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城鎮化進程與農村義務教育的相互影響

2016-12-23 10:37陳小娜
青春歲月 2016年22期
關鍵詞:義務教育農村

陳小娜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學生不斷融入城鎮,使得城鎮學生規模大幅度增長,長此以往,便造成“城擠、鄉弱、村空”的現狀,帶來很多弊端。其一,如此多的農村中小學生涌入城區或鄉鎮,給城鎮學校帶來巨大的壓力,無論是教育資源還是師資力量都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學生規模;其二,落后的農村中小學在不斷推進的城鎮化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共同壓力下,生源不斷減少,眾多學校的規模一縮再縮,學校師資也不斷流失,校舍資源閑置狀況日益凸顯??梢?,隨著農村中小學生向城鎮學校的流入,無論是鄉村還是城鎮學校都面臨著教育資源配置不均、不合理的難題,使得城鄉的教育結構復雜混亂,教育水平停滯不前,這些現象對于地方財政資金有限的地區可謂是進退兩難。本文就從對重慶市某縣的調查出發,深入思考在城鎮化水平不斷加快的今天,城鄉學校出現的教育資源矛盾問題,希望城鄉教育問題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重視,為實現城鄉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村城鎮化;義務教育;農村

一、城鎮化對農村義務教育的影響

城鎮化主要是指以第一產業為主的農村向以二、三產業或者高新技術產業轉變的過程。城鎮化率是一般情況下衡量是否城鎮化的標準。截止到2011年,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51.27%,對我國社會經濟的整體結構都形成了重大的影響。教育和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城鎮化在給我國的經濟社會帶來巨大改變的同時,也對農村義務教育產生了諸多影響:

一是城鎮化水平直接影響到農村教育水平。無論是學校的硬件設施、師資條件還是教學模式都出現了新的變化。傳統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家長們對子女教育的期望,逐漸衰落以及縮小的師資力量也使得眾多家長紛紛送子女到城鎮接受相對高質量的教育。至此,便出現了農村學生大規模的轉移到城鎮,農村教育布局也因此而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動。

二是城鎮化既促進了學校硬件水平的提升,加快了人口的流動,也使得更科學的教育理念被傳播。農村學生流入城鎮,使他們有了更多的機會接受更高質量、更高水平與更公正的教育機會,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從另一方面來看,農村中小學生不斷的流出,家長跟隨伴讀,農村地區人口也在減少,使得農村學校大范圍的空閑、撤并,數量不斷縮小,給農村就讀學生帶來了更多交通上的安全隱患,更難以保障他們接受教育的質量。

三是我國城鎮化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關鍵階段,深刻地影響著農村教育的發展趨勢。據教育研究院報告指出,在過去的2000年到2010年間,農村小學數量減少率已達到了52.1%;平均下來每天都有63所小學、3所初中在消失??梢?,城鎮化給農村教育帶來的問題在不斷擴大,解決農村教育問題迫在眉睫。

二、保定市唐縣的農村義務教育資源現狀

唐縣自古以來就是歷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處于太行山東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唐縣隸屬于河北省保定市,在京津冀經濟圈的帶動作用下發展水平日益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推動其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這在給唐縣帶來眾多經濟機遇的同時,也為其教育帶來了很多的問題。

1、師資配置矛盾突出

師資力量不足;部分農村學校在職工超編現象突出;部分城鎮學校學生人數眾多,大班、超級大班現象此起彼伏。

一方面,有些鄉村學校的硬件設施不足,規模小且數量少,可與此同時,學校設定的年級層數與課程遠遠超過教師的實際接受力,這就導致盡管很多教師已經超編,但學校仍然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的現狀,教師疲于代課、兼課,難以集中精力提高教學質量;大部分村級小學受各方面條件限制只開設了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程,即使有其他科目也是常常由并不專業對口的語數老師代課,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由于學校的財政資金有限,難以為各個班級、各科目配齊老師,在教學設備、教學資料上更是凸顯乏力。

另一方面,城鎮學校也由于農村學生的流入而應對不足,師資條件難以支撐。這里就以城鎮中有“超級大班”的A小學為例,其可容納學生人數大約1500人,平均班額約50人,可實際學生人數卻達到了2300人,幾乎每班人數達到了77人左右,可見城鎮學校內的師生數量矛盾已經不容樂觀。

2、校舍資源供需失衡

一方面,受學生數量大規模減少影響,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中小學規模不斷縮減,師資流失,大量校舍被閑置或拆除,出現“供大于求”的現狀。就如B小學,從開始的九年制的20個班到2010年,初中已經撤并,且僅剩小學的10個班級。學校為此也做出了些措施,如對空閑教室進行重新改造利用,布置成實驗室、活動室或者音樂室等,但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教室或者場地被空置。而村小的實際情況更加糟糕,X縣閑置的校舍面積已達到了5萬平方米。

另一方面,農村中小學生大規模流入城鎮也使得城鎮學校直接面對超出實際需要的學生人數,教師分配不均,校舍緊張,出現“供不應求”的現狀。另外,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學生人數大幅增長,教育資源矛盾與日俱增。

3、校舍建設進退兩難

影響到鄉村學?;蛘叽逍W生數量的原因還源于它們自身的基礎建設不足。很多村小校舍簡陋陳舊,有些甚至連安全都不能保證,需要盡快的改建或加強修整;由于村小規模小,學生人數少,教師教學質量低,很多地方的財政部門在進行資金投入時也顧慮重重,往往投入不足,使村小更加難以進行硬軟件方面的開發與建設,進入惡性循環的狀態。D村小于去年投資了18萬元用于學校建設維護,而今年的在校生卻僅僅有15人,學校的其他方面建設還未完成,可學校仍然長期面臨這樣的狀況,地方財政教育經費已面臨困難,是否再次投入也就成了問題。

4、教學設施配備困難

農村小學的經濟狀況不理想,可支配教育資金少,因而很多必要的教學設施根本難以保證配備齊全。沒有圖書室、微機室的農村小學不乏少數,而且很多農村小學的課程設置單一,即使有音、體、美課程也沒有相應完整的器材設施,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如果盲目滿足農村學校需求,添置教學設備,改建維修學校,也很容易造成財政資金分配不合理的現象,直接影響到地方教育發展水平的提高。合理有效地分配教育財政資金,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仍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民生專項課題《河北省農村義務教育積極應對城鎮化進程的策略研究——以保定市唐縣為例》的結項課題,課題編號:201601806

【參考文獻】

[1] 王宇鵬. 新型城鎮化下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困境與對策[J]. 渤海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6).

[2] 朱 ?俊, 劉 ?茜, 呂印莊. 農村義務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 新西部: 理論版, 2014(21).

[3] 董可靜. 城鎮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J]. 現代商業, 2015(05).

[4] 劉子輝, 盧佳尉, 楊 ?維. 城鎮化對失地農民收入影響分析——以湖北省黃梅縣小池鎮為例[J]. 現代商貿工業, 2015(04).

[5] 盧寶祥. 論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基本矛盾[J].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5(03).

猜你喜歡
義務教育農村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稅費改革與我國義務教育財政體制改革研究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教師資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讀
信息技術走進山區教育,揭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篇章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