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廣播如何挖掘音樂節的聲音價值

2016-12-26 10:03鐘啟華呂靜
中國廣播 2016年11期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廣播

鐘啟華+呂靜

【摘要】面對“互聯網+”的歷史性變革浪潮,廣播不應只是利用新媒體渠道推出各種媒介活動及推廣產品,更應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2015湘江音樂節,湖南電臺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機制創新為動力,植入媒體組織形態融合,實現活動在創新互動上的流程再造,使湘江音樂節在媒體功能、傳播手段、媒體價值方面得以全面提升。

【關鍵詞】廣播 融媒體時代 湘江音樂節 聲音價值

面對“互聯網+”的歷史性變革浪潮,湖南電臺嘗試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實現活動在創新互動上的流程再造,強化互動與體驗感的活動模式,生動演繹了“互聯網+音樂節”的新發展生態,頗具時代特色。

一、首開廣播“互聯網+音樂節”跨界合作模式

作為長沙2015最具影響力的文化事件之一,“湘江音樂節”將“互聯網+”國家戰略和傳統的音樂節緊密結合,跨界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創造出一種新的發展生態即“互聯網+音樂節”。2015湘江音樂節有別于傳統意義音樂節之處在于湖南電臺利用廣播聲音的宣傳優勢,充分融合互聯網跨界成果,使廣播走出了單向接收模式,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和娛樂化的樣態。

隨著音頻直播與移動互聯網的高度結合,湖南電臺強化聲音的交互式體驗,讓聲音能夠真正與聽眾互動起來,增強了廣播的互動式體驗感,以一種新的形式展現出廣播的價值所在,全面提升了活動的有效影響力和覆蓋面。

二、構建“傳統媒體+新媒體”宣傳矩陣

為凸顯資源整合優勢,湖南電臺各頻率攜手多元媒體為聽眾帶來全方位感受,構建“傳統媒體+新媒體”宣傳矩陣,即網絡廣告、網絡電視、電臺、電視、影院貼片、電梯框架、樓宇廣告屏、戶外大屏、公交車身、地鐵車站等,將音樂節塑造為湖南2015最具影響力的市民活動及文化事件。

同時,全程開辟摩登音樂廣播的高保真直播節目,打造湖南電臺“湘江音樂節”活動名片,并在全國廣播媒體中推廣和分享。除此之外,還搭建音樂節明星粉絲群,大量泛娛樂化的原生內容通過聲音的表現形式,黏聚批量化的粉絲群體,展現出強大的創作能量和粉絲經濟下的鏈接價值。

三、打造“Live在線直播+電臺聲音直播+粉絲實時互動”的直播模式

湖南電臺聯合互聯網音樂平臺酷狗音樂旗下的“酷狗Live”直播平臺、酷我音樂及電視音樂服務平臺彩虹音樂,打造“Live在線直播+電臺聲音直播+粉絲實時互動”的直播模式,進行全程跨平臺同步直播,包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全網通等,覆蓋中國上億人群。

2015湘江音樂節全媒體直播創下2517萬總在線觀眾和收聽人數,5000萬彈幕參與現場實時互動,搶座、飛屏等新形式玩轉音樂節,真正實現了讓“互動飛起來”,贏得了歌迷認可。

新浪、騰訊微博“湘江音樂節”話題閱讀數量超過3200萬,微博話題“湘江音樂節”和“直播湘江音樂節”閱讀量均超過3000萬人。與湘江音樂節相關的微博話題閱讀總數達到 1.2億人次。這一組數據展現的是:在當下移動互聯網的社群新時代,廣播聽眾存在大量的社交需求及多樣化的內容消費需求,因此,湖南電臺嘗試創新湘江音樂節“互聯網+直播”的跨界融合,以大數據支持音頻內容消費形態,強化音樂節受眾黏度,也再一次印證了互聯網時代廣播聲音的價值。

四、打造系列線上線下以“聲音”“互動”兩大元素為主題的互動節目與活動,增強廣播的互動式體驗

作為音頻內容的生產發布平臺,湖南電臺希望更為直觀地將音頻直播內容創作覆蓋、延伸到更廣的領域中,實現在移動時代音頻社交的功能和需求。

2015國美湘江音樂節充分整合、利用了合作伙伴的渠道資源,聯合全國1700多家國美電器門店進行現場直播,讓每一個門店在每一場音樂節活動當天都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引發無數的觀眾駐足觀看,實現了一次活動人群的全面覆蓋。

通過“全城搖一搖”,讓音樂節和長沙各繁華地段市民進行了非常充分的互動。我們通過和騰訊公司的合作,基于微信平臺,在音樂節現場、國美電器門店、公交車站臺以及公交車內都進行了布置。只需打開手機藍牙,通過微信搖一搖“周邊”功能,就可以參與買門票送驚喜等互動活動。微信“搖一搖”活動還持續至音樂節現場,通過微信平臺為現場明星點贊送花、抽獎,讓場內的明星、觀眾與場外的網友、人群產生有機的鏈接。

除了常規藝術表現形態之外,我們還增添了紅色歌曲元素。10月1日,在韶山的毛主席銅像廣場設置了分會場,邀請北京101中學金帆交響樂團進行了紅色快閃演出,用交響樂的形式演繹了《紅旗頌》《東方紅》等紅色歌曲,奏響陪伴了整整幾代中國人的紅色旋律,大膽打破以往單一的演奏形式,將情景再現與實景結合,讓現場觀眾以及收音機前的聽眾和網友感受到視覺與聽覺的“火花碰撞”,完成文化藝術與民族經典的歷史傳承。

湘江音樂節期間,我們還開啟異業聯盟,與滴滴打車等網絡打車服務提供商無縫鏈接,開展派發優惠乘車券、定制接客點等活動,為觀眾提供出行便利。

五、挖掘粉絲經濟潛力,創意至上,轉嫁活動運營成本

湖南電臺籌備2015湘江音樂節長達半年時間。然而,舉辦一屆音樂節,廣播電臺的利潤指標又有多少呢?在此,我們和大家分享一個數據,2015年湖南電臺舉辦湘江音樂節獲得純利是400萬元,其中的主體是音樂節策劃費和新聞中心的運營成本,以及湖南電臺廣播頻率的線上宣傳費用。其余整個音樂節的運營費用、藝人邀請等費用均由客戶買單。通過合作模式的改變,我們將舉辦音樂節的成本風險轉嫁給了合作客戶,實現了音樂節的運營盈利。從營收的層面來講,真正提升了廣播媒體做活動的價值,這是這次音樂節跟其他音樂節運作不同的地方。

六、圍繞內容創作、消費和商業變現等鏈條搭建起一套完善的內容生產的生態系統

作為以年輕人及音樂愛好者為主要消費群的音樂節,如何與目標群體順暢溝通、緊密連接成為活動的關鍵。湘江音樂節整合線上線下多方資源,多類形式全面發力,在拉近了與消費者情感距離的同時,準確凸顯了音樂節的獨特性。

2016年8月18日,由中國報業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傳媒》雜志社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傳媒年會上,2015湘江音樂節入選“2014~2016中國廣電媒體融合創新案例20佳”。

2016年湘江音樂節,我們設想引入用戶關注的二次元音樂,舉辦國內真正意義上的二次元音樂節。今年的湘江音樂節還會在“聲音”定制、個性體驗、“聲音網紅”等方面進行“互聯網+”的融合和嘗試,來挖掘聲音的更多可能。

近幾年,湖南電臺做活動做出了品牌,因此,活動必須在嫁接資源、整合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創意設計。而為了探索廣播活動的更多可能,湖南電臺大型活動部圍繞廣播活動核心主體創辦了微信公眾平臺——電臺工廠,整合全國兩萬多名廣播的專業人士共同探索聲音的更多價值和可能性。

(本文編輯:呂曉虹)

猜你喜歡
融媒體時代廣播
STK及IGS廣播星歷在BDS仿真中的應用
廣播發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融媒體時代對編輯的能力要求
融媒體時代電臺文字編輯發展戰略研究
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記者的創新意識
融媒體時代電視畫面的剪輯研究
融媒體時代三網融合下電視新聞網建設的思考
淺談廣播五要、五不要
網上廣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網絡在現代廣播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