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農業試驗站(農業科技園)體制機制調研報告

2016-12-20 15:09毛學斌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0期
關鍵詞:浙江大學體制機制

毛學斌

摘要 闡述國內外農業試驗站管理體制機制,提出浙江大學農業試驗站管理體制機制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農業試驗站;農業科技園;浙江大學;管理;體制;機制

中圖分類號 F30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279-03

浙江大學在“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與“頂天立地”的理念和“聚焦湖州、立足浙江、服務西部、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指引下,推動了涉農學科的又好又快發展,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加大,科研領域日趨拓展,科研經費逐年增加,承擔國家和區域重大專項逐年增多,對涉農學科和單位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縱觀國內外一流大學涉農學科發展歷程,必有服務和支撐涉農學科發展的高水平實驗試驗基地。為更好地服務涉農學院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提供農業科技創新的平臺,農業科技成果展示和推廣的中心,我校于2010年年初成立了農業試驗站。完善學校農業試驗站的管理體制機制,構建科學合理的運行模式,將有利于充分發揮學校各涉農學科的整體優勢,創建國內外一流的試驗基地和科技創新平臺,大力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為涉農學科筑大平臺、建大團隊、出大成果、作大貢獻提供堅實的支撐保障,提高各學科的學術水平以及為爭取國家級農業科技項目創造有利條件。為定位農業試驗站的功能,明確職責,理清體制,完善機制,以便更好地加快農業試驗站的建設與發展,農業試驗站根據學校和學部的要求,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了解國內外高水平農業試驗站的建設實踐,研究分析農業試驗站建設管理中涉及的目標任務、體制機制、隊伍建設等若干重要問題,結合學校農業試驗站的實際,提出了初步設想,也為學校、學部領導提供決策參考。

1 國外農業試驗站管理體制機制管窺

1.1 日本的試驗農場

日本的試驗農場主要是依托于各個高校的涉農學科,以東京大學的試驗農場為例:其農學部設有8個系,分別為水產學、農業生物學、農業化學、農業經濟學、林業學、獸醫學、農業工程、林產學等,根據各個學科和門類的特點,附設有試驗農場、試驗林場和試驗牧場,以及獸醫院、水產實驗場、綠地植物實驗場等實習實驗設施,為教學科研服務。

1.2 美國的農業試驗站體系

美國農業試驗站主要是依據1887年國會頒布的海琪法案建立的,根據海琪法案在每個州的贈地學院或農學院下建立州立農業試驗站,其是贈地學院或農學院的下屬機構,同時接受聯邦農業研究局的統一協調,主要由州政府列出預算經費,由州議會批準,年底試驗站要接受議員的質詢[1-4],檢查經費的使用是否合理及使用效果,以確定下一年是否再繼續給予試驗站的經費支持。

根據海琪法案,農業試驗站的任務就是在農學院和贈地學院農學系的指導下,對農業科學原理及其實際應用進行研究,并進行試驗[1,5-9],進一步為農民提供公共農業服務。100余年來,美國的農業試驗站這一宗旨從未改變過。20世紀60年代中期后,增加了新內容,即為農民服務。

美國的州農業試驗站的組織機構龐大,除在州立大學設有試驗總站外,還在下面產區針對某一作物或某學科建立分站。如密西根州立大學農業試驗站[Michigan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MAES)]集中了300多位科學家,涉及6個學院。試驗站的總部設在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所在地East Lansing,下屬有14個試驗分站,主要職責是解決各產區遇到的技術難題。

2 國內農業試驗站管理體制機制管窺

2015年年初,農業試驗站組織人員赴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農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水稻研究所等國內知名的農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實地考察調研,還通過電話調研的方式對其他研究機構的涉農試驗站進行了調研??v觀國內農業試驗站,因設立的方式和部門不同,管理模式也有差異。

2.1 中國農業大學涿州和上莊教學實驗場站

中國農業大學現設有3個學校直屬的教輔機構,即曲周實驗站、涿州教學實驗場、上莊實驗站,業務上屬科研院管理。其中涿州教學實驗場地始建于1957年,處河北省涿州市區西部東城坊鎮,是中國農業大學教學、科研、實習的基地。2006年中國農業大學充分利用涿州農大實驗場的巨大資源,以該教學實驗場為基礎,推進與河北省的深層次合作,與河北省共建面向華北、幅射全國的農業和生物高新技術示范園區[1],作為學校最重要作物育種、轉基因以及克隆等高新技術實驗和轉化基地,10月批準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園在組織管理方面實行管委會負責制,管委會主任由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李世盛兼任。

該實驗場占地面積1 440 hm2,下設3個農業分場及種雞場、種豬場,均采用企業化運行模式。機關科室包括生產科、辦公室、事務科、財務科、工會[1-4]。該實驗場還設有4個附屬單位(電管站、醫院、車隊、中小學等),有2個學校駐實驗場單位(正大雞場、種衣劑廠等)。

而中國農業大學上莊試驗站的功能與涿州試驗站比較,功能定位就有很大不同,上莊試驗站主要用于教學科研試驗的場所,占地面積超過66.7 hm2,根據學院學科進行分塊規劃,業務管理由各學院落實,總體協調由試驗站落實,資源實行有償使用,屬于學校服務教學科研的事業性輔助機構。

2.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場站管理中心

2007年5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場站管理中心組建成立,下設7個場(站)(米脂試驗站、三原試驗站、眉縣試驗站、火地塘試驗林場、周至試驗站、楊凌試驗農場、咸陽試驗站)。7個場(站)現有職工542人,土地面積、房舍建筑面積、固定資產總值分別為2 348.9 hm2、71 773 m2、2 794萬元。目前承擔國家、省部及學??蒲许椖亢涂萍纪茝V195項,同時承擔11個學科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實習任務。

中心主要職能: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制定中心及下屬場(站)的長遠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代表學校管理下屬場(站)的房屋、土地、設備等國有資產,防止資產流失;負責中心人員的管理和調配[1],做好中心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工作;盤活場(站)資產,整合資源,提供優質服務。

2.3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試驗站

上海交通大學的實驗場站隸屬于農學院,設有3個校內外農業試驗基地,它們是4 hm2的校內農場(現代農業工程示范中心)、金山農場,并將與閔行區政府合作共建農業高科技園區,規劃面積133.3hm2,首期核心區塊面積33.3 hm2左右。學校建有分管科研、教學、財務等3位副校長為組長,學校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林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校內外農業試驗基地建設。

2.4 南京農業大學江浦實驗農場

南京農業大學江浦實驗農場為學校直屬的正處級單位。江浦實驗農場下設辦公室、科、服務站的數量分別為1、3、3個。江浦實驗農場480 hm2土地內的教學實習基地共有動科實驗站、農學實驗站、生科實驗站、環境工程實驗站、公共服務站和園藝實驗站6個站(用地106.7 hm2)。各個站分屬相關學院和部門管理,如農學實驗站由農學負責院管理。

2.5 中國農業科學院德州實驗站

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要根據國家的任務要求,以下屬各研究所為依托建立農業實驗站。20世紀60年代德州實驗站創建,是我國農業研究領域最早建立的以鹽堿土改良與中低產田治理為主攻方向的國家級野外工作臺站之一,現隸屬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原土壤肥料研究所),其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在黃淮海平原開展農業科學研究的重要試驗基地。下設陵縣、禹城2個試驗區。實驗站為國家正處級建制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現有研究員、副研究員、中級研究人員的數量分別為2、5、8人。主要承擔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區區域治理與發展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任務。

2.6 東北農業大學農業試驗站

東北農業大學農業試驗站也稱東北農業大學教育教學實驗實習中心,設有分阿城分院、香坊實驗實習基地,阿城試驗基地位居哈爾濱城郊,離學校大約10 km,主要是服務于教學科研,占地面積為53.3 hm2,是學校的事業性單位,人員35人。香坊基地是和其他單位合作共建的基地,主要是以畜牧養殖業為主,占地面積約26.7 hm2,學校編制人員14人,按二級法人方式運行。

2.7 中國煙草中南農業試驗站

1997年初中國煙葉總公司湖南省公司、湖南中煙工業公司、湖南農業大學共同建設中國煙草中南農業試驗站,并于2000年7月由國家煙草專賣局科教司正式授牌成立。

中南站本部地址設在湖南農業大學校內,并與湖南省煙草公司煙葉處合署辦公。中南農業試驗站下屬4個試驗基地(永州、郴州、湘西自治州、瀏陽等)。湖南省煙草公司總農藝師趙松義擔任中南農業試驗站站長,湖南農業大學煙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周冀衡、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研究員朱列書、永州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李德清等擔任副站長。

2.8 河北省農科院旱作節水農業試驗站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共建有8個院屬試驗站(園區)。旱作節水農業試驗站由省農科院旱作所和衡水市聯合于2003年建立,最具典型性,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衡水市農科所)的內設機構,總投資超過2 000萬元。該站位于衡水市深州護駕遲鎮,占地面積42.2 hm2,站區面積2.2 hm2,試驗田40 hm2。試驗站劃分為5個區(無公害高效農業種植試驗示范區、牧草新品種的引進與種植試驗示范區和冬綠花卉苗木試驗示范、旱作農業-節水技術試驗示范區、抗旱節水作物新品種的篩選與展示區)。

該試驗站還與河北農大、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河北師大、中國農大、河北科技大學等院校的知名專家開展廣泛的合作研究,通過合作提高研究水平,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拓寬研究領域,特別是為爭取高層次課題奠定基礎。

2.9 臺灣大學試驗農場

臺灣地區的農業試驗場主要由高校建設管理。以臺灣大學為例:其生物資源與農學院下屬有農業試驗場、實驗林管理處、山地試驗農場等附屬機構。其中農業試驗場于1924 年創立,原為臺北高等農林學校實習農場,場址位于臺北市基隆路四段,面積約20 hm2,1964年成立安康分場,面積 19.1 hm2。試驗場場長由生農學院院長、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嫒?。試驗農場的任務主要是為教學科研和學生實習提供場所以及示范經營、生產銷售各項產品,如乳制品、加工肉品、冰品及有機農產品等。

3 浙江大學農業試驗站管理體制機制的建議

綜觀國內外農業試驗站,均是為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提供服務支撐,或為解決全國性和區域性的農業問題而設立。每個試驗站都有相應的研究所或學科為依托。各試驗站主要以育人、科研和社會效益為目標, 體制上主要以學校直屬或者學院直屬單位的形式存在。

浙江大學是一所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的985重點高校,學科門類齊全,具有綜合優勢,在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參照國內外農業試驗站現有的管理模式,結合浙江大學的實際情況,學校農業試驗站的目標任務、管理體制和隊伍建設可作以下探索。

3.1 浙江大學農業試驗站的目標任務

3.1.1 發展目標。緊緊圍繞涉農學科發展需要,整合校內外試驗場站優勢資源,通過加強以農業生物技術為支撐,優良種質繁育為主線的高水平現代農業技術研發,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在技術創新和集成方面形成合力,不斷提升試驗站服務教學科研和技術成果示范展示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引領未來農業發展,努力把農業試驗站建設成為服務教學的實踐基地、科學研究的支撐平臺、服務社會的示范園區,使之成為具有引領型、綜合性、國際化特點的一流農業試驗站。

3.1.2 基本任務。根據學校和農生環學部發展規劃要求,結合農業、生命科學、環境資源等學科特色,重點滿足農生環學部大類基礎課程的公共教學,以及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的核心科研實施和重點實驗室、重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基地配套需求,兼顧大類學科相互之間的平衡發展。同時,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好服務。具體為:第一,根據學校制定的教學計劃,積極創造條件,保證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專業勞動的需要,并為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以及通過SRTP和挑戰杯等提供實驗實習條件。第二,根據國家、省部級及學校下達的科學研究計劃,積極創造條件,保證各涉農學科科學研究試驗的順利進行,重點保證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實施。第三,根據國家、省部和學校要求,以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為基礎,大力開展社會服務、成果示范、技術集成和培訓推廣工作,重點突出服務農村、農業和農民,使農業教學科研與服務推廣培訓緊密結合。

3.1.3 功能規劃。按照上述建設目標與任務要求,農業試驗站下屬的3個分站作以下規劃。①長興分站。核心區塊規劃用地面積為76.3 hm2,已規劃建設8 000 m2的綜合大樓、6 hm2的生態牧場等主要基礎設施。集科學試驗和實踐教學功能、示范功能、孵化培育功能、技能培訓功能、農業信息服務功能、提供國內外農業科技信息功能、國際交流功能以及生態、休閑觀光、科普教育功能于一體。設有種質種苗繁育與轉基因實驗區、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示范區、農業信息工程與精準農業示范區、公共試驗支撐平臺以及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五大區塊。②紫金港分站。根據學校建設的總體規劃要求,核心區塊規劃用地13.3 hm2,已規劃建設10 000 m2的農科教試驗大樓等主要基礎設施。功能布局:結合農業、生命科學、環境資源等學科,重點滿足農生環學部大類基礎課程的公共教學以及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的核心科研實施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基地配套需求,兼顧大類學科相互之間的平衡發展,并以共享性、交叉性、生態型、節能型和園林化為原則進行布局。區塊規劃:大田作物公共實驗區、環境可控公共實驗區、生工食品教學科研實驗區和動物科學教學科研實驗區。③海南分站。在海南三亞市鳳凰鎮租賃土地5.3 hm2,將要建設300 m2簡易用房等主要基礎設施,今后規劃建設一定面積的永久性建筑。功能布局:南繁育種基地,能基本滿足我校涉農學科南繁(包括水稻、玉米、棉花等)重大教學、科研項目的實施。區塊規劃:水田區塊、旱作區塊、轉基因區塊和基礎設施區塊。

3.2 浙江大學農業試驗站體制機制的建立

3.2.1 管理體制。農業試驗站是主要服務涉農學科教學科研的學校直屬事業單位,業務上隸屬于農生環學部,其職能為統籌建設管理和協調涉農學科校內外試驗基地。農業試驗站下屬紫金港分站、長興分站、海南分站等3個內設業務機構。

3.2.2 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農業試驗站建設和管理專家委員會的作用,審議確定農業試驗站的建設內容、項目和經費使用辦法,討論確定試驗站重要管理制度。農業試驗站根據學校、學部、建設和專家管理委員會的決策落實相關工作任務。

試驗站建立二級財務制度,采取資源有償使用、收支兩條線、收入全部上繳學校的方式。

3.3 浙江大學農業試驗站的隊伍建設

3.3.1 人員組成及編制數。人員由學校事業編制人員和項目聘用人員兩部分組成,其中事業編制人員分黨政管理和專業技術2種類別。

專業技術崗,參照高等學校農業試驗站建設方案,并結合涉農學院系科專業實際情況,以涉農學院每個專業按2.5人計(教育部方案以每個專業5人計),并乘以0.5的系數計算,再考慮重大科研專項及研究院(中心)情況核定編制數,共計57人。就目前而言,建議暫時保留原有編制數,以后根據試驗站發展需要再作調整。

黨政管理崗,根據組織架構情況核定編制數,按照條塊結合、有利管理的原則,試驗站內設綜合辦公室、教學科研服務部、計劃財務部、建設規劃部等4個內設管理機構,下設紫金港分站、長興分站和海南分站等3個業務機構,需編制16人。就目前而言,建議暫時保留原有機構數和職數,以后根據試驗站發展需要再作相應調整。

項目聘用的一線技術人員數,參照正式編制數確立,其中技術骨干人員11人,農業技術操作人員40人,計51人。就目前而言,建議暫時保留原有規模數,以后根據試驗站發展需要再作相應調整。

3.3.2 人員管理改革。當前試驗站的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年齡大的學歷偏低、年紀輕的經驗不足、技術職稱相對偏低、業務素質相對欠缺、人員規模相對偏小、待遇偏低且不穩定。這樣的隊伍很難適應建設一流農業試驗站的需要。因此,需通過一定的途徑給予調整和補充,使這支隊伍相對完善:一是以穩定隊伍為出發點,提高待遇為手段,建立符合試驗站實際的人才招聘體系和分配機制。在編人員基本待遇參照學校實驗系列、管理系列人員標準執行,不在編的人員按照工作需要參照市場標準進行招聘。二是爭取單獨建立試驗站職稱系列并建立相應的評聘規則,加強職稱評聘和績效考核工作。三是在試驗站的統一有序安排下,推進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工作,鼓勵試驗站工作人員就本職業務知識和技能不斷地進行積累。四是按照學校相關人事政策,對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員在辦理退休手續后原則上不再返聘。同時,爭取學校支持和尊重本人意愿,鼓勵提前退養,為改善年齡結構創造條件。

3.3.3 激勵政策傾斜。為試驗站人員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爭取建立農藝師、畜牧獸醫師等職稱單列的系列和評聘體系,并形成素質優良的試驗站種植、養植和農業與環境工程等專業化技術隊伍;允許黨政管理人員選擇專業技術職稱系列評聘;學校根據核定的人員編制,同類人員的待遇平均數和校外試驗站工作外勤津貼,一并下撥給試驗站,由試驗站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再分配,譬如實行校內校外同級不同酬的薪酬待遇體系,鼓勵試驗站人員到校外基地工作。與此同時,為鼓勵和吸引教師、學生到校外試驗站進行教學科研和實習,在開設交通班車、提供較好生活服務等方面創造后勤保障條件。

4 參考文獻

[1] 傅慧俊.浙江大學(長興)省級農業高科技園區建設的主要制約要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9.

[2] 馬紹利.我國涉農研究型大學科技園發展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9.

[3] 傅慧俊,應義斌,鄔小撐.依托涉農高校建設農業高科技園區的探討[J].農機化研究,2009(10):230-233.

[4] 傅慧俊,張麗娜.研究型大學辦公室職能實現途徑的探索與思考[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9):151-153.

[5] 鄒學校.辣椒主要數量性狀遺傳與雄性不 育相關機理的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5.

[6] 楊倩.美國農業院?!敖逃?、科研、推廣體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7] 鄒學校.美國農業科研體系及成果產業化[J].湖南農業科學,2002(4):1-3.

[8] 馬紹利,黃沖平,沈偉橋.研究型大學農業生物科學實驗基地建設機制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8):157-159.

[9] 馬紹利,胡小倩,涂薔.我國涉農高??萍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探討[J].農業科技通訊,2013(8):34-38.

猜你喜歡
浙江大學體制機制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Perspective of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最俗的創業故事是“離開體制”
經典來信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皮革機制
對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體制的思考
大學生陪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