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婺源儺舞的藝術彰顯力研究

2016-12-20 22:23曾莉黃苗
戲劇之家 2016年23期
關鍵詞:傳承藝術

曾莉+黃苗

【摘 要】在江西省婺源縣儺舞藝術的傳承中,被大家所熟悉的當屬長徑村儺舞藝術團,它是婺源縣現今唯一一個生存于鄉土民間并能夠堅持每年舉行儺儀的班社。該儺舞社團在2005年江西省舉辦的國際儺文化藝術節上,成功地將這一傳統舞蹈藝術展示給全世界,并且在2006年被收錄到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本課題關于江西婺源儺舞藝術魅力的探討研究,通過實地調查,結合現有的文獻資料,進一步挖掘出婺源儺舞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婺源儺舞;藝術;傳承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120-02

一、婺源儺舞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一)傳統儺文化。儺文化是一項古老的民族文化,在我國,儺文化最早出現于商周時代,從我國中原地區擴展開來,最初是以驅鬼逐疫而舉行的儺祭活動,大多為貴族、統治階級來支配享有,因此,在早期也可以稱為“宮廷儺”。本文需要介紹的是江西境內的婺源儺舞,它是一種娛神娛人的江西儺舞,從儺祭風俗中演變而來,融入當地的民俗風情獨成一系。

(二)婺源儺舞。婺源儺舞又被稱為“鬼舞”,它是我國古代長江流域比較流行的一種舞蹈,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我國舞蹈藝術文化體系中具有鮮明的風格特色,是當前我國舞蹈藝術研究難得的“活資料”。比如舞迷比較熟悉的一些舞臺節目,像《劉海戲金蟾》、《后羿射日》、《判官醉酒》、《猴王降耗子精》等,舞蹈動作粗獷,同時也展現出了當地民眾的樸實。在舞蹈表演中,使用的面具多達四五十種,面具大多為木雕,臉譜生動,將喜怒哀樂、忠奸賢愚盡情地展現出來。

二、婺源儺舞的形成及其藝術特色

(一)婺源儺舞文化現象的形成、演變

婺源儺舞在整個江西儺文化體系中,屬于一條重要的支脈,無論是發展歷史、文化底蘊、藝術魅力,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的形成與發展受傳統神鬼文化影響較重,帶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當然,通過了解婺源儺舞,可以幫我我們更好地認識儺文化,它寄托著當地村民對生活的一種美好愿許。婺源儺舞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受時空的限制,表演者穿上華麗絢艷的服裝,并戴上各種面相、形態的表演面具,或威嚴、或高雅、或滑稽。

婺源儺舞的藝術特色,可以從儺文化現象來尋求更好的答案。首先,儺文化現象的產生、形成,與原始社會人類早期巫術信仰是分不開的,它們之間存有共生性的聯系。我們將該文化現象定義為人類對大自然的一種崇拜,對大自然的一種精神寄托,而這種精神通過人類主觀上的思考、想象,誕生了一些所謂的“神靈”,繼而通過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比如求雨儀式、祭土神、超度等。最早可見于《周禮夏宮》一文中,這是最早記載我國儺文化現象的文獻,其中這樣說道“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p>

(二)婺源儺舞的藝術特色

以長徑村儺舞為例,長徑村有專門的儺儀活動場所,這一文化現象在傳承早期中原儺文化的同時,大量融入了地域文化,因為婺源縣長徑村儺儀活動最大的呈現特點就是水流域文化,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域特有的一種民俗文化。婺源儺舞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喜愛,很大程度上與地域特色有關,給外來人一種神秘感、古老感,同時又融入了現有的人文感知思想。

當地在舉行儺儀活動的時候,舞蹈表演是最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婺源儺儀舞蹈的表演過程中,當地人比較看重的、游客最喜歡的就是樂舞形態結構的銜接性、優美性。以長徑村儺儀表演來說,這是用來“祭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也是構成儺儀“結構”的主框架。

第一是音樂,也可以稱為“儀式音樂”,儀式音樂與大眾所理解認識中的音樂有很大區別,這也是讓人們產生好奇的主要原因。在表演過程中,儀式音樂無論是在表演形式上,還是在藝術呈現風格上,一直都在迎合一個共同的基點,就是與儀式所處的環境、表演者的情緒、儺儀舞蹈表演的目的無縫吻合。

第二是舞蹈的藝術呈現形態。所謂“舞”,它起源于“巫”,這一點最早在《呂氏春秋古樂》中可以得出結論,其中這樣說道“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痹阪脑纯h經??梢钥吹揭恍﹥韫澞?,比較熟悉的有《飲毒酒》、《孟姜女送寒衣》、《送藥酒》等。藝術風格各異,有的粗獷豪邁,比如《開天辟地》這一節目;也有顯得詼諧,比如《舞小鬼》這一節目;再如婉約、細膩藝術風格的《孟姜女送寒衣》,更是以一種獨特的唯美優雅姿態形象展示給觀眾。

第三是樂器道具的使用效果。比如儺舞表演中打擊樂器所起到的效果,可以讓場所環境、氛圍按照節目設定、故事情節、人物情緒方向去迎合,有大鼓、鈸、小鑼、旺鑼、蘇鑼。以鈸來說吧,鈸的手法有很多種,它是整套樂器中使用最靈活的一個,所起到的效果也是相對最豐富、最適宜的。在民間(長徑村)有一種說法叫做“死鑼活鈸”,充分強調了鈸的手法的多樣性,以及產生聲音效果的豐富性。

第四是婺源儺舞的表演面具。相信很多人都在儀式現場欣賞過他們的表演,筆者感觸頗深,個人認為其中的表演面具起到的不僅僅是裝飾的效果,而是將其他各類元素加以集合,通過表演者的魅力展現、技藝發揮,非常巧妙的傳遞給觀眾。當然,他們表演的目的并不是“取悅”欣賞者,而是對儺文化、對神靈、對人、對自己的一種最大尊重。婺源儺舞所使用的表演面具,是古代人們對已故人的崇拜,其中比較盛行的就是頭顱崇拜,這一點最早可見于《春秋元命苞》,其中這樣說道“頭者,神所居也”。換言之,也可以看出表演者所要追求的一種意境,面具就象征著人的靈魂,這也是儺舞文化得以傳承、受到人們喜愛的一個重要的藝術特征。

三、個人眼中的江西婺源儺舞文化藝術

江西婺源儺舞是儺文化的分支,也是傳承比較好、全面、系統的傳統文化藝術。拋開歷史淵源與文化底蘊,婺源儺舞可能只是一種純粹的舞蹈,但若將各項元素綜合在一起,婺源儺舞被贊譽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中的瑰寶,當之無愧。前文中也提到過了,婺源儺舞又被稱為“鬼舞”,它是我國古代長江流域比較流行的一種舞蹈,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我國舞蹈藝術文化體系中具有鮮明的風格特色。在舞臺表演中的代表作品有《劉海戲金蟾》、《后羿射日》、《判官醉酒》、《猴王降耗子精》等,這些均是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際,通過人的想象、加工處理,使其發展成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藝術。根據前兩年的市場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儺舞表演時使用的面具,多達200多種,在市面上均可以見到,全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神頭鬼面,無一相同。發展到今天,學界關于婺源儺舞文化的研究更加廣泛,研究的角度也更有針對性,不過大體方向都是一致的,重在挖掘其藝術特色。包括儺舞的起源、發展歷史,以及對典型劇目的研究、人物形象的研究、儺舞面具的研究等。此外,對于儺舞藝術中音樂元素的研究,也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傊?,江西婺源儺舞從古至今都是一種純樸的舞蹈,其以獨特而又貼近人文生活的舞蹈風格,通過融入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內容,以各種類型形式的表演節目向世人來展示。

參考文獻:

[1]方亮.江西省婺源儺舞表演場域變遷的文化思考[J].音樂天地,2009,(12):43-44.

[2]李俊怡.婺源儺舞的保護與利用研究[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4,(15):6.

[3]佚名.中國古代舞蹈藝術中的瑰寶:婺源儺舞[J].地方文化研究,2014(2).

[4]方亮.江西省婺源儺舞表演場域變遷的文化思考[J].音樂天地,2009,(12):43-44.

基金項目:“舞蹈人類學視域下的江西婺源儺舞研究”YG2014061;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2014.12-2016.12。

猜你喜歡
傳承藝術
紙的藝術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對公共藝術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