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戟奧爾沙和維捷布斯克(上)

2016-12-22 20:40
現代兵器 2016年12期
關鍵詞:集團軍蘇軍敵軍

1960年,時任蘇軍總參謀長的索科洛夫斯基元帥主編了《軍事戰略》一書。此書一經問世,就如同爆炸了一枚核彈一樣,立即震驚了世界,產生了轟動效應,成為各國軍界和政界的注意焦點和熱門話題。書中認為:“未來的世界大戰,就武器來說,首先是火箭核戰爭。進行這種戰爭的基礎是各個軍種,首先是戰略火箭軍和導彈原子潛艇,將大量使用火箭核武器?!被谶@種認識,蘇軍強調戰略進攻,否定戰略防御,主張先發制人,首先以戰略核武器實施毀滅性的核突擊,力求在戰爭初期達到主要的戰略目的;改變以陸軍為主的諸軍種協同作戰的原則,認為實施大規模的火箭核突擊是現代條件下戰爭的主要作戰方法,強調各軍兵種要圍繞火箭核武器,竭力爭奪火箭核優勢,貶低常規兵力、兵器的作用。此書的作者索科洛夫斯基一時間被各國推崇為新時期蘇聯軍事戰略的代言人。然而,誰都不曾知道這位仁兄在二戰期間就任西方面軍司令時,因為半年內在奧爾沙和維捷布斯克連續11次作戰敗北而被解職的事情。本文將還以歷史的真相。

在斯摩棱斯克戰役后,蘇聯西方面軍實際是停留在了原地(斯摩棱斯克-明斯克方向),形成了對其十分不利的戰線輪廓。這個輪廓實際上是一個突向蘇軍縱深達到150千米的突出部,并且在距離莫斯科最近的方向上駐有德軍重兵集群。而部署在列佩利、莫吉廖夫和明斯克三角地帶的德軍航空兵可以沿著最近的方向對西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和白俄羅斯方面軍的重要設施和交通線實施突擊。

早在斯摩棱斯克戰役第三階段,由于蘇軍在中旬重新發起的攻勢取得了進展(在寬達250千米地帶發動進攻,突破德軍縱深120~130千米。而西方面軍在主要突擊方向上5天內僅前進40千米),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在9月20日命令加里寧方面軍左翼將主要力量用于維捷布斯克方向,并至不遲于1943年10月9日至10月10日攻占維捷布斯克。同時,要求西方面軍在9月26日至27日解放斯摩棱斯克、波奇諾克和羅斯拉夫利。在攻占斯摩棱斯克時,西方面軍應逐一占領波奇諾克、羅斯拉夫利并前出到索日河、希斯拉維奇、舒米亞齊一線。而后計劃以主要兵力在奧爾沙方向上進攻,在10月10日至12日攻占奧爾沙-莫吉廖夫地域,進攻戰役總縱深160~210千米。不過由于種種原因,西方面軍攻占維捷布斯克、奧爾沙和莫吉廖夫的任務沒有完成。

西戰略方向即白俄羅斯是掩護通往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東普魯士和波蘭的道路,對雙方來說都十分重要。1943年10月1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魯格下令“從今以后,停止退卻”。而就在同一天,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也下達了新的命令,加里寧方面軍必須在維捷布斯克方向實施突擊,在占領該地后用主要兵力進攻波洛茨克、德文斯克和里加。西方面軍應向奧爾沙和莫吉廖夫實施突擊,解放兩城后,繼續向博里索夫、莫洛杰奇諾和維爾紐斯方向進攻。中央方面軍協同沃羅涅日方面軍占領基輔地域后,其主要兵力向日洛賓、博布魯伊斯克、明斯克方向發展進攻。按照蘇軍戰史的描述,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有70多個師。蘇軍3個方面軍與德軍兵力兵器相比優勢不大,人員1.2:1,坦克1:1,火炮和迫擊炮3:1,飛機2:1。

10月6日,蘇軍在涅韋爾到普里皮亞特河河口寬達550千米地帶內發起進攻。加里寧方面軍右翼的突擊第3和突擊第4集團軍(共19.8萬人)首先在1943年10月6日—10月10日開始了涅韋爾戰役,以迅猛突擊方式奪取這個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結合部上的重要鐵路和公路樞紐。10月7日,蘇軍解放涅韋爾在而后幾天內前進了25~30千米,連接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德諾-新索科爾尼基-涅韋爾鐵路被切斷,兩個集團軍群之間出現寬達20余千米缺口,加里寧方面軍通往波洛茨克和維捷布斯克的道路已經打開。德軍指揮部將維捷布斯克看作是比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大門,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守住這座城市。另外,德軍還全力阻止蘇軍進到波洛茨克地區,當時存在著廣闊的波洛茨克-列比利游擊區。之后,蘇軍受到德軍反沖擊而前進受阻,轉入防御。

繼加里寧方面軍之后,西方面軍在1943年10月—1944年3月在奧爾沙、維捷布斯克一線先后進行了11次進攻作戰。1943年10月開始,首先在奧爾沙方向開始了進攻作戰。

在奧爾沙的第一次進攻作戰發生在1943年10月12日—10月18日。蘇軍出動19個步兵師(第一梯隊8個步兵師)、1個騎兵軍、12個炮兵旅、20個統帥部預備炮兵團、1個坦克軍、3個坦克旅和6個坦克和自行火炮團,134輛坦克,火炮密度150~200門每千米;敵軍為2個步兵師、2個坦克師、3~5個炮兵團和30輛坦克,后又增加1個步兵師、2個摩托化師和3~4個炮兵團

近衛第10集團軍和第21與33集團軍組成的方面軍主要突擊集團向奧爾沙方向實施進攻,炮火準備進行了1小時25分鐘。但由于德軍第一線防御陣地沒有主要兵力,主要預備隊集中在第二道防御陣地,而且蘇軍也缺乏相應的情報搜集工作??死茁宸蛑笓]的第21集團軍進攻基本沒有取得進展,日終前在河西岸轉入防御。第33集團軍稍稍有些進展,前進了1-3千米。而近衛第10集團軍和第49集團軍的進攻也只是占領了拉普耶夫奇納和阿爾夫雅尼察居民點。

10月13日夜間,各集團軍進攻部署進行了調整,第一梯隊只有1個步兵師。10月14日清晨,在短暫的10~15分炮火準備后,蘇軍再次進攻。蘇軍步兵部隊在德國防御陣地面前無法取得突破,只好退回進攻陣地。這一天,德國空軍出動了1500架次。第33集團軍也準備將預備隊機械化第5軍投入戰斗。

10月15日,德軍的空襲強度依然不減,達到1300余架次,蘇軍空軍第1集團軍只出動了237架次。德軍的空襲對于蘇軍部隊人員和裝備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例如,波蘭步兵第1師在2天的戰斗中犧牲500人、受傷1680余人、失蹤661人,使得第33集團軍司令不得不在10月15日將其轉為預備隊(筆者注:在蘇軍以往的戰史中,倒是不吝筆墨的描述了波蘭步兵第1師的英勇作戰。因為列寧諾附近的戰斗,成為了未來波蘭人民軍新的歷程;而10月12日也成為了波蘭人民軍建軍節)。

在此之后,蘇軍在德軍炮火和空襲之下損失巨大,無力繼續進攻。第33集團軍在10月15日—16日損失了35輛坦克和85輛裝甲車。

大本營指出了方面軍指揮的缺點,不要在中央而應該在右翼建立突擊集團。因為在中央的突擊集團即使進展順利,也會受阻于第聶伯河。那時,進一步發展就會受到限制。而方面軍右翼無需渡強渡第聶伯河就可以發展進攻,同時又可以對在第聶伯河防守的敵軍側翼和后方實施突擊,肅清第聶伯河的敵軍。為此,第5集團軍的3個師轉隸第31集團軍,第5集團軍指揮機構并入方面軍預備隊。第21和33集團軍部分兵力轉給第68集團軍和近衛第10集團軍,第21集團軍轉為大本營預備隊。

本次作戰,蘇軍楔入德軍防御縱深僅1~1.5千米,亡5858人、傷17478人,合計23336人。

僅僅休整了幾天,西方面軍在1943年10月21日—10月26日再次進攻奧爾沙。蘇軍整個作戰計劃分為兩步:首先投入第31集團軍及配屬近衛坦克第2軍共12個步兵師,在寬度5千米實施突破。如果進展順利,將會出動近衛第10集團軍(6個步兵師,其中3個步兵師將在主攻集團右翼)配屬近衛騎兵第3軍在奧爾沙方向進攻并攻占城市,第68集團軍則做為第31集團軍的第二梯隊。蘇軍出動11個步兵師(第一梯隊8個步兵師)、13個炮兵旅、19個統帥部預備炮兵團、1個坦克軍、2個坦克旅和3個坦克和自行火炮團,172輛坦克,火炮密度115~260門/千米;德軍為4個步兵師、1個黨衛軍旅、6~7個炮兵團和60輛坦克

進攻在10月21日開始,蘇軍炮火準備持續了2小時10分鐘。到第一天日終,第31集團軍在1千米寬度上進展了4千米。為了發展勝利,蘇軍馬上投入了近衛坦克第2軍的2個坦克旅,但遭到對方火力的阻擾。德軍在蘇軍進攻當面使用了大量炮兵并從預備隊抽調了部分,共有40個炮兵和迫擊炮兵連。

第二天,蘇軍繼續進攻。激戰一天后,第31集團軍只前進了1千米,而2個坦克旅損失了41輛坦克,基本失去了戰斗力。為此,只得將近衛坦克第2軍轉為集團軍預備隊。而德軍援軍第26和第52步兵師以及2個黨衛軍步兵團在火炮、飛機掩護下,開始向蘇軍反撲。

到了10月26日,蘇軍已經完全喪失進攻能力,只能轉入防御。整個戰役,蘇軍推進4~6千米,亡4787人、傷14315人,合計19102人。整個10月份,按照德軍中央集團軍群10日作戰損失報告,共損失50601人:陣亡9835人、受傷35597人、失蹤5169人。

10月底,方面軍司令索科洛夫斯基向大本營報告,當面的德軍第4集團軍加強了在第聶伯河北岸奧爾沙方向的防御。德軍在此集中了6個步兵師和1個黨衛軍旅,平均每個步兵師有6000~7000人,高出蘇軍步兵師實際人數35%~50%。德軍第一道防御陣地縱深達6千米,構筑了大量工事和反坦克障礙。再者,德軍的火炮數量較多且彈藥充足。此外,方面軍部隊連續進攻,彈藥嚴重不足,只有0.5~0.75個彈藥基數。因而,第31集團軍的后續進攻和近衛第10集團軍的進攻沒有取得結果。

根據他的報告,大本營給予方面軍以彈藥補充以及10天的休整和準備。11月9日,索科洛夫斯基向大本營報告了新的作戰計劃,將在12千米寬度上使用4個集團軍分成2個方向進攻。近衛第10集團軍和第31集團軍并配屬近衛坦克第2軍,在第聶伯河北岸實施主要進攻,他們將突破敵軍第二道防御陣地并推進到奧爾沙西面。第5和第33集團軍則在第聶伯河南岸進攻,主要進攻杜布羅夫諾和奧爾沙。整個作戰將出動34個步兵師、4500門火炮和迫擊炮、200余輛坦克和600架飛機。

當時,蘇軍的步兵師平均人數為4500人,炮兵有2.5個彈藥基數。然而,蘇軍的炮火準備情報工作不到位。更為嚴重的是,之前缺員的步兵部隊只是補充了大量新兵但沒有進行充分的戰前訓練。為了節省彈藥,許多新兵沒有進行實彈射擊訓練,至于戰術動作等訓練更是無從談起。另外,第5集團軍的新兵根本就沒有進行過任何訓練,而第31集團軍缺少的火炮與坦克也沒有得到補充。

1943年11月14日—11月19日蘇軍第三次在奧爾沙方向上開始了進攻。蘇軍出動32個步兵師(第一梯隊18個步兵師)、16個炮兵旅、23個統帥部預備炮兵團、1個坦克軍、4個坦克旅和7個坦克和自行火炮團,410輛坦克,火炮密度120~260門/千米;德軍為4個步兵師、2個坦克師、1個黨衛軍旅、12個炮兵團和70輛坦克

11月14日,蘇軍在3.5個小時炮火準備后發起了進攻。距離德軍戰壕還有200~300米,第一梯隊的步兵師就遭到德軍火力的猛烈打擊。在主攻方向的近衛第10集團軍進展最大,推進了2.5千米。其左翼的第31集團軍經過激戰,突破了德軍的障礙,進至明斯克公路,推進1.5千米。不過在另一方向,第5集團軍的步兵師在德軍第一道防御陣地面前無法突破,只得退回原位。第33集團軍步兵第69軍在波波洛夫村被切斷了與配屬的坦克第23旅的聯系,使得沒有步兵支援的該旅損失20余輛坦克。

11月15日,進攻的第二天,由于遭到德軍在5~6輛坦克掩護下的營級規模反沖擊,近衛第10集團軍和第31集團軍的部分部隊不得不開始了防御作戰。例如,近衛第10集團軍步兵第19軍近衛步兵第56師丟失了幾處居民點。而第31集團軍步兵第70軍某師無法攻占普沙伊村,原因就在于第31集團軍司令格盧茲多夫斯基將集團軍第二梯隊(步兵第70軍和步兵第36軍)不是用于打退敵軍反沖擊,而是用于發展第一梯隊的勝利。

同樣,另一方向的進展也不順利。德軍開始對第5和第33集團軍實施反沖擊。11月17日,進攻的第四天,方面軍司令決定將近衛坦克第2軍投入戰斗,但為時已晚。當天,軍的近衛坦克第4旅和近衛坦克第25旅在扎沃洛卡村陷入進退兩難境地。這次進攻再次失敗。

這次戰役,蘇軍推進1~4千米,亡9167人、傷29589人,合計38756人。

在西方面軍11月奧爾沙進攻作戰同時,其南翼的白俄羅斯方面軍也在1943年11月10日?—11月30日發起了戈梅利-列奇察戰役:11月18日解放列奇察,11月26日解放戈梅利。20天內,方面軍在100千米寬的正面向德軍縱深推進130千米。該方面軍參戰71.9萬人(裝備坦克和自行火炮247輛,火炮和迫擊炮7560門、作戰飛機526架),共損失88206人:純減員21650人,傷病減員66556人。德軍參戰的第2、4和第9集團軍(蘇軍數據共66萬人,裝備坦克和突擊炮300輛、火炮和迫擊炮2600門、作戰飛機400架)根據10日報告在11月11日—11月30日共損失了17288人:亡3150人、傷12013人、失蹤2125人。

整個11月份,按照德軍中央集團軍群10日作戰損失報告,共損失34323人:陣亡6188人、受傷24558人、失蹤3577人。

對于蘇軍西方向上11月份的作戰情況,巴格拉米揚戰后回憶錄是如此描寫的:“總參謀長安東諾夫告訴我,10月初已經把以三個方面軍的兵力實施進攻的計劃傳達到該計劃的執行者。根據這一計劃,加里寧方面軍(后來的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影響維捷布斯克進攻,從北面包圍敵軍白俄羅斯集團。西方面軍在中央,即向奧爾沙和莫吉廖夫實施突擊,中央方面軍(后為白俄羅斯方面軍)右翼則從南面向戈梅利和博布魯伊斯克突擊。

這些突擊如果成功,將導致意義深遠的結局,直至前出波羅的海沿岸,進抵東普魯士和波蘭邊界。但遺憾的是,只有在戈梅利-列奇察方向行動的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的白俄羅斯方面軍取得了明顯的戰果。在中央的進攻則立即被擋住了,因為敵人進行了瘋狂的抵抗。在北翼,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只是取得了局部勝利:涅韋爾獲得了解放,但爾后的推進則被敵人開到的重兵預備隊所阻(筆者注: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右翼部隊倒是在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左翼兵團協助下突破敵軍縱深45~55千米)……”

多次進攻的失敗暴露出很多問題,諸如進攻準備不充分、沒有靠前指揮、戰前訓練不夠充分以及情報搜集不到位等,但方面軍司令依然故我。僅僅休整了10天,新的進攻又開始了。

這次進攻依然指向奧爾沙方向。近衛第10集團軍將在奧辛斯特洛耶3千米寬度突破敵軍防御之后,占領奧辛諾夫卡車站和維德利察以西4千米的格爾雅什。整個戰役縱深10千米,一共投入8個步兵師(第一梯隊5個步兵師)。如果進攻順利,則投入近衛坦克第2軍負責切斷維捷布斯克-奧爾沙公路。第31集團軍的進攻寬度為3千米,進攻縱深10千米。進攻一共出動9個步兵師(第一梯隊4個步兵師)。第5集團軍則負責占領扎格瓦蒂諾217.7高地,并往多布羅夫諾方向發展進攻,進攻寬度5千米,進攻縱深12千米,共投入9個步兵師(第一梯隊7個步兵師)。

1943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奧爾沙方向上的進攻,蘇軍出動34個步兵師(第一梯隊24個步兵師)、13個炮兵旅、24個統帥部預備炮兵團、4個坦克旅和10個自行火炮團、284輛坦克,火炮密度120~170門/千米;德軍為4個步兵師、2個坦克師、10個炮兵團和200輛坦克

11月30日,在1小時炮火支援后,3個集團軍開始了進攻。然而,由于炮火準備不充分和缺乏組織協同,蘇軍進展緩慢。例如,第31集團軍的步兵第274師進攻中沒有得到炮火和航空兵支援。而第5集團軍的進攻由于沒有壓制敵方炮火,結果損失慘重??哲姷?集團軍強擊機只出動了兩次用于支援己方地面部隊。進攻的第一天,蘇軍只是突破敵軍縱深1~2千米。接下來的兩天則是激烈的戰斗和抗擊敵軍反沖擊,一個才開始的進攻基本上就結束了。這次戰役,蘇軍僅僅楔入敵軍防御縱深1~2千米,亡5611人、傷17259人,合計22870人。

蘇軍1943年10—12月在奧爾沙的幾次進攻只是前進了6~12千米,純減員2.55萬人,受傷7.87萬人,另外損失17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和130余架飛機。

12月份,西方面軍又進行了兩次戰術性進攻。右翼由近衛第10集團軍和第5、31和第33集團軍進攻,方向為奧爾沙。左翼為第10集團軍,方向莫吉廖夫。不過兩次進攻都沒有奏效,只是前進了1~2千米。對于第10集團軍的行動,羅科索夫斯基在其回憶錄中寫道:“12月份,白俄羅斯方面軍部隊繼續進行地區性戰斗,以改善自己出發位置。在方面軍右翼,博爾金的第50集團軍推進到了第聶伯河,截斷了普羅尼亞河-第聶伯河之間地區,并與西方面軍的第10集團軍在喬瑟地區建立了聯系……12月底,第50集團軍也在自己左翼向前推進了一點,但它不得不向北正面展開,因為友鄰西方面軍的第10集團軍仍在原地”。

當時,它的友鄰部隊白俄羅斯方面軍在12月初繼續追擊退卻敵軍,進抵佩圖霍夫卡、新貝霍夫、日洛賓以東、莫濟里以東地區并就地進行固守。12月,該方面軍在日洛賓-博布魯伊斯克方向一直沒有停止戰斗,尤其是在第65集團軍地帶內。德軍從博布魯伊斯克和其他地域調來3個步兵師和2個坦克師進攻該集團軍右翼的步兵第95軍。蘇軍在,帕里奇地區英勇奮戰,頂住了敵人的沖擊,殲敵7000余人。

西方面軍在奧爾沙和莫吉廖夫方向上的積極作戰行動一直持續到年底,牽制了敵軍大量兵力,還使德軍不得不加強坦克第3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10月份,從中央集團軍群的第9和第16集團軍以及預備隊調來6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11和12月份又調來10個步兵師和1個摩托化師。

整個12月份,按照德軍中央集團軍群10日作戰損失報告,共損失36211人:陣亡6512人、受傷26536人、失蹤3163人。

對于西方面軍在1943年秋冬季的進攻作戰,炮兵主帥沃羅諾夫在其回憶錄中有過如下的描寫:“西方面軍在10月的進攻作戰基本沒有進展,由于當時的前期有霧而且陰雨不斷,使得方面軍不能對敵軍的兵力部署、防御陣地情況、預備隊情況等進行系統的地面和空中偵察。

不過,最高統帥部依然要求采取果斷的行動。根據其指示,10月3日—11日,西方面軍的4個集團軍向奧爾沙方向進行了進攻,經過9天的艱苦作戰,我軍突破敵軍防御縱深5~35千米。

10月12日,進攻再次發起。德軍頑固的防守著自己的陣地并出動空軍空襲我進攻部隊。10月13日敵機出動1200架次,14日達到1300架次。

而對于進攻的西方面軍來說,由于斯摩棱斯克鐵路線的糟糕狀況和泥濘的土地使得汽車運輸也困難重重,這直接導致方面軍的彈藥、油料和食品供應存在嚴重問題。

同時,進攻作戰只有少量坦克的支援,如果沒有它們,戰斗只能緩慢進展,步兵也無法克服敵軍防御。

我曾經向最高統帥部提交了相關的報告,并指出方面軍的進攻必須充分做好準備例如應該儲備好足以掩護地面部隊進攻的殲擊機?!粋€僅擁有55架殲擊機的方面軍無法保證安全掩護進攻的地面部隊,敵軍擁有強大的空軍,而我們相差太多。我要求最高統帥部至少提供130~150輛T-34坦克用以掩護步兵進攻,并且補充2~2.5萬人。然而,來自總部的增援非常緩慢,而對于進攻作戰要求卻是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必須堅決進攻。

10—11月,方面軍的5個集團軍在第聶伯河的南部和北部先后進行了4次進攻,但只是楔入敵軍防御縱深1.5~10千米。

照理來說,最高統帥部應該立刻命令方面軍停止進攻,讓部隊好好休整一下,為即將到來的新的進攻作戰充分做好準備。但是,我們并沒有聽到這樣的命令。

1943年12月23日—1944年1月6日,1944年1月8日—25日和1944年2月3日—12月16日,方面軍的3個集團軍在維捷布斯克的進攻行動再次進行。這44天的浴血作戰成果依然很小,我軍只是突破敵軍防御縱深15~18千米。當然,西方面軍的積極行動給當面之敵造成不小損失,但我軍也蒙受了重大損失。

當時我最為最高統帥部代表,負責協調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波羅的海第2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的行動。部隊行動的不順利使我深深自責也是我感到內疚:我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發現和消除部隊管理中的重大缺陷,也沒有很好地組織他們的必要后勤供應……”。

當然,由于是1962年的回憶錄,受到當時政治氛圍的影響,他在回憶西方面軍這段歷史時,也不忘指責了一下當時的最高統帥斯大林,指出沒有及時聽取他的建議,并且否定了斯大林提出的將炮兵和裝甲兵統一管理的建議等。

在向奧爾沙方向連續進攻失敗后,西方面軍又轉向了維捷布斯克。維捷布斯克是白俄羅斯東北部城市,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有多條鐵路線鏈接歐洲重要城市。在1943年11—12月進攻失利后,大本營在1944年1月18日給西方面軍下達了更為有限的任務:與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協同,攻占維捷布斯克(為此需要推進縱深50千米)。不過,這些任務一個也沒有完成。當然也不能說是徒勞無功。德軍在這些進攻中也受到不小的損失,而且無法再新的防御地區固守。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西方面軍不間斷的積極行動,德軍無法從蘇德戰場中央地段向遂行主要戰略任務的其他方向轉移補充力量。

1943年10月23日,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向大本營提交了維捷布斯克方向實施進攻的計劃。計劃首先消滅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和第2方面軍結合部當面的敵軍,擊潰敵軍戈羅多克-維捷布斯克集團,攻占維捷布斯克和戈羅多克,而后占領波洛茨克。

11月1日,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開始進行波洛茨克-維捷布斯克戰役。由于進展不力,原方面軍軍司令員葉廖緬科改任他職。不過在其回憶錄中卻寫道:“時值金秋,這片沼澤地顯得特別泥濘,但盡管如此,進攻是完全令人滿意的。不久,任命巴格拉米揚為方面軍司令員的命令到了。我被召到莫斯科,對我已經有新的任命”。

11月17日,斯大林與巴格拉米揚進行了交流,“由于我所不知道的原因,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不可能使情況發生轉折,不可能向戈羅多克和維捷布斯克方向發展已經取得的勝利,而我們在哪里可以分割敵人兩個戰役戰略集團——北部集團和中央集團,為自己打開通往波羅的海沿岸的大門,為解放整個白俄羅斯創造有利條件。大本營討論了改編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司令員的問題,決定任命您擔任這一重要職務……”。

巴格拉米揚與葉廖緬科進行職務交接時,對方告知戰役失利有客觀原因,主要是道路泥濘,不可能給軍隊供應足夠數量的彈藥;德軍從列寧格勒調來2個步兵師,從中央集團軍群南翼調來5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敵軍航空兵也進行了充足的補充。

11月19日,方面軍開始了新的進攻準備。11月23日,大本營下達了戰斗命令,規定了擊潰德軍第 9和第6集團軍,攻占戈羅多克和維捷布斯克的總任務。由于天氣原因,原定的進攻時間從11月24日推遲到12月13日。

12月13日進攻開始,到1944年1月18日為止。方面軍左翼部隊經過艱苦戰斗,在維捷布斯克以北突破敵軍防御,在12月24日解放了重要的鐵路和公路樞紐戈羅多克(筆者注:莫斯科為此由124門禮炮鳴放12響,共12支部隊獲得“戈羅多克”稱號),擊潰敵軍6個多師,之后挺進到維捷布斯克市郊,切斷了波洛茨克-維捷布斯克鐵路線,從西北面包抄了敵軍維捷布斯克集團。不過,從東南面包圍維捷布斯克未能成功。

至于德軍,對于1943年秋冬季中央集團軍群的作戰有著如下的描述:“中央集團軍群10月初前在第聶伯河左岸扼守著必須堅守的一個大登陸場。它的正面從第聶伯河與普里皮亞季河匯流點附近,即中央和南方集團軍群結合部以北開始,沿索日河及普羅尼亞河西岸延伸,在奧爾沙以東截斷莫斯科至明斯克的公路干線,掩護著鐵路和公路樞紐維捷布斯克,并在涅韋爾以東和北方集團軍群第16集團軍相鄰。

在3個月中,該地段戰斗行動特點是俄軍幾乎連續不斷的突擊。這些突擊的方向經常改編,突擊目的是深遠包圍中央集團軍群兩翼,并正面突破其防御。俄軍力圖實施兩翼進攻,迫使我軍分散兵力;對莫吉廖夫和奧爾沙方向實施進攻的目的,是切斷與中央集團軍群戰線平行、并且是主要補給道路的重要交通線。

俄國人除占有很大數量優勢外,氣候也利于他們決戰。秋季來臨后,只是在9月底出現短暫泥濘,10月和11月的天氣則與往年不同,對實施戰役沒有什么影響。

中央集團軍群幾乎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懸殊的搏戰,它所受到的巨大損失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補充,除由意大利調入1個坦克師在12月底短暫調入右翼以外,而與其配合的航空隊只有300多架飛機。

俄國人首先對右翼發起了進攻,他們經第聶伯河和索日河實施突擊,以便首先挺進列奇察,爾后從西面迂回戈梅利。第2集團軍經幾天激戰再次制止了這一突破。不過,敵人仍然在第聶伯河西岸奪占了幾個大登陸場,并在戈梅利以南第聶伯河和索日河之間站穩了腳跟…11月10日,俄國人在戈梅利以南發起大規模進攻,并沿第聶伯河兩岸推進。11月17日,列奇察失陷,第2集團軍左翼在戈梅利地域也被截斷。11月26日,俄國人占領戈梅利,同時第9集團軍左翼也出現了危險情況。俄軍一部兵力向西北方向的莫吉廖夫進攻,另一部分則調向西南方向的羅加喬夫。經過多日緊張的激戰,我軍遲滯了對莫吉廖夫的進攻,之后在放棄戈梅利突出部后阻止了俄軍對羅加喬夫的進攻并保持到12月中旬。

從10月初開始,中央集團軍群正面中段只是偶爾事實通常能夠頂住攻擊的牽制突擊,因此,我軍守住了喬瑟和列寧諾之間的陣地。但是,斯摩棱斯克至奧爾沙地段的公路干線兩側,俄國人曾4次(10月底、11月初、11月底和12月初)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擊退第4集團軍左翼,挺近奧爾沙。這些進攻每次持續7天左右,以多倍優勢兵力實施,還使用大量炮兵,但全部沒有成功。雖然我軍后撤了一些距離,但他們給進攻者造成嚴重損失。俄軍每次撤出戰斗都被打的疲憊不堪,只有經過充分休整和補充遭到的巨大損失以后,才能進行下一次沒有成果的嘗試。在第四次進攻之后,俄國人不得不放棄了在這一地段突破我軍防御的打算。

對在北面防守的坦克第3集團軍來說,10月初的情況要壞得多。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以突然的襲擊在10月6日在涅韋爾以東突破了該集團軍左翼和北方集團軍群第16集團軍右翼。我軍這兩個相鄰集團軍側翼被迫后撤…幸好俄國人顯然也被拖在其他戰線。因此,他們暫時不急于從涅韋爾地域實施進一步的進攻,以取得戰役勝利。而是滿足于把戈羅多克、波洛茨克一線以北的我軍弱小掩護部隊逐漸逼到南面,以威脅坦克第3集團軍生命攸關的補給線維捷布斯克-波洛茨克公路…12月13日,俄國人同時從東、北和西北三個方向對該集團軍發動進攻。兩天后,左翼師被包圍,雖然之后突破了合圍,但丟棄了所有重武器和7個炮兵營的火炮以及全師運輸工具。俄國人開始向維捷布斯克和從西面通到該城市的公路推進。不過,集團軍部隊最終在維捷布斯克周圍守住了西德維納河北岸登陸場,制止了俄國人的突破”。

(未完待續)

(編輯/筆嘯)

猜你喜歡
集團軍蘇軍敵軍
漫畫輕兵器之二十五 重裝出擊:美軍M1坦克戰術(19)
勝利日閱兵(歷史老照片)
雁群藏敵情
大雁帶來的敵情
“八路軍”為何改稱第十八集團軍?
漫畫輕兵器之十三
烏茲別克拆蘇軍紀念碑引俄不滿
坦克掛拖斗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