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北市農業機械化發展思考

2016-12-22 16:25吳玉榮鄒鵬
安徽農學通報 2016年21期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狀措施

吳玉榮 鄒鵬

摘 要:該文分析了淮北市 “十二五”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措施。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狀;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1-0089-03

1 淮北市“十二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1.1 農業機械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截至2015年底,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288萬kW,較2010年增長19.63%,大中型拖拉機16 714臺,較2010年增長48.73%。配套機具達35.83萬部,較2010年增長0.66%,其中大中型配套機具增長較為迅猛,配套比達到1∶2。聯合收獲機械達到9 174臺,較2010年增長37.11%,其中稻麥聯合收割機7 655臺,玉米聯合收割機1 519臺,分別較2010年增長22.66%、237.6%。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各種高性能農機裝備大量涌現,農業機械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

1.2 農業機械化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5%,較2010年提高6.4個百分點。2015年全市完成機耕作業面積22.484hm2,機耕水平達88.14%,機播面積22.869萬hm2,機播水平達89.66%,機收面積20.996萬hm2,機收水平82.31%,其中小麥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均達到100%,已實現全程生產機械化;玉米機播面積6.115萬hm2,較2010年增加2.714萬hm2,機播水平達99.29%,機收面積7.685萬hm2,較2010年增加3.731萬hm2,機收水平達76.85%。機械深耕面積6.018萬hm2,機械深松面積2.356萬hm2,精少量播種面積22.647萬hm2,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16.773萬hm2。服務于高效農業的特色農機取得突破,配套蔬菜園藝業、畜禽養殖和高效漁業等機械得到農民認可,期間共推廣自動卷簾機4 000臺,增氧機1 490臺,投餌機1 080余臺。農機化作業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1.3 農機專業合作社穩中有升 2015年底全市已登記注冊農機專業合作社42個,比2010年增加28個。由于政策支持,投入加大,農機服務市場化得到進一步推進,作業收入的不斷增加,推動了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及農機戶逐年發展壯大。

1.4 農機經營效益穩步提高 2015年全市農機經營總收入17.67億元,比2010年增長26.81%;利潤總額10.61億元,比2010年增長32.61%。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及農機戶不斷發展壯大,科技含量高的大中型農機不斷增加,農機作業市場的不斷完善,拓寬了農機作業領域,延長了農機作業時間,有效地提高了農機經營收入。

1.5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規范落實 “十二五”期間,全市共落實中央和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7 014.2萬元,是2004—2010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4.25倍,補貼各類(種)農機具19 165臺(件),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 552臺,旋耕機和播種機1 553臺,聯合收割機2 055臺,打捆機168臺,秸稈粉碎還田機2 303臺,其他機具10 534臺,受益農戶近23 400戶,帶動農民投資37 500萬元。

1.6 農機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深入開展 “十二五”期間,市、縣兩所農機培訓機構共培訓各類技術人才6.36萬人次,其中:農機管理人員970人次,農機技術人員4 244人次,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5.81萬人次。

1.7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推行農機資格認證和農機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開展“黑車非駕”專項整治和“平安農機”創建等活動,加強農機的安全監督管理和執法工作。濉溪縣建成了全省“平安農機”示范縣,全市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入戶、辦證、年檢率逐年上升,農機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土地經營規模制約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目前的土地經營模式還是以農戶個體經營為主,土地小塊分割,地塊零碎,不適于大量先進的大型農機具規?;鳂I,這也是制約農機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2.2 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 農機裝備發展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平衡現狀,即小型機械多,大型機械少,全市拖拉機擁有量11.94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67萬臺,小型拖拉機10.27萬臺;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種植機械多,農村其他各業機械少;聯合收割機9 174臺,畜牧養殖機械、漁業機械、林果機械相對較少;高性能復式作業機械少。

2.3 農機農藝結合不緊密 對于不同條件,即使是同一種作物,耕作模式也不盡一致,這對適宜于標準化生產的機械化技術而言,形成了很大的制約。同時,農機化在適應農藝技術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許多新的農藝技術由于缺乏相配套的機械化集成技術予以支撐,難以大面積推廣。

2.4 公共服務能力薄弱 農機推廣、培訓、維修、監理等公共服務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手段落后、設施陳舊、保障不足等問題,鄉鎮級沒有農機推廣體系,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不適應農機化發展。

2.5 配套政策有待進一步健全 在財政補貼方面,財政投資主要用于農機購置補貼,作業補貼僅限于農機深松作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于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示范推廣專項資金和農機維修設施、田間機耕道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還不夠。

3 “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考

3.1 “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

3.1.1 農機擁有量 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330萬kW,比2015年增長14%;大中型拖拉機2.1萬臺,增長25%;配套農具4.3萬部,增長30%,配套比1∶2;聯合收割機1.1萬臺,增長19%。

3.1.2 農機化作業 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比2015年增加3.5個百分點。

3.1.3 農業機械化經營服務總收入 2020年底,全市農業機械化經營服務總收入達到20億元,比2015年增長19%。

3.1.4 農機專業合作社 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注冊數67個,比2015年增加60%。

3.2 “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任務

3.2.1 優化農機裝備結構 農機總動力增長14%;大中型拖拉機增長29%,到2020年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2.2萬臺。引進智能化農機技術和裝備,大力推廣激光控制土地整地技術、智能化播種、施肥、施藥技術,積極推進農業設施裝備發展,重點發展以微耕、植保、節水為重點的設施農業管理機械,以高效魚塘增氧、投餌、清淤為重點的漁業機械,以及以飼料加工、飲水和糞便處理為重點的規模畜禽養殖管理機械。

3.2.2 提升農機化作業水平 農機作業由重點環節向全過程延伸,加快提升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擴大農作物秸稈還田面積,積極實施深松、深耕作業。預計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以上,機收水平達到95%以上,力爭玉米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全市適宜深松的耕地全部深松一遍;旋耕施肥播種鎮壓復式作業面積占種植面積的60%以上。

3.2.3 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按照增加數量、擴大規模、提高標準、提升能力的原則,重點支持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引導資金、技術、信息和服務向農機專業合作社傾斜。預計到2020年,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真正成為農機化服務經營的主體、跨越發展的主角和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跨區作業收入達到2.5億元。

3.2.4 推進農業機械化科技應用 實施好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項目、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推廣項目、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項目。積極推廣以深松深耕、旋耕施肥播種鎮壓、玉米聯合收獲為代表的機械化增產增收技術,和以節水灌溉、精量播種為代表的機械化資源節約技術和以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稈綜合利用為代表的機械化環保技術。

3.2.5 抓好農業機械化實用人才培養 抓好農業機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三支隊伍的建設。預計到2020年計劃培訓各類技術人才3.5萬人次,其中:農機管理人員1 150人次,農機技術人員8 250人次,農業機械操作人員25 600人次。

3.2.6 增強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 建立健全運行高效、服務到位、支撐有力、充滿活力的農業機械化推廣體系。強化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監管,建立以源頭管理、執法監控、安全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農機市場監管,完善農業機械質量投訴網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機產品。建立健全聯接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功能齊全、服務優良、高效共享的農業機械化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

3.2.7 規范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落實好中央和省級農機補貼資金,積極爭取市、縣區地方財政補貼政策,重點補貼大馬力、高性能、復式作業機械、設施農業裝備和玉米收獲等薄弱環節作業機械,充分發揮補貼政策宏觀調控作用。

3.2.8 加強農機維修行業管理 依法加強農機維修市場監督管理,規范農機維修技術合格證審核發放工作,切實提高農機維修經營服務網點的持證率。

3.2.9 抓好農機安全生產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原則,全面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創新工作方法,認真開展農機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做好“平安農機”示范縣的創建工作。

3.2.10 加強農機系統隊伍建設 按照“抓黨風、帶政風、促行風”的要求,創新農機工作,加強作風建設,提高服務水平,打造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通、高效廉潔的農機隊伍。

3.3 工作保障措施

3.3.1 加強組織領導 把農機安全生產納入政府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統籌推進農機化各項工作。

3.3.2 加大資金投入 多渠道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投入,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的投入,完善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教育培訓、安全監管、質量監督、信息網絡等體系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

3.3.3 促進農機農藝融合 規范秸稈機械化還田、耕整地、高效設施農業等農機作業標準,促進農機農藝有效結合。加強農機與水、土、肥、藥、種等部門的協調,主動與農技部門、農業專家對接,成立專家庫,建立健全農機化、種子、土肥植保、水產等推廣服務機構緊密配合的工作機制。

3.3.4 加強信息宣傳 營造有利于農機化工作的輿論氛圍,圍繞全市農機化重點工作、熱點問題、及時報送農機化政務信息。

3.3.5 推進農機化示范區建設 落實省農機局加強現代農業示推范區農機化工作的各項部署,在百善鎮現代農業示范區開展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完善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內容、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示范區率先實現機械化。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農業機械化現狀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