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科技型人才缺口怎樣填補

2016-12-23 18:40陳建
人民論壇 2016年28期
關鍵詞:現代農業

陳建

【摘要】統籌城鄉發展需要積極盤活、運用好多種資源,其中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工作,其核心是人力資源作用的發揮。加強農村科技型人才隊伍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是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統籌城鄉發展 農村科技型人才 現代農業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睆V東省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排頭兵,基于省內區域協調發展差距分析,要實現“兩個率先”的目標,其根本的落腳點在農村。新農村建設的宗旨是城鄉統籌協調,城市反哺農村,如何拉平城鄉差距,其關鍵在于科技人才投入和使用,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產業升級。目前,廣東省的農村科技型人才供求并不匹配,因而,開展關于農村科技型人才供給狀況及需求狀況的調查顯得十分重要,這是研究廣東省城鎮化統籌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

廣東省農村科技型人才的總體結構特征

農村科技型人才主要包括從事農業生產的應用型人才,從事農技推廣的技能型人才、帶動性人才、經營管理型人才以及農村社會服務型人才等。為了解廣東省農村科技型人才的總體結構現狀,筆者根據廣東省的地(市)、縣(區)的數量進行抽樣,確定了粵東、粵西、粵北及珠三角地區的21個市轄農村作為調查對象,共調查訪問了750名農村人才,回收問卷702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為93.6%。其中珠三角地區受訪對象占14.63%,粵東地區占18.10%,粵西地區占14.44%,粵北地區占52.83%。

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廣東省農村科技型人才具有以下結構特征:一是性別結構相對均衡。男性從業人員占 56.41%,女性占43.59%。二是年齡結構以中青年為主。40歲以下年齡的占比約71.55%,其中25歲以下居多。三是職業類型主要集中在生產型,技能型和經營管理型人才相對較少。四是人才資源配置不合理。農村科技型人才在企業中占8.12%、事業單位占16.24%、公務員占2.56%、個體農戶占25.21%、其他占47.86%。

農村科技型人才供求面臨哪些矛盾

農村對于農業科技型人才認識模糊,直接導致對人才的使用“不知所需、不用所有”。相當多的受訪對象不知道何為農業科技型人才,了解清晰的不到五成。在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能夠就某一所關心的農業問題或事項向農業科技型人才尋求過幫助的在受訪對象中僅占28.99%。這說明農民實際上一方面不知道有農業科技人才可以使用,另一方面生產出現問題時也不知道該向誰尋求幫助。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獲得農業技術的途徑主要還是靠經驗及向周邊的人學習,或借助于網絡、電視等電子媒介。

農業科技型人才的作用得到認可,“農民、農業、農村”的發展需要引進農業科技型人才。農村科技型人才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力量,在發展農村經濟方面起著極大的帶動作用。這與生產力要件是一致的,農村經濟轉型,應以生產力轉型為基礎,促進這種轉型的關鍵在于人才,特別是農業相關產業的技術型人才和懂得生產經營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在受訪對象中,69.25%的人認為科技型人才對農村的發展很有作用,超過70%的人認為所在地的農業科技型人才比較稀缺,這些人才包括種養殖技術人才、農產品加工人才、項目策劃人才、市場營銷人才、信息技術人才、金融會計人才、企業管理人才等。由此可以看出,新時期農村科技型人才是促進新農村發展的迫切需要,農村科技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

農村科技型人才供給不足。調查顯示,68.74%的受訪者認為所在的村集體從未引進過科技型人才,服務供給遠遠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農村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總量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現狀,而且增量呈遞減趨勢。二是人才供給呈現結構性失衡。新型農民的標準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農民的文化和技術最后要落到會經營之上,這樣才能夠創辦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村股份公司,帶動村民致富。但現階段農村缺乏管理型人才,存在需求重心與供給重心的結構失衡。三是農村科技型人力資本供給的持續動力不足。人才短期立足農村,長期著眼于城市發展的流動趨勢明顯,導致農村的科技型人才供給后勁不足,存量的實際增長緩慢。

農村引進的科技型人才工作的時間長度普遍較短,外流現象嚴重。實踐表明,農村科技型人才為農村發展帶來新的科技力量,具有極大社會價值的創造成果。但這種效果的形成是需要較長的時間跨度的,需要科技型人才的持續推動。調查顯示,只有20.46%的農村引進的科技型人才工作年限是在3年以上的,接近80%農村的引進的科技型人才為農村服務的年限在3年之內,其中一年以內的占了五分之一,這反映出大部分被引進的農村科技型人才為所在村服務時間短暫,科技型人才離村現象較為頻繁。

當前農村對科技型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滿足農業產品的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為主,并且具有較大的結構層次性需求。在對所在的村主要從事何種經營服務的調研中發現,排在首位的是產加銷一體化服務,占了受訪對象的38.89%;其次是購買服務,占了26.07%,再者是加工服務,而運輸服務、倉儲服務和農機服務則相對較少。從需求結構來看,當前廣東省農村對種植、養殖技術人才的需求程度最大,其次是農產品加工人才,再者是市場營銷人才,而對金融會計人才、項目策劃人才等則需求程度相對較低。由此可以看出,當前農村對科技型人才的需要主要是以滿足農業產品的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為主,這也體現出農村在轉變生產方式的過程中,對科技型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對服務于農村規?;?、產業化、市場化新型農業生產的實干型人才的需求。

農村科技型人才供求矛盾的成因分析與對策

第一,當前政府對農業教育和科研投資投入和激勵不足。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的投資和收入呈正相關關系,人力資本才愿意持續投資,包括大學四年的教育和創業性投資??v觀當前社會現象,農業院校投入不足,農科畢業生收入普遍不高,農業行業社會評價度不高,導致農業相關專業志愿少人報讀。要鼓勵大學生回農村去,應加大對回農村大學生的激勵投入。同時,對長期有突出貢獻的農業專家應給予相應的學術激勵和物資激勵,并營造良好的社會評價輿論導向。

第二,農村科技型人才保障機制缺乏。一方面是農村科技型人才隊伍的培養問題,政府關注程度不夠。在培訓內容上,還僅僅停留在種植和養殖等大眾化項目上,對農產品加工人才、市場營銷等多層次結構的科技型人才,培養機制并不完善。在培訓形式上,也缺乏相對固定的培訓模式和長遠的培訓規劃。另一方面是農村科技型人才可持續提升路徑缺乏。勞動力的價格分為自我養活和再生產兩塊,當前農村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等嚴重滯后于城市,導致根基在農村的農業科技人才需求無法得到充分保障,要形成穩定的創業信心是不可能的,勞動力再生產的不可持續嚴重挫傷他們的創業持久信心。因此,農業科技人才團隊的構建,應結合重點專業鎮、專業村的建設,對具有創業意愿的人才重點傾斜,通過專家的知識輸入,培養和發展“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科技型人才。

第三,農村科技型人才工作環境需要改善。根據馬斯洛的五大需求論,農村物質供給薄弱,人才交流機會較少,獲得尊重評價又相對狹窄,最終使知識分子產生極大的受挫感。勒溫的場論表明人才與工作環境的優秀度呈正相關關系,優秀的工作環境能夠吸引人才努力工作、持續工作,因此應該構建穩定的科研團隊和企業家團隊。反之,惡劣的工作環境,會使人才高頻率流動,最終導致農村科技型人才流失。應該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強化并加大農村服務的均衡供給,構建以政府投入為主、市場和NGO組織聯合協同供給的新格局。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①馮宇:《和諧社會視角下的農村科技型人才隊伍建設》 ,《生產力研究》,2009年第19期。

②李鵬昊:《農村科技型人才競爭力現狀及提升機制研究》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年第15期。

責編/潘麗莉 宋睿宸(見習)

美編/于珊

猜你喜歡
現代農業
33個幫扶縣全覆蓋!粵桂共建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產業園
河北邯鄲擁有現代農業園區167個
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公示公告
農業農村部等兩部門:公布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
我省3園區入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吉林省農業委員會吉林省財政廳關于認定吉林省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創建單位的通知
擬入選“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公示名單
國家現代農業莊園創建工作培訓班在京舉辦
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農安縣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步伐(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