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加強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對提升大學生自律意識的作用

2016-12-20 11:43潘賀男
青春歲月 2016年21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物質校園

【摘要】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載體和廣闊的平臺,為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校園文化建設為如何有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并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本文對大學生校園文化的內涵進行了闡釋,以及對大學生自律意識的現狀,提出了如何有效的通過構建大學生校園文化平臺促進大學生自律意識的提升,對提升大學生自律意識的方法和途徑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自律意識

自律是大學生對自我行為的規范,大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在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或者學校規章制度的制約下,實現對受教育者(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包括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等方面的規范和要求。大學生自律意識的提升是大學生自我責任感的重要體現,也為大學生將來能夠順利邁出校園、步入社會,并成功就業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它在規范大學生言行、幫助大學生確立人生目標、培育大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一、大學生自律意識現狀

隨著全球多元化的經濟格局的形成,思想文化多元化也隨之席卷而來,大學生心理處于半成熟階段,面對著多元文化的來襲,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了諸多便利的學習條件,但與此同時,大學生由于自律意識淡薄,較為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思想侵蝕”,除此之外,大學生缺乏善惡標準和辨別能力,很容易受到其“腐蝕”,當代大學生個性發展趨向社會化,但是對自己的人生較為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不知道自己作為新生一代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感。最為突出的就是表現缺乏基本修養,文明禮貌缺失,紀律性不強,自我約束力較弱,逃課、上課遲到、上課玩手機現象較為嚴重,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經常在寢室打游戲,在考試過程中存在僥幸心理、抄襲現象較為嚴重。當代大學生依賴性較為嚴重,遇事缺乏主見,較為盲從。這些現象都反映了部分大學生缺乏自律意識。因此,學校通過構建校園文化平臺來提升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很有必要。

二、校園文化的內涵以及構建校園文化平臺的作用

1、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豐富并滿足大學生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支撐,校園文化是在學校成立、發展、完善過程中形成的專屬文化,它承載著學校的歷史發展進程,并傳承的優秀的學校傳統,體現著一所學校的歷史文化特色和傳承,由表及里的包含著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面。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體現著一所學校的整體精神風貌,體現著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學校獨具特色的建筑物、優質的綠化環境、優美的校園自然風光、現代化的設備器材等等,不僅是學校發展成果的展現,更是一所學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

(2)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制度文化是一所學校各項事務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開展校園文化的約束機制。學校的制度文化包括學校的傳統、規章制度等方面。制度文化建設包含規章制度的建立、隊伍建設、組織結構建設等方面,其中規章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中提供了重要保障,對于規范學校隊伍建設、優化學校組織結構建設起到了約束作用。學校隊伍建設和組織結構建設的發展和完善,有利于學校各項校園文化活動的正規高效的運行,有利于大學生充分感受到大學生活的美好,并用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參加校園文化活動,體會和感受學校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3)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學校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處于核心的地位,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滿足著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它包含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全校師生的共同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是一個學校本質和精神風貌的重要體現。

2、校園文化在大學生自律意識培養中的作用

在學校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校園文化熏陶作為隱性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自律意識,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導向作用

當代大學生心理處于半成熟階段,在看待問題方面,往往較為片面。校園文化活動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和載體,在開展形式和開展內容方面的引導和創新,影響和決定著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發展方向。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作為一種客觀存在,以隱性教育的方式引導和規范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以及對國家大政方針和時政熱點的看法。校園文化的有效引導,有助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2)規范作用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校園文化傳承一所學校的歷史文明,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就是它的“精髓”,這種“精髓”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凝聚著全校師生共同意志和共同的價值取向,推動著學校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校園文化也在約束規范著全校師生的思想和行為,將他律意識逐漸轉變為自律意識,從而不斷提高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學風建設,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3)穩定作用

對于一所學校來講,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校園文化倡導的是培養全校師生共同的價值觀,通過其內在的凝聚力激發出學生的向心力,把學生的言行規范在一個精神層面上,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通過其內在的凝聚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并潛移默化的將外在的行為規范轉化為內在道德規范,并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校園文化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穩定的環境保障,有利于大學生提升自律意識,并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4)塑造作用

當代大學生,尤其是90后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個性,校園文化為大學生發展廣泛的個性自由提供了平臺,當代大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自身的潛能,使其組織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升,有助于滿足自身的社會發展需求。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當代大學生可以拓展自身的知識面,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有助于充分發展自身的個性,并在社會關系中確立自身的主體地位。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大學生自律意識的培養

馬克思對于人的概念做了精準的闡釋,人作為一種社會存在,他不是單個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表現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社會中存在的人,以相互間的交往為載體和平臺,并建立關系。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將有助于大學生之間建立真摯的友誼,并在校園文化活動中逐漸將他律意識轉化為自律意識。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下面將從優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強化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塑造校園精神文化建設3個方面,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就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自律意識培養展開論述。

1、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自律環境

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環境有助于陶冶大學生情操,使大學生獲得精神上的啟迪。在校大學生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比較大,例如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畢業找工作的壓力,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能有效的緩解大學生的壓力,在積極樂觀向上的環境中成長,使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心理品質等方面,使其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相一致,從而實現對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道德品格和完美人格的塑造,為提高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物質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物質文化是實現校園精神文化的有力支撐,是推進校園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校園精神文化的提升是目的,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是實現這個目的的途徑和渠道。創建優美和諧的大學校園環境,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F代高校應該在優化校園環境、豐富和充實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方面著手,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從學校的物質設施來看,學校的辦公樓、校史館、文體中心、教學樓、圖書館、食堂、學生公寓,到學校的物理環境,如學校的林蔭大道、校園名人雕塑、學校校訓、宣傳櫥窗、校園山水景觀等入手,進行微觀的整合和宏觀的規劃布局,將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融入到物質設施和物理環境中來,潛移默化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充分體會到學校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蘊,從而滿足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保障大學生自律意識得以提升

從校園文化的外延分析。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心理文化、組織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等多方面均屬于校園文化范疇。然而加強和完善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為構建充滿活力、和諧穩定的校園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校園文化制度建設方面,要加強學籍管理制度、紀律處分制度、獎懲制度、公寓管理制度、德育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建設。與此同時,高校校園文化制度應與教學科研工作有效融合,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自律意識,在學習能力方面有較大突破,確保校園文化制度建設能有效的與學校其他工作步調一致,提升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完善大學生的行為規范,并嚴格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此外,高校思政課教師、輔導員老師應通過組織主題班會、文藝匯演等活動,并同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使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行為規范、處世態度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進行,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自律意識,使其更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

3、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有效結合,提升大學生自律意識

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是辯證統一的,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質,二者辯證統一。如果片面的強調精神,那么校園文化活動就會流于形式。如果一味強調的物質文化,而不注重精神文化的豐富多彩,否定并割裂兩者的內在關系,那么校園文化活動就會變得枯燥乏味,不能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當代大學生自律意識的養成與環境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自律意識的養成依賴于外部客觀環境的影響。校園文化體現了它所在學校的育人宗旨,良好的校園文化強化了育人效果,優質的校園文化是提升大學生自律意識的重要渠道?!拔覀冊谥匾?、研究這種文化特點的同時,也要用積極的哲學思想引導學生分析文化的內涵、底蘊和規律,辨析思想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先進科學知識和優秀文化思想的人?!爆F代高校應該從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和加強物質文化建設有效結合入手,創新形式和活動載體,加強實質性內容的深刻性,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使大學生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增強自身的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

【參考文獻】

[1] 夏立軍.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校園文化研究[D]. 山東大學, 2008.

[2] 霍 ?宏. 談大學生學習自律意識與自律能力的培養[J]. 成功: 教育, 2009(10):15-16.

[3] 許國彬. 加強和改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 2005(05).

【作者簡介】

潘賀男(1989—),男,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學歷,齊齊哈爾大學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教育與管理。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物質校園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聚焦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質推斷題
抓物質特征 巧解物質推斷題
物質及其想象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