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8月24—25日遼寧地區暴雨預報分析

2016-12-20 12:56高凌峰趙婷婷楊丹寧胡小康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0期
關鍵詞:對流水汽局地

高凌峰++趙婷婷++楊丹寧++胡小康

摘要 利用常規氣象觀測資料、雷達產品等對2014年8月24—25日遼寧地區降雨天氣過程進行分析,得出此次降水過程主要是高空槽、底層切變線于華北氣旋相配合產生的;動力、熱力和水汽條件均較好,適合產生局地對流性降水天氣;雷達回波演變與降水過程基本一致;由于局地強對流性降水存在面積小、小時雨強大、作用時間短等特點,在預報中很難把握落區和量級,沈陽氣象局大氣環境研究所開展的中尺度數值預報產品均較好地預報了此次降水形勢,大尺度、中尺度環流背景上對預報進行了指導。

關鍵詞 暴雨;環流背景;物理量;雷達回波;數值預報;遼寧??;2014年8月24—25日

中圖分類號 P458.1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172-02

1 天氣概況

2014年8月24—25日遼陽地區出現小到中雨天氣過程,遼陽縣24日20:00左右產生距地強對流產生局部暴雨天氣過程,引發暴雨災害性天氣。此次過程為低空切變前對流性降水過程,系統呈東北西南帶狀分布,并向東北方向移動,且東南山區降水量偏大,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前期干旱的情況等特點。

自2014年8月24日9:00至25日8:00,全地區平均降水量11.6 mm,最大降水量53.1 mm,出現在遼陽縣。全地區76個自動站實測數據顯示,有30站為小雨級別,41站為中雨級別,1個站暴雨級別,為遼陽縣本站出現暴雨,降水量為53.1 mm。全市普降小到中雨,遼陽縣本站暴雨。東南山區降水普遍偏多,局地短時強降水零星分布。

2 成因分析

2.1 資料與方法

利用高空500、850 hPa高度場、風場、溫度場和地面逐3 h觀測資料等資料對此次過程的成因進行了分析。主要從高層冷空氣、低層切變、地面系統以及臨近雷達回波等幾方面著手分析此次過程。

2.2 天氣尺度系統分析

2.2.1 環流背景分析。

(1)500 hPa。8月24日8:00的高空觀測記錄資料顯示,在500 hPa上,高緯度環流主要為兩脊一槽型,這次主要影響系統是位于唄湖的槽東擺影響遼陽市,槽底部位于內蒙河北境內。至24日20:00,唄湖大槽底部河北遼寧交界地帶,已經開始影響遼寧省。

(2)850 hPa。從8月24日8:00和24日20:00 850 hPa觀測圖(圖1)演變可以看出,850 hPa低空風向切邊明顯,基本呈南北走向,24日8:00位于遼寧省西端,20:00移至遼寧省中東部,系統移動比較緩。偏北氣流對冷空氣輸送比較有利,風向明顯切邊動力抬升條件比較有利,有利于對流性降水產生。

(3)地面。8月24日8:00—20:00,地面閉合低壓系統即華北氣旋出現,中心位于江浙地區,中心值1 007.5 hPa,低壓系統緩慢東北上,中心有基本保持不變。低壓前部入海,向低壓頂部輸送水汽,為降水提供了水汽條件,有利于前期不穩定能力的集聚。

綜上分析,此次降水過程主要是高空槽、底層切變線于華北氣旋相配合產生的。此次降水過程中,地面低壓前部入海為低壓頂部提供了一定水汽,在頂部有一定抬升條件并有利于不穩定能量集聚,高層的槽、底層切變線東擺是整個過程的主要抬升條件。

2.2.2 探空資料分析。沈陽TlogP圖(圖2)可以看出,8月24日8:00,濕對流有效位能為525 J/kg(粉色陰影區域面積),K指數為38,大氣較為不穩定,但對流抑制有效位能不大,垂直風切底層風隨高度順轉有冷平流,中層風隨高度逆轉有暖平流,存在大氣層結不穩定,有利于對了性降水的形成。在24日20:00,濕對流有效位能為149.7 J/kg,K指數為35,存在一定的對流抑制有效位能,有利于不穩定能力集聚,大氣較為不穩定,當不穩定能量釋放時更有利于強對流性降水產生。

2.2.3 物理量診斷分析。

(1)動力條件。24日8:00,最大上升速度為10.2 m/s,24日20:00最大上升速度為8.5 m/s,說明動力抬升條件較好。

(2)熱力條件。8:00 500~850 hPa溫差為25 ℃,白天最高氣溫30 ℃,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熱力條件。降水開始后,降水釋放的潛熱為后期降水提供一定的能量。

(3)水汽條件。底層華北氣旋入海把海上水汽源源不斷的輸送北上。

綜上分析,此次過程中動力,熱力和水汽條件均較好,適合產生局地對流性降水天氣。

2.3 中尺度分析

2.3.1 高空及地面天氣形勢場分析。此次降水過程主要是唄湖大槽底部東擺產生的系統性降水過程。此次降水過程中,由于存在較強的對流不穩定條件在系統移動過程中容易產生局地對流性降水。

2.3.2 雷達回波分析。雷達回波顯示,整個過程中,雷達基本反射率的強度不超過50 dBZ,在降水主體之前出現了對流性降水,局地降水比較明顯。過程降水從24日18:00開始,此時雷達回波強度較為平均,且評價降水強度較小,在回波中還有小的強回波中心,降水強度較大時段為24日20:00左右,此時最大回波強度為45 dBZ。

2.4 數值預報產品檢驗

EC以及中國氣象局沈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中尺度數值預報產品均較好地預報了此次降水形勢,大尺度、中尺度環流背景上對預報進行了指導。同時,中國氣象局沈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中尺度數值預報產品較好地預報了降水范圍,也較好地預報了強降雨中心的存在,但對于其落區的預報則有一定的偏差,另外48 h之前的各家數值預報對于系統的移動速度的預報都比實況偏慢??偟膩碚f,預報量值對全地區來說是正確的。

3 預報技術著眼點與難點

此次預報技術的著眼點是在大尺度環流背景下,高空槽東擺至遼寧省上空,各項物理量預報指標及水汽條件都較好的情況下,遼陽市氣象臺預報有小到中雨量級降水,局地可能產生強對流性降水。根據數值預報考慮東南山區降水量偏大,實況與預報思路總體來說是正確的,另外降水的過程量預報和實況基本相同。難點在于局地強對流性降水存在面積小、小時雨強大、作用時間短很難把握落區和量級。遼陽市氣象臺的預報總體上是正確的,但是存在微小的偏差,在預報質量檢驗上不容易把握。

4 參考文獻

[1] 冉令坤,齊彥斌,郝壽昌.“7.21”暴雨過程動力因子分析和預報研究[J].大氣科學,2014(1):83-100.

[2] 周雪松,吳煒,孫興池.山東暴雨天氣學預報指標的統計特征分析[J].氣象,2014(6):744-753.

[3] 王改利,劉黎平,阮征.多普勒雷達資料在暴雨臨近預報中的應用[J].應用氣象學報,2007(3):388-395.

[4] 陶祖鈺,鄭永光.“7·21”北京特大暴雨的預報問題[J].暴雨災害,2013(3):193-201.

[5] 鄧國,陳懷亮,周玉淑.集合預報技術在暴雨災害風險分析中的應用[J].自然災害學報,2006(1):115-122.

猜你喜歡
對流水汽局地
“引水工程”對克拉瑪依局地小氣候的改善
為什么會下雪?
JG/T221—2016銅管對流散熱器
中國東部霧霾頻發 水汽分子是“幫兇”
平板電視電源熱設計研究
巧化糖塊
為什么“久雨大霧晴,久晴大霧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