抽薹發生的機理機制、調控基因、春花基因、選育耐抽薹品種,對于實現當歸優質、高效、穩產、高產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科學意義。

關鍵詞 藥用植物;當歸;早期抽薹;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S56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052-02

Research Progress of Early Bolting of Angelica sinensis

WANG Yi-cun LI Guo-ye PAN Shui-zhan

(Longnan Institu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Gansu Province, Longnan Gansu 746005)

Abstract The early bol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issues affecting the Angelica sinensis herbs production.The early bolting does not only reduce herbs production,but also affect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plants.The concept of early bolting,physiological theory,induce factors of the quality of medicin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bout the early bolting of Angelica sinensis were integrative reviewed in the paper.Its occurrence mechanism include genetic factors,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factors,nutrients,planting density,fertilizer and other productiong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above occurring mechanism,the proposed prevention measures as follows: preferably good variety,greenhouse seedling,control graft union,cold storage,reasonable planting density and other agronomic measures can reduce its bolting rate.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early bolting,vernalization gene,gene regulation of flowering early bolting,select bolting tolerance variety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for Angelica sinensis high quality,high efficiency,stable yield and high yield.

Key words medical plants;Angelica sinensis;early bolting;research progress

當歸(Angelica Sinensis Diels)為傘形科(Umbe-lliferae)當歸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陰濕。始載于《神農本草金》,以干燥根入藥,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潤燥滑腸之功效,為臨床常用藥[1]。此外,當歸還廣泛應用于保健品、化妝品、飲料、酒等制造原料中。全國有90%左右的當歸產自甘肅[2]。當歸生產上普遍存在早抽薹問題,早抽薹嚴重制約了產量潛力的發揮,對藥材品質亦有較大的影響[3]。該問題不僅在當歸上有,在其他家植藥材如白芷、羌活等傘形科藥用植物中普遍存在。因此,揭示當歸早期抽薹的機理機制,闡明控制當歸早期抽薹的途徑與技術,對于破解當歸早期抽薹的難題,實現當歸優質、高效、穩產、高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當歸早期抽薹的概念及發生情況

早期抽薹是指植株的營養體未充分長成即發生抽薹的現象。具體到當歸即育苗移栽后第2年發生抽薹開花,導致不能形成有效的商品藥材。

近年來,抽薹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當歸生產的關鍵問題之一。早抽薹當歸根中次生韌皮部與次生木質部的比例減小,次生木質部的薄壁細胞木質化,生活的薄壁細胞和分泌道減少,影響次生產物的形成,導致肉質根木質化并空心,使得根部缺乏油氣,變柴,失去藥用價值。遺傳因素、生長物質、環境、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均影響當歸早期抽薹[4]。岷縣大田當歸正常年份抽薹率10%~30%,嚴重時可達80%以上,有的甚至絕收,嚴重影響了藥農收入。

2 早期抽薹對當歸產量、品質及生理活性的影響

王建華等[5]研究結果表明,抽薹對防風的藥效有明顯影響,抽薹防風的鎮痛作用為未抽薹防風的70%~85%,解熱作用為55%左右。陸則權等[6]研究表明,當歸抽薹過程多個生化指標發生變化。當歸的抽薹發育過程是由多因子參與、多步驟控制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7]。因此,研究當歸在不同生育時期生理生化的變化,可有望為進一步研究當歸經濟產量的形成、抽薹開花及預防早期抽薹提供理論支撐。

3 當歸早期抽薹機理研究進展

3.1 遺傳因素

Le Cochec 等[8]觀察到當年抽薹的甜菜其基因型具有雜種優勢,是顯性、上位性基因作用的結果。當歸早抽薹苗所結種子俗稱“火藥籽” ,火藥籽育成的當歸苗移栽至大田比正常植株(第3年)抽薹所采種子育成的當歸苗抽薹率約高30%,且提前抽薹10~15 d,這可能是因為控制當歸抽薹開花的基因具有遺傳保守性[9]。由此可知,深入研究當歸早期抽薹遺傳特性及基因,有助于精確篩選抗早期抽薹品種。

3.2 生境因子

當歸苗貯藏期環境溫度對當歸抽薹影響顯著[9],貯藏期溫度在-10~-7 ℃時,抽薹率19.6%,且陰地貯藏的苗比陽地貯藏的苗早抽薹率降低約 50%。這可能是由于冷凍貯藏抑制了貯苗體內硝酸還原酶和淀粉水解酶的活性[10]??梢娎鋬鲑A藏是解決當歸早抽薹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也可在生產中盡量使用大苗子,從而進一步發揮大苗子的豐產優勢。李成東等[11]調查發現,當歸在海拔1 000~1 200 m范圍內,抽薹率為30%~50%,1 800 m以上地區生長良好,抽薹率僅10%。干旱、高溫、缺肥、缺水等也會對當歸的生長有一定的脅迫,導致當歸生長發育進程加快,早期抽薹率明顯提高。

3.3 營養條件

植物體營養水平是抽薹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營養物質積累是成花的基礎,其中碳水化合物是合成其他物質的碳源和能源。王興政等[12]發現種苗大小對當歸抽薹率有極為明顯的影響,種苗越大抽薹率越高。張恩和等[13]發現當歸的早抽薹與種苗重量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達0.98~0.99。這可能是由于當歸苗齡過大,在第1個越冬期就具備了接受低溫春化的條件,有關苗齡大小對早期抽薹影響的機理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4 栽培管理措施

良種配良法才能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物產量潛力已得到農學家們的共識。移栽時間、栽植密度、肥水管理均能影響當歸的生長發育,任何一項措施管理不到位皆可引起當歸的早期抽薹。研究表明,P肥對當歸抽薹率的影響作用極顯著,施用N、P化肥都會加速抽薹進程。但在一定施N 量的基礎上增施P肥則可降低早薹率[14]。

4 當歸早期抽薹的主要調控途徑

4.1 選育耐抽薹品種

品種( cultivar) 指經人工選擇,在遺傳上相對純合穩定,在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相對一致,并作為生產資料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作物類型。加強系統選育,定向培育高產、優質和不易早抽薹的品種是穩定藥材質量的基礎[15]。當歸新品系90-01h和岷歸4號豐產、穩產性好、適應性廣、抽薹率低、抗病性強[16-17]。由此可見,定向培育耐抽薹、豐產性好、品質優的新品種可有效解決當歸藥材生產中早抽薹造成的減產、減質問題。

4.2 科學育苗

優選種子是控制當歸早期抽薹的一條重要調控途徑。生產中選三年生當歸繁種,去除主莖,選留側莖上的種子??刂品N子成熟度,在果翅由淡紫紅色變為粉白色,果翅張開呈橢圓形時采收,以千粒重<2 g 為佳。冬季育苗、溫室育苗等均可明顯抑制當歸早期抽薹。

4.3 合理密植

適宜的種植密度可有效減輕當歸早薹率。一年生云當歸的適宜栽培密度為12.75萬株/hm2,適宜基肥用量為40 t/hm2左右,最佳移栽期為5 月下旬。李應東等[18]研究發現采用每穴栽兩苗,行株距40 cm ×20 cm,栽植9.0萬~10.5萬穴/hm2,既能保證基本苗數,也可防止出現早期抽薹。

4.4 激素處理

魚亞瓊等[19]研究表明,NAA抑制早期抽薹,單施GA3或者配施GA3與其他外源激素組合明顯提高當歸的抽薹率,且GA3濃度越大,抽薹株占的比率越高。青鮮素、矮壯素、丁酰肼、甲哌鎓、多效唑等在苗期噴施可有效控制當歸抽薹,其中青鮮素1.700 g/L 在當歸苗期進行噴霧處理不但可有效降低當歸抽薹率,且對當歸地上生物量無顯著影響,并增加當歸單根鮮重、提高當歸產量。大多數激素處理(除GA3外)有效抑制了當歸早期抽薹可能是由于激素在當歸花芽分化和抽薹過程中起到了調控作用,有關機理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5 其他農藝措施

覆膜、覆草、施農家肥不僅可以抗當歸早抽薹,而且可以提高產量。姚蘭[20]研究發現,當歸育苗期遮光40%、50%處理的1~2級種苗的早期抽薹率最低。歸栽培宜選用苗重0.88 g/株、側根數1 .1條/株、主根長14.5 cm左右的中種苗。

5 建議

5.1 開展當歸耐早抽薹品種選育

優良的種子、種苗是提高中藥材質量的基礎。目前,栽培當歸優良品種匱乏,整齊度高、高產、優質、高抗的新品種不多,生產中大規模推廣應用的品種更少。應該深入挖掘當歸種質資源,研究遺傳參數、生長發育規律、種子特征、藥材質量、藥效等。以“選擇育種”為主要育種手段,以優質、高產、抗抽薹等為育種目標,選育出可以在生產上大規模推廣應用的優良當歸新品種。

5.2 深入研究當歸早期抽薹機理機制

包括當歸在內的所有傘型科藥用植物早期抽薹問題是一個科學難題。目前,對早期抽薹的機理機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藍、洋蔥、白菜等大宗蔬菜作物,而藥用植物當歸早抽薹的機理機制還缺乏系統研究。利用分子生藥學與中藥資源生態學[21]的相關理念和技術應用到藥用植物當歸抽薹的研究,揭示其早期抽薹基因和關鍵生態因子。研究當歸抽薹過程中生理生化變化及差異性基因的表達,明確調控早期抽薹的基因、春花基因等,將為調控藥用植物早期抽薹提供理論支撐,也為選育抗早薹品種的選育指明了方向。

6 參考文獻

[1] 湯飛宇,郭玉海,馬永良,等.當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 19-26.

[2] 趙楊景,陳四保,高光耀,等.道地與非道地當歸栽培土壤的理化性質[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1):19-22.

[3] 康軍.當歸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醫藥產業資訊,2005 (23):120.

[4] 徐繼振,劉效瑞,荊彥民,等.甘肅當歸提前抽薹的防治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9,249(11):660-662.

[5] 王建華,崔景榮,朱燕,等.防風及其地區習用品解熱鎮痛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學報,1989,4(1):20.

[6] 陸則權,張金文,任麗蓉,等.當歸抽薹植株生理生化特征分析[J].中草藥,2011,42(11):2326-2329.

[7] RUIZ G L,MADUENO F, WILKINSON M.Different roles of flowering-time ge-nes in the activation of floral Initiation genes in Arabidopsis[J].Plant Cell,1997,9: 1921-1934.

[8] LE C F.Investigation of Sugar boulting genetic factors[J].Agronomic,1989,9(6): 585-590.

[9] 王文杰,張正民.當歸的抽薹特性和控制途徑[J].西北植物研究,1982,2(2):95-104.

[10] 王文杰.當歸冷凍貯苗技術和原理[J].中藥材科技,1979 (3):1-5.

[11] 李成東,黃葵,陳正權.當歸抽薹調查報告[J].中草藥,1994,25(8):445.

[12] 王興政,藺海明,劉學周.種苗大小對當歸綜合農藝性狀及抽苔率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7,42(5):59-63.

[13] 張恩和,黃鵬.春化處理對當歸苗生理活性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98,33(3):240-243.

[14] 馬占川,張恩和,張金文,等.氮磷配施對當歸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耕作與栽培,1997(4): 32-33.

[15] 華國棟,郭蘭萍,黃璐琦,等.藥用植物品種選育的特殊性及其對策措施[J].資源科學,2008,30(5):754-758.

[16] 賈婕楠.當歸新品系90-01選育報告[J].中藥材,2005,28(8):649-650.

[17] 李鵬程,劉效瑞.當歸新品種岷歸4 號選育及優化種植技術研究[J].中藥材,2011,34(7):1017-1019.

[18] 李應東,劉佛珍,陳垣,等.當歸規范化種植技術及其主要病蟲害防治[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5,19(1):23-26.

[19] 魚亞瓊,邱黛玉,藺海明,等.外源激素和種苗大小對當歸成藥期生理變化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11(9):41-44.

[20] 姚蘭.當歸育苗期遮光對成藥期抽薹率及經濟性狀的影響[J].甘肅農業科技,2005(10): 54.

[21] 黃璐琦,肖培根,王永炎.中藥資源持續發展的研究核心與關鍵 分子生藥學與中藥資源生態學[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3):233.

猜你喜歡
當歸藥用植物研究進展
中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紫花高烏頭的種植研究進展
近十年國際STEM教育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傳感分析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進展
尋找家里的藥用植物
藥用植物萜類生物合成β—AS基因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