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模特服裝表演審美探析

2016-12-20 11:12徐群
青春歲月 2016年21期
關鍵詞:審美探析

徐群

【摘要】服裝表演是當今社會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本文論述了女性模特體形審美、站姿造型審美、步態審美以及表演中常見的毛病及解決途徑。

【關鍵詞】服裝模特;審美;探析

服裝表演誕生于1845年左右,世界上真正初具規模的服裝表演是1908年始于倫敦。此后,從商業目的出發,服裝表演場面變得奢華,模特表演向專業化發展。國內外學者對服裝的理論研究頗多,而把服裝表演放置到美學領域予以分析研究的較少,特別是女姓模特是服裝表演主力軍,其審美追求體現了綜合藝術的表演形式。

一、體形審美特征

修長優美的曲線是當代人對女姓服裝模特審美標準。為了使觀眾更清晰地欣賞服裝穿著效果及模特的表演,模特身高要高于普通人。東方女性模特大約在1.76~1.82m;頭長與身體高比例為1:7至1:8。嬌小的頭型襯托模特更加修長優美,以肚臍為上下身分界點,女姓服裝模特的下身高度與身體總高度比為0.618(黃金分割法)為最佳。

東方女模特的三圍一般為:胸圍(B)85cm左右,腰圍(w)62cm左右,臀圍(H)89cm左右;因三圍的不同而形成的身體曲線是構成女姓形體美的重要因素,是展示服裝的必要前提條件。

女姓模特兒的臉型多為瓜子臉,鵝蛋臉或長方臉。其五官并不一定要精美,而作用整體側要協調、具有個性特征和獨具魅力。女姓模特頸部應稍長,具挺技舒展,肩部寬應在40cm以上,以充分展示服裝造型的懸垂效果。四肢要修長、起伏均勻,皮膚光滑,雙臂與肩的交匯處應過度柔和。下肢修長挺直并富有力度,腓脹肌稍高,形狀修長。手型長,手指纖細,圓潤柔嫩。腳型端正,無內外八字。

二、站資造型審美

女姓服裝模特體態最大的特點是形體的多面立體感,體現阿娜多姿的體型,多個角度塑造身體的“S”形,線形突出增強服裝的立體感,強烈視角沖擊力。

腰背“S”形的塑造。

女姓服裝模特的后腰要求向前突出彎曲,腰背形成“S”形。這一審美要求是基于夸大視角效果,增強服飾的立體感。腰背“S”形的訓練要領是沉肩、胸部高提、盡力收腹,后腰脊椎部向前發力,這個發力點形成腰背“S”形至關重要。橫擰腰帶動肩部移動使女性服裝模特增加多個身體立體面,形成身體多個“S”形,女姓服裝模特可恰當利用腰部橫擰技巧增強服飾的表現力。

十二點位站姿:小八字位站立,左腳向正前方邁出,左腳腳掌內則著地,與右腳后跟對齊。外側略微離地,微微向外則打開增加腿的延伸,左大腿向右腿靠,左膝彎曲掩住右腿膝蓋。下肢形成“美人魚”的魚尾形,一個由腰部到臀部及腳的“S”形形成。三點位站姿:在左腳十二點位置站姿的基礎上,左腳向左旁打開腳掌內側著地,外側稍翹起,腳尖向外側延伸,膝蓋放松,并向右腿內側靠。

站姿中的腰部橫擰:身體的四個點——兩肩、兩胯如在一個平面上,給觀眾的視覺效果非常死板。要增強立體感,腰部橫擰是關鍵性。以左十二點站姿為例:左肩向左帶動腰部左擰,這樣腰部以下部分對著2點,形成另一個平面;這二個平面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模特,模特身體又增加了一個旋轉式的“S”型。身體線型更加富有立體感。最常用訓練腰部橫擰的方式是采用坐盤方式橫擰腰。

胯部提、沉的立體感:胯部造型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主力腿的側胯提,胯部到腰部、大腿形成又一個“S”型。同時,動力腿側胯下沉內凹,胯部和腰部、大腿形成又一個“S”型。

模特造型要簡潔:強調身體的支點,增強造型的力度;強調身體保持垂直向上的感覺,內緊外松;打破身體對稱,形成多個“S”形增強立體感,同時保持平衡的狀態。

三、步態審美特征

模特要有多種行走的姿式和步伐展示服裝。許多服裝表演教育專家提出了關于模特臺步行走方法,朱煥良提出:“走臺時雙腳要在一條直線上行走;邁步時,出胯帶動大腿,然后提膝,小腿帶動腳,走出直線。前腳落地,腳尖正前,后腿隨后向前跟進,身體重心隨之轉移?!眹H名模提出“左腿屈膝向上抬起,膝蓋內側經與右膝內側摩擦,同時左腳從后經旁繞到右腳前落地,即劃出一個小半圈?!北本┪璧笇W院服裝表演專業教師林琳提出:“在行走過程中的發力,是后面腰部、后背、臀部上源的力量向前推動重心,使腳邁出去。邁腳的過程中,小腿相對來說要用力踢出去上步?!?/p>

模特每行走一步,腰、胯、大腿、膝、小腿、腳身體諸多部位都要參加運動過程。以左腿為例:(1)由左膝彎曲向右上方發力,導致抬大腿、小腿、腳踝。值得注意的是:左腿應緊貼右腿抬起,抬的幅度視服裝款式而定。(2)當左腿不需要再上抬時,再上提左旁胯。右旁膀收回,同時左小腿伸直。由后腰脊椎部向前發力,推動整條左腿落地,與右腳在一條直線上,成為主力腿后左胯向左旁方向項出。左胯部頂出幅度大小,應視服裝個性而定。由此,經過這一系列運動形成了左腰到胯及大腿的“S”形。

四、模特表演常見問題及解決途徑

1、培養肩背表現力的審美意識

肩背過于后夾,使后背脊椎處有明顯的內凹,不能展示平滑柔美的背部曲線。模特背對追光,容易失去興奮感,身體隨之松懈,后肩背極易放松。重視后背肌群的訓練,加強肩部的平展訓練,使后肩背看起來挺拔但又不失柔合曲線。在訓練中攝下模特肩背造型及背對觀眾走臺的影像,分析其肩背的問題,使背對觀眾的身影更具感染力。

2、培養模特正確行走姿態的審美意識

模特行走姿態常見錯誤:頭部往后,重心后仰;低頭含胸行走,萎靡不振;端肩行走或上下顛簸,左右搖擺,過分擺動臂部和肩部,都是不良的姿態。在訓練中加強芭蕾基礎訓練、頂書訓練,模特身體才會輕盈流暢,內緊外松。

3、提高模特對音樂的審美意識

模特對音樂如節奏、風格充分理解把握,臺步、造型亮相、轉身、臉部表情與音樂和諧統一,相得益彰。模特臺步的快慢、動靜姿態的變化,都需要從節奏對比中感受服裝表演藝術的美感。模特在處理慢節奏音樂時,臺步應輕,腰胯擺動應慢,表現高貴典雅氣質;處理中速節奏時,臺步應堅實,表現出挺拔,干練的氣質;處理快節奏時,臺步應活潑明快,表現出運動、時尚、狂野、勁爆的氣質。

4、培養形神統一的審美意識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沒有比人體更能激起富有感官的柔情了?!蹦L赝ㄟ^人體表現、準確把握服裝的內涵、領悟服裝設計師的服裝設計意圖,合理運用肢體語言,做到形神統一,達到表演意境,幫助觀眾對服裝的理解及風格的把握,模特應把自己“一分為二”。一半給服裝,確定服裝設計意圖、表現意境;一半合理地運用肢體語言,將自己融化于服裝設計的獨特文化氛圍中,發揮潛能,實現對服裝表演的二度創作。表演即要有個性,又要達到藝術作品與魅力的統一,服裝作品才具有強烈地震撼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名優秀的模特需要具備良好的身材、端正的五官、獨特的氣質、豐富的知識如:音樂、舞蹈、服裝設計、攝影藝術、舞臺燈光等;準確把握“服裝感覺”和“舞臺感覺”,熟悉服裝潮流,精通服裝所展示的形象的個性、氣質;具有優秀的舞臺表演技巧和較強的展示服裝的能力。模特具備了這些能力和條件,才能把時裝的美妙之處表現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 徐宏力, 關志坤. 服裝美學教程[M]. 上海: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7.

[2] 朱煥良. 時裝表演教程[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歡
審美探析
探析跟蹤審計在工程造價審計中的應用
數學物理反問題探析
數學物理反問題探析
高中數學新型課堂教學探析
一道選擇壓軸題的多種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編填空題的多種解法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