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的家庭因素概述

2016-12-20 09:57劉穎
青春歲月 2016年21期
關鍵詞:強迫癥青少年家庭

【摘要】近年來青少年罹患強迫癥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在臨床觀察中發現來自父母和家庭的某些特征與青少年的強迫癥密切相關。本文主要對父母的人格特征、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環境和家庭功能這四個與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相關的家庭因素進行概述。

【關鍵詞】青少年;強迫癥;家庭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但同時也是個體出現心理沖突乃至精神衛生問題的高發階段。強迫癥已經成為青少年時期十分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的病程多呈現慢性特征,損害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和學習能力。家庭是青少年活動與生活的主要場所,是給予青少年社會支持的重要基礎,對青少年的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青少年強迫癥的發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下面將介紹與青少年強迫癥患者息息相關的四個主要的家庭因素:父母的人格特征、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環境和家庭功能。

一、父母的人格特征

人格是一個人與他人相區別的特征之一,是一個人在其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獨特的情緒反應、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的特征。劉灝、張伯全和唐濟生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比較強迫癥患者組及其父母與正常對照組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發現,強迫癥患者組的神經質因子和精神質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而強迫癥患者組的內-外向因子得分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強迫癥患者組父親的神經質因子得分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的父親,強迫癥患者組母親的精神質因子得分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的母親,而強迫癥患者組父親和母親的內-外向因子得分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的父親和母親。并且發現強迫癥患者的內-外向因子得分與其母親的內、外向因子得分呈正相關,而與其母親的精神質因子得分呈負相關;強迫癥患者的神經質因子得分與其母親的精神質因子得分、其父親的神經質因子得分呈正相關。上述研究表明,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父母的人格特征既可以作為一種遺傳因素(也可視為易感素質),也可以作為父母與青少年在共同的生活中的一種環境因素,而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人格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父母教養方式

父母教養方式是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綜合體現,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來撫養和教育子女,影響著個體的人格形成、心理發育和心理防御能力。張治坤等采用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對20例青少年強迫癥患者和25例正常對照者進行比較研究發現,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組的父親和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因子得分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而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組的父親和母親的懲罰嚴厲因子得分和拒絕否認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張巖濱等對70名青少年強迫癥患者和70名健康青少年對照組進行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的評定發現,強迫癥組的父親和母親的懲罰嚴厲因子得分、拒絕否認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強迫癥組的父親和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與張治坤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上述研究均表明,父母不良的教養方式顯著影響青少年的強迫癥的發生與發展。父母的缺乏情感溫暖理解和拒絕否認容易是孩子缺乏對自己的自信心;父母的嚴厲懲罰容易使孩子形成小心翼翼、拘謹和追求完美的個性特征,父母的過度保護則會對孩子自主性、獨立性和社交能力的發展造成阻礙,因此,父母的這些不良的教養方式都可能成為青少年罹患強迫癥的病前人格基礎形成的促發因素。

三、家庭環境

家庭是青少年最早接觸并且連續生活最長久的環境,家庭環境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從青少年一出生開始就已然存在。青少年的認知功能尚未發展成熟,因此不良的家庭環境容易導致青少年強迫癥狀的產生。王體賓采用家庭環境量表對61例青少年強迫癥患者和61例健康青少年進行對照研究發現,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組在家庭環境量表中的獨立性、組織性、成功性、親密度、娛樂性以及情感表達等因子的得分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而道德宗教觀和矛盾性因子的得分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上述研究表明,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的家庭環境不良,家庭成員之間有著較低的親密度以及較多的對立、沖突和矛盾,在家庭之中規范和約束力、責任和承諾以及自我控制力都較為缺乏。

四、家庭功能

家庭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一定的環境條件從而使家庭成員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等方面都能夠健康地發展,家庭系統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務來適應和促進整個家庭及家庭成員各方面的發展從而來實現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高麗娟對56名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研究組)和56名健康青少年(對照組)進行家庭功能評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問卷的評定發現,研究組在角色、行為控制、情感反應、情感介入等維度上以及在家庭總體功能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并且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的外向性因子得分與其在家庭行為控制維度上以及總體功能上的得分呈顯著的負相關,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的神經質因子得分與其在家庭溝通、情感反應和行為控制維度上的得分呈顯著的正相關。提示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的家庭功能不良,家庭成員在其心理和社會性等方面的需求其家庭不能予以滿足,家庭中出現角色沖突的可能性較大,角色分工情況較差;家庭之中的情感溫暖度較低,不能夠為家庭成員排憂解難和提供溫暖安慰;家庭內的行為控制較為刻板,難以隨著環境的改變來進行協調,對家庭成員的行事規定嚴格。

家庭因素在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的致病、病程和預后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臨床治療中要充分考慮到家庭因素對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的影響,可以考慮適當加入家庭治療來幫助取得更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劉 ?灝, 張伯全, 唐濟生. 強迫癥患者人格與其父母人格的特征及相關性[J]. 臨床精神病學, 2010,24(7):496.

[2] 張治坤, 孫 ?華, 孟 ?綱, 李南施. 青少年強迫癥患者及親屬家庭因素的比較分析[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4,31(2):230-231.

[3] 張巖濱, 孔德榮, 邱松偉, 樊素琴, 王體賓. 青少年強迫癥患者家庭因素的研究[J]. 醫藥論壇雜志, 2010,31(3):39.

[4] 王體賓. 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的家庭環境研究[J]. 會議論文, 2013:110.

[5] 高麗娟. 青少年強迫癥患者個性特征及家庭相關因素研究[D]. 新鄉醫學院碩士論文, 2006:16-19.

【作者簡介】

劉穎(1993—),女,湖北武漢人,武漢市洪山區武漢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強迫癥青少年家庭
你不會是……強迫癥吧
蔬果能讓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家庭“煮”夫
中日青少年體質PK
戀練有詞
為什么我們樂于逼死強迫癥?
兩種人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青少年打籃球注意事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