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實踐育人理念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

2016-12-26 18:11趙?,?/span>駱雁南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8期
關鍵詞:實踐育人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趙?,摗●樠隳?/p>

摘要: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基于實踐育人的視角,闡述了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實踐育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契合性,提出了深化思政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改革、發掘專業課實踐育人功能、完善社會實踐工作體系、推進創新創業等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實踐育人;核心價值觀;教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8.006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6)08-0018-03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一)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

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市場經濟體制在極大地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諸如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識嚴重、價值取向扭曲、知行脫節、社會責任感欠缺、民族和國家傳統價值觀弱化等負面影響。身處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青年大學生雖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鑒別力尚待提高,思想觀念仍具有較大的可塑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有效地促進自身的成長成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二)維護社會和諧的有力保障

青年大學生是社會的新生力量,在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保證。不可否認,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和價值體系頻頻遭受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巨大沖擊,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年學子也受到這些因素的負面影響。高校要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感性認知一理性認同一實踐內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定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形成維系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更好地保障社會和諧發展。

(三)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本質,是國家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發展水平的標準主要表現為一個國家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質和內在凝聚力,其核心在于人們對國家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程度。在世界深刻變革中提升國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接納,全面把握其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大學生群體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其思想政治素質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握住這一群體的價值走向就把握住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我國高校教育的全過程,加強大學生群體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內化和踐行,促進文化軟實力建設。

二、實踐育人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契合性分析

(一)實踐育人的內涵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基本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特征。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發展的基礎,人的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都是實踐的。人作為實踐的主體,在與世界的互動過程中發展潛能,最終實現發展的全面性、豐富性和完整性。人的實踐活動極其豐富,包括道德活動、政治活動、經濟活動、審美活動、藝術活動等。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包括教師作為教育主體和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兩個方面的活動。馬克思指出,人作為主體是通過他自身的實踐活動來參與和接受客觀的影響,從而獲得自身潛能的充分、全面的發展。傳統教育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實踐育人的理念即尊重教師的主導地位,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內在規律,以人為本,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育人理念下的教育是師生問的平等交往、共同建構、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兼顧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堅持知行統一。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實踐育人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系

實踐育人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內在一致性。一是教育目標一致。實踐育人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內涵、貼近生活的各類實踐活動,直觀地了解社會現狀,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這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二是教育過程一致。作為實踐育人過程的關鍵——“實踐”環節,是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通過親身經歷和親身體驗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鍛煉自己的品性。實踐更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是認識的目的,是綜合所學知識、深化知識、創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教育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教育不僅是學習知識的認知過程,更是完善人性的實踐過程。認知、認同和踐行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的三個環節,任何—個環節都離不開實踐。

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一)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優化教學效果。

1.深化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校思政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并以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為契機,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實踐性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并計入思政必修課實踐學時,從而提高大學生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性的認識;在教學內容方面,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相結合,設置課堂教學實踐環節,通過讀書報告會、調研報告、紅色歷史劇表演等豐富的實踐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在教學方式上,將實踐活動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注重發揮大學生主體意識,使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和多維互動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的教育基地建設,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在教學隊伍建設方面,實行“教輔結合”的模式,由思政課教師與學生輔導員共同合作開展大學生思政課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發掘專業課的實踐育人功能

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要深入發掘各類專業課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各專業課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方面的融合。一是在專業教學實踐中開展品德教育。培養大學生形成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良好的學術道德操守和積極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專業學習和科研實踐道路上不畏艱險,攻堅克難;二是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中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內容要立足社會現實,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服務社會大眾、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到扎實的專業知識是立足社會之本,進而更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形成良性循環;三是完善專業實踐考核評價體系。在考核評價過程中,增加實踐能力評價在綜合評定大學生專業素質中的比重,提高學生對專業教學實踐重要性的認識,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磨練意志、鍛煉能力、成長成才。

(二)完善社會實踐體系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載體。從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實際組織過程來看,效果不容樂觀。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2%的受訪者(2320人參與)認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沒有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提高大學生對社會實踐重要性的認識。人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實踐,高校要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搭建各類社會實踐平臺,充分利用社會實踐這個載體,遵循人才成長規律,設計貼近學生需求、貼近生活的社會實踐活動。創新社會實踐形式和內容,采取項目化、模塊化、團隊化的方式,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提升思想品德、創新能力、責任意識等。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在實踐中,從而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2.加強教師對社會實踐的過程指導。在指導教師層面,要求指導教師要有良好的思想素養和專業素養,對指導的實踐活動有深入的研究。教師需要深入到社會現實和學生群體中,了解大學生的困惑,并及時用最新的理論成果回答學生的問題。指導教師用合適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大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在實踐中認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團學干部層面,積極培育一批有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的團學干部擔任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負責人,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功能。

3.強化高校對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促進實踐活動向有序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將社會實踐與教學活動相銜接。學校各部門要相互配合,對實踐活動的目標、內容、考評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在全年的教學過程中有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搭建社會實踐平臺。高校要積極整合資源,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掘興趣、陶冶情操、培養能力,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4.完善社會實踐考評機制。高??梢匝芯恐贫ǘ嗑S度、可操作的社會實踐活動考評辦法??茖W的評級體系可以有效增強師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考慮將考評結果與大學生入黨,優秀學生干部、優秀畢業生評獎評優體系掛鉤。

(三)推進創新創業實踐

科技創新實踐對大學生人格完善、創新精神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科技創新實踐為載體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從新生入學開始提高大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興趣,通過主題班會、科技活動經驗介紹會、學長論壇、教授講壇等形式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在新生中進行普及。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通過參與各類課題立項、學科競賽和科技社團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和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到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中去。二是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建立科技創新實踐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強過程管理,在創新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斷引導大學生向著科學前沿不斷探索。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開展至關重要。在教師層面,將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指導的業績納入平時的考核業績,并在評優評先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傾斜。在學生層面,實行學分置換制度,將科技創新成績轉換成相應的學分,從制度上保障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參與度和參與熱情。三是加強實踐平臺建設。通過“校政企”多方合作共建的方式打造創新實踐平臺,以“產學研”相結合的形式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實踐訓練環境,形成多元化、立體式創新實踐平臺。

猜你喜歡
實踐育人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共青團在地方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
搭建實踐育人平臺,構建大學生黨員服務社會長效機制
國產喜劇電影的核心價值背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