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龍虎山道教音樂形態及其特征分析

2016-12-24 08:09華磊
藝術評鑒 2016年19期

華磊

摘要:江西是道教圣地,自然環境優越,地貌多以山地、河流、湖泊為主,其道教文化源遠流長?,F今位于江西省鷹潭市的龍虎山,道教稱其為第三十二福地,是道教天師道的發源地之一,其道教活動頻繁,近年來學術界加強了對天師道科儀音樂的研究。民族音樂形態學是研究民族音樂的外部形態、內部構造以及其變化運動規律和表現功能的一門學科,本文著重運用民族音樂形態學的研究方法對江西省道教音樂進行分析研究,把握其重要的民族特征,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研究與把握:1.江西道教音樂形態的旋律特征;2.江西道教音樂形態的節奏與腔式特征;3.江西道教音樂中樂器的使用;4.龍虎山道教音樂的美學特征。通過以上研究總結江西道教音樂的具體形態及其民族特征。

關鍵詞:江西道教 音樂形態 民族特征

中圖分類號:J6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074-03

江西風景秀美,人文氣息濃厚,道教事業發達,其境內的許多名山大川、風景勝地就是道教重要的活動場所。江西道教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龍虎山的天師道,天師道尚符箓重齋醮,其中尤以齋醮為重,“所謂齋醮,又稱打醮,也就是俗稱的做道場、經懺或做法事,是道教儀范的重要組成部分。齋醮包含的內容很多,主要有設壇、上供、焚香、升壇、畫符、念咒、鳴鼓、發爐、降神、迎駕、表章、誦經、贊頌、宣詞、步虛等等。在運用這套儀式祭告神靈、祈求消災賜福、超度亡靈的過程中除配以燭燈、禹步等儀式動作和宗教舞蹈外,音樂在其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雹僭趦x式程序中配以音樂伴奏,可以很好的烘托儀式氣氛,凸顯儀式的莊重與神圣感,是齋醮儀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早期天師道屬于民間道教,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漸漸地與民間元素融合,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形態特征。道教科儀是道教儀范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運用于滿足人們祈福、消災、拔苦、謝罪、求平安等宗教需求的過程中。

一、龍虎山道教音樂的旋律特征

旋律是音樂的外部形態裝飾。它是運用各種不同的音級以及這些音級的不同組合架構起來,主要包括音級與音級組合兩大方面。龍虎山道教音樂建立在五聲基礎之上,多為四音、五音組合。

上述譜例1、2中,均出現了以1、2、3、5、6為主的五聲音級的旋律,但就其主要音級的比重而言,兩者則略有不同,譜例1中的主要音級為3、5、6三音,譜例2的主要音級則為1、2、3三音。反應在主要譜例中的原型則為:譜例1中的 與 ;譜例2中的主要是 ,

由這些主要音級形成的樂匯組合共同組成來了道教音樂的不同旋律線。

此處需要強調的是,在民族音樂的眾多旋律形態中,大多是以徵、羽兩大音列群體中的各個三音列為骨干音級形成、發展的;徵、羽兩大音列群體中主要的三音列就是1 6 5 和2 1 6;由這兩種音列通過四度音程移位,形成了一系列的三音列。在傳統民族音樂中主要是以四度為架構徵、羽終止,這樣的終止更具有終止感,而羽群體則要比徵群體的要溫和、柔美。譜例2中的1 2 3 音列則不能作為重要的終止群體,但在道教的齋醮音樂中,以1 2 3 為主的縈繞型音型則經常會出現在終止中,如此做一方面是營造了齋醮儀式中的流暢的吟唱感覺,另一方面,短距離音程的縈繞則更能突出宗教儀式的均衡感。

二、龍虎山道教音樂的節奏與腔式特征

1.等分均衡型

等分均衡型的節奏特點是平衡、穩定、時值時快時慢,分布較為平均。等分均衡節奏型的基本形式有:X X、X X X X 、 XXXX XXXX等,通過以上幾種基本音型的不同組合形成了X XX 、XX X 等變化形式,如譜例3:《金光咒》

2.附點節奏型

為了打破均分平衡,通常會使用附點音符的形式來表現重音的不勻稱,在龍虎山道教音樂中通常使用的單附點的節奏形式,常用的有:

前附點:X . X X . X 兩種形式,后附點:X X. X X. 兩種形式,如譜例4:《吟偈》

上述譜例中多處運用了附點的節奏型,打破了原有的節奏平衡,使得旋律更加流暢,朗朗上口。

3.切分節奏型

切分音主要用于改變樂曲中強拍上出現重音的規律,使弱拍或強拍弱部分的音,因時值延長而成為重音。

常用的切分節奏形式為X X X,以及以此為基礎進行的變化形式,例如譜例5:《斗姥回向贊》

還有一些非常規切分節奏型的切分形式,如同音級跨小節連音,如譜例4:《吟偈》中就常常出現這種形式。這種跨小節連音的節奏型更能體現切分的效果,改變原有的節拍邏輯關系,使旋律更動感。

道教齋醮音樂屬于吟唱類音樂,常用一字多韻的形式,旋律較為平緩,不太具有波動性,通過切分節奏的運用更能豐富旋律的動感,使律動更加明顯。

4.節拍的韻律性特點

道教音樂中常用的誦經念唱音樂常常采用一種較為隨意的散拍,但比散板節奏組織又相對規律的較為注重節奏節拍的音樂。這種特征恰恰體現了道教音樂的頌唱特點。散拍主要運用于曲子的引子部分,常常使用絲竹樂伴奏,節奏節拍較為嚴謹的主要運用于曲中。

“韻律”一詞原指詩詞歌賦中的平仄格式與押韻規律。將韻律一詞移植到音樂的節奏中來,則具有了新的含義。主要是時值的長短以及節奏型組合。如道教音樂中念誦的特點,使得道教音樂的節奏特征更傾向于平緩、句讀均勻、較富有彈性的韻律特征。另外為了適應曲牌特點,使經文與歌詞更加融合,在道教的念誦音樂中加入了許多墊字,如“呀”“哪”“啊”“呦”等。念誦部分的歸韻多在開口音“a”上,頌唱更輕松,墊字的使用使得經文旋律更加、生動、節奏更加活潑、對樂句的把握也更加便捷。

三、江西道教音樂中樂器的使用

1.江西道教音樂中經常使用的樂器

道教音樂中使用的樂器主要有笙、簫、笛、管、二胡、琵琶、阮、三弦、揚琴、古箏、鼓、镲、鐃等民族管弦樂團中常見的樂器,一些規模較大的樂隊還會使用編鐘、編磬、云鑼等大型樂器;還有一些宗教法事中常用的樂器,如鼓、鐘、磬、木魚、鐺、手鈴等,這些被稱為法器的樂器常常被賦予神秘的寓意,如磬聲之上九霄、通達天庭,鐘聲向下可以召喚地府神靈,法器在道教齋醮儀式中是不可或缺的樂器,同時也是具有非常強烈的宗教色彩性樂器。這些法器在齋醮儀式中還把握著經韻的節奏和節拍。鼓是道教儀式音樂中非常重要的一件樂器,司鼓常由經驗豐富的演奏者擔任,起到了樂隊指揮的作用。

2.江西道教音樂中的樂器色彩

中國人自古就偏愛欣賞橫向的旋律線條,對旋律的音色表情及音色變化處理要求十分講究。無論是唱腔還是器樂曲,都要求音色對旋律的支持,這體現了傳統音色在線性音樂中的組織結構作用。如果缺失了音色的處理,那么道教音樂則會變成寡然無味的念唱。

天師道所用的樂器與民族管弦樂團中使用的略微相似,大致分為絲竹樂與打擊樂,其中絲竹樂器擔任著重要的演奏曲牌和為經韻伴奏的功能,而打擊樂常出現在儀式的始末或是間奏部分。絲竹樂與打擊樂的交替融合,恰恰豐富了道教音樂的色彩,增添了音樂的靈動性,加之法器的特殊音色,便使得道教音樂更具有直通心扉、尊嚴莊重的神秘色彩。

四、龍虎山道教音樂的美學特征

宗教音樂主要分為誦經音樂與圣贊音樂,在龍虎山道教音樂中主要使用誦經音樂,其音樂旋律平緩、清雅,其民族性特征主要有:

1.音樂“音色”主體性

道教音樂屬于我國傳統音樂的一部分,其中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無論是唱還是奏都注重音色的處理,甚至從聲音的發振初期就講究音樂色彩的把握。如伴奏中用到的樂器均具有自己獨特的音色風格,尤其是法器在音樂中的作用,表現出寧靜、神秘的色彩。鑼鼓等打擊樂并無具體的音列排列,這類樂器在演奏法上的變化所產生的豐富音色,從微觀到宏觀進行了有序的多樣化組織,豐富了道教音樂的色彩。

2.道教中“主題意義”的存在

道教音樂中,尤其是念誦音樂都有詳細的標題,如“念斗章”“嘆亡人生”“九光咒”“三寶贊”“灶司贊”“破豐都贊”等,這些標題簡單明了,直接表明了道樂所要表現的內容。

另器樂曲牌的主題意義也是相當明了,如“小開門”“望妝臺”“小過堂”“龍燈調”“路罡調”等,曲牌具有鮮明的主題特征。從曲牌名稱即可看出龍虎山道教音樂中曲牌的運用大多數與戲曲曲牌音樂同名,不少曲牌名與昆曲的曲牌相近。但與戲曲曲牌中不同的是,這些曲牌所承載的是宗教內容,具有鮮明的仙道特色。

當下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各地的道教儀式音樂也被眾多僧侶、學者研究,無論是從宗教學、民俗學還是民族音樂學、音樂人類學等眾多學術角度,道教音樂都有其豐富的藝術價值。任何形式的文化在歷史的不同時期都有其獨特的風格與特征,道教音樂亦是如此。在龍虎山道教音樂的不同歷史時期都具有其獨有的特征,在眾多學者的研究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對繁榮與發展道教音樂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注釋:

①曹本治,劉紅:《龍虎山天師道音樂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版。

參考文獻:

[1]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王忠人主編.中國龍虎山天師道音樂[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2.

[3]曹本治,蒲亨強.武當山道教音樂研究[M].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4]曹本治,劉紅.龍虎山天師道音樂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5]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