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道德思考

2016-12-26 12:49趙慧娟牟雪蓮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6期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

趙慧娟牟雪蓮

摘 要:馬克思恩格斯道德思想在人類道德思想發展史上有重要的轉折作用。通過回到唯物史觀文本的真實語境中,深入探析馬克思從人本主義的唯物主義道德觀向歷史唯物主義道德觀的轉變歷程,在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解讀道德思想,并對唯物史觀的道德維度作出肯定性評價和研究。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歷史唯物主義道德觀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108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道德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意識形態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但是以《德意志意識形態》作為文本集中論述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思想,學界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在已有研究中,學界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否包含道德思想也一直存在爭論。其實不然,“馬克思主義解決的就是關于人的解放的問題,離開對資本主義社會不人道現實的道德譴責和對人道主義理想在共產主義徹底實現的道德期許,就根本不會有馬克思主義,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馬克思恩格斯的核心思想是一種道德理論?!?/p>

1 馬克思恩格斯從人本主義的唯物主義道德觀向歷史唯物主義道德觀的轉變

1.1 早期馬克思恩格斯道德思想受到費爾巴哈人本學的影響

早期馬克思思想深受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的影響,特別是在談論人的本質、人的異化問題時,帶有人本主義思辨的痕跡。首先,馬克思沿襲應用費爾巴哈“類本質”的觀念,批判地吸取費爾巴哈關于人的本質異化的思想,通過對異化勞動理論的建立深刻闡述了人道主義異化理論。其次,費爾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學時,充分認識到宗教的本質實際是人的本質的異化。馬克思恩格斯與費爾巴哈一樣,在關于宗教的本質思想認識上,繼承了西方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中高揚人的價值和尊嚴的人道主義的思想。由頂禮膜拜的虛幻的宗教回到現實的人間,本身就是對神奴役人這一歷史現實的批判,包含有強烈的道德批判色彩。這表明,馬克思恩格斯以及費爾巴哈,其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對封建制度的道德批判,是對人道主義的弘揚。

1.2 馬克思恩格斯超越了費爾巴哈人本學視域,實現了向歷史唯物主義道德觀的轉變

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的現實狀況的深入考察,批判費爾巴哈,進而超越了費爾巴哈,馬克思認為宗教是人的本質在幻想中的實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從對“現實的人”的前提到人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的基本前提的闡述,再到勞動、分工、世界歷史的闡釋,再到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的憧憬,馬克思恩格斯無不體現了他的唯物史觀。正是這些不同于費爾巴哈的新世界觀因素,為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理論的片面性的批判中實現與人本主義的決裂、創建歷史唯物主義觀道德觀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2 馬克思恩格斯歷史唯物主義道德觀的內涵

2.1 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道德本質

2.1.1 道德的本質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在馬恩看來,意識形態是由法律、政治、宗教、藝術、哲學、道德等各種意識形態所構成的。道德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形式,其考察方式需要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因此,要注意的前提就是“現實的人”,這是人類生活和一切歷史過程與社會關系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這樣的歷史活動……”

馬恩首先對歷史的基本前提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物質生活資料的再生產以及人自身的生產這三個構成人類社會歷史的三個因素。在這些基本因素中,體現了雙重的關系,一方面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另一方面是社會關系。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由人的需要和生產方式決定的物質的聯系就產生了。這也就證明,“‘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質的‘糾纏”。人們并沒有純粹的、獨立的、現在的意識和精神,它始終受社會物質生產條件的制約。雖然社會意識根源于社會經濟結構,但社會意識也有其相對獨立性。當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分工也從自然分工發展到社會分工時,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發生了分離,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擺脫物質世界而去構造純粹的理論、神學、道德、哲學等等。

2.1.2 道德具有歷史性與現實性

在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中,道德作為社會意識諸形式的一種,它絕不是脫離現實、脫離歷史的絕對觀念?!拔覀兊某霭l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學和其他意識形態,以及與它們相適應的意識形態便不再保留獨立性的外觀了?!边@充分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歷史唯物主義的道德觀,從社會現實出發來理解現實的人,來闡釋人們的思維、道德、觀念等等,并不存在永恒不變的道德原則,并且道德會隨著階級對立的消失而消逝,揭示了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道德的本質和規律。

2.2 作為“階級的道德”本質

在社會經濟結構發展過程中,與特定的經濟結構相聯系,社會中出現了特殊的人群共同體——階級。因此,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道德根源于社會并且服務于階級利益。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p>

創造道德的主體總是會受到階級地位和利益關系的影響,并且有意無意地代表了所屬階級的整體利益。

在資本主義大生產的時代,資產階級作為統治階級,為維護本階級的利益,不但在肉體上,而且在精神上摧殘和剝削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社會中,道德實際上是作為一種可被揭示的假象與“掩蔽”的資產階級利益的偏見,企圖通過粉飾自身消解無產階級的斗爭。

2.3 實現共產主義道德理想

1845年以后,馬克思、恩格斯組織無產階級的政治組織,加入“共產主義者同盟”,組織工人協會共產主義者委員會,積極參與工人運動。他們用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觀察資本主義社會和人類歷史,批判地對待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政治和道德,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形成了共產主義道德觀。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恩已經提出了共產主義道德理想。馬恩指出,“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這個運動的條件是由現有的前提產生的?!瘪R恩這里的共產主義思想是在深刻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上的科學,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而且是一種道德要求和人類道德價值追求的目標。他們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在共產主義條件下,隨著生產力高度發展并達到足以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差別的階段,階級和階級統治將消滅,國家政權將被消除,人們不再屈從于社會分工,獲得了觀念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全面性,成為具有人的本質的全部豐富性的人,并且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并得到全面發展。共產主義道德也將成為人們公共生活的道德準則貫穿于全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中。

3 馬克思恩格斯歷史唯物主義道德觀的意義

馬恩唯物史觀的建立在人類思想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式意義,站在唯物史觀的角度和高度審視道德思想具有更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首先,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觀的創立,賦予了道德一些新的特點和基礎,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道德觀。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義道德觀是以實現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作為其根本的出發點,建立一個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人道化社會。其次,馬克思主義道德思想并不是把個人意志放在首位的“勸善的”道德觀,不是僅僅局限于培育個人道德,其道德思想的終極意義是改造世界。第三,馬克思主義的道德理論對我國社會主義的道德建設和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我國現在處于轉型期,道德建設和道德教育也面臨著有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新的問題和挑戰,此時,需要強大的道德理論的指導,所以,要使人們熟悉掌握馬恩的唯物主義的道德思想的實質和靈魂,并成為人們處理個人問題和社會問題的重要思想武器。

參考文獻

[1]安啟念.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猜你喜歡
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軍隊的學說研究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啟示
人與科技的辯證關系
淺析《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念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