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中國辦展經驗的,才能算國際化策展人

2016-12-22 18:00張琰
瞭望東方周刊 2016年47期
關鍵詞:雙年展策展上海

張琰

歷屆上海雙年展主動在主展館之外設置分展場或特別項目,以加強和城市的聯動

“有人問我,上海雙年展總是請國外策展人,我們的自主性和話語權在哪里?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但做了兩屆之后,我釋然了?!表椘n蘋說。

自2014年開始,項苙蘋已連續兩屆擔任上海雙年展“大總管”一職。

在她看來,走過20年的上海雙年展一定是國內最好的雙年展,“雖然每一屆都有缺憾和不足,但是每一次都有驚喜,有收獲,有進步”。

三分學術七分運作

2012年10月1日,美國藝術家切克.馬可姆特里被戲稱為“變形金剛”的作品《圖騰汽車》在展覽上展出

《瞭望東方周刊》:作為上海雙年展總協調人,需要做哪些工作?

項苙蘋:從2014年開始,上海雙年展設置了總協調人一職,以保證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并特聘品牌營銷總監進行雙年展的推廣營銷。

辦雙年展,我常常有“三分學術,七分運作”的感慨。從策展人的篩選和確定,有限預算的分配和控制,各類資源和贊助的尋求和獲取,展覽制作質量的保證和展期內的及時維護,到媒體、市場、教育等多層次多方面的推廣宣傳,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精細到位。

就好像拍電影,觀眾看到的只是電影和展覽本身,那是冰山一角,背后的工作復雜而龐大。

不過,我們現在完全可以充滿自信地說,有中國辦展經驗的策展人才是真正國際化的策展人。

《瞭望東方周刊》:近幾年,國內的藝術展越來越多,20年來上海雙年展如何樹立自己的品牌?

項苙蘋:2006年,上海雙年展開始有意識地加強品牌建設,嘗試品牌包裝和形象提升。當時,我聯系了著名的設計師陳幼堅,請他為上海雙年展設計Logo。該Logo一直用到2012年。

此后,在2008年又請設計公司JWT為第七屆雙年展“快城快客”打造了一套完整的視覺傳達系統,這也成為此后每屆雙年展的必備宣傳內容。到了2014年,邀請荷蘭平面設計工作室Thonik重新設計了雙年展的Logo,沿用至今。

的確,現在的藝術展很多,但每屆上海雙年展的開幕仍然是亞洲地區的藝術盛事。每次上海雙年展開幕,大量的藝術場館會同期推出各種藝術活動。鑒于此,歷屆上海雙年展主動在主展館之外設置分展場或特別項目,以加強和城市的聯動。

我們還加強了媒體推廣,2012年雙年展達到了一次高峰,由上海文廣局局長胡勁軍親自指導宣傳工作。德語雜志《Art Forum》的2013年1~2月號甚至對此屆雙年展進行了多達180頁的全面報道,并以藤原西蒙的作品為封面。

當年的雙年展還與上海電視臺藝術人文頻道合作,完成了4集系列片“重新發電”系列片,紀錄了上海雙年展的蛻變過程。

錯過贊助也要保持獨立性、純潔性

《瞭望東方周刊》:上海雙年展的資金來源是怎樣的?

項苙蘋:從第一屆開始,上海雙年展就是以政府投資為主。但從2006年開始,雙年展越來越多地向民間資本“求助”。我還記得2006年,我跟張晴一起去找贊助商,找到了新成立的泓盛拍賣行,他們很痛快地將其第一場拍賣所得悉數捐贈給了雙年展,120萬元。

后來,瑞士嘉盛萊寶銀行率先與上海美術館簽訂了對上海雙年展的捐贈協議,連續贊助了四屆上海雙年展,每屆贊助額500萬人民幣。此舉改變了上海雙年展主要靠政府投資的局面,推動了民間資本贊助當代藝術的風氣和意識。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上海雙年展的價值,有贊助意愿的也越來越多。但有一些贊助方的要求非常直接,要根據他們的產品定制藝術作品,然后作為雙年展的參展作品來呈現。對于這樣的要求,我們都是拒絕的。正因如此我們會錯過一些大額贊助,卻也能保持雙年展的獨立性和純粹性。

在此過程中,雙年展也積累了很多長期支持的贊助方,其中包括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上海對外交流協會等,2016年開始更是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會的支持。

《瞭望東方周刊》:國際上其他城市雙年展的資金來源情況如何?

項苙蘋:資金來源不盡相同。

比如,第八屆歐洲宣言展,主辦國西班牙及地方政府的文化旅游部門共負擔了98%的開銷,只有2%來自捐贈及贊助;利物浦雙年展,有穩定贊助藝術委員會以及利物浦市政府的資金支持;巴西圣保羅雙年展主要靠商業贊助,比例高達 82%,這主要因為巴西的稅收政策,也就是說企業可以以贊助文化項目來抵稅。

“策展人”最早出現在上海雙年展

《瞭望東方周刊》:著名的“雙年展策展人”張晴曾說,“2000年上海雙年展最早出現‘策展人角色”。上海雙年展和“策展人”的關系是怎樣的?

項苙蘋:成功主辦了兩屆雙年展之后,2000年第三屆上海雙年展已經開始越來越規范了。建立了組委會、藝委會、策劃小組等,并以侯瀚如(法國)、清水敏男(日本)、張晴(中國)、李旭(中國)作為小組成員,與今天的策展人概念幾乎相同。在此之后,“策展人”一詞在中國當代藝術系統中開始反復地被看到。

2012年,上海雙年展學術委員會推選著名藝術家邱志杰擔任總策展人,邱志杰另外邀請了三位聯合策展人組成了策展團隊,并確定了“重新發電”這一主題。

2014年,上海雙年展成立了一個全新的學術委員會,并正式確立了單一總策展人負責制,策展團隊的其他成員必須向總策展人負責,這使得策展團隊更加高效,展覽也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當年的總策展人是來自德國的年輕策展人安塞姆·弗蘭克,這是上海雙年展首次啟用外國策展人作為總策展人。

2016年的總策展人同樣在學術委員會的選拔下產生,是來自印度的Raqs媒體小組。

《瞭望東方周刊》:為什么要請國外策展人來做上海雙年展?

項苙蘋:中國有一句話叫“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我看來,這些策展人和他推薦的作品都是“流水的兵”,而當代藝術博物館和雙年展項目團隊才是“鐵打的營盤”,我們想要什么樣的雙年展,在最初選擇策展人之時就已經決定了。我們要找的就是有創意的策展人,他能夠給上海雙年展帶來不同感覺。

主辦上海雙年展這就像主辦上海國際電影節一樣,在組織這樣大型國際展覽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探索辦展機制、運作模式并積累了許多經驗。同時培養和訓練了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這是上海雙年展的基礎。

猜你喜歡
雙年展策展上海
策展成為一種系統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學》
一個問題的兩個狀態:關于青年策展現狀的觀察與思考
真假難辨
國內當代獨立策展人生存狀況報告
歡樂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務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對48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劃人哈若德.茲曼的訪談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