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芒之下,中國女排路在何方?

2016-12-26 03:03何慧嫻
新民周刊 2016年50期
關鍵詞:郎平中國女排女排

【編者按】

從1981 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冠算起,35 年間9 次贏得世界冠軍,女排精神一次次振奮國人之心,已經形成了由幾代人構成的、具有“女排情結”的龐大群眾基礎。然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為什么我國參與打排球的專業、業余運動員不見增長反而日趨衰減?為什么現在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參與校園排球的人數比例,甚至低于五六十年代?為什么中國女子排球是世界水平,而職業排球聯賽卻至今難產?中國排球市場化、商業化的程度為什么還遜于中國足球、中國籃球?……

9月4日,里約歸來后,率領中國女排再創巔峰的郎平,約請老教頭袁偉民,一起穿越四十年時光,回味激戰,追憶往事,更一同探討:光芒之下,中國女排的未來之路如何走得更好更遠。

以上精彩內容收錄在12月8日首發的何慧嫻與李仁臣合著、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北京長江新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行的《巔峰對話——袁偉民郎平里約之后話女排》一書中。新民周刊摘發其中精彩內容以飧讀者。

此書真實記錄了郎平與袁偉民里約奧運會之后回味里約奧運、追憶中國女排發展的精彩內容,深刻反思、探尋中國女排未來持續健康發展之路。中國女排之所以可以在看似不可能中實現改變,植根于中國女排建隊以來傳承下來的女排精神;介紹了女排精神和訓練指揮理念的淵源,全景展現女排一次次登上巔峰、奏響時代強音的過程,展現了中國女排的歷史與現在,并探索中國女排未來發展之路。

如果把30 多年前,袁偉民率領的中國女排勇奪1981年世界杯冠軍、1982 年世錦賽冠軍、1984 年奧運會冠軍,實現“三連冠”,比喻為中國女排的第一巔峰,那么,完全可以把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勇奪2014 年世錦賽亞軍、2015 年世界杯冠軍、2016 年奧運會冠軍,比喻為再創中國女排的巔峰。

里約奧運會,賽程安排如同往屆:觀眾喜愛的足、籃、排三大球決賽,都被列入尾聲,作為壓軸戲。

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一波三折,絕處逢生,殺出一條血路,榮登里約奧運冠軍殿堂。在中國奧運代表團總體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女排姑娘奏響了凱旋而歸的最強音。

女排精神重燃神州,重振國人之心!

歡聚“上緣坊”

里約歸來,參加完代表團總結、中央領導接見、奧運精英港澳行等重要活動后,郎平把約請老教練袁偉民歡聚分享喜悅作為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時間定于9 月4 日中午,地點選在女排駐地訓練局運動員公寓旁的“上緣坊”餐廳。

在京的老女排隊員自然也都受到熱情邀請。

來得最早的是住得最遠的曹慧英,中國女排首屆老隊長,“拼命三郎”“鐵姑娘”,1981 年世界杯、1982 年世界錦標賽奪冠主力隊員。當年因攔網她的左手小拇指被打翻過去,永遠和無名指無法并攏。

李延軍來了,她是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 年世界杯、1986年世錦賽中國女排冠軍隊員。她曾在關鍵比賽中“反式魚躍”救球,被留在老球迷的記憶中。她是在京老女排隊員中最年輕的隊員,如今剛退休。

陳亞瓊出人意料地也來了,她是1981 年世界杯、1982 年世界錦標賽奪冠的主力隊員。這次她剛巧由香港來北京治病,聞訊趕來。她也剛剛退休,香港好友自發舉行“陳亞瓊榮休之喜”聚會,出席者竟有600 多人,亞瓊人緣可見一斑。

不巧的是,孫晉芳回江蘇了,楊希在外地,梁艷因皮膚過敏、張蓉芳因事遺憾不能與會。

老教練發“紅包”

77 歲的袁偉民仍然精氣神十足,與自己的隊員們在一起,依然像過去那樣,只要不是在球場上,他說起話來常常半真半假、風趣幽默,逗得隊員們摸不著頭腦。

那天見面,袁偉民一出現,大家就“袁頭”“袁頭”地叫起來。只見他笑嘻嘻地說:“好啊,好啊,女排奪冠,大家高興,我來給你們發紅包?!闭f著他從手提袋里拿出一個個大號信封,分送給郎平、曹慧英、陳亞瓊、李延軍……還剩下一摞,說是要分送給當天沒到現場的其他老隊員。郎平喜出望外,急于打開信封,袁偉民望著她,不緊不慢地說:“我可沒有錢給你們發獎金,只好以這樣的形式表示一下啰!”

原來,畢業于江南名校蘇州高中的袁偉民,從小喜好書法,退休后潛心習練,隊員們早就請他賜予墨寶,他總是說還沒練好,不肯出手,今天袁指導主動送字上門,把郎平和老隊員們樂開了花。

袁偉民給郎平和老女排隊員每人寫了兩幅字,一幅是“中華魂”,還有一幅是“?!弊?,題上了每個隊員的姓名,蓋上了“為國爭光”的紅印章。老教練袁偉民的內心依然寄托著對每個隊員的關心和期望,希望她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面對成功、勝利、鮮花、掌聲,還是面對挫折、失敗、痛苦、眼淚..任何時候不忘中華魂,不忘為國爭光,都要經得起各種考驗,不辜負國家的培養,不辜負全國人民對中國女排的支持和厚愛。

“拍照!拍照!”

現在的、當年的,新老中國女排教練郎平、袁偉民;當年的中國女排老隊員郎平、李延軍、曹慧英、陳亞瓊;不同的排列組合,合影留念,拍了一張又一張……

到“上緣坊”,是上輩子有緣??!因為是郎平請客,餐廳格外熱情,上了許多好菜,可誰都沒顧得上吃,只知道說啊說……

排球人聊排球,話題就像個跳動的排球,你一句我一句,妙語連珠;你一聲我一聲,笑聲朗朗。三個多小時的團聚,每個人都沉浸在對里約激戰的回味中,對往事的追憶中,興奮不已……

“拿不下來也要咬你幾口”

郎導和袁導聊得最多,大家聽得最來勁。

“里約你們小組預賽輸給荷蘭、塞爾維亞,落到小組第四后,給我打電話的人中,為你們擔心的多了起來,問我中國女排還有沒有戲?怕你們連獎牌都拿不著啦!”袁偉民說。

“我說,照我看這支隊伍還年輕,預賽自己還沒搞好,還沒完全放開打。對塞爾維亞,人家打瘋了,壓著我們打,我們的東西根本打不出來,兩個隊簡直不在一個檔次上??!下面就看她們怎么打巴西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自己工作做到位,調整好了,什么都別想,放開打,把水平都發揮出來,巴西要打贏這場球很難。巴西已志在必得,都看好她們會奪冠,加上是東道主,又是淘汰賽,壓力會很大,只要我們自己做好,完全放開打,就有機會!如果把巴西贏下來,半決賽、決賽乘勢而上,就有可能給你們抱回一個金杯哦!”哈哈,哈哈。袁偉民說來很得意,因為結果果然被自己言中。

“這場比賽,賽前我們做了多少工作啊,我跟隊員說現在擺在你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放下一切,什么都別想,輕裝上陣,把自己的所有本事都拿出來!還有一條就是瞻前顧后、縮手縮腳,想贏怕輸,死路一條!”郎平說。

“我要求隊員不去想結果,只想如何打好每一個球,如果怕進不了前四,結果沒法交代,那我告訴你們,我們已經死啦,還怕什么呀!我們是什么?我們是中國女排,中國女排就不能讓對手舒舒服服贏,拿不下來也要咬你幾口,想贏我們沒那么容易,水平發揮出來了還輸,大不了卷鋪蓋回北京!”講到這里,郎平有些激動。

隊員工作做通了,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在準備和巴西交戰前的訓練課上,反倒是前所未有的平靜。正如助理教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那時候已經談不上怕和不怕,之前隊員還會算計自己處在一個什么位置上,下一個對手可能是誰?但現在形勢一目了然,反而把精力都集中在技戰術的準備上去了?!?/p>

為年輕付學費

打大賽,發揮不正常,是年輕隊員的特點;打大賽,初生牛犢不怕虎,發揮好了,能打贏本來難以打贏的球,這也是年輕隊員的特點。

郎平和袁偉民,一個坐鎮里約,一個在京觀賽,兩人相隔千山萬水,但英雄所見略同。在中國女排落到小組第四,處于最低谷的時候,大家都在擔心,有信心的人已經不多了,但他倆依然把希望寄托在年輕隊員的發揮上,處險不驚。

8 月13 日早上,我曾給郎平發過一條微信:“郎:頂??!此刻最需要的是自信、凝聚力!你行,中國女排行!”當時她們已經連輸兩場,敗給荷蘭、塞爾維亞,我很焦急??蓮睦善搅ⅠR回我的微信中看,她很平靜:“謝謝管家的支持!我們隊要想成長必須經歷這一關!”她看得很清楚,問題出在年輕上,因為年輕需要付學費,因為年輕還有希望。在頂級大賽中,教練員對運動員的把控,非一般教練所能,關鍵取決于教練員平時對每一個隊員的了解,以及運動員對教練員的信任程度。無疑,郎導的人格魅力為力挽狂瀾奠定了基礎。

“臨大事有靜氣”

過去很少當面表揚隊員的袁偉民,開始表揚郎平:“這次比賽,無論是輸球,還是贏球,我注意看電視上的你,還比較冷靜,沒有急,很不錯?!?/p>

“我也覺得很奇怪,幾場硬仗,比分都很接近,每次比賽結束,記者采訪時,都要問我緊張不緊張,我真沒覺得怎么緊張,因為比賽時,我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每一個球上,尤其是落后時,總是在想啊想啊,試著用各種辦法來抓住轉機?!崩善交卮鹫f。

其實,郎導的這種沉著、冷靜也是在大賽中逐漸積淀起來的。就在一年前,2015 年世界杯女排賽出征前,隊長惠若琪和其他兩名隊員突然因病和受傷不能前行,這飛來橫禍,如當頭一棒,把郎導打暈了。老教練袁偉民從報道和電視屏幕上發現郎平掉眼淚了,面對記者提問時她忍不住含淚謝絕。仗未打響,折兵在先,可想而知對郎導的打擊有多大。

袁偉民給郎平發去了一條短信:“切記:強者,總是在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的征途上前進的。要記?。号R大事有靜氣——強者風范。你現在必須冷靜下來,并帶頭去做好大家的工作?!痹瑢У狞c撥,伴隨著郎導從困境中走出來。當郎導率領的中國女排艱難地第一次舉起金燦燦的世界杯獎杯時,郎導哭了,面對央視鏡頭她說出了心里話:“老教練袁導一直在默默地鼓勵我:作為強者,必須面對各種困難……”

從2015 年日本世界杯到2016 年里約奧運會,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不斷超越自我的郎導,變得更加完美。里約比賽,無論爭抗如何激烈,即使是在大比分落后的情況下,我們看到郎導的表情依然淡定自若,暫停時她總會耐心地說:“慢慢來,不著急,一分一分拿……”喜怒不形于色?!安荒茏岅爢T看出我的情緒。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忍耐、要樂觀、要堅強,隊員們在看著我,我要用我的情緒感染她們、穩定她們,這是一支正在作戰的隊伍,無論如何士氣不能丟、軍心不能散。而一個主教練就是一支隊伍的主心骨,作為一個主帥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體現在困難的時候,在運動員沒有發揮好的時候,巋然不動,以身作則,促使隊員保持氣勢,再接再厲?!崩蓪г诮邮懿稍L時如是說。

“你們拔掉了

我多少根眉毛?”

郎平風趣地告訴老隊長曹慧英、老隊友陳亞瓊:“小組預賽,我們接連輸給荷蘭、塞爾維亞,我想起了1982 年我們在秘魯打世界錦標賽,也是預賽意外失利,0 ∶ 3 慘敗美國隊,導致后面比賽必須連打6場3 ∶ 0,才有可能拿冠軍,那么困難,那么難受,袁導還那么樂觀,從不唱歌的人,竟然哼起了蘇州小調來,哈哈哈哈……”

“是呀,是呀,那小調盡跑調,沒法聽,讓我們哭笑不得啊。還讓我們越是輸球越要抬起頭來走進體育館,折磨人啊,哈哈哈哈……”曹慧英回憶道。

“好啦,好啦,我把你們搞笑后,你們拔掉了我多少根眉毛???多少根?”

“你編吧,編故事吧,我們什么時候拔過你的眉毛?我們只拔過你的白頭發,你不要搞錯哦!不信問小鄭?!崩善椒磫栐瑢Х蛉肃崪?。時空仿佛穿越到了30 多年前……

“郎平,講真的,這次你的壓力比我1982 年世錦賽時更大。我們那時出師不利,逼得后面比賽不僅都要贏,而且不能丟一局,是因為只有這樣贏得干脆,才能防止人家聯手整我們,拿不到冠軍,我們還不至于連獎牌也拿不到呀!你們這次落到小組第四,打巴西如果輸了,連獎牌也無緣,回北京啦!你扛住了,指揮用人也很到位,你行!”袁偉民說的是真心話。

“袁導,我可是你最后一個堅守在排球一線的關門弟子哦,咱要為你爭氣??!”這也是郎平的真心話。

“磨煉保持‘恒溫的意志”

當運動員時,郎平佩服袁導;當教練后,郎導依然佩服老教練袁導。1995 年年初,時任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排協主席的袁偉民,召喚郎平回國執教,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郎導就把低谷中的中國女排帶入世界勁旅之列,一舉奪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國際排聯第一次破例把“世界最佳教練員”授予銀牌隊教練郎平。按慣例此殊榮都屬于冠軍隊的教練。

1999 年,辭去中國女排主教練職務后,郎平與女作家陸星兒合作完成了她人生中的另一件大事:撰寫《激情歲月——郎平自傳》。在這部著作中,有一章節題為“袁偉民影響了我的一生”,文中寫道:“我大概就是這個脾氣,人家說,事不過三,我一般是‘事不過一,失敗難免,但我絕不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失敗的道路上走下去。這20年,對我最大的打擊、最大的壓力,就是輸球的失敗。當然,對我最大的考驗、最大的磨煉,也是輸球的失敗。失敗是一根靈敏度最高的體溫表,一般人都容易在失敗以后犯‘冷熱病,可我們打世界比賽,真是冷不得熱不得。我最佩服袁指導有一種‘恒溫的意志,不管敗到哪個地步,他那根‘體溫表的水銀柱都保證一動不動?!?/p>

“轉眼20 年過去了,我與中國女排有著整整20 年的不解之緣。這20 年,我經歷了很多,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大家說我是英雄,但我心里一直很平靜、很平常,我在我的領域里成功了,但成功的因素很多,不完全是我個人的努力,如果沒碰到袁指導,如果沒碰到那個年代,如果沒碰到這樣一撥爭氣的隊員,我也不會是今天的我,是所有因素綜合到一起,才有我的一切?!?/p>

今日,與老教練、老女排隊員一起聚會,談笑風生的郎平,讓我看到:15 年前她自傳中的初衷未變,對老教練、老隊員的感情依舊。她師承袁導,感恩袁導,更可貴的是,今日郎導傳承袁導、傳承老女排精神,并沒有停留在原點,孜孜不倦地學習,腳踏實地地付出,永不言敗地超越,是她率領中國女排再創巔峰的基礎和靈魂!

價值取向悄然變化

56 歲的郎平,名副其實擁有排球人生。她13 歲開始學打排球,16 歲進北京青年隊,18 歲入選中國女排。從1981 年到1985 年,作為中國女排主攻手四次贏得世界冠軍,實現四連冠。1986 年她協同張蓉芳執教中國女排,奪得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退役之后,1987年至1989 年,她自費赴美國留學。1989 年至1991 年,為賺取學費她赴意大利摩德納俱樂部打球。1991 年至1993 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攻讀體育管理碩士學位。1994 年,任八佰伴世界明星隊主教練。

1995 年,郎平被召回國執教中國女排時,人們驚喜地發現,這些年在境外學習、打球、執教的郎平,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她的國際視野,使她在訓練手段、隊伍管理、指揮藝術上開始具有國際風范。進入新世紀,郎平又回到美國,幾年后,我發現在不同文化的熏陶下,郎平的價值取向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這可以從她后來的幾次抉擇中看到,這種價值取向,是她邁向成功的階梯。

為排球而生的郎平,骨子里浸透著排球基因。1999 年辭去中國女排主教練,回到美國后,她依然關注著排球,敏銳地捕捉著在排球方面還可以提高的、還可以實現價值的機會。于是,就有了2002 年她離美赴意大利,執教摩德納女子職業排球俱樂部隊,將這支成立27 年沒得過全國冠軍的隊伍帶到了奪得意大利聯賽和杯賽雙料冠軍的領獎臺。于是,就有了2008 年,她率美國國家隊打回北京,贏得了北京奧運會亞軍。

擔心葬送好名聲

人生抉擇并非易事,困難的抉擇常常伴隨著不確定性,甚至風險。

2004 年雅典奧運會結束后不久,我接到郎平從境外打來的電話,她告訴我美國排協要聘她出任美國女排主教練,想聽聽我的意見。

那時我還沒有離任,還在中國奧委會、排協官員的位置上。雖然我和郎平從未有過直接的上下級關系,但是郎平早在北京隊時,我作為《新體育》記者就開始寫她,可以說我是看著她長大的。多年的接觸我們早已成了好朋友,她信任我,叫我管家。有關她的事,我很關心,不過我從來只發表好友之見,沒有官方色彩。

因為消息來得太突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在電話中,我首先反問郎平:“你自己是什么態度呢?”她說她還沒決定,但是很想去,不想放棄這次機會,主要覺得自己長期漂泊在外,對女兒虧欠太多,浪浪正進入青春期,許多事情她爸爸照顧起來不方便,很需要母親的陪伴。同時她也告訴我,美國排協給出的報酬非常優厚,從工資、住房、汽車到休假、國際旅行,很有吸引力。

電話中郎平也談到,現在中國女排剛拿奧運冠軍,正處于巔峰期,美國女排馬上“大換血”,如果倒過來,中國女排正在低谷,美國女排處于上升期,她不會去美國隊執教。我說,按照你的性格,要干這件事就一定會把事情做到最好,在你的調教下,美國女排肯定會越來越好,毫無疑問美國排協聘你也是瞄準著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到時候你帶著美國隊打回北京,還要跟中國女排隔網相爭,那可怎么辦呀?當時,就我對國內開放程度的理解,首先考慮的是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一時想不清楚的是,作為一個母親,我非常理解郎平,很想讓她抓住這個機會,起碼在幾年內,她可以穩定在居住地,既陪女兒又繼續干自己喜歡的排球??墒亲鳛樗暮门笥?,我又很怕她走錯這一步,為此葬送掉自己的好名聲。最后,我在電話中沒有明確表示行還是不行,只是提出了一個問題,建議她在拍板抉擇前再思考一下:自己打算下半輩子在境外還是境內度過。

郎平還希望我幫她從側面征求一下袁偉民指導的意見,以及排球界其他朋友的看法。聽完電話后,那些天我心里一直很糾結,我沒有幫郎平去打聽袁偉民和其他人的想法,我覺得郎平已是體制外的人了,不存在請示領導的問題,雖然郎平很尊重袁導,想聽聽他的意見,但這事也可能會為難袁導。我沒有給郎平回電話,只想默默等待,讓郎平自己決定這件事。

“真不知該怎么

走出體育館”

郎平要執教美國女排的消息終于傳開了,中央電視臺作為重大新聞,由《東方時空·時空連線》越洋采訪郎平,郎平回答得很好,說出了心里話,似乎得到了大多數人的理解?!爸卮笮侣劇睕]有掀起軒然大波,我為郎平揪著的心暫時放下了。

也許是美國女排遠在大洋彼岸,也許是郎平的江湖地位,決定了大多數球迷對她的所為沒有表現出什么反感,輿論基本沒有異議,但也并非風平浪靜,某報載文暗指郎平異國執教似“叛徒行為”……

我為郎平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按髶Q血”后的美國女排,在主教練郎平的調教下,年輕隊員進步神速,隊伍日新月異,不僅贏得了北京奧運會入場券,還打進了半決賽。2008 年8 月15 日晚,中美女排之戰即將打響。陳忠和帶領的中國女排與郎平帶領的美國女排為爭奪決賽權一比高下。這天中午,我遇見郎平,聊起晚上的比賽,我緊張得不知說什么好,她卻笑嘻嘻地說:“管家,今晚中國女排一個小時就能解決問題!”看她的表情非常超脫。在她看來,美國隊的整體實力和經驗,都還不如中國隊,她們該好好向中國隊學習。她完全沒有想到,晚上的比賽美國隊的年輕隊員個個“打瘋了”,加上中國隊作為東道主也許有些壓力,這場比賽竟然被美國隊拿下了。

對這個結果,郎平沒有思想準備。賽后我和她通電話,她顯得很激動,倒不是因為美國隊贏球了,而是因為這樣的比賽結果,她還能被觀眾和記者理解,她深深感動。她說:“比賽結束后,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走出體育館,可是,沒想到從比賽地回到奧運村,無論是在場館出口處,還是進村安檢、步入混合區時,那些球迷、觀眾、記者都沖著我喊,‘郎平,比賽真精彩,‘郎平,打得好,‘郎平,加油!‘我們永遠喜歡你!沒有人指責我為什么要贏中國隊,相反都是贊揚和祝賀,我太感動了,太感激大家的理解了?!?/p>

這場被媒體稱為中美女排“和平大戰”的央視直播,吸引了2.4億中國電視觀眾的目光,賽后沒有人埋怨郎平,埋怨陳忠和,埋怨中國女排。時代變了,人們的觀念和心態也越來越多元化了,正如一位熱愛女排的網民所說:“以寬容的心態和國際化的眼光來分析衡量,退役運動員或教練員赴海外尋求發展乃至回過頭來成為我們的對手,不是什么壞事,不要因狹隘的民族主義為其貼上標簽。出去也好,回來也好,都僅僅是個人對生活的選擇而已。體育無疆界,我們的心,也不該有太多的邊界!”

現在回想起當年郎平所作出的一個又一個抉擇,不能不佩服她敏銳捕捉機遇的眼力,以及敢于實現自我價值的勇氣。

職業精神最亮麗的閃光點

如果說當運動員時的郎平,執著追求排球,是為事業而奮斗,那么執教以后的郎導,則更多地把排球看作一份工作,一種職業。郎導對女排精神的傳承集中展現在她的職業精神上,而專業技能和科學管理則是郎平職業精神中最亮麗的閃光點。

2013 年4 月15 日,郎平出現在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一樓會議室,國家女排主教練競聘現場。

即將上任的中國女排主教練面對的形勢是:2004 年陳忠和率領的中國女排奪得雅典奧運會冠軍,經歷了“黃金一代”的輝煌之后,逐跌低谷——2012 年倫敦奧運會第五名,亞洲杯不敵泰國,痛失亞洲冠軍,中國女排實力日趨衰弱。

從2013 年3 月底中國排協向郎平發出邀請,到4 月15 日參加競聘,這半個月里,職業的召喚和嚴峻的現實,使郎平舉棋不定、備受煎熬。她很清楚,這次回來競聘,與第一次被召回執教不可同日而語。那時她還沒有主教練經驗,心里沒底,這次她的自我感覺是自身條件已具備,關鍵看客觀條件能提供到什么程度。作為一份以創造世界先進水平為目標的職業,受聘前,她必須審慎從事,全面細致地搞清楚,她能否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整合優質資源,為實現目標創造最佳條件。

經過半個多月的溝通、交流、磨合,中國排協的誠意和承諾,終于打動了郎平。這個承諾包括:對女排選人用人的絕對話語權、搭建復合型教練康復團隊、打造女排大國家隊模式,甚至包括全國聯賽相關問題等。排管中心全盤接受,并表示全力提供人財物方面的支持。

可以說,客觀條件已完全具備,就看郎平如何履行合同,兌現承諾了。

2013 年9 月,郎平上任五個月迎來了第一次“小考”——征戰當年的亞洲錦標賽。這支中國女排交出的答卷是獲得第四名,回到了中國女排歷史上最差成績。這讓郎平清醒地看到,老隊員的潛力已被挖盡,快速培養新人已成為當務之急。

郎平求“新”若渴,各省、市大力支持,年輕選手脫穎而出,點燃了全隊的希望,一顆顆新星冉冉升起:2013 年,19 歲的河南姑娘朱婷,身高1 米95;2014 年,17 歲的江蘇姑娘袁心玥,身高1 米99;2015 年,18 歲的江蘇姑娘張常寧,身高1 米95。2016 年,里約奧運會首次參賽的新人占2/3,而且全都是清一色身高超人的年輕小將,完全符合當今排壇女子排球項目“高大化”“男子化”的發展趨勢。排球規則的改變,網上爭奪的白熱化,預示著沒有高度就沒有優勢,這也是目前這支中國女排能夠與歐美強隊爭霸的“殺手锏”。

“我不能像袁導練我

那么練朱婷”

朱婷日趨成熟,而且心理素質較好,比賽中發揮穩定,很少失誤。從2013 年到2015 年每次大賽,幾乎每場比賽她個人得分都名列全隊之首,2015 年世界杯賽朱婷一人獨得141 分,僅攔網就得25 分,里約奧運8 場球,朱婷共得179 分,平均每場得22 分以上,進入淘汰賽后的三場關鍵比賽,每場她都是得分王,決賽她一人獨得25 分,被戲稱為“得分機器”,是中國女排兩次奪取世界冠軍的頭號功臣,是國際排壇公認、當之無愧的世界最有價值女排運動員(MVP)。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的陳忠和對記者說:“當年日本有人說,郎平是60 年一遇的選手,我可以這么說,朱婷是100 年才出一個的好苗子?!彼齻儌z都是具有排球天賦的天才運動員。但是,如果沒有當年袁導、今日郎導的慧眼識人和悉心培養,哪有世界最優秀運動員郎平和最有價值運動員(MVP)朱婷的出現?

袁偉民問郎平:“你還記得當年我怎么練你的嗎?每周六天上下午訓練,有四天課后你都被安排留下來加練,有時還要叫其他老隊員陪著你練,不這么練,你的技術能那么全面嗎?”

里約奧運會上有記者問郎平:“你覺得現在的朱婷的技術水平是否已經超過當年的你?”郎平回答說:“時代不同了,不能這么比。但是在一傳和防守上,可能我比她還好一些?!?/p>

郎平告訴我:“我怎么能忘記袁導是怎么練我的呢,可我不能像袁導練我那樣去練朱婷?!?/p>

出生在普通農民、多子女家庭的朱婷從小營養不良,瘦如竹竿。她13 歲開始接觸排球,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進省隊、國家隊,從身體素質到技術都很單薄。剛進國家隊,稍一練她就臉色發白,頭暈想吐,頭一兩年郎導都不太敢給她上運動量。為了給她補充營養,郎導從美國給她帶蛋白粉,讓她長肌肉、增體重,配合針對性的體能訓練,身體素質明顯提高。郎導親自帶她練一傳、防守和后排進攻。因為朱婷在省隊只管進攻不需要防守,所以一傳、防守基本不會。排球是一項必須攻防全面的運動,否則前排得分,后排失分,得不償失。經過郎導一年多的調教,在2014 年世錦賽上,統計數據令郎導驚喜:6 進4 打巴西隊時,朱婷接22 個一傳,19 個到位。

嫩竹扁擔挑起了千斤重擔。郎導錘煉朱婷,既運用了當年自己接受袁導訓練時的體會,又結合了她在歐美等世界一流球隊執教時積淀的經驗。在對年輕選手運動量的把控方面,她有計劃地強化融入專項體能訓練及康復保障。

盡量減少隊員受傷的概率

郎平為國家女排配備了強大的保障團隊,有從境外請來的體能師、康復師、運動訓練師,以及中國隊原本就有的隊醫。體能師拉爾森來自美國,郎導交給他的首要任務是盡量減少隊員受傷的概率。她要求醫生和康復師對每一個隊員的身體情況做細致的醫學測試,然后根據指標為每個人定制體能訓練康復計劃。據拉爾森向媒體介紹,“中國隊一上午就要練三四個小時,下午還要練,而且是一周7 天持續訓練。在這種高強度的訓練模式下,讓隊員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并不容易。但好在隊里的運動員們風險意識都在增強。比如朱婷,在日復一日揮臂扣球的訓練中,她的肩膀非常容易受傷,但她對此反應非???,稍有不適就會馬上向教練員反饋,及時換到我這里進行治療,因此她始終保持了很好的競技狀態。要知道,很多運動員對一點點身體異常不會十分敏感,然而再練下去就可能會受傷?!?/p>

在訓練中,郎平如果發現某個隊員的體能需要改善,她會果斷地把隊員交給拉爾森,之后就完全尊重體能師的專業能力。拉爾森說,“和其他隊伍的教練相比,郎平更了解體能訓練的專業性,一個隊員體能如何、是否適合上場比賽、該如何訓練加強體能的哪些部分,郎平完全聽從我的意見?!?/p>

2015 年世界杯賽,在對韓國隊的比賽中朱婷扭傷腳被換下場,讓觀眾著實緊張了一把,被迅速換下場的朱婷,由兩名康復師輪流幫她治療,經一天調整,根據幾項數據指標判斷她腳傷已康復,僅錯過一場球,朱婷又戰斗在賽場,為最終奪冠再立新功。

人們記憶猶新的是:10 多年前,“黃金一代”新秀趙蕊蕊同樣在比賽中扭傷,經過半年康復治療,重返賽場,再度受傷,不得不提前結束運動生涯。在那些年代,主教練不可能具備強大的保障團隊,有的運動員就有可能為受傷付出代價。

比的是教練駕馭隊伍的能力

隨著現代化體育運動的發展,像足、籃、排這樣的集體項目,是綜合實力的較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的是主教練對自己隊伍的駕馭能力。郎平憑借自己在歐、美、亞世界一流球隊多年的執教經驗,吸取東西方文化精華,博采眾家之長,以及女性教練特有的細膩,在科學管理隊伍上獨樹一幟。

無論是在境外執教,還是在國內執教,郎導作為主教練,管理隊伍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因人而異的人性化管理上。團隊精神是集體項目的靈魂,在任何地方排球教練都要講團隊精神。郎平說,由于價值觀不同,在美國有的隊員會直接找主教練問:請你告訴我,我為什么不能打主力?因為她要實現自我價值呀!那么,你就要尋找她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和她談團隊精神,談個人在團隊中的位置和作用。在中國執教,也許你會發現更多的運動員非常聽話,但難以建立起自信心。所以,從訓練、比賽到生活,郎導總是采取以鼓勵為主的方式,培養運動員的自信心。

當年家喻戶曉的袁導,人們在電視中看到的他總是鎮定自若、面無表情,給人的印象是“不會笑的嚴師”;今日在電視中看到,暫停時的郎平總是在鼓勵隊員:行,不錯,別急!訓練中她常會對隊員說,你是最棒的,但我希望你在哪些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嚴師袁導,慈母郎導,雖然外表不同,但他們都具有內在的睿智和令隊員信服的人格,這才是他們真正的魅力所在,才是他們能夠駕馭自己隊伍的力量所在。

三位奧運冠軍主教練

都有神來之筆

排球比賽有它自身的規律,攻防轉換瞬息萬變,誰掌握主動,誰就能先聲奪人,尤其是比分落后處于被動時,用人出其不意,常常能贏得轉機,甚至力挽狂瀾。袁偉民贊揚郎平在中巴生死之戰關鍵時刻果斷換上劉曉彤,及時扭轉被動,打開局面,為最終取勝創造了條件。

中國女排里約奪冠后,新華社記者采訪陳忠和,問:“從袁偉民到您,再到郎平,您覺得三位奧運冠軍主帥的共同特點是什么?”陳忠和回答:“我和郎平都是袁偉民的學生,我們繼承了袁指導的很多訓練方法和管理理念,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袁偉民執教時有一種威懾力,平時和藹可親,訓練場上他的氣場會讓人感到害怕。郎平有多年在海外的學習和執教經歷,帶來了國際上很多先進的訓練理念、科技應用、管理經驗,但在訓練把握上也是非常嚴厲的?!?/p>

說來也巧,袁導、陳導、郎導三位奧運冠軍主教練,在三屆奧運會奪冠關鍵時刻,換人上都有神來之筆。 洛杉磯奧運會小組預賽,中國隊輸給了美國隊,決賽關鍵時刻,袁偉民兩次換侯玉珠發球,直接得分,奠定了3 ∶ 0 完勝美國隊;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在對俄羅斯的決賽中,先輸兩局,危難之時,陳忠和換上了張越紅扭轉局勢,最終3 ∶ 2 反敗為勝;里約奧運會,中巴之戰,首局中國隊以15 ∶ 25大比分落敗,第二局開始形勢依然嚴峻,郎導果斷換上了劉曉彤。只見曉彤神勇扣殺,進攻、攔網連連得手,瞬間激發了場上士氣,雙方比分交替上升,中國隊死咬不放,最后以25 ∶ 23 扳回關鍵一局,后面三局曉彤均為首發,她進攻19 次得9 分,中國隊以兩分優勢險勝對手,曉彤的出色發揮,為中國隊殺進決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郎導告訴袁導,劉曉彤有實力,但是不自信,比賽常常不敢發揮。打巴西之前,這位已被邊緣化的主攻替補競技狀態也一直不好,上場機會不多,為了幫助她建立信心,郎平做了許多工作,不斷鼓勵她,使曉彤感到教練非常信任她。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打巴西要起用曉彤,是郎平早就想好的一步棋,因為曉彤過去沒有和巴西隊交過手,巴西隊不了解她,她對巴西隊也沒有畏懼感。曉彤終于被郎導激活了,一舉成為不負眾望的奇兵,創建奇功。中國隊和巴西隊8 年來19 次交鋒,18 次敗北,這次取得了歷史性勝利。

只有中國能實現

郎平成功了,中國排協成功了。雙方通過順利履行合同,兌現承諾,共同為中國女排取得歷史性勝利作出了貢獻。

托舉起這金光閃閃奧運金杯的,不僅僅是參加里約征戰的12 名女排姑娘,還應該有入圍“大國家隊”名單的每一個隊員,還應該有整個復合型教練團隊,以及龐大保障團隊的每一個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女排的勝利,也是中國體育融舉國體制、市場經濟兩種優勢為一體的改革嘗試。

郎平接手國家隊,提出了“大國家隊”理念。

2013 年是備戰里約奧運的第一年,為了考察更多的球員,郎平先后組織四次集訓,在全國范圍大撒網挑選隊員,調動隊員30 多人,每個位置基本保持了3 到4 人在競爭。

2014 年郎平開出的大國家隊名單為27 人,9 月世錦賽、10 月亞洲杯亞運會,中國女排兵分兩路作戰。

2015 年備戰世界杯,國家隊集訓名單仍然為26 人,在聯賽中有突出表現的年輕隊員,幾乎都被郎平招進過大國家隊。

2016 年里約奧運會,備戰周期更長,參加集訓人員更多,直到出征里約前幾天才正式公布國家隊名單。

郎導執教中國女排期間,她想調哪個隊員就調哪個隊員,運動員都向往入圍大國家隊,各省市體育局也全力支持,郎導一呼百應,各方一路綠燈。這是中國特色全國一盤棋、舉國體制所能,也是郎平個人魅力所為。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代表隊難以做到的,也只有在中國能夠實現。曾經和郎導一起在美國隊執教的一位教練說:“2005年世界杯賽前,美國國家隊馬上就要出發了,主力二傳博格突然說不想參加比賽,也不說具體原因。盡管美國排協也不太高興,但還是尊重隊員的決定。結果那次比賽美國隊因沒有二傳手,只得臨時將打其他位置的一名隊員頂替打二傳,成績當然不好?!边@種事情絕不可能發生在中國,國家隊隊員怎么可能臨陣棄賽呢?可是在美國并不奇怪,因為美國文化就是個人意志最大化的文化。

與組建“大國家隊”理念相配套的是,組建復合型保障團隊。郎平全面整合優質資源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據中國女排教練組成員向媒體介紹說:“從大構架來說,團隊由一位體能師、兩位康復師、兩位國內的隊醫,以及一位不跟隊的專門做手術的大夫組成,另外還有兩位陪打教練同時兼任數據統計和視頻分析人員。教練組有12 位從各省、市抽調來的助理教練,根據不同的位置分為主攻組、二傳組、接應組、六人組等?!?/p>

配備如此龐大的復合型保障團隊,不是郎平首創,而是目前世界一流強隊的先進做法。但是,這種配置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在世界大賽中,我們看到昔日獨占鰲頭的古巴女排、俄羅斯女排,她們的教練配置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依然比較單薄,這也是她們現在難以保持世界領先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女排如果僅依靠體制內的國家財政撥款,同樣不具備配備復合型保障團隊的經濟條件。這次郎平執教的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夠實現這樣的配置,那是因為中國排協破例網開一面,除千方百計擠出給女排的經費外,還將企業給予中國女排的贊助也留作隊內支出,當然也因為郎平的個人魅力,使企業愿意贊助郎平執教的中國女排。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郎平是既得益于舉國體制,又受益于市場經濟的“福將”,她所擁有的得天獨厚條件難以復制,這使包括乒乓球、羽毛球在內的其他運動項目的教練羨慕不已。

巔峰之后,路在何方?

中國體育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都不可取。將郎平執教中國女排的成功,簡單歸之于“女排精神”的產物、沖破舊體制的產物、市場經濟的產物、個人魅力的產物,都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袁偉民說,在他看來,郎平的“大國家隊”理念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面,因為她接手時的國家隊備戰里約奧運會僅剩三年,不得不采取特殊手段。國家隊隊員來自各省市,從目前中國排球運動的實際出發,如果長期采取大國家隊集訓,大面積抽調省市骨干隊員,必然影響地方隊、俱樂部隊的訓練和發展,如果全國聯賽或者深化改革后的職業聯賽還需為國家隊每年完成各種比賽任務讓路,那么必然不利于中國排球運動的發展,也不利于排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幾十年來,美國女排始終保持名列世界前茅的水平,上下起伏不大,緣于她們扎根于校園排球,人才輩出,許多大學設有獎學金吸引著廣大青少年參與到排球運動中來。意大利、土耳其等國,國家排球隊水平并非始終保持世界先進水平,但他們成熟的職業排球聯賽,吸引全世界一流高手云集,有力推動當地排球運動開展,一個小城就有100 多支排球隊。郎導介紹朱婷加盟的瓦基弗銀行隊是目前世界職業排壇水平最高的俱樂部隊之一,土耳其職業聯賽被譽為“排壇NBA”。商業化動力機制給職業聯賽注入了強心劑,使排球運動和排球產業相得益彰蓬勃發展。在歐美不少國家,排球運動真正成為了國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樂運動。

光芒之下,中國排球需要冷靜的思考。

從1981 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冠算起,35 年間9 次贏得世界冠軍,女排精神一次次振奮國人之心,已經形成了由幾代人構成的、具有“女排情節”的龐大群眾基礎。然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為什么我國參與打排球的專業、業余運動員不見增長反而日趨衰減?為什么現在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參與校園排球的人數比例,甚至低于五六十年代?為什么中國女子排球是世界水平,而職業排球聯賽卻至今難產?中國排球市場化、商業化的程度為什么還遜于中國足球、中國籃球?……

35 年女排路,時起時伏,有成有敗,究其原因:成功,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脫穎而出為國爭光頑強拼搏的女排姑娘及其教練;失敗,其根本原因則是至今還沒有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真正有利于推動排球運動和排球產業良性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從而一再錯失本可以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的機遇。

嚴峻現實,呼喚改革。校園排球、職業聯賽是邁向巔峰的塔座基石,盡快改變大球小眾、精英排球的現狀,順應排球發展規律大膽改革,才能真正抓住機遇推動中國排球健康持續發展。

巔峰之后,中國排球路在何方?亟須我們廣開言路,深入探究,找準雄踞巔峰的根基。讓排球這項非常適合中國文化、中國人種的運動,在國民中真正得到普及和提高,從精神到物質全面享受排球運動的快樂。

猜你喜歡
郎平中國女排女排
紅樓女排
中國女排《奪冠》之路
中國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遠
女排精神,歷久彌新
郎平 希望中國體育注入更多科技動力
壯哉,女排精神!
請別叫郎平“女神”
郎平,永遠花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