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規?;a養殖智能監控系統設計

2016-12-26 16:05張志杰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 2016年22期
關鍵詞:智能監控水產養殖物聯網

張志杰

摘 要

中國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總量巨大,傳統的水產監控手段已不適用于現今的狀況,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監控能較好地適應新世紀的需求,它協調了低成本、高效率兩種需求,提供詳盡且精確的數據,真正地將科學融入了生產之中。

【關鍵詞】水產養殖 智能監控 物聯網

中國的水產養殖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而如今中國的水產養殖業沒有辜負這段歷史,在世界上擁有舉足輕重的產量比(占全球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改革開放后水產養殖逐步地替代了傳統的捕撈,從八十年代起兩者的產量持平,到二十一世紀初水產養殖的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故而陳舊的養殖手段已然無法適應當今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伴隨物聯網技術的抬頭,新世紀的變革已悄然而至。

1 物聯網技術的優勢

陳舊的養殖手段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效率低、收益率低、破壞環境等等。但以上種種弱點皆是由缺乏科學性導致,以經驗為指導的舊養殖手段已經不適應當代的生產需求,而傳統的人力監控手段更是落后。但是物聯網技術的出現使得智能監控水溶氧含量、酸堿性等等環境數據成為了可能。

物聯網技術以ZigBee技術為核心,它基于IEEE802.15.4協議,簡單、方便、能耗小、續航能力高、價格親民。這將現代機械自動化與傳統的水產養殖結合在了一起,將節能、環保與高效率無縫結合在一起,最終實現了水產養殖業的智能化。

2 關鍵技術

2.1 傳感器技術

人類通過感覺來感知外界,除了視聽嗅味觸五感以外,還有冷熱感、方向感等等,人類也只能通過這樣來獲得外界的信息,所以基于傳感器的監控技術也僅僅是人類感覺的延長,倘若游離到感覺之外,那就稱不上所謂的監控技術了。一般用到的傳感器大致有光敏、聲敏、氣敏、味敏、壓敏、熱敏、濕敏等幾種傳感器。在本次設計中用到的主要有溶解氧傳感器、PH值傳感器、鹽度傳感器、濁度傳感器、氦氮傳感器等幾種。傳感器的原理很簡單,假如要監控水的酸堿度,那么用到的是PH值傳感器,水中PH值的高低將影響到傳感器的電阻值(因為傳感器中有對PH值變化敏感的半導體),換句話說不同的PH值對應不同的電阻值,再將電阻值轉變成肉眼可見的數值顯示在屏幕上,這就達到了監控PH值的效果。

2.2 ZigBee技術

假如說本次設計的監控系統是一只章魚,那么傳感器就是章魚的觸手,而ZigBee網絡則是章魚的神經。ZigBee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小米的智能家居便是使用ZigBee協議,其最大的特征是短距離、低速率、低功耗,非常適合續航能力要求高的智能水產養殖。而另一個ZigBee的巨大優勢則是安全性極高,至今尚未發現一起破解的先例。雖然在各方面Z-Wave可以替代ZigBee,但Z-Wave所使用的頻段在國內是非民用頻段。

3 系統設計架構

3.1 底層設計

底層是傳感器節點,密集分散在養殖區之中,包括溶解氧傳感器、PH值傳感器、鹽度傳感器、濁度傳感器、氦氮傳感器等多種傳感器,它們會自動搜索并參與到ZigBee的自組網中,同時也會把本節點的網絡IP一并發過去。

本傳感器的處理器采用CC2530處理器,除了處理器外,還包括電池、CCDBUGER調試接口、串口、功放模塊,并接有溶解氧、PH值、鹽度、濁度、氦氮等傳感單元,如果希望傳感器可以接受命令,還可以接上增氧泵、水泵等控制器。

3.2 中層設計

中層是ZigBee的無線自組網,需要有能對傳感器發起信息的響應能力。當傳感器收集到數據后,將自動上傳到無線自組網中,無線自主網就像神經一樣,將數據上傳到“大腦”,也就是上位機之中。而上位機想要對各節點下達命令的話,也是會將命令流入無線自組網中再通過自組網傳遞給傳感器節點的。當數據抵達無線自組網時,自組網本身還要對數據進行粗處理,以滿足上位機或傳感器的需求。

無線自組網由協調器節點產生,協調器節點同樣使用CC2530處理器,并包括了晶振、DB9串口、LED等各類外設模塊以滿足全方位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為確保通信范圍足夠的大,協調器的RF前端正是TI公司的CC2591,并集成了包括功率放大器在內的一系列放大器。這使得僅需少量的電流便可以有效擴大網絡覆蓋范圍。

3.3 頂層設計

上層則包括了上位機、數據庫、遠程監控終端等等。數據上傳到上位機中時,上位機會將數據保存到數據庫中,并將處理過的數據呈現在遠程監控終端的屏幕上。這里可以將上位機與數據庫等合并稱為監控中心,其能力除了保存數據、顯示數據外還有調和數據、發布數據、命令等等。

4 結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產品關系到人民的幸福,水產養殖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和大自然緊密聯系起來的行業,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進行水產養殖本就是一件殺雞取卵的差勁交易,物聯網技術可以將人類科技同大自然聯系起來,已達到一種和諧的境界。傳統的人工養殖對水質變化反應遲鈍,遲鈍到等到無法挽回的時候才反應過來,這份遲鈍不知浪費了多少人力與自然資源,倘若想要做出敏捷的反應那就需要巨大的人力資源,直接提升了成本。智能水產養殖同時解決了兩種需求,它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實時檢測水質狀況,提供詳盡且精確的數據,還允許遠程控制,真正地將科學融入了生產。不僅如此,同樣的系統亦可以無縫鏈接到農業、畜牧業之中,具背了強大的潛在價值。

參考文獻

[1]徐曉姍.基于物聯網和3G技術的智能水產養殖環境監測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9):235-236.DOI:10.3969/j.issn.1009-6833.2014.09.149.

[2]Rubberso.小米智能家庭套裝為什么選擇ZigBee協議?[EB/OL].極客公園,2014.

[3]王春明,王翔宇,繆明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水產養殖環境監控系統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22):154-157.

[4]顏波,石平.基于物聯網的水產養殖智能化監控系統[J].農業機械學報,2014,45(1):259-265.DOI:10.6041/j.issn.1000-1298.2014.01.040.

作者單位

北海職業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 536000

猜你喜歡
智能監控水產養殖物聯網
工廠化水產養殖中的水處理技術分析
水產養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中國或成“物聯網”領軍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