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虛”御文,盡“虛”其能

2016-12-26 08:14陶文建黃小偉
語文教學之友 2016年10期
關鍵詞:抓手盤活虛詞

陶文建+黃小偉

摘要:文言文教學存在“少、慢、差、廢”等現象 ,教學方法相對機械,教學活動比較單一。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教學進程慢、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要改變現狀來提升效率,可以通過“虛詞”這一“抓手”,來盤活文言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虛詞;抓手;盤活;文言;教學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高投入、低產出,教師教得累,多為逐詞逐句串講,學生學得苦,課堂氛圍沉悶。怎樣才能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呢?

2016年3月,浙江省“郭吉成名師網絡工作室”第四次教研活動,黃小偉老師執教的《寡人之于國也》反響很好,其成功之處正是以“虛詞”為“抓手”來盤活課堂的。

一、 “虛”位以待,能“虛”則“虛”

浙江省語文特級教師郭吉成多次強調,文言文教學有其基本的依據:課程目標(要求教什么),教材特質(規定學什么),學生學情(前置知識、期望什么),落實在每篇課文中,都有對重要虛詞的梳理的要求。在“文言知識”上,對文言常見虛詞多有專門的側重要求與訓練 。如《赤壁賦》《始得西山宴游記》應側重于“而、乎、其、且”等虛詞的積累,《燭之武退秦師》《諫太宗十思疏》應側重于“矣、也、乎、哉”等虛詞的用法理解,句子的誦讀停頓……文言文教學應該在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尊重教材特質,抓住“虛詞”這個教學“抓手”,“虛”位以待,能“虛”則“虛”。

《寡人之于國也》是一篇體現孟子高超的論述技巧的政論文章,篇幅精短,大量語氣詞的運用彰顯了孟子“經世濟民”的理想及其高超的論辯藝術特點。

我們來看授課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1.研讀文本,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通過誦讀,體味人物的觀點和情感;3.賞析孟子氣勢酣暢的論辯藝術。

教學重難點:1.通過文言語氣詞,把握文言閱讀的語氣,揣度人物的心理;2.把握文章中心和孟子的論辯藝術。

教學方法:點撥法、誦讀法。

我們查閱《學科指導意見》后發現,這堂課能成功,是因授課教師能站在把握專題單元特點的基礎上,遵循教材編寫意圖,將以“虛詞”作為課堂教學的“抓手”。通過抓語氣詞,加強誦讀,把握誦讀語氣,體味人物觀點和情感,從而達到賞析孟子那氣勢酣暢的論辯藝術的目的。這是非常恰當且充滿教學智慧的。

二、馮“虛”御“文”,盡“虛”其能

(一)虛詞是虛,不只明其義

所謂虛詞是指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實在意義的詞。虛詞主要的作用是組合語言單位。如《寡人之于國也》中的“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就字面上來說,為了說明“梁惠王治理國家盡心”的事實?!耙病薄把啥印敝皇蔷淠┱Z氣助詞罷了。而這只是一個“是什么”的問題,但不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就很難體會文中的人物和作者獨特的情感了。

(二)虛詞不虛,應彰顯其用

虛詞不虛,對人物“神情”“語氣”的表現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經典篇章塑造了很多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虛詞可謂居功甚偉。

體會《燭之武退秦師》中晉惠公的形象時,教師以“虛詞”為抓手,除了引導學生感受“朝濟而夕設版焉”之外,還要讓其關注“夫晉,何厭之有?”的倒裝句??蓡枌W生:“為何要用賓語前置句?這個倒裝句有什么作用呢?”通過文本研讀,學生會感受前置的詞語“何厭”起著強調作用。師生通過討論,明確誦讀時應將重音落在“何厭”之上,感受燭之武高超的勸說藝術:以史為鑒,不僅道出晉惠公忘恩負義、貪婪無恥,更是巧妙離間,動搖了秦君之心,從而才有最后的不辱使命,全身而退。

體會《寡人之于國也》中梁惠王形象時,教師設疑:“梁惠王向孟子傾訴了他的什么心???他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什么?”

讓學生品讀文章,抓住“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及“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等句子,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虛詞的疊加連用現象,可以通過追問“用一個語氣詞不就可以了嗎?為什么三個語氣詞疊加連用呢?”等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學生的有感情朗讀、思考和討論,體會作者是要塑造出一個對自己政績頗為認可的、有抱怨勞而無功的內心充滿委屈困惑的君王形象。再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要注意延長朗讀語氣詞的時間及注意困惑抱怨的腔調。這些增強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更能讓其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及博大精深。

日后當學生碰到《秋聲賦》中“噫嘻悲哉!此秋聲也”或《蜀道難》中“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時候,就不會對虛詞疊加連用現象視而不見了,就會通過品讀琢磨去感受虛詞真味:“噫嘻悲哉”表概嘆,突出“悲”;“噫吁嚱”表驚訝,突出“?!薄案摺绷?。

(三)虛詞不虛,應多讀品其味

在重難點突破環節,賞析“論辯的藝術”時,授課教師仍以“虛詞”為抓手,設疑:“孟子用什么技巧讓梁惠王聽進心里?”通過朗讀尾段“谷不可勝食也、魚鱉不可勝食也、材木不可勝用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斯天下之民至焉?!逼肺杜疟染湮布拔簿渲Z氣詞“也”“矣”“焉”,通過分男女生齊讀“措施和結果”等多種朗讀方式感受孟子的論辯藝術及仁政情懷。

學生在“虛詞”抓手引導下,感受在“王道之始”部分,這是國君只要去做就容易實現的,所以“也”,體現了一種“輕快的語氣”,“堅定有力”。而“王道之成”是孟子的理想,是目前還不容易實現的,所以“矣”,能看出孟子充滿對百姓美好生活的想象,表“感嘆、暢快升級,帶上陶醉的情感”。故誦讀時須拖長“矣”字語音,用陶醉的心情去感受孟子規劃的美麗圖景。再加之最后一處:“斯天下之民至焉”,既是對梁惠王的規勸,也是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反復體味“王道之始”與“王道之成”兩個部分,它們其實是相輔相成,通過“也”“矣”“焉”等虛詞的勾連及排比句的強化,讓人讀來覺一氣呵成。通過“虛詞”這一“抓手”不僅讓人體會到孟子的雄辯藝術,更是讓人感受到了這些虛詞還有著貫通文氣的特殊作用。

(四)避“虛”就“實”,以退為進

常言道,以退為進,不爭是為了真的爭。以“虛詞”為“抓手”亦可如此。

通過“挖空”關鍵虛詞、只留下沒有關鍵虛詞的句子讓學生去體味,通過朗讀、研討、對比、鑒賞,感受虛詞之作用及魅力。

如在感受梁惠王形象時,對比朗讀挖空虛詞后的句子“寡人之于國,盡心?!焙驮洹肮讶酥趪?,盡心焉耳矣”的區別,挖空后句子的孤孤零零反而能引發學生的關注度,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及探究欲望。讓學生自主去探究發現虛詞在人物的“神情”“語氣”的表現及形象的塑造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能通過對語氣詞疊加連用的全新體會來感受一個對自己政績頗為認可的、有抱怨、勞而無功的、內心充滿委屈困惑的梁惠王形象,此可謂避“虛”就“實”反而能達到以退為進之功效。

2011年溫州市教科研網上傳了黃華偉老師對葉忠秋老師《燭之武退秦師》的點評更是如此,其中特別強調了“虛詞減省”朗讀比較的方法,實現避“虛”就“實”,以退為進的效果。

我們一起來欣賞授課老師設置“體味語氣”環節(部分):

(1)比較閱讀:刪去 “虛詞”

(2)生反復自由讀,特別要讀出“虛詞”的味道。

(3)大家試著揣摩一下這三個人說話時的語氣,結合句意,從這些虛詞中讀出了怎樣的情感與人物形象?(選擇幾個有體會的詞說說)……

利用“虛詞減省”這一抓手,可謂充分體現執教者的教學機智,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研討欲望,盤活課堂,學生通過品讀研討最后匯聚交流心得如下:

佚之狐:“矣”(心情沉重)“必”( 堅定、胸有成竹)。

鄭伯:“也”( 心平氣和、引咎自責、情真意切)“然”“焉”(語意轉折,以情感人)

燭之武:“猶”“矣”“也”(壯志未酬的傷感、無奈、委屈、牢騷)。

黃老師點評道:“從前后認知水平來看。學生在‘虛詞減省朗讀比較那一段中的前后認知對比中有比較明顯的提高,學生從之前的茫然無知到之后的都能夠比較清楚地說出其作用,提高比較明顯?!?/p>

三、重“虛”教“文”,文言教學不虛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的重頭戲,所以必須重視文言文的教學,必須找到提升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新途徑。筆者認為,通過以“虛詞”為“抓手”來達到盤活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四兩撥千斤之效。通過引導學生關注、多讀多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及主動性,增強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及博大精深,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越來越厭學,教師越來越難教,師生同時陷入文言文教學無盡虛空的困境”的現狀。馮“虛”御“文”,重“虛”教“文”,文言教學不虛。

參考文獻:

[1]何衛東.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 2011,(19).

作者簡介:陶文建(1979—),男,浙江省泰順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抓手盤活虛詞
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如何把握“虛詞于構句達意之作用”
鎮平縣審計局 盤活財政存量資金1380.05萬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索性學習的四個抓手
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虛詞使用五種錯誤例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