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窗口”的結晶

2016-12-23 09:45朱珊珊
上海企業 2016年7期
關鍵詞:上海站鐵路

朱珊珊

收到《窗含春華》這本書,楊兆龍瘦小的身影頓時在我面前逐漸變得高大起來。我仿佛看到他蒼老疲倦的面龐上露出笑容,灰白的頭發披向腦后,雙目凝神,胸中似有萬千丘壑??梢韵胂笏谝淮纬霭嫖募蟮膼芤?。

楊兆龍一直是我關注的鐵路作者,這不僅因為他愛好寫作并樂此不疲令我敬仰,還因為他對鐵路“窗口”的那份熱愛讓我感動。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在上海站工作時,曾先后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人民鐵道》、《勞動報》、《上海鐵道》和《窗口》等報刊上發表大量反映鐵路、車站的通訊、特寫、言論、散文等數干篇作品,近百萬字。后來,他作為上海站的一名退休干部,又以其才其情以及對祖國對鐵路對車站對職工的愛,抒寫出的這些謳歌改革開放、謳歌偉大時代的篇章,這是很值得贊賞的。

《窗含春華》是一本飽含楊兆龍奮斗經過、情感歷程和詩意作品的文集,是作者整整40多年辛勤筆耕的成果。共收文稿145篇,分為特寫、散文、札記、趣聞、游記、美食、雜文、隨筆等八輯,書中內容豐富,舉凡做人、做事、為官、學習、觀念、管理、品牌、市場、科技、建設和發展等等,均有涉獵。有真實快捷的新聞通訊、有短小精悍的人物特寫、有抒發胸懷的雜文隨筆、有鮮活生動的趣味掌故、有描寫大好河山的游記散文,也有一些記錄屐痕旅跡的,雖然只是一些雜感,但由于作者獨到的觀察,放飛的情思,生花的妙筆,還是讓我們看到作者的一顆拳拳之心,感受到了這類文字的獨特魅力……讀之令人感觸良多,深受啟迪??梢哉f,不少作品是作者心靈的自然流露與感情的真實傾訴,并化為濃郁的詩意和深刻的哲思,給讀者以美的享受,起碼也給我帶來了美好的回憶。

我和楊兆龍相識已有五十多年了。1963年春天,我從蘇州鐵路機車司機學校機車乘務班安排到上海機務段滬杭車隊實習,專門跑上海至杭州的貨物列車。當時楊兆龍正是該車隊的機車司爐,雖然我們不在一臺火車頭上,但由于他比我年長、又入路早,加上技術比我好,理應也是我的師傅。休息時,我們經常在杭州的望江門公寓碰頭,一起參加乘務員大課學習,還一同到杭州西湖邊游逛。因為他知道我喜歡文學,在《上海文學》、《青年報》和《上海鐵道》上發表過詩歌,所以也常常欣喜若狂地將自己發表在《上海鐵道》上的新作拿給我看,讓我分享他的快樂。每次拜讀,雖說都是“豆腐塊”,但我還是驚喜交集,一是對在機務段滬杭車隊也有個喜歡文學寫作的師傅感到非常高興,就好比遇到知音一樣;二是也忍不住要為他寫作的執著和勤奮喝彩,為他文章里——“我們駕駛著列車,在春色無邊的祖國的大地上行進。我們在編織著祖國的春天!”這樣精彩的句子拍手叫好。我以為,蒸汽火車司爐的工作是重體力勞動,每次出乘都要揮舞雙臂往爐膛里添煤,少說一個往返也有幾十噸的煤要投進爐膛,熊熊烈火烘烤著胸膛,汗水濕透了衣衫,非常辛苦??伤?,卻總是笑瞇瞇地說,回首遙望載著三干多噸貨物的六十幾節車皮,驕傲和自豪感會油然而生,那激情猶如蒸汽機車鍋爐里的水在沸騰!楊兆龍的筆耕精神著實讓我感動,也進而激發起我對詩歌創作的極大興趣和寫作熱情,并在畢業分配到南翔機務段之后,始終忠于“詩是生活”這個原則,堅持感應時代脈搏,老老實實地寫自己的詩,以后便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堅持文學創作到現在。

楊兆龍見諸于全國各大報刊的有關鐵路和上海站的通訊報道有數千篇,而收進《窗含春華》文集里的《悠悠“窗口”情》、《堅持一流標準》、《十年春秋鑄輝煌》、《鮮紅的熱情》、《情系上海站》、《永恒的承諾》、《千針萬線織深情》、《愛心贏得旅客贊》等篇,則僅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一葉知秋,滴水觀海。但我已經能從中看出楊兆龍畢生對鐵路新聞報道方面的貢獻;也窺見了幾十年來上海鐵路的飛速發展和鐵路工人的時代風采!

楊兆龍文章的鮮明特點,就是善于深入事物內層去抒發鐵路工人的美好情懷和高尚情操。他在鐵路這個社會大“窗口”,看到了祖國的迅猛變化、鐵路的跨越騰飛、人民的小康生活,也看到了廣大職工那種獨有的職業道德、職業責任、職業風格和職業精神,并一一在他的筆端升華了。在他筆下,“窗口”不是為了索取,不是為了享樂,而是“心靈的窗口、人生的舞臺”,鐵路職工在那里有“瑰麗的人生、執著的追求”,留下的是“奮斗的痕跡”。在他筆下,上海站幫旅客搬送行李提供優質服務的“紅帽子”,也是“一朵朵報春的梅花”,為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平添了幾分春意”。這些,都是他作品中的精彩之筆。

作者長期工作在窗口單位的客運服務部門,也在路風辦公室工作過。幾十年年的基層工作與生活,不僅給作者提供了寫作源泉,也磨礪了他的意志、修煉了他為人處事的品行、堅定了他的理想信念,更沒有離開積極的人生追求,這一點是極為可貴的。如:作者在《福耶?禍耶》一文中,始終想著的是“一個人在逆境時不可自暴自棄,在順境時更不可忘乎所以?!辈l出這樣的感慨:“在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楊兆龍是個重信義、講情誼的人,跟他在一起,會被他的快樂所感染。他天生樂觀的性格,加之在六歲入私塾,初中后輟學轉學中醫,當過保健醫生,又在鐵路上干過工務、機務,在車站當客運員,廣泛接觸各種人物,生活中的趣聞軼事,對人生練達的思考,使他的語言生動、豐富,“調皮話”張口就來,“幽默句”脫口而出,讓你忍俊不禁。我多次接受他的邀請參加應酬或外出采風,每次都是共座同行,大家傾心交談,聽他繪聲繪色地用江蘇泰州方言講故事,聽他海闊天空地聊各種見聞,聽他慷慨激昂地發表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評論,我經常被逗得開懷大笑,真是快樂。

楊兆龍是個好學的人。這個集子所收入的,有新聞報道,有人物特寫,有隨筆漫談,還有游記散文,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這是他虛心好學,勤于思考,觀察社會,品味人生的結晶。楊兆龍不是新聞、中文的科班出身,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他是個有心人,參加各類通訊員研討班、培訓班,他善于吸取人家的長處,從當“二傳手”開始,老老實實地學,在此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古語云:“如有志于學,雖草廬中應可知天下事”。楊兆龍就是以這種態度孜孜不倦地學習,所以他的新聞嗅覺、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與時俱進的步伐而不斷有所長進。

該書收集的145篇散文,每一篇都體現于一個“真”:真情、真事、真感受。作者試圖用樸實而自然的文體記住一段歷史,記住一段情緣,記住自己的足跡。作者認為,真實是最大的美,真誠是最大的享受。注滿真情的平等的交流與溝通,無不閃爍著快樂的美感。我在閱讀過程中,時時能感受到它的“厚重”,因為書中不僅傾注了作者對黨對祖國對鐵路對旅客對周圍職工的熾熱情感;同時,也讓人看見了作者生命中的一行行讓人敬佩的足跡。

楊兆龍的文章,不是擠出來的,是從生活中流淌出來的。字里行間透露著對鐵路這個大“窗口”的摯愛之情。文如其人,做人做到如此,難怪他寫文章任其自然,寫出的作品也是任其自然。春華秋實,創作豐收??磥?,作者要寫出好文,心態還得要好,這也是我讀這本文集而意外得到的收獲。

一個快樂的人,一個勤奮的人,一個好學的人,一定是一個生活得很充實的人。退休多年的楊兆龍能如此精神,笑看天日,快樂人生,走筆文墨,熱愛自然,我是很敬服的。堅持寫下去,他腳下的路連接著夕陽的輝煌……

猜你喜歡
上海站鐵路
上海站開行動車組貨運的探討
海底鐵路
ACME打造色彩斑斕的狂歡舞臺
小丁首秀
2017年鐵路暑運創新高
2016 House of Vans上海站完美落幕
春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