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2016-12-23 17:52李百青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6年22期
關鍵詞:平分線機會課堂教學

李百青

參與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對教學而言,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機會的多與少,是直接決定學生課堂上學習達成度高與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日益強調主體性教學的今天,反思目前課堂中學生參與機會的多與少,努力探尋增加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機會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略做探討.

一、數學課上學生獲得學習機會的現狀

目前,通常用的數學教學模式是提問式.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推理、演算、論證,最后解完一道例題或證明一個定理,之后再讓學生仿例做練習.

客觀地看,教師帶領學生推理、論證的思考過程是正確的,要是每個學生都參與推理、論證的全過程,那么,每個學生都會既得到了數學知識,又得到了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

實際問題是,教師向全班同學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是幾個水平較高的學生開口回答;或教師叫一人回答,只要一個同學說對,教師立即重述一遍并在黑板上寫出推理的第一步,教師再問,又有一個學生答對,教師再板演第二步——如此,教師自問自答,一步步推演下去,直至把題目解完.

毫無疑問,這種教學方式,使多數學生學到的只是結論和死知識,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

可見,只有真正鼓動絕大多數學生(不僅僅是幾個人?。┓e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才能真正發揮,我們的教學效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二、阻礙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原因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在教與學的雙方中,學生是鮮活的力量,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好奇心強,上進心強,求知欲強,渴盼動手,但限于教學上錯誤的導向,他們的主體性被壓抑、被扼殺了.

認真分析起來,原因有三:

1.全班統一學習的機會多,個人獨立學習的機會少

受教學進度的限制,教師在備課時,常訂好了自己的教學目標,為保證教學目標能順利完成,教師常常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地講,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因此,表面上好像是提問式教學,實際上是變了味的“滿堂灌”.

2.被動接受學習的多,表達學習的機會少

在課堂上,為保證教學進度完成,教師只能自己板書、演算或只讓個別學生演示,而其他同學只有看的份,沒有真正動手操練的機會(即被動接受學習),這勢必使學生難以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題的能力.

3.學習水平高的學生參與機會多,水平低的學生參與機會少

一方面,是學習水平高的學生大膽舉手、踴躍回答;另一方面,是學習水平低的同學反應慢、耗時多,在這種強烈對比之下,為趕課時的教學只有就高不就低了.

三、讓更多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氣氛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想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必須注重人文環境的創設:

1.師生間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關系

教師不應采用強硬的措施來保證課堂教學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要最大限度地相信自己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當學生偶爾出現差錯時,要學會寬容,當學生有創見地提出自己的主張時(哪怕是錯誤的?。┙處熞m當給予鼓勵、表揚.只有雙方都在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氣氛下共同鉆研學習,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自我的潛力,從而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中去.

2.幫助學生形成相融互補、合作競爭的關系

教學中應盡可能讓學生進行自由交流,因為信息的交流可糾正掌握知識的偏差、實現知識系統的優化,有利于深化所學知識.學生相互交流,可以彌補各自的不足,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同學,他們可以在關系較好的同學的幫助下攻克許多自己無法解決(甚至是聽了教師講解后仍不能解決)的問題.當然,因學生性格不一,很可能會在教師“放開手”的這段時間出現一些小摩擦.這時,教師要調控好課堂氣氛,學會妥善處理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僵化不利的局面,恰如其分地鼓勵競爭及相互幫助,確保生生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二)把學習的時間讓給學生

傳統的教學往往是老師統治了課堂的時間,學生無法自由支配原本屬于自己的時間,而要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優化教學程序,騰出時間來讓學生進行思考、鉆研.具體做法是:

1.分解教學目標

我們可以分解每堂課的教學目標為若干思考題,讓學生在思考、答疑中參與課堂教學,如:“角平分線性質的應用”的學習,教學目標分解為:

A.任意畫一個三角形,試畫出它的三條內角平分線,觀察這三條角平分線是否交于一點?你能否證明?

B.三角形三條內角平分線的交點有什么性質?教材把這一個點命名為什么?

C.想一想:證明三線共點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問題提出后,讓學生先猜想、討論、論證,再閱讀教材對照自己的想法,找出與教材做法的差異、各自的優越性,從而通過比較,落實對知識的掌握.

2.練習設計梯度,讓各類層次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均學有所得

教師把課堂練習、習題由淺入深分類設計,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完成.要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內完成所有的課內外作業,并“反思例題,反思定理”嘗試自己編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而學有困難的學生,則需要扎扎實實完成基本目標.通過分層,同學們在“共同前進”的前提下,有快有慢,放鞭奔馳.

3.強化當堂檢測的力度

在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力將教學目標攻克之后,教師應通過檢測來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傳統的反饋方式是:教師出題,學生解題.而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就應多角度地變換檢測手段:有老師出題來檢測,也有學生自己編題自我檢測(甚至出題考老師?。┑鹊?比如,在“角的軸對稱性”學習后,有這樣一道題:如圖,在Rt△ABC中,∠ACB=90°,DE平分∠ADC,DE∥BC.求證:DB=DC.

可以讓學生在完成本題基礎上分解題目,變換題設、結論,重組題目,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動手“做”數學的能力.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師轉變觀念、多想辦法,多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活力.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才會變得有聲有色,我們的數學課才會堂堂都精彩,課課有實效!

猜你喜歡
平分線機會課堂教學
玩轉角的平分線
角平分線形成的角
給進步一個機會
多用角的平分線證題
最后的機會
給彼此多一次相愛的機會
沒機會下手
折疊莫忘角平分線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