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確認計量比較

2016-12-20 16:17丁有鋼
中國經貿 2016年20期
關鍵詞:稅務會計比較財務會計

丁有鋼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不斷的深化會計與稅制改革,此過程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尤其是新的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相繼實施后,二者在確認計量上的差異出新。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采取會計與稅務會計的目標,接著探討了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確認計量的比較,旨在總結出二者的差異,為二者差異的協調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確認計量;比較

一、前言

在企業管理中,會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分類上看,企業會計包含比較多的類型,且每種類型都具備不同的依據。對于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來說,會計準則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是其存在的依賴,而對于稅務會計管理工作來說,稅法為其開展的依據,由于在依據上的差異,這兩項工作也具有不同的目的,由此導致確認計量時區別的存在。企業應正確認識二者在確認計量方面的區別,以便于有效的開展會計工作,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效果。

二、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目標

1.財務會計目標

財務會計各項工作的開展以會計準則為基礎,在整個財務會計系統中,財務會計目標的地位十分重要,會計要素的構建、會計計量的開展等均需要以目標為出發點。一般來說,關于財務會計目標的理論有兩種,一種為受托責任理論,此種理論的產生背景為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有者經營管理資源時,委托經營者進行,經營者通過對資源的有效管理及運營,保值的同時實現增值的目的,同時,經營者還承擔著將受托責任履行情況如實的報告給所有者的義務,由此看來,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如實反應即為財務會計的目標;另一種為決策有用理論,該理論中,將對決策有用的信息提供給信息使用者為會計目標。

西方各個國家在研究財務會計目標時,多認可決策有用論,即財務會計的首要目標即提供決策有用信息。與外國相比,我國對財務會計目標的研究開始的比較晚,但關于財務會計目標理論,我國學者提出了眾多的觀點,比如決策有用觀點、雙重會計目標觀點、提高經濟效益觀點等。直至2006年,我國發布并實施了《企業會計準則》,該準則中對財務會計目標做出了明確的描述:企業應編制財務報告,報告中包含相關的會計信息,如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等,呈報給財務報告使用者,依據其中的會計信息,將經營者履行責任的情況反映出來,便于使用者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

2.稅務會計目標

稅務會計工作的開展以稅法為基礎,因此,其目標的確定也應基于稅法。我國的經濟發展到市場經濟階段后,必然會形成稅務會計這一產物。隨著經濟管理體制的發展、法律制度的完善,這些因素共同作用財務會計,促使其分離出稅務會計。1987年,美國開拓性的研究了稅務會計理論,并推出《收入法案》,在該法案中明確指出,稅務會計的目標包含狹義與廣義之分,從狹義上講,企業在開展經濟業務時,收入與費用應何時確認為與納稅有關的工作即為稅務會計的目標,而在廣義方面,企業開展經濟業務過程中的收入與費用是否與納稅有關的確定為稅務會計目標。

關于稅務會計目標,我國學者也形成了比較多的研究成果,有的學者認為,出于企業最終財務利益實現的考慮,應具體的劃分稅務會計目標,其中,基本目標是指企業經濟活動與稅法規定相符合,具體目標是指將稅務會計信息提供給使用者,以便于正確的進行稅務決策,并保證涉稅利益最大。也有學者指出,稅務會計目標具有雙向性的特征,即為納稅雙方提供服務?!耙远惙闇世K”為稅務會計執法性的體現,由于納稅人為稅務會計信息的真正使用者,因此,稅務會計主體才是納稅人。由以上敘事可知,雙重性為稅務會計目標的特征,一方面,決策有用信息應提供給稅務管理當局;另一方面,還應提供給納稅企業管理當局。

三、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確認計量比較

1.相關性原則的比較

財務會計之所以要應用相關性原則,主要目的是對企業會計信息作出約束與規定,以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避免虛假、錯誤會計信息的存在。在相關性原則的約束下,財務報表使用者可有效的了解企業經營狀況。會計核算目的的滿足為會計信息的價值所在,而這也正是相關性所強調的。此外,財務會計信息還應關聯于企業財務報告、相關決策等,并保持一致,以便于通過會計核算及管理工作,促使會計管理人員詳細的了解會計報告,預測、決策財務會計管理,保證財務會計工作高效、優質的完成,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因此,財務會計確認計量中,相關性原則作用重大,可指導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并保證工作順利、有效的進行。

與財務會計相比,稅務會計與其之間的區別非常大,主要區別在于稅務會計開展確認和計量工作時,前提表現為支出與其收入必須相關。稅法的相關規定中,企業有兩方面的相關收入,一方面,企業支出付出的目的必須為經濟利益,與此無關時,不能扣除支出;另一方面,企業支出能夠促使企業經濟利益的顯著提升,如廣告費,理論上來看,應全額扣除此種支出,但為了避免企業偷稅行為的存在,稅法中設置了相應的扣除標準??傊?,稅務會計扣除時,支出必須與其收入直接聯系,以保證國家稅收工作良好的開展。

通過比較這兩種會計的相關性原則發現,確認計量過程中,存在的差別比較大,應認真對待,避免錯誤的發生,保證確認計量的準確性,提高會計工作效能,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

2.權責發生制原則的比較

開展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時,應以會計準則為依據,在確認、報告及計量中,核算會計業務的依據為權責發生制,會計工作的真實性及及時性能夠有效保證。對于財務會計來說,確認和計量工作特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確認企業收入過程中,確認和計量工作應當在收入發生當期開展,提前開展或延后開展均不允許,由此,才能將企業當期收入準確的反映出來;另一方面,在稅法會計中,應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開展企業所繳納的所得稅的確認、計量工作。但在實際實踐過程中,單純根據權責發生制進行稅務會計確認計量工作時,可能會發生比較多的問題,比如貨物銷售采取分期收款方式時,考慮納稅必要資金,稅法中規定,確定收入的實現以合同約定收款日期為依據,此時,即不適合采用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工作應按照收付實現制進行。企業稅務會計核算工作僅根據權責發生制開展時,將會嚴重的影響其經營與管理,甚至出現違規行為,增加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隱患。因此,稅務會計確認計量工作開展過程中,應以企業收入與支出的實際情況為參照,詳細核算應納所得稅,實現準確、合理的納稅,盡量避免納稅問題的存在,保證國家稅收安全。

3.重要性原則的比較

所謂重要性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方法與程序的選擇工作時,應該對經濟業務性質充分考慮,并以特定經濟業務影響經濟決策的程度為依據,以保證選擇的合理性。企業中,部分業務的確認計量工作應按照重要性原則開展,要謹慎選擇確認計量方法,盡量將其對企業的影響降至最低。財務會計開展確認計量工作時,企業的財務管理及現金流量狀況均能夠通過其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反映出來。同時,管理財務管理及現金量期間,企業管理成果、經營決策、經營效益也應全面的體現出來,以能充分的運用確認計量工作,發揮財務會計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不過,稅務會計在開展確認計量工作時,不僅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要能夠通過財務管理活動體現出來,稅法規定更應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反映出來,確認計量在稅法相關規定的基礎上開展,企業經營狀況、管理狀況、業務情況、規模大小等均不考慮。無論在何種企業,在稅法面前都是平等的,均需要按照稅法的規定開展稅務會計確認計量工作。以上就是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在重要性原則方面的區別,企業會計開展確認計量工作時,應準確的把握二者的區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四、結論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作用都十分重要,財務管理人員應認真對待二者在確認計量方面的差異,以正確的方法開展確認計量工作,提升工作效果,從而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效果,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夢超.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收入確認與計量上的差異比較[J].商場現代化,2016,(02):196-198.

[2]裴新利.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披露邊界的比較及啟示[J].商業會計,2012,(15):13-15.

[3]馬雪.稅務會計確認計量原則與財務會計比較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24):4-5.

[4]李倩.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公允價值的比較及其相互借鑒[J].現代經濟信息,2014,(17):324-325.

[5]周夢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計量屬性的異同及協調機理研究[J].財政研究,2015,(04):109-111.

[6]王雪巖,宋奇慧.論稅務會計的計量原則以及與財務會計的區別[J].現代商業,2013,(29):214.

猜你喜歡
稅務會計比較財務會計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發展
淺析財務會計的內部控制
有關事業單位稅務會計改革的思考和建議
探析國外稅務會計的經驗和啟示
同曲異調共流芳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統分關系影響因素的探究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托福聽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較”和“遞進”結構的講座題
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